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大學生每個月開銷多少合適呢?這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記得08年我上大學那會兒,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500元,周圍室友和同學也基本差不多。
雖說,如今是一個物質時代,但想讓大學生在學校裡基本溫飽,每個月500~1000元的生活費也是完全足夠的,然而大部分學生卻不甘於此。
有些人攀比心理比較重,有些人怕被同學看不起,隨之而來的開銷也節節攀高。但不管怎麼說,大學時期並不適合過度消費,拿著父母的錢過著奢靡的生活,也於心不安。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的消費清單,讓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沉默了許久之後,腦海裡浮現出兩個字「坑爹」。
琳琳(化名)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剛上大一的時候,父母每個月給她1500元的生活費。
第一次離開家,獨自接觸到新的世界,每個月還有這麼一大筆生活費,琳琳心裡很高興,除了日常的生活開銷外,還能剩下不少,每逢周末都會和室友或同學聚聚餐、看看電影,生活過得還算瀟灑。
從大二開始,室友們不再局限於簡單的聚餐、看電影了,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了名牌服裝、高檔化妝品以及高檔餐廳上等項目上,琳琳覺得自己的生活費不夠花,起碼比起其他室友來說,自己算是最少的了。出於面子問題,琳琳要求父母再多給自己一些生活費。
然而,父母卻覺得很為難,畢竟為了供琳琳上大學,已經開銷很大了,再加上家裡的其他開支,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琳琳找父母理論:「跟你們要點錢那麼費勁,我室友每個月都5000塊錢的生活費,你們一個月才給我1500,是想餓死我嗎?起碼也要3000才能正常生活,我考慮到咱家的條件,已經很節省了!」
隨後,琳琳給父母列出了一張消費清單,表明自己每項錢的去處。就在第二個月的時候,琳琳多收到了500元的生活費,但依然覺得不夠,還吐槽父母給的少。
大學生的生活費應該多少?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認為,大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歷,好好享受一下大學生活也無可厚非。
還有一些人認為,大學生也是學生,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至於名牌服裝、高檔化妝品等不在正常的開銷範圍內,自己想要可以通過努力換取,而不是向父母索要。
其實,從客觀來說,孩子的很多行為和習慣,都是父母影響不到位造成的。父母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導致孩子在遇到喜歡的東西,或攀比行為出現時,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以至於跟父母提出更多的無理要求。
雖說有一部分是環境的影響,但說到底還是父母的責任,所以父母應該好好反思。
1)拒絕溺愛
滿足孩子的要求應該控制在合理的範疇之內,而不是哭鬧著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不要過於溺愛孩子,見什麼買什麼,或孩子的要求本就過分,父母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要多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正確的消費觀。
2)適當消費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不能隨心所欲地消費。
應該從小幫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比如買玩具,超出消費標準的不可以買,讓孩子認識到,消費應該有限制,不能想買就買。
3)懂得感恩
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父母可以這樣認為,但孩子不能覺得理所應當。
讓孩子學會感恩,他們才知道凡事不能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必須自己努力奮鬥,才能獲得自己想要東西。
總之,很多事情都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引導,父母從小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長大後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早點認識到這一點。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合適?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