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孩子「過家家」,「假裝遊戲」能促進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

2020-12-23 馬海霞的育兒經驗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在家裡面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孩子一個人在玩遊戲的時候自言自語,又或者有的時候,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過家家",也會開始扮演"爸爸"和"媽媽"的角色,小大人們說起話來一點也不像個4、5歲的孩子。

但是這是孩子們最常見,也是最熟悉的遊戲,家長有時候過於忙碌,可能不會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但是也絕對不能小瞧孩子這種"過家家"的遊戲。在心理學上"過家家"有一個專屬的名詞——假裝遊戲,在孩子一歲左右,雖然他們還不會組織自己的語言,但是他們已經開始逐漸的用單個或者零散的玩具組裝成為"假裝遊戲",就像隨手抓握住的一個水果,他們都能在手上玩弄個半天。

"假裝遊戲"的三個種類

1.孩子自己和自己玩

雖然我們常說孩子們玩"過家家",只不過就是自娛自樂,但是"假裝遊戲"絕對不是簡單的"過家家","假裝遊戲"其實具有三種模式,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孩子自己和自己玩。

有的時候孩子會在家裡面和玩具自言自語,也會嘗試給玩具分配角色向自己當媽媽玩具,當寶寶那樣,還會做出成人對他曾經做過的哺乳動作、穿衣服、換尿布甚至是煮飯等等,孩子在這些遊戲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動作,都是從生活當中對家長的觀察模仿而來的,同時還要根據自己對玩偶的實際情況操作,可想而知孩子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有多麼的強!

2.孩子和同伴玩

當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他們就有可能會,兩兩扮演生活中的角色,而玩具只會作為他們的一些輔助工具,特別是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對話交談會,更加的豐富他們的語言能力,以及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兒與我之間的互動,往往會比幼兒與玩具和自己的互動更有效果,能加強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3.孩子和成人玩

在這三種"假想遊戲"當中,孩子和成人玩的這一種模式是孩子最喜歡也是最渴望的,更是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幫助的一種模式。

作為家長的我們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不是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會對孩子們更有好處呢?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對父母有一種特殊的依賴性,孩子在和大人一起玩"過家家"的互動遊戲當中,會不斷增強親密感從而滿足孩子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時也是孩子在觀察和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在這個遊戲裡面做主導的角色,安排大人們配合自己的行動。

孩子進行"假想遊戲"的好處

1.豐富孩子的想像能力

我們都知道過家家是需要孩子們自我,你造出一個虛擬的環境和故事甚至是人物角色,但每一個過家家的遊戲都能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因為孩子們會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不同的安排。

例如,孩子在家裡面玩過家家的遊戲,如果聽到了電視正在播放的某一個音樂,孩子有可能會根據這個音樂和玩具一起跳舞,這個並不是孩子事先能預想到,更不是他們事先安排好的,而是隨機的變化進行調整,同時在腦海中拓展自己的故事線。

更多的時候,孩子們在玩積木遊戲,也能進行主題和內容的創造,孩子們可以搭建豐富的城堡、煮飯的玩具甚至是一座大橋等等,孩子們的想像力從來都是大人不可預估的,而在這個遊戲中卻能夠很好展示出孩子的想像力,細心的家長,只要觀察一兩次孩子的過家家遊戲就能夠發現。

2.促進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當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這種假想遊戲還能夠豐富孩子閱讀能力和寫作的能力。我們常說寫作不僅需要想像力,還能要有很好的文採,而在這個遊戲當中,孩子認識的事物越來越多,接觸的情景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僅能夠說出更多的情景用語,還能夠給遊戲命名甚至是說出具體的專有名詞像"卡丁車"、"電飯煲"、"聽診器"等等。

在針對英國1到6歲兒童假想遊戲的實驗當中,根據研究發現,參與這些實驗的兒童,比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更好。

如果家裡的孩子語言發育能力比較遲緩一些,也可以嘗試帶著孩子去和同齡的夥伴玩過家家的遊戲,也可以自己在家多和孩子玩一些假想的,遊戲題和內容可以由家長來定,這樣的話,孩子就會逐漸的開始使用一些簡短的詞彙,也能夠更好的促進他們的語言系統的發育。

如何利用"假裝遊戲"發展孩子的語言技能?

