「過家家」也能啟發孩子的「理財思維」,讓遊戲比說教更有價值

2020-12-23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的時候我們都很是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現在的小朋友也是如此。

而如今許多的娛樂設施或者網路遊戲,其實都有開設"過家家"這款遊戲,這是備受小朋友,特別是小女孩歡迎的遊戲。

最近小侄女也跟其他小朋友一樣沉迷於過家家的遊戲,甚至是拿著手機,也會需求她爸爸媽媽的幫助去幫她找有關過家家的遊戲。嫂子有點擔心其對遊戲太入迷,但是我個人卻覺得,孩子喜歡過家家的遊戲是件好事,只要父母加以利用,便可以讓孩子從沉迷在過家家的遊戲中得到理財思維的啟發,這遠比我們一直用說教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的程度也會更高。

一、 什麼是"過家家"的遊戲

過家家是一種小孩子模仿家庭的遊戲,在海默《從城裡來的姑娘》裡就寫到了主人公關於過家家的這個遊戲,這也是過家家這一詞的早期來源。

在遊戲中,小孩子往往喜歡把自己扮演成父親、母親,將玩具娃娃視作自己的孩子,有時邀請鄰居的孩子來客串一個角色。孩子們玩這種遊戲時,是十分認真的,他們也會做一些決定,比如去市場買菜或者決定午餐晚餐吃什麼等等生活小事,在過家家中,他們儼然成為了一個小大人,對什麼都是頭頭是道,也在過家家的環節中玩得津津樂道。

二、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玩過家家

既然那麼多的小朋友都喜歡玩過家家,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喜歡玩過家家,我們又能從孩子玩過家家中得到什麼啟發呢?

1. 喜歡模仿

孩子是個神奇的生物,向來喜歡模仿大人的一切,很常見的比如,你穿你自己鞋子,孩子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的穿上你的鞋子,向你炫耀著,又或者喜歡拿你的衣服套在自己的身上,因為她們想要模仿父母的樣子。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一個孩子學會模仿的同時也是他在成長的過程,對於父母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玩過家家,因為可以模仿父母,而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雖然總會鬧出笑點,但這是孩子的成長必經之路。

2. 對長大生活的嚮往

一個家庭中,往往孩子的主導權是最小的,這對孩子來說,他們覺得很不甘,為什么爸爸媽媽有決定權而自己沒有。然而當孩子處於過家家的遊戲的中時,孩子常常會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自己決策事前,儼然把自己當做是一個大人。

從過家家的遊戲中,孩子們能體會到當大人的好處,這是他們因為還小一直幻想著長大,對未來成為一個大人的憧憬。

3. 滿足自己的假想

小朋友的對零食玩具的欲望是很強烈的,在現實中,可能父母會對其嚴加看管,不讓其買或者吃。而小朋友覺得在過家家的遊戲中,他們能夠為所欲為,滿足他們的假想,可以吃,可以喝,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受父母的逼迫,或者去上幼兒園,而是在自己假想的環境中,可以快樂,自由自在的成長。

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對過家家報有一定的期望,因為在這個遊戲中,他們覺得自己是過得快樂的,是一個大人的模樣,不用挨罵,不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很喜歡過家家這個遊戲。

三、 從小孩子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可以得到什麼啟發

孩子都很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當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又應該如何讓孩子在過家家的遊戲中得到成長,學會理財思維呢?這是也是值得我們討論和探究的。

1. 孩子對現狀的態度

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中,往往就是假想自己所處的環境加以理想化,而作為父母,不應該單單把這看成一個孩子間無聊的小遊戲。而應該重視起來,在孩子玩過家家的遊戲中,認真的觀察孩子的表現,看到孩子對現狀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同時發現了孩子不滿意的地方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加以訓斥或者指責,而應該是加以反思,看是不是在平時對孩子的想法上沒有加以關注,沒有注意到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者孩子對生活身邊的人或者事物有什麼不滿。

特別是當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回家玩過家家的時候,父母更應該仔細觀察,校園欺凌、小孩子性侵等等校園事件,可能在過家家的時候,小孩子就會表現出來,所以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視。

