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遊戲」就是「過家家」?別小瞧了它,對孩子有大益處

2020-12-23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過家家"的遊戲,1-3歲的孩子,會用簡單的工具扮演,比如用玩具電話,假裝打電話給爸爸;3-6歲的孩子,會約上幾個夥伴,或是讓家長陪著自己扮演小兔子、小老虎等等。

很多家長都會說"不就是個小遊戲嗎,平時我孩子在家裡也喜歡玩,我覺得能讓他安靜下來就可以了,讓他自己玩去吧。"

我們都抱著這樣的觀點,為了讓孩子能夠安靜一會,隨便他自己玩什麼都可以,但其實"過家家"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遊戲。

小孩子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像,經常通過遊戲、繪畫等來表達出來,而"假裝遊戲"就是孩子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

有些家長會認為"假裝遊戲"其實就是"過家家",幾個孩子的角色扮演,但其實這種理解是相對偏面的,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什麼是"假裝遊戲"。

什麼是"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是孩子根據設想的情境有意地做出模仿的行為,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遊戲形式。假裝遊戲的內容既與現實相似,又具有戲劇性色彩。

而且,"假裝遊戲"不只是"過家家"

假裝遊戲分為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讓孩子自己和自己玩,孩子一人分飾幾個角色,跟自己的想法玩;

第二種是孩子和別的孩子玩,比如過家家;

第三種是孩子和大人玩,比如親子遊戲中的角色扮演。

過家家屬於假裝遊戲裡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假裝遊戲並不是簡單的遊戲,它更像是一面反應孩子內心、行為等的鏡子,我們家長可以透過這面鏡子看孩子的內心,矯正孩子的一些行為,同時,假裝遊戲也帶給孩子多方面的好處。

玩"假裝遊戲"能讓孩子收穫意想不到的本領

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

孩子在小的時候,主要以開發右腦為主。根據"左右腦分工理論"來看,人的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右腦負責形象思維。

在孩子1-6歲時,以右腦的開發為主,在6歲以後才慢慢形成思維能力。而假裝遊戲對鍛鍊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創造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都有幫助。

在遊戲的過程,孩子容易代入情景,進行思考,建立自身的邏輯思維關係。

比如孩子通過兩個娃娃來扮演日常母女的相處情景,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必須不斷地"換位思考",一下子站在"媽媽"的角度,一下子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她學著變換語氣和想法,這對於鍛鍊她自身的邏輯思維是非常有幫助的。

能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美國的心理學家Edward Fisher就假裝遊戲與認知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發現,假裝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在社交情境和文化規則當中有效運用語言。孩子會在假裝遊戲過程中,模擬環境、人物等,她會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在3歲的時候才能進行簡單的溝通,5歲基本能講起故事。

而假裝遊戲正是讓孩子多溝通,多使用不同的詞彙,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在假裝遊戲過程中,會自己模擬情景中的人物對話、形態等等,無論是自己與自己遊戲,或是與他人遊戲,他都會將自己代入情景當中,其中就涉及到人際溝通。

而且研究報告指出,經常玩假裝遊戲的孩子有更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衝動、情緒、注意力調節等),他會根據情景的設定,對自己產生條件的約束,能夠提高孩子自身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從而有助於孩子EQ的發展。

可以釋放孩子內心的情緒

研究表明,大腦的完全發育需要大約要20年,也就是一個人20歲時,他的大腦才發育完全,但是發育也不等同是開發。

科學家說過,人的一生開發的大腦可能不到1%,而且左右腦開發是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剛剛我也提到過"左右腦分工理論",孩子在小的時候,左腦還沒有開發,本身並不具備有思維能力,他的想法會通過口頭直接表達出來。

而假裝遊戲就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比如會把自己扮演成一個討人喜歡的小公主,渴望父母的關注等等。他們通過角色扮演來獲得一時的滿足感,抒發內心的空虛和不一樣的情緒,這時候家長也可以透過遊戲來發現孩子身上有什麼缺失。

