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如果讓你回憶課堂最快樂的時刻,可能就是老師在上面寫板書,自己偷偷在課桌下「品嘗」準備已久的零食了吧?
雖然被老師發現可能會被罰站,但一次次的「挑戰」確實很有成就感。是「挑戰」就會有成功、失敗的時候,只是結果可能有些慘烈。
01小學生上課偷吃不小心被噎死,誰之過?
前兩天刷到一條消息,小學生上課偷吃結果不小心被噎死,生命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當時老師正在講臺上教課,孩子趁機迅速拿起藏好的荔枝塞到嘴裡,由於吃的姿勢不正確,導致荔枝卡住了喉嚨,吐不出去又吞不下來。
孩子的母親當天接到這個噩耗不知所措,被通知孩子已經送往醫院,由於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只能以最快速度趕到醫院。
誰知一到醫院,就聽到了「孩子錯過最佳搶救時間」的消息。
她實在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大鬧學校,想找負責人好好談一談,她認為這是學校沒有及時處理才釀成的後果。
既然自己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學校就應該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
孩子被噎住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應該是每個人具備的常識,老師為什麼沒有及時施救?而是送往醫院。
但對此,校方自認沒責任,副校長表示老師的做法也沒有錯。
當天課堂上,老師發現孩子有異樣,馬上通知學校領導,撥打了120。救護車送到醫院後,老師還一直採用積極的態度配合醫生。
02引發爭議後,大部分網友站學校一方
對此次事件,網友也拋出自己的看法,認為老師和學校的處理是積極的,何況這是學生本人的錯誤,觀點大致如下:
「如果當時老師救了,但沒救過來,家長又會怪老師搶救不當,那到底是救還是不救?」「在上課時間吃東西,本身就是不尊重老師的行為,難道下回老師發現孩子課上吃東西,還要溫柔地對他說不著急,喝點水,慢點吃,要不然倒黴的可能是老師嗎?」
不過,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老師培訓時適當學一些急救常識是有必要的,畢竟面對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事實上,生活中因被食物噎住導致身亡的事例不佔少數,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施救不及時而導致的悲痛結果。
比如一個年僅3歲的小女孩午飯吃得過多,中間沒有消化,就被奶奶強制午睡,結果在睡覺過程中食物倒流,氣管被堵住,最終停止了呼吸。
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用慘痛的代價告訴我們了解生活常識的重要性。
03我們應該了解什麼?
1、不要讓孩子狼吞虎咽或剛吃飽就睡覺
成年人吃東西過急尚且可能發生危險,更何況孩子,吃東西時一定要小心。不要在課堂或其他不安全的環境下吃,更不能讓孩子邊跑邊吃。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吃得太飽,一定要讓他消化一會兒再睡覺,否則對身體也不好。
2、關於海姆立克急救法
這是一種專門搶救呼吸道被異物阻塞導致無法呼吸的方法,它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效的搶救方式。
在孩子被噎住的黃金幾分鐘內,如果周圍有人了解這種方式,就能救他一命。
對嬰兒:
將嬰兒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緊貼前胸,手放在其下巴位置,保持身體平衡。
然後,用另一隻手拍打嬰兒肩胛骨的中間5次,觀察異物是否吐出;如果沒有,則將嬰兒翻過來,頭衝下腳衝上,放在大腿處,伸出食指中指,快速按壓胸廓中間。
對兒童和成年人:
施救者將兩臂繞過被救者,伸到他的肚臍和肋骨中間,一手握拳,另一隻手握住拳頭,快速有力地向內上方衝擊,直到排出異物為止。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項需要全民普及的常識,希望有一天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