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病時,醫生很少會說「發物」,只是會向病人交代,哪些食物要忌嘴。真正能聽到發物這個詞的,是在老人的口中,甚至連中醫都不會說發物。
發物是什麼東西?
發物不是指的單一食物,而是某一類食物的集合。具體是指會誘發某一種疾病,或者加劇病情的食物。比如得了炎症的人,要忌嘴辛辣刺激的食物,菸酒、洋蔥、韭菜等刺激性食物,就成為了發物。所以,發物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就發物的種類,可分為六種:
動風昇陽,誘發皮膚病的發物:菌菇、海鮮類食物,如帶魚、螃蟹、香菇、蘑菇等食物。皮膚有瘡或容易過敏的人,應少吃這些食物。
發熱上火,加速炎症反應的食物:以辛辣食物為主,如生薑、大蒜、洋蔥、韭菜、咖喱、牛羊肉等。上火的人、牙齦疼痛、口腔有潰瘍的人,應避免吃這些食物。
生痰溼的食物,體內溼熱越吃越重:一般是以油膩性食物為主,類似豬肉、油炸類食品,另外米酒、糯米也屬於這類食物。平時感到身體疲倦,食慾下降,大便在馬桶衝不走的人,不適合吃。
冷積食物,會使得陽氣不足:一般是以寒性食物為主,如柿子、西瓜以及雪梨等。另外,冷飲、冰凍類食物也是如此。陽氣不足,手腳冰涼,平時怕冷畏寒的人,不適合吃。
發滯氣的食物,會加速脹氣:蓮子、芡實是主要的食物,同時如碳酸飲料、紅薯、澱粉類食物,也是如此。平時肚子鼓脹,消化不好,胃口差的人,應減少食用。
動氣血的食物,會讓腫瘤更難恢復:如公雞、青椒、狗肉、昆蟲類食物。喝酒會上臉,查出體內有癌細胞的人,不宜多吃。
以上這些發物,得了對應疾病的人,確實應該忌嘴。但也有特別適合的人群服用,比如:
動風昇陽的食物,一些渾身沒力氣,怕冷畏寒的人,是可適量服用的。對調理陽氣不足,緩解怕冷症狀是有好處的。
發熱上火的食物,這類食物最適合那些需要溫補的人食用。女性多是體寒的體質,吃這些食物就比較適合,能驅寒養宮。
生痰溼的食物,也不是所有人都要忌嘴。一些經常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的人,是可以吃這些食物,能保住留住水分,緩解乾燥的症狀。
冷積食物,就適合一些上火的人。內熱過盛的人,吃這些食物,有調理的效果。比如脾氣暴躁、肝火過往的人。但總的來說,冷積食物,任何人都不宜吃太多。
發滯氣的食物,對於一些腹瀉的人適當使用是比較有好處的。另外,容易生氣的人,也可適當吃這些食物。
動氣血的食物,在平時就適合一些頭痛、肩膀疼痛的人吃。中醫說「通則不痛」,生活中的小病痛就適合吃這些食物。
總之一句話:發物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