家長如何和孩子一起"假裝遊戲"

通過"假裝遊戲"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孩子總會對一些事物感到恐懼和害怕,比如每個月都要打的預防針、重要日子需要上臺表演等等,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通過"假裝遊戲"來幫助孩子克服這些恐懼。

比如和孩子假扮醫生病人,家長假裝是病人,孩子假裝是醫生,可以讓孩子學著遇到"不聽話的病人"需要怎麼辦,讓孩子學會處理和應對,在最後總結的時候,跟孩子說"醫生很辛苦,所以以後要乖一點"。

也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也可以幫助孩子普及知識,告訴孩子醫院打針、掛號等等的流程,培養孩子在處理事情方面的能力,接觸多一點的常識;

找到合適的假裝遊戲和孩子一起玩

家長帶著目的地和孩子進行假裝遊戲,能讓孩子收穫更多,比如孩子是一個挑食的寶寶,平時吃不下會自己偷偷倒掉食物,這個時候就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食物製作等的假裝遊戲,通過繁瑣的過程,告訴孩子"食物的獲取不容易,要學會珍惜",引導孩子,讓孩子對事物有了新的認識,以後再挑食的時候就能想到這件事情。

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進行假裝遊戲,能幫助孩子改掉很多壞習慣!

根據假裝遊戲看到孩子的缺失

孩子會通過遊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孩子模擬平時課堂的情景,孩子是否會表現出急躁、走神的情況,來推測他平時的上課情況。或是可以和他模擬和朋友相處的情景,觀察孩子會不會在模擬遊戲中表現出膽小害怕、被人欺負的情況。

家長都可以通過孩子的假裝遊戲中,大概猜出孩子平時在外的情況,以此來做出一些應對,比如可以預防著教孩子一些防身技巧等等。

有些家長經常會忽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細節,比如孩子的性格培養、思維能力培養等等,等到孩子長大後,又會後悔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或是怪自己孩子能力不行。