2. 陪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認識新的事物

孩子越來越大,需要父母的陪伴其實是越來越多的,建議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參與其中,陪著我們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這個階段正處於一個新的認識階段,父母可以買一些生活用品的道具,如廚房用具、瓜果蔬菜等道具,讓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中,認識這些新鮮的事物,幫助孩子更好的記住一些生活常識和get到更多的生活技能。

給孩子買一些煤氣爐小道具的同時,用邊演示邊告訴他們,如何用,以及如果使用不當會發生什麼事情,讓孩子對火,易燃易爆炸的事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讓孩子獨立解決過家家中的小麻煩

孩子的過家家遊戲都是理想化的,作為父母參與其中,其實可以假設一些小矛盾,讓孩子想方設法來解決這個矛盾,當然這個矛盾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不可太過。孩子可以從這個矛盾中學會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協調人際關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在孩子解決這個矛盾的時候,他們是需要思考的,這樣可以讓他們反思到自己在日常生活與朋友家人之間的相處是否有他們自己不合理的地方。通過這樣的方式,更能讓孩子得到啟發得到鍛鍊。

4.放手讓孩子去做

作為父母,當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時,主導權應該在孩子手上,你可以假裝孩子的角色,讓經濟大權掌握在孩子手上,孩子要買什麼就讓他買什麼,不用限制他。剛開始孩子都會看到什麼買什麼,噹噹他們的錢開始不能滿足他們要買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就會停下來思考自己哪裡做錯了。

孩子後悔之前做的決定,這也是他們在過家家這個遊戲中得到了成長。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明白之後要如何合理安排金錢的使用,這個時候,無形之中孩子的理財思維已經逐漸形成了,那麼玩過家家這個遊戲的目的其實對父母來說也已經達到了。