第一步:幫助孩子豐富生活場景

孩子們的假裝遊戲產生的情景和內容基本上離不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可以在孩子出生到一歲前,多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場景。

比如,每個孩子基本上都要打各種預防針,那麼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完醫院的時候在家裡面即時的進行類似的醫院遊戲,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勇敢面對打針的老鼠,也可以豐富孩子去醫院的這種真實場景和材料,比如在醫院裡面有什麼人物,有什麼標誌性的物品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在假裝遊戲當中不斷地學習吸收。

家長還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多帶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還有街道的咖啡廳等等,還可以和孩子在家裡的廚房一起做一些蛋糕,從而豐富孩子各種的生活場景,也給孩子的遊戲更多的主題和素材。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製作遊戲模型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網上給孩子購買一些像廚房用具的模擬玩具,但是我認為更多的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遊戲的模型。

像一些簡單的在餐廳裡面常見的菜單,家長就可以上網找一些表格和圖片製作成模擬菜單並且列印和過塑出來。還可以給孩子製作一些標誌牌:向正在營業中、停止營業、歡迎光臨以及餐桌的號碼牌等等。

家長還可以將吃完的餅乾盒以及一些紙皮變成裝有糖果模型的盒子還有其他的食物模型,就像在幼兒園裡面做的做的一些模型一樣,家長也可以在網上找一些簡單的連結進行學習和製作,同時也可以廢物利用起來,還能增強孩子動手能力。

第三步:引導孩子規範在遊戲中的用語

雖然說遊戲只是孩子娛樂的方式,但是在遊戲中,家長可以不斷地糾正孩子的一些用語錯誤,從而規範孩子的語言表達。

像孩子在扮演醫生的時候,家長扮演病人,孩子給家長打針的時候,並不知道手裡握著的是打針筒,家長就可以給孩子普及他的名字,還可以給孩子示範如何使用。當然,家長也可以在和孩子遊戲之前先進行資料的搜索,保證這些事物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它們的專有名詞。

