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索要5000生活費被拒,是孩子過分還是父母過分?

2020-09-03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大學生的生活費標準一直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不論是學生還是父母都很關注這個話題,父母怕生活費給少了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也怕給多了讓孩子學會亂花錢。

但是不同城市的消費水平不同,所以沒有固定的標準可以參照。

大學生每個月有多少錢生活費夠用?

不同地區消費水平不一樣,所以我們假設將地區的消費水平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一線城市生活,第二類是在新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第三類是在三線或其他城市。

在知乎上有不同城市網友針對自己所在的城市描述了自己在大學時的生活費。

首先是第一類,有在一線城市上大學的網友表示,自己是小康家庭,在大學期間,父母每個月給3500元生活費,但是這麼多的生活費在大城市還是需要精打細算。

例如一開學需要買書買筆記本電腦,還要買各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還要和同學進行社交等地方都需要花錢。

即使父母一開始沒有給3500元,可是最後一年在孩子身上的開銷算下來也是一個月3500元。

平均下來,在一線城市的大學生,每個月生活費大概都接近2500元。

其次是第二類,在新一線或二線城市的同學表示,自己每個月生活費在1500-2500元不等,但是差不多都夠用了。

最後是第三類,在三線城市或四五線城市上大學,由於城市消費水平不高,物價較低,所以每個月的生活費在1000-1500元就足夠了。

綜上所述,大學期間生活費到底多少合適,還要考慮很多因素。例如大學所在城市的物價水平,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參加活動或是否戀愛,學生自己是否有在兼職等各種因素。

近來,有大學生索要5000元生活費無果,那麼到底是孩子過分還是父母過分?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方面,有人認為是孩子過分。

如果索要5000元生活費後無果,那麼可能是父母有難處,無法給到這麼多的生活費。這時候孩子還不能體諒父母反而還責怪父母,就太不懂事了。

據大學生生活費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是在1500-2000之間,5000元確實多於平均數很多。

並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對於未成年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父母有義務付撫養費。

大學生已經成年,父母對其已經沒有強制給生活費的要求了,在國外,滿18歲的學生都是靠自己兼職獲取生活費甚至學費。

所以父母並沒有義務支付孩子的大學生活費,給生活費是情分不給是本分。不論父母給多少錢的生活費我們都要保持感恩,孩子和父母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商量具體給多少生活費合適。

另一方面,有人認為是父母過分。

他們認為在有些大城市物價水平很高,每天吃飯、買水果、喝酸奶、喝奶茶、吃保健品、健身、買衣服鞋子、化妝品或者玩具,時不時再和朋友下館子或者去遊樂場所等等。

這些開銷早已超過5000元,所以他們認為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費並不過分,如果父母不給就是父母的過分。

但對於絕大部分大學生而言,5000元生活費是難以企及的。

但因人而異,因為家庭條件的不同,大家的消費觀也不同,生活費也許不同。關於生活費到底多少合適還是要看自己的家庭條件,只要父母願意承擔自己的高標準生活費,那麼也就可以接受。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成年人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如果在大學期間父母給的生活費不夠用,那麼首先學會和父母合理溝通。

如果父母還是沒有給你增加生活費,那麼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大學裡有很多種不影響學習的兼職,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鍛鍊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翩鴻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相關焦點