但其實對孩子影響最大最深的,永遠都是家庭和父母,在他們一無所知來到這世界時,很多行為都是對家長進行模仿,所以家長們請不要抱怨,請從細節培養起,就像今天所介紹的一個遊戲,都能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小瞧孩子「過家家」,「假裝遊戲」能促進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
    但是這是孩子們最常見,也是最熟悉的遊戲,家長有時候過於忙碌,可能不會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但是也絕對不能小瞧孩子這種"過家家"的遊戲。在心理學上"過家家"有一個專屬的名詞——假裝遊戲,在孩子一歲左右,雖然他們還不會組織自己的語言,但是他們已經開始逐漸的用單個或者零散的玩具組裝成為"假裝遊戲",就像隨手抓握住的一個水果,他們都能在手上玩弄個半天。
  • 別小瞧,「假裝遊戲」能帶給孩子很多益處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常常會利用身邊的玩具和其他事物代入遊戲情景當中,家長們可能會聽見幾個孩子在一起分配任務:"你當爸爸,我當媽媽好嗎?"甚至是會直接就有"買菜"、"付錢"等對話的過家家。說到過家家,不能不提一個心理學名詞——假裝遊戲。
  • 別小看孩子「過家家」,玩假裝遊戲可提升孩子語言、情感和創造力
    而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其實孩子從一歲起就開始,會自己進行假裝遊戲了,比如說會拿著自己的手去當電話,或是用自己的布娃娃當做自己的寶寶,甚至是模仿爸爸用別的東西,抵在下巴上假裝剃鬍子。孩子出現過家家行為大多數發生在2~6歲的孩子身上,甚至是在4~6歲次孩子玩過家家的黃金時期,孩子玩過家家,其實是屬於兒童遊戲的社會性發展的第三階段,也就是合作遊戲階段。當孩子在玩過家家的時候,許多父母看著覺得孩子非常可愛有趣,而且孩子還能夠從假裝遊戲角色扮演的過程當中學到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知識。
  • 男孩過家家喜歡演「媽媽」,心理學家:「假裝遊戲」是心智的演習
    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最愛的遊戲是玩「過家家」,尤其是3~4歲的孩子,剛開始嘗試接觸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這種「假裝遊戲」成了他們的首選。有幾位媽媽也問過我這個問題:「為啥玩『過家家』遊戲,孩子喜歡扮演異性?」
  • 「錯位」過家家,男寶當「媽媽」,「假裝遊戲」娃情商、智商雙高
    我安慰他說:大寶也經常在幼兒園的"家家酒"的遊戲力,被安排了媽媽的角色,而我覺得從小學著做個暖男也沒什麼不好。"過家家"是3-5歲寶寶經常玩的遊戲,我小時候也很愛玩這個遊戲。在遊戲中,孩子的行為大多來自於對身邊環境的觀察,和對家人的模仿。
  • 說實話,「過家家」這個遊戲對孩子真的好!
    說實話,「過家家」這個遊戲對孩子真的好! 最近學校開學,相信不少爸爸媽媽都非常擔心孩子會出現各種狀況,比如:過於內向,不敢和別人交流;專注力欠佳,上課沒法認真聽講;應變能力差,在陌生環境會畏畏縮縮,遇到事情也會迴避;性子太急,遇到事情會發脾氣……
  • 「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育鄰夢「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過家家」是很多孩子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參與「過家家」遊戲的行為特質對於界定孩子心智成熟度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鑑意義。「過家家」對於孩子已然不僅僅是一種遊戲那麼簡單,它已經是孩子成長發育中肢體行動能力與智力行動能力的綜合性象徵。人生成長發育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提升肢體運動能力和智力運動能力:① 肢體運動能力。
  • 「假裝遊戲」有利小孩的心智發展,當孩子喜歡過家家,家長要鼓勵
    各位父母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場景熟悉極了,這就是自家孩子們喜歡的過家家的"假裝遊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假裝遊戲",它在心理學上也叫做象徵性遊戲或者是扮演遊戲,等到孩子會模仿並且對於這個世界非常的好奇的時候就會愛上這種感覺。利用身邊的物品模仿成年人的生活,也代表著對於成年人世界的嚮往和好奇。
  • 孩子為什麼喜歡「過家家」?行為背後有科學原理,父母要知道
    假裝遊戲對孩子有哪些益處心理學上很多專家認為「假裝遊戲」不像我們理解的角色扮演那樣,有研究表明孩子玩「假裝遊戲」對自身心理能力發展有很大益處。1、熟悉相關的規則假裝遊戲是孩子創造出的情景,代表了他們內心很真實的想法,他幻境裡的角色就是他此刻最想成為的人,他們就在學習按照內心的想法和社會規則做事。
  • 孩子玩「過家家」是本能,別嘲笑他們幼稚,未來的發展就藏在裡面