我是馬海霞的育兒經驗,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小瞧,「假裝遊戲」能帶給孩子很多益處
    過家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假裝遊戲,但其實,在孩子 1 歲左右,還不會玩過家家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玩單個、零散的假裝遊戲了。比如,拿起一個香蕉,他們會打電話;握緊拳頭在下巴上蹭來蹭去、假裝在剃鬍子……"假裝遊戲"不止是過家家然而,家長們要注意,我們通常說的"假裝遊戲"並不是簡單的過家家遊戲。
  • 「假裝遊戲」就是「過家家」?別小瞧了它,對孩子有大益處
    而且,"假裝遊戲"不只是"過家家" 假裝遊戲分為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讓孩子自己和自己玩,孩子一人分飾幾個角色,跟自己的想法玩; 第二種是孩子和別的孩子玩,比如過家家; 第三種是孩子和大人玩,比如親子遊戲中的角色扮演。
  • 孩子的「過家家」,並非遊戲這麼簡單,玩對還能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過家家」的分類孩子自己玩小朋友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通過過家家遊戲也可以看出來,不知家長們有沒有在家裡看到小朋友獨自一人在玩遊戲時自言自語呢?小朋友自己一個人扮演"爸爸"和"媽媽"的角色,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的玩,這就是在進行過家家遊戲。
  • 別小看孩子「過家家」,玩假裝遊戲可提升孩子語言、情感和創造力
    而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其實孩子從一歲起就開始,會自己進行假裝遊戲了,比如說會拿著自己的手去當電話,或是用自己的布娃娃當做自己的寶寶,甚至是模仿爸爸用別的東西,抵在下巴上假裝剃鬍子。孩子出現過家家行為大多數發生在2~6歲的孩子身上,甚至是在4~6歲次孩子玩過家家的黃金時期,孩子玩過家家,其實是屬於兒童遊戲的社會性發展的第三階段,也就是合作遊戲階段。當孩子在玩過家家的時候,許多父母看著覺得孩子非常可愛有趣,而且孩子還能夠從假裝遊戲角色扮演的過程當中學到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知識。
  • 「假裝遊戲」有利小孩的心智發展,當孩子喜歡過家家,家長要鼓勵
    各位父母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場景熟悉極了,這就是自家孩子們喜歡的過家家的"假裝遊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假裝遊戲",它在心理學上也叫做象徵性遊戲或者是扮演遊戲,等到孩子會模仿並且對於這個世界非常的好奇的時候就會愛上這種感覺。利用身邊的物品模仿成年人的生活,也代表著對於成年人世界的嚮往和好奇。
  • 孩子玩「過家家」是本能,別嘲笑他們幼稚,未來的發展就藏在裡面
    「過家家」這種遊戲,在心理學上其實有個專業的名稱,叫做「假裝遊戲」,也被稱為象徵性遊戲、想像遊戲或者扮演遊戲。並且,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還有不同的體現,遊戲形式也是逐步發展的。千萬別嘲笑他們幼稚,02玩假裝遊戲的好處1)玩耍中學習社會規則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如果我們跟他們講大道理,告訴他何可為何不可為,無疑是對牛彈琴。但是如果我們試著和孩子玩假裝遊戲,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或許就能讓他們更好地「遵守規則」。
  • 「錯位」過家家,男寶當「媽媽」,「假裝遊戲」娃情商、智商雙高
    "我們是男孩子,咋能假裝是『阿姨』呢?"他不滿的說"也不知道是哪個熊孩子出的主意?" 鋼鐵直男小武看到兒子的"慫"樣,連忙把他拉到一邊,讓他去玩玩那邊的射擊遊戲。誰知孩子正在興頭上,根本不肯放下手裡的"活兒",爸爸自討沒趣悻悻回到餐桌前。
  • 男孩過家家喜歡演「媽媽」,心理學家:「假裝遊戲」是心智的演習
    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最愛的遊戲是玩「過家家」,尤其是3~4歲的孩子,剛開始嘗試接觸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這種「假裝遊戲」成了他們的首選。有幾位媽媽也問過我這個問題:「為啥玩『過家家』遊戲,孩子喜歡扮演異性?」
  • 孩子熱愛的「過家家」遊戲對語言、認知、注意力發展有好處
    「假裝我是你的媽媽,你是我的小寶貝,我來照顧你。」「假裝我是個隱形人,你看不見我。」「假裝我是售貨員,你要來買東西。」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遊戲,甚至信手拈來。我們還會和動物對話,抱著洋娃娃當寶寶……無論是成績優異的還是學業緊張的,課餘最愛的遊戲就是和這些想像中的夥伴玩耍。
  • 為什麼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的心理動機不可不知
    總起來說,象徵遊戲在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發展的基礎上,促進了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比如孩子一開始玩假裝打電話遊戲時,手裡就必須要用個假手機或者其它物品來代替手機,才能完成這個遊戲。但到來後期再假裝打電話時,孩子就完全可以不藉助任何東西,只做出一個動作就可以完成這個象徵遊戲來。 現在的研究也證明了假想遊戲對人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幫助。
  • 「過家家」也能啟發孩子的「理財思維」,讓遊戲比說教更有價值