  • 「我都是大學生了,一個月5000生活費過分嗎?」父母回答讓人心酸
    文|文兒愛在絕大多數都是向下的,所以當子女的,很難去用父母愛他們的方式,回饋父母。今年是很難的一年,幾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不少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經濟收入,生活壓力也變大了。但對於某些孩子而言,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前不久,無意瀏覽到一個帖子。他說自己今年剛上大一,成為大學生,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例如,要買一個電腦,要買個新手機,還有吃穿,都需要花錢,所以他一個月給父母要5000的生活費。可父母不願意給,說是太多了。所以他很不理解,5000塊錢多嗎?都是大學生了,一個月要5000塊錢的生活費過分嗎!
  • 大學生要求父母,一年給54000元生活費,這個要求過分嗎?
    54000元生活費,工薪父母苦不堪言,你覺得過分嗎?,一年給54000元生活費,這個要求過分嗎?有的大學生心智不夠堅定,在外界的誘惑下很容易陷入物慾的漩渦,只能通過不斷向父母索要生活費來維持自己的物質欲望。
  • 作為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費算過分嗎?
    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費,到底算不算過分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各人家庭條件不同,生活費包括的內容也不同,所以需要綜合分析判斷。我一個朋友也算是小康之家,他的兒子在上海上某985院校上大學,每月給孩子3500元生活費,節假日還會給孩子發個紅包。
  • 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一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你索要太多,不僅表現出貪婪和享樂,也反映出你的心態比較雜亂,對學習以外的事情關注太多。不管你的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在學生階段你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不能太花心。最後要說的是,一旦你走上攀比虛榮的道路,5000一個月是不夠的,給你多少也未必夠用。
  • 女大學生索要4500生活費被拒:父母的層次,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導讀:女大學生索要4500生活費被拒:父母的層次,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大學生索要4500生活費被拒:父母的層次,決定了孩子的未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和父母討要生活費,每月4500元,揭露了多少大學生的「不堪」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一位準備讀大學的女孩,向父母索要每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而她的父母是務農的,提出這個要求後父母拒絕了她,於是女孩跑到網上訴苦並詢問眾多網友,她這樣的要求過分嗎?有人說:「不過分,把你父母賣了都供不起你上大學。」有人說:「這種事看家庭條件,如果父母年薪百萬,那沒問題,如果父母是農民,給1000元都算多了。」還有人諷刺道:「你是去讀書的還是去享福的?」
  • 大二女學生要求父母一年給54000元生活費,你覺得過分嗎
    一位大二的女大學生,在社交平臺上提問「每月要求父母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引發廣泛熱議,回答數高達15547個。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讓人拍案叫絕,她寫到: 不過分,不就4500元生活費嗎?一年也不過54000元而已。
  • 大二女學生要求父母一年給54000元生活費,你覺得過分嗎
    一位大二的女大學生,在社交平臺上提問「每月要求父母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引發廣泛熱議,回答數高達15547個。,不就4500元生活費嗎?等到你畢業了,每月給父母9000元,也不過分吧!你一人每月花4500元,父母兩人每月花費9000元合情合理。一年也就108000而已。
  • 女大學生索要4500生活費遭拒,網友:畢業了能掙到4500不?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多少錢算合理?2000、3000?還是5000、10000?一名大一女生發帖抱怨,說自己在新一線城市上學,每個月生活費只有2000元,根本不夠花。自己和母親提出將生活費增加為4500元,卻被母親一口拒絕。對此,她委屈地說,「2000塊的生活費壓根不夠,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帖子發出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 女大學生要4500生活費!對父母放話:再不給錢我就要吃食堂了