而且通過玩遊戲讓孩子逐漸領悟到理財思維比一頓純理論的說教對孩子來說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清晰明了。所謂的實踐出真知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共同參與,有時候通過遊戲教育孩子學會各種事物比單純的說教會來得更加直接有效。這需要為人父母的我們用心的去體會去參與。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假裝遊戲」就是「過家家」?別小瞧了它,對孩子有大益處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過家家"的遊戲,1-3歲的孩子,會用簡單的工具扮演,比如用玩具電話,假裝打電話給爸爸;3-6歲的孩子,會約上幾個夥伴,或是讓家長陪著自己扮演小兔子、小老虎等等。 很多家長都會說"不就是個小遊戲嗎,平時我孩子在家裡也喜歡玩,我覺得能讓他安靜下來就可以了,讓他自己玩去吧。"
  • 別小瞧孩子「過家家」,「假裝遊戲」能促進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
    在心理學上"過家家"有一個專屬的名詞——假裝遊戲,在孩子一歲左右,雖然他們還不會組織自己的語言,但是他們已經開始逐漸的用單個或者零散的玩具組裝成為"假裝遊戲",就像隨手抓握住的一個水果,他們都能在手上玩弄個半天。
  • 為什麼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是孩子運算階段規律的體現
    現在看孩子玩遊戲,大人們有時候都看不懂了,但有一種遊戲卻一直經久不衰,不管是曾經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都玩過,這個遊戲就是「過家家」。3、4歲的孩子大概最喜歡玩這類遊戲,不過即便是過家家,細心的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差別呢?其實過家家遊戲這類象徵性遊戲是全國際通行的兒童遊戲,女孩喜歡抱著布娃娃、毛絨玩具過家家,把小玩偶當成孩子、妹妹弟弟看來,又是餵飯又是打扮的。
  • 為什麼說愛玩「過家家」的孩子更聰明?「社會模擬」是關鍵答案
    現在孩子都是不願意玩父母以前玩的遊戲,覺得以前的遊戲很是老土,沒什麼意思,沒有什麼刺激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遊戲,孩子都是討厭,還是有一些遊戲是孩子比較喜歡玩。就比如這過家家遊戲,這個遊戲是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不會淘汰的,還是有很多的孩子喜歡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是孩子進行一個角色的扮演,孩子扮演爸爸媽媽進行家庭生活模式的演示。
  • 別小看孩子「過家家」,玩假裝遊戲可提升孩子語言、情感和創造力
    孩子非常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這也意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這也是非常正常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在過家家的時候,對他們的心理活動有產生一定的影響,會給孩子出境他們身心發展的機會,所以孩子過家家並不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去儘可能的減少自己對孩子玩過家家的時候的幹預,有條件的家長也要去配合跟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
  • 喜歡「過家家」的娃更聰明?看似幼稚的遊戲,體現了娃4個能力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孩子愛玩的遊戲有很多,有時只是簡單的你追我跑,有時是躲貓貓、或者是跳房子、丟手絹「過家家」等等。以前還沒有多種多樣的玩具,孩子們可能在一起「玩泥巴」就會很開心了。
  • 為什麼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的心理動機不可不知
    有一種遊戲,不用教,也沒有普及過,但是無論是早年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孩子,他們全都玩過,這個遊戲就是「過家家」。 我女兒3、4歲時經常抱著她的玩具小白熊,走到哪裡都帶著,說這是她的妹妹,她要照顧好她。吃飯時要摟著她,逛街的時候也不嫌麻煩的抱著她。
  • 寓教於樂 七棵小樹SEVEN TREES玩具讓「過家家」更有意義
    寓教於樂 七棵小樹SEVEN TREES玩具讓「過家家」更有意義時間:2020-12-16 16:02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寓教於樂 七棵小樹SEVEN TREES玩具讓過家家更有意義 想必,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寶媽寶爸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喜歡撒嬌的寶寶,突然不再喜歡時時刻刻粘著你
  • 喜歡"過家家"的孩子,未來情商會更高?有4個好處
    而遊戲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執行力都很強,基本上是符合遊戲規則來進行的。當然一部分長期愛玩過家家的男孩,不僅從此變得沉穩,社交能力也是超強,這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個非常有用的本領。而步入了社會,學習好不代表能力強,反倒是那些上學時候偷奸耍滑,願意動腦子的人比較受到別人的青睞,他們能用更簡單的方式做到別人很難做到的,這就是情商、社交能力高低的體現。喜歡&34;的孩子,未來情商會更高?
  • 說實話,「過家家」這個遊戲對孩子真的好!
    不要覺得遊戲幼稚,孩子過家家益處多多有不少家長覺得,過家家是女孩子的遊戲,或者覺得這只是孩子打發時間的幼稚遊戲。但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個簡單的遊戲非常重要:而孩子也會在遊戲中,逐漸變得「成熟」。2.慢慢學會換位思考人與人交流,難免要「察言觀色」「感同身受」,而這些孩子一時半會無法理解,必須通過頻繁的觀察別人的情緒、表現來慢慢學會。而過家家遊戲是不斷地嘗試各種角色,讓孩子能站在各個角色的角度上觀察,也就是說在過家家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會換位思考,也慢慢擁有較高的心理水平。
