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在家裡面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孩子一個人在玩遊戲的時候自言自語,又或者有的時候,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過家家",也會開始扮演"爸爸"和"媽媽"的角色,小大人們說起話來一點也不像個4、5歲的孩子。
但是這是孩子們最常見,也是最熟悉的遊戲,家長有時候過於忙碌,可能不會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但是也絕對不能小瞧孩子這種"過家家"的遊戲。在心理學上"過家家"有一個專屬的名詞——假裝遊戲,在孩子一歲左右,雖然他們還不會組織自己的語言,但是他們已經開始逐漸的用單個或者零散的玩具組裝成為"假裝遊戲",就像隨手抓握住的一個水果,他們都能在手上玩弄個半天。
"假裝遊戲"的三個種類
1.孩子自己和自己玩
雖然我們常說孩子們玩"過家家",只不過就是自娛自樂,但是"假裝遊戲"絕對不是簡單的"過家家","假裝遊戲"其實具有三種模式,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孩子自己和自己玩。
有的時候孩子會在家裡面和玩具自言自語,也會嘗試給玩具分配角色向自己當媽媽玩具,當寶寶那樣,還會做出成人對他曾經做過的哺乳動作、穿衣服、換尿布甚至是煮飯等等,孩子在這些遊戲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動作,都是從生活當中對家長的觀察模仿而來的,同時還要根據自己對玩偶的實際情況操作,可想而知孩子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有多麼的強!
2.孩子和同伴玩
當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他們就有可能會,兩兩扮演生活中的角色,而玩具只會作為他們的一些輔助工具,特別是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對話交談會,更加的豐富他們的語言能力,以及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兒與我之間的互動,往往會比幼兒與玩具和自己的互動更有效果,能加強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3.孩子和成人玩
在這三種"假想遊戲"當中,孩子和成人玩的這一種模式是孩子最喜歡也是最渴望的,更是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幫助的一種模式。
作為家長的我們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不是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會對孩子們更有好處呢?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對父母有一種特殊的依賴性,孩子在和大人一起玩"過家家"的互動遊戲當中,會不斷增強親密感從而滿足孩子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時也是孩子在觀察和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在這個遊戲裡面做主導的角色,安排大人們配合自己的行動。
孩子進行"假想遊戲"的好處
1.豐富孩子的想像能力
我們都知道過家家是需要孩子們自我,你造出一個虛擬的環境和故事甚至是人物角色,但每一個過家家的遊戲都能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因為孩子們會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不同的安排。
例如,孩子在家裡面玩過家家的遊戲,如果聽到了電視正在播放的某一個音樂,孩子有可能會根據這個音樂和玩具一起跳舞,這個並不是孩子事先能預想到,更不是他們事先安排好的,而是隨機的變化進行調整,同時在腦海中拓展自己的故事線。
更多的時候,孩子們在玩積木遊戲,也能進行主題和內容的創造,孩子們可以搭建豐富的城堡、煮飯的玩具甚至是一座大橋等等,孩子們的想像力從來都是大人不可預估的,而在這個遊戲中卻能夠很好展示出孩子的想像力,細心的家長,只要觀察一兩次孩子的過家家遊戲就能夠發現。
2.促進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當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這種假想遊戲還能夠豐富孩子閱讀能力和寫作的能力。我們常說寫作不僅需要想像力,還能要有很好的文採,而在這個遊戲當中,孩子認識的事物越來越多,接觸的情景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僅能夠說出更多的情景用語,還能夠給遊戲命名甚至是說出具體的專有名詞像"卡丁車"、"電飯煲"、"聽診器"等等。
在針對英國1到6歲兒童假想遊戲的實驗當中,根據研究發現,參與這些實驗的兒童,比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更好。
如果家裡的孩子語言發育能力比較遲緩一些,也可以嘗試帶著孩子去和同齡的夥伴玩過家家的遊戲,也可以自己在家多和孩子玩一些假想的,遊戲題和內容可以由家長來定,這樣的話,孩子就會逐漸的開始使用一些簡短的詞彙,也能夠更好的促進他們的語言系統的發育。
如何利用"假裝遊戲"發展孩子的語言技能?
第一步:幫助孩子豐富生活場景
孩子們的假裝遊戲產生的情景和內容基本上離不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可以在孩子出生到一歲前,多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場景。
比如,每個孩子基本上都要打各種預防針,那麼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完醫院的時候在家裡面即時的進行類似的醫院遊戲,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勇敢面對打針的老鼠,也可以豐富孩子去醫院的這種真實場景和材料,比如在醫院裡面有什麼人物,有什麼標誌性的物品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在假裝遊戲當中不斷地學習吸收。
家長還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多帶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還有街道的咖啡廳等等,還可以和孩子在家裡的廚房一起做一些蛋糕,從而豐富孩子各種的生活場景,也給孩子的遊戲更多的主題和素材。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製作遊戲模型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網上給孩子購買一些像廚房用具的模擬玩具,但是我認為更多的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遊戲的模型。
像一些簡單的在餐廳裡面常見的菜單,家長就可以上網找一些表格和圖片製作成模擬菜單並且列印和過塑出來。還可以給孩子製作一些標誌牌:向正在營業中、停止營業、歡迎光臨以及餐桌的號碼牌等等。
家長還可以將吃完的餅乾盒以及一些紙皮變成裝有糖果模型的盒子還有其他的食物模型,就像在幼兒園裡面做的做的一些模型一樣,家長也可以在網上找一些簡單的連結進行學習和製作,同時也可以廢物利用起來,還能增強孩子動手能力。
第三步:引導孩子規範在遊戲中的用語
雖然說遊戲只是孩子娛樂的方式,但是在遊戲中,家長可以不斷地糾正孩子的一些用語錯誤,從而規範孩子的語言表達。
像孩子在扮演醫生的時候,家長扮演病人,孩子給家長打針的時候,並不知道手裡握著的是打針筒,家長就可以給孩子普及他的名字,還可以給孩子示範如何使用。當然,家長也可以在和孩子遊戲之前先進行資料的搜索,保證這些事物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它們的專有名詞。
我是馬海霞的育兒經驗,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