    各位大學生,你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1000元,2000元,又或者是4000元,5000元,甚至10000元!一位在某新一線城市上學的大一女生在網上發帖,抱怨稱:覺得自己每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太少了,希望父母可以給她增加到4500元,否則的話,自己只能吃食堂了。
  •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4500,過分嗎?
    之前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匿名投稿,一個大學生覺得每個月2000塊不夠花,希望媽媽每個月給她4500的生活費。她認為自己還想買化妝品和旅遊,雜七雜八的2000根本不夠。你在學校每個月花多少生活費呢?一起和八弟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01 大學生,一個月應該花多少錢?其實要是真問起大學生每個月應該有多少生活費,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每個月不到1000的也有,畢竟大學生沒有房租的花銷,只要保證正常的飲食就解決大部分問題了。
  • 大一要求父母每月給3500元生活費過分嗎?孩子有獨立能力嗎?
    我現在讀大一,一個月要求我父母給3500/5000元的生活費合理/過分嗎?看著這種問題,心裡有種莫名的心酸,一邊是家長的心聲800塊想著是夠了,一邊是孩子的心聲3500/5000塊感覺還算是合理的。大家都覺得很充實,收穫特別多,沒人覺得累,當然還能得到一筆收入,生活費有了。除了沒去兼職的兩個人需要家裡按時打錢,其他人差不多都是自給自足,家裡人給也不要,說自己掙的夠了,若是實在攔不住的就會把錢存起來。
  • 大學新生向父母索要四千塊錢生活費,被拒後竟然感到委屈?
    普遍來說,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一應支出還是由父母長輩支撐的,真正貫徹了什麼是衣食父母。不過作為一個「顧客」才是上帝的年代,衣食父母不僅要給錢還要給夠才能讓「顧客」滿意,不然等到的不僅有微信要錢還有網絡求助。近日,一名大一學生的網絡求助走紅。該女生抱怨自己上大學之後感受到的落差實在太大。
  • 大學生「生活費」排行榜出爐,不同等級差距大,剛上大學就拉開了
    今年的學校開學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往後推遲了一段時間,所以對於學生們來說,應該還是比較想念上學的時光的。尤其是大學生,每天除了基本的幾節課之外,剩餘時間都是自主安排,而且上學最有利於的一點就是家長每個月都會給「生活費」。
  • 女大學生要每月生活費4500元被拒,給多少生活費都「不合適」
    相關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根據新聞記者走訪調查,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還有個別學生的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作為一名90後,大學畢業也有好些年了,一下子有了感慨。
  • 拒絕被啃老,父母向女兒索要生活費過分嗎?
    最近,慶晨報報導了家住重慶北碚的小周卻遇到的難題,因為拒絕到父母安排的公司上班,父母提出要求:討要生活費。無論小周以後從事何種工作,必須每月向家裡繳納1000元生活費。這筆為家庭分擔壓力的錢,在小周看來,是父母赤裸裸的威脅。
  • 五百勉強夠,五千不夠花,大學生生活費兩極分化,該如何看?
    這份大學生生活費數據來自一名貧困大學生,所以除了吃飯外,他其他花銷很少。這份大學生生活費數據來自於一名普通大學生,他對自己並沒有過分苛刻,基本能保證自己的生活與周圍同學同步,偶爾還會給自己一個驚喜。這份大學生生活費數據來自於一名普通大學生,他基本上不會在日常花銷上虧待自己,基本上不會為生活費發愁。
  • 女兒上大學,家長每周給200生活費過分嗎?聽聽這些學生怎麼說
    ,就要邁入大學校園了,他們可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在異鄉生活。女兒上大學,家長每周給200生活費過分嗎?若是學生會理性消費,這麼多生活費並不過分。若是他們不會理性消費,就可能會形成不好的品格。現如今,許多大學生都有自知之明,他們覺得自己大了,不想向父母要太多錢,所以就會在外面打兼職賺錢
  • 大學生收到生活費,卻嫌父母給的少
    出於面子問題,琳琳要求父母再多給自己一些生活費。然而,父母卻覺得很為難,畢竟為了供琳琳上大學,已經開銷很大了,再加上家裡的其他開支,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琳琳找父母理論:「跟你們要點錢那麼費勁,我室友每個月都5000塊錢的生活費,你們一個月才給我1500,是想餓死我嗎?
  • 大學生每月要求父母給四千多元生活費,這樣真的合理嗎?
    普通人的大學生活費,每月大概在1500~2500之間,離家近,常回家蹭飯,返校時還捎些水果、零食回學校,衣服鞋子等消費父母另外掏錢,一般1500元夠花。如果在外地求學,家長都會給到2500元以上,電話裡還時常要問錢夠不夠花,不夠再另外打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