    二、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玩過家家既然那麼多的小朋友都喜歡玩過家家,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喜歡玩過家家,我們又能從孩子玩過家家中得到什麼啟發呢?1.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一個孩子學會模仿的同時也是他在成長的過程,對於父母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玩過家家,因為可以模仿父母,而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雖然總會鬧出笑點,但這是孩子的成長必經之路。2.
  • 「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育鄰夢「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過家家」是很多孩子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參與「過家家」遊戲的行為特質對於界定孩子心智成熟度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鑑意義。那麼,「過家家」遊戲都能對孩子成長發育中的智力運動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起到哪些促進作用呢?
  • 論兒童發展中假裝遊戲的作用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這種經歷——玩過家家。過家家是深受小朋友喜歡的一種遊戲,在任何國家、任何文化中都存在。通常孩子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能夠假想並扮演出角色,過家家遊戲在2-6歲的孩子中比較常見。這種遊戲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象徵性遊戲,也稱為假裝遊戲。
  • 心理研究 裝扮遊戲不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們總有那麼認為:裝扮遊戲(過家家)能夠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創造性和描述能力。□ 智力「人際關係在玩耍和智力運用的自然情景中得到建立,但是其作用仍然不為人所知。」如果我們假設句子是用英文書寫,那它跟創造力就是同樣的東西:聰慧的孩子會假裝,但是這樣的假裝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 為什麼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是孩子運算階段規律的體現
    現在看孩子玩遊戲,大人們有時候都看不懂了,但有一種遊戲卻一直經久不衰,不管是曾經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都玩過,這個遊戲就是「過家家」。3、4歲的孩子大概最喜歡玩這類遊戲,不過即便是過家家,細心的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差別呢?其實過家家遊戲這類象徵性遊戲是全國際通行的兒童遊戲,女孩喜歡抱著布娃娃、毛絨玩具過家家,把小玩偶當成孩子、妹妹弟弟看來,又是餵飯又是打扮的。
  • 每個孩子都愛玩的「過家家」,好處超過你想像
    我假裝吃了一大口:啊嗚,真好吃啊!謝謝你。大寶開心地笑了:媽媽,你別著急,我再給你烙個餅吃,你等著我……說完他轉身把撲克牌放在鍋裡,他說那是他做的餅。我剛想靠近他的鍋,被他大驚小怪地提醒:媽媽離遠一點兒!!小心燙著你!!
  • 孩子喜歡玩「假裝遊戲」?這是孩子智力活動表現和認知世界的方式
    其實喜歡玩這種「假裝遊戲」的孩子並不少,我們小時候也一樣,孩子喜歡扎堆玩「過家家」,「當模擬醫生給別人治病」.....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前運算階段的學齡前孩子所進行的"假裝"遊戲,是他們智力活動的表現和認知世界的方式。孩子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營造特定的氛圍。
  • 愛玩過家家的寶寶更聰明?這個遊戲藏著很多爸媽不知道的好處
    ,孩子撿點樹枝、樹葉,野花,假裝煮飯吃飯都能興致勃勃玩上2小時。,其想像力也可以得到更好地鍛鍊,從而促進智力發育。這樣就需要孩子進行溝通協商,經常玩過家家的孩子也更有利於團隊協作力和領導力的提升。 家長如何參與「過家家」? 雖然知道了「過家家」對寶寶有很多好處,但很多爸媽可能還是會對已經玩了千遍萬遍的過家家遊戲有點苦惱。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臺詞,甚至連故事情節都大同小異,還有沒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呢?
  • 怎麼帶自閉症孩子玩「過家家」?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玩過「過家家」的遊戲: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扮演爸爸、媽媽、醫生、老師等角色,或者各自創造各種各樣的情節和人物,還可以摻雜好幾種的遊戲玩法,興致盎然。然而,自閉症孩子似乎很少會玩這樣的假想遊戲,更別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扮演各種角色了。
  • 請試試「過家家」遊戲
    經過我耐心地鑽研和反覆實踐,我找到了一種輔助兩歲寶寶健康成長的方法,那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過家家」遊戲。也許有的寶媽會說:「過家家」是女孩玩的啊。其實不然,一歲半到兩歲寶寶對我們這個世界有著無限的好奇。「過家家」遊戲可以幫助寶寶掌握認識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男女寶寶都通用。我以我們家小男孩兜兜為例,希望能對各位寶爸寶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