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請不要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

2020-12-22 生活逆向思維

最近有位大學生在考試期間因為作弊被老師抓到,然後該老師對這位大學生做通報處理,在現場沒有激烈行為的情況下,這位學生不知何故出現墜樓身亡的結果。

網絡截圖,如有不拖,請聯繫作者刪除

後來家屬和學校在這位學生墜樓原因和賠償方面在協商處理,但是不管如何處理,賠償多少,這個學生的生命已經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網絡截圖,如有不妥,請聯繫作者刪除

多好的花季年齡,在過兩年,畢業談戀愛,參加工作,為國效力,但是卻因為被老師抓到通報處理,結果卻出現如此不可挽回的後果,在感傷這位學生的生命消逝的同時,不禁要問,現在的學生承受壓力的能力這麼低嗎?

網絡截圖,如有不妥,請聯繫作者刪除

記得郭老師在教育郭麒麟的時候說過,自己的孩子,自己要好好管教,如果你不好好管教,出了社會,別人就會替你管教,請問是自己管教好還是別人替你管教好呢?孩子,吃虧上當要趁早,家長過度的保護孩子,出門被別人瞪一眼能氣出病。

家長們的責任,所作所為待人處事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現在家長們在管教孩子方面,大多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其實這種做法有點極端,一個打一個護,孩子大多在當場怕挨打認錯,結果是以後還是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在給孩子自由的同時也施加了壓力。

網絡截圖,如有不妥,請聯繫作者刪除

在學校方面,老師的教育和家長應該同步,老師發現學生的異常應該及時通報學生家長,共同溝通處理,家長在忙於工作的時候不要把一切責任都推給老師,畢竟孩子是自己的,還是佔主導位置,不然出現上述情況,悔之晚矣!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相關焦點

  • 家長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少幹預好處多,你就等著樂吧
    家長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而且孩子自身的很多技能都是通過實踐、練習,才能得到鞏固發展的,所以家長不要抑制孩子的獨立意識。 二、父母過度保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幹預過多會讓孩子在各個方面落後於同齡的小朋友,而且會養成孩子過於內向害羞的性格,嚴重的甚至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 「過度保護」是好的,但「過度幹涉」就不要了吧
    「過度保護」和「過度幹涉」 在撫養或教育孩子時,父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也不會有人認為「過度保護」和「過度幹涉」有什麼區別吧。 「過度保護」是指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過度幹涉」是指對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幹涉。 在這兩種情況下,其實父母所做的事情沒有變化,唯一不同的是「孩子希望做的和孩子不希望做的」。
  •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這家長未免也太過於保護自家孩子,孩子間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解決。 父母對於子女的保護太過度,就會讓孩子產生反作用,也就是逆反心。 父母本以為,監控孩子,是想保護孩子,讓孩子免受到傷害,殊不知,這種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效果是背道而馳的,反而成了傷害。 最後,成為了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 這種過分的保護,終將是害不是愛。
  • 如何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解析「魚缸法則」:家長要擯棄給孩子過度保護,孩子成長需要自由
    也彰顯了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家庭與父母的保護就好比是魚缸,孩子就是魚缸裡的魚,永遠生活在父母臂彎下的孩子是長不大的,即使身體在成長,但是孩子的思想沒有獨立,還是總想依賴於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家長總想著不讓孩子受到身體上的傷害,卻忽略了孩子心理和思想的發展。家長一手操持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各方面都處於舒適圈中,一旦脫離舒適圈,孩子就無法生存。
  • 家長們都該注意:「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帶來的後果能有多可怕。」
    殊不知,溺愛對於孩子有害無益,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磨練自己。因此怎麼去愛孩子,怎麼把握對愛的程度也成為了父母之間亙古不變的話題。很多家長很難分辨自己的行為是否也造成了溺愛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造成缺乏感激之心,很難學會體諒他人。如果家長次次都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沒有讓孩子了解到家長付出了多少,孩子很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2、家長為孩子包辦代替一切很多家長在家裡從不要求孩子做家務,可能有些家長自己白天忙活著工作,晚上回來還要忙家裡的家務,而孩子在玩手機,看電視。
  • 你還在過度保護你的孩子嗎?
    奶奶對可可的這種過度保護,導致了她對我們大人的過度依賴,不相信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不僅影響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其實,孩子的潛力就像植物一樣會不斷生長,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生長的環境,不要過度的去保護,更不要讓孩子對我們產生過度的依賴,否則的話,我們只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或者遊樂場玩的時候,和別的小朋友起了爭執,你會怎麼處理?
  • 「海英博士《情緒密碼》」家長如何避免過度保護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對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律性設立非常大的障礙,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經常性地進行否定。避免過度保護,父母就要從很多方面進行鼓勵,因為鼓勵對於孩子的心靈成長和獨立意識是不可或缺的。孩子在獨立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肯定,將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自己積極的暗示,那麼他們將會表現的比較自信。
  • 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數會有過度保護和「侵擾症」的家長
    而最容易產生育兒問題的裡面就會有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和「侵擾症」所導致的矛盾、親自不和諧。這些如果父母能夠及時地規整過來或者事孩子的自我調整能力稍強的話,都還是會較容易地過度過去,不會產生更多的破壞親子關係和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的情況。
  • 家長請不要緊張孩子在幼兒園裡磕磕碰碰!這是一種成長!
    但是只要不是孩子之間的生氣打鬧,這種小傷過不了一會兒孩子們就會忘記。@孩子家長請不要過度解讀孩子的磕磕碰碰 其實大部分家長比較通情達理,理解幼兒園老師的辛苦,認為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難免。小磕小碰時,大多數孩子經過短暫的哭泣後就繼續開心地玩耍了,可如果家長反應過度、情緒激動或者大聲斥責他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件特別可怕的事情。為了防止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不敢冒險,不敢和小夥伴玩遊戲,這對孩子性格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2、過分責備老師,讓老師不敢再帶孩子外出活動,使得孩子躁動的內心得不到釋放,更影響教育質量。
  • 家長就是過度保護,把孩子培養成了「小奶娃」
    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都是努力樹立自己的好媽媽形象,讓孩子喜歡自己,信賴自己。寶媽們有沒有發覺,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是不是事無巨細,已經讓孩子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對號入座一下,你是如何把自己培養成功的。一、過度地保護在孩子左右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蛋,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又加上社會上兒童拐賣案、傷害案漸多,少年兒童意外傷害事情也層出不窮,讓家長們帶孩子時特別小心。從不讓孩子脫離自己視線,稍稍有一些危險的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如今這個年代,生養孩子的成本高了,孩子生得少了。每個孩子都成了家長的心肝寶貝,也成了社會的稀缺資源。於是乎,過度保護,就成了一種常態。 01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鄰居家一個小男孩,全家人都對這個小孩疼愛至極,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 從孩子會走路開始,他幾乎都沒離開過家人的視線,去哪都要有大人陪著。
  •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是一種「病」,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但這樣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長此下去,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縮手縮腳的孩子。
  • 家長不要過度介入孩子的糾紛
    現在的孩子也一樣,難免會有糾紛。但是似乎家長介入導致糾紛升級進而成為惡性事故的新聞,似乎越來越多了。究竟家長要不要介入,如何介入,介入多少,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法一概而論。我小時候就是經常被小夥伴欺負的人,