  •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歡過家家,這個遊戲到底有什麼魔力?
    幾個小孩湊一塊,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過家家。他們會給自己安排幾個角色來扮演,編一套遊戲規則,利用手邊現成的工具來演繹一個故事,如果你仔細傾聽,就會發現,所有的孩子都是戲精。1、為什麼孩子們都喜歡過家家?孩子在3-4歲以後,會開始發展認知能力,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
  • 愛玩過家家的寶寶更聰明?這個遊戲藏著很多爸媽不知道的好處
    圖片來源:網絡 只要有幾個孩子湊一起,不出意料,玩的遊戲裡面肯定有過家家,一會兒「扮演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會兒「小廚師炒菜,煮湯,炒麵條,煎雞蛋……」在外面玩的話
  • 請試試「過家家」遊戲
    大人只要說一句不行,接著躺下哭鬧,甚至打滾。於是就會哼哼各種不高興。兜兜有時候還會各種使壞,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甚至有時候氣得他使勁踢打。有意思的是這不是個例,我觀察周圍同齡的寶寶,多多少少都會有類似的表現。經過我耐心地鑽研和反覆實踐,我找到了一種輔助兩歲寶寶健康成長的方法,那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過家家」遊戲。也許有的寶媽會說:「過家家」是女孩玩的啊。
  • 從「過家家」看嬰幼兒的思維發展(內附:4種遊戲方法)
    這種模仿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象徵性遊戲。英文中有很多名詞來定義象徵性遊戲(也稱假扮遊戲),pretend play, symbolic play, imaginative play, make-believe play。為了讓大家理解,我用「過家家」,應該容易懂些。
  • 孩子的「過家家」,並非遊戲這麼簡單,玩對還能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過家家」的分類孩子自己玩小朋友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通過過家家遊戲也可以看出來,不知家長們有沒有在家裡看到小朋友獨自一人在玩遊戲時自言自語呢?小朋友自己一個人扮演"爸爸"和"媽媽"的角色,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的玩,這就是在進行過家家遊戲。
  • 孩子熱愛的「過家家」遊戲對語言、認知、注意力發展有好處
    這樣的「過家家」遊戲在孩子的世界裡隨處可見,來來回回的「假裝」在孩子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不只滿足了孩子們想像的需求,還可以讓孩子們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一點點塑造自我。在玩幻想遊戲時,你總能從孩子口中聽到的意料之外的字詞。孩子在遊戲裡用詞的豐富和準確、語言的邏輯性都讓你感覺不可思議。不論是自己玩還是和其他小夥伴玩角色扮演,語言都是他們將遊戲進行下去的金鑰匙。「幻想遊戲」也成為聯結孩子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橋梁。有研究表明,早年的「幻想遊戲」和孩子之後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呈正相關。
  • 孩子玩「過家家」是本能,別嘲笑他們幼稚,未來的發展就藏在裡面
    「過家家」這種遊戲,在心理學上其實有個專業的名稱,叫做「假裝遊戲」,也被稱為象徵性遊戲、想像遊戲或者扮演遊戲。並且,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還有不同的體現,遊戲形式也是逐步發展的。孩子們之所以喜歡過家家,主要通過對話、想像模仿成人,從而獲得扮演「大人」的滿足感。因為對他們來說,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照顧他人的機會,能體驗一下當大人的那種威嚴感,過家家才能如此盛行不衰。
  • 嘉定區實驗幼兒園郭佳佳老師創設"遊戲教學"-郭佳佳,過家家,積木...
    嘉定區實驗幼兒園郭佳佳老師的學生都特會玩,手裡一張紙、一堆小石頭,都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遊戲情境,而這也要歸功於郭佳佳多年來的「遊戲教學」。  設計出另一種「過家家」  「過家家」是深受幼兒歡迎的傳統遊戲,不少家長或早教機構都為孩子準備了從鍋碗瓢盆到桌椅床櫃完全齊備的高仿真玩具,部分幼兒園在創設「娃娃家」遊戲環境時,也會把孩子可能用到的材料都買齊,創設逼真完整的「過家家」遊戲情境。
  • 「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那麼,「過家家」遊戲都能對孩子成長發育中的智力運動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起到哪些促進作用呢?遊戲是最基礎的社交活動,遊戲中需要做到遊戲規則、指令等信息溝通與理解完美的結合,遊戲中的每個個體即需要將自己的感受傳遞給彼此,同時也需要準確理解同伴所表達的遊戲信息。這就要求孩子在語言表達與信息接收、分析、理解能力得到足夠的發展,這也就是生活中時常能看見孩子更願意與比自己大一些的同伴兒或者講話更流暢孩子一起玩兒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語言發育相對遲緩的孩子往往只能作為跟班。
  • 「過家家」也能讓孩子更加優雅和有禮貌?
    優雅和禮儀的活動不只是給參加培訓的蒙特梭利教師,或者蒙特梭利班級的孩子幾個例子,更不只是日常生活活動分出的四大部分中的一個。優雅和禮儀的活動不會使日常生活活動的關係變得「很糟」。反而,它們在人類形成和成熟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價值。如果成人能夠意識到這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優雅和禮儀才會成為創造領域中,人類和責任的充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