    01孩子玩「過家家」是本能,這就是假裝遊戲「過家家」真的是個從沒被普及過卻延續了好多年,並且風靡全球「過家家」這種遊戲,在心理學上其實有個專業的名稱,叫做「假裝遊戲」,也被稱為象徵性遊戲、想像遊戲或者扮演遊戲。並且,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還有不同的體現,遊戲形式也是逐步發展的。
  • 「過家家」也能啟發孩子的「理財思維」,讓遊戲比說教更有價值
    對長大生活的嚮往一個家庭中,往往孩子的主導權是最小的,這對孩子來說,他們覺得很不甘,為什么爸爸媽媽有決定權而自己沒有。然而當孩子處於過家家的遊戲的中時,孩子常常會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自己決策事前,儼然把自己當做是一個大人。
  • 孩子熱愛的「過家家」遊戲對語言、認知、注意力發展有好處
    「假裝我是你的媽媽,你是我的小寶貝,我來照顧你。」「假裝我是個隱形人,你看不見我。」「假裝我是售貨員,你要來買東西。」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遊戲,甚至信手拈來。我們還會和動物對話,抱著洋娃娃當寶寶……無論是成績優異的還是學業緊張的,課餘最愛的遊戲就是和這些想像中的夥伴玩耍。
  • 請試試「過家家」遊戲
    總結起來就是沒有他不敢碰的東西,沒有他不敢去的地方。大人只要說一句不行,接著躺下哭鬧,甚至打滾。於是就會哼哼各種不高興。兜兜有時候還會各種使壞,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甚至有時候氣得他使勁踢打。有意思的是這不是個例,我觀察周圍同齡的寶寶,多多少少都會有類似的表現。經過我耐心地鑽研和反覆實踐,我找到了一種輔助兩歲寶寶健康成長的方法,那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過家家」遊戲。
  • 論兒童發展中假裝遊戲的作用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這種經歷——玩過家家。過家家是深受小朋友喜歡的一種遊戲,在任何國家、任何文化中都存在。通常孩子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能夠假想並扮演出角色,過家家遊戲在2-6歲的孩子中比較常見。這種遊戲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象徵性遊戲,也稱為假裝遊戲。
  • 愛玩過家家的寶寶更聰明?這個遊戲藏著很多爸媽不知道的好處
    家有戲精寶寶,是不是連自己也差點精分呢? 一會要假裝成病人,讓寶寶來「搶救」你;一會又要變成產婦,「艱難生產」;過一會又要「乖乖上學」……
  • 為什麼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是孩子運算階段規律的體現
    現在看孩子玩遊戲,大人們有時候都看不懂了,但有一種遊戲卻一直經久不衰,不管是曾經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都玩過,這個遊戲就是「過家家」。3、4歲的孩子大概最喜歡玩這類遊戲,不過即便是過家家,細心的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差別呢?其實過家家遊戲這類象徵性遊戲是全國際通行的兒童遊戲,女孩喜歡抱著布娃娃、毛絨玩具過家家,把小玩偶當成孩子、妹妹弟弟看來,又是餵飯又是打扮的。
  • 為什麼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的心理動機不可不知
    有一種遊戲,不用教,也沒有普及過,但是無論是早年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孩子,他們全都玩過,這個遊戲就是「過家家」。 我女兒3、4歲時經常抱著她的玩具小白熊,走到哪裡都帶著,說這是她的妹妹,她要照顧好她。吃飯時要摟著她,逛街的時候也不嫌麻煩的抱著她。
  • 跟美籍幼兒園老師學習玩「假裝遊戲」
    一年前:幼兒園二樓的海洋球館和「小廚房」在一間L型的大教室裡,這裡也是燒麥特別喜歡的地方。無意中發現「小廚房」的時候,我也很驚喜——我知道「角色扮演」,或者可以說是「假裝遊戲」(也就是「過家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遊戲之一。
  • 假裝遊戲 見證幼兒隱秘成長
    在幼兒園,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幾個幼兒一起玩過家家,有人當爸爸,有人當媽媽,布娃娃當寶寶。忙碌的小兩口「買菜」「煮飯」、照料「寶寶」,一樣也不少。在「小醫院」,幼兒更是忙得不亦樂乎,「護士」給「病人」打針、輸液,「大夫」們更是盡職盡責,耳朵上掛著聽診器,手裡拿著壓舌板,開出一串串藥方,還不忘提醒:感冒了要多喝水,注意別讓風吹了……以上現象有一個專有名字——假裝遊戲。
  • 2020年最佳遊戲,竟是「過家家」?玩家:它彌補了我失去的童年
    大家好我是喵叔,今天我們來聊一款遊戲,這款遊戲體積不大,畫風還是卡通風格,看起來有點呆頭呆腦的,很多玩家對此有些不屑一顧,但是玩過這款遊戲的玩家,卻一致好評,大多數玩家在遊戲裡面都找回了當年失去的「童年」時光,它真的有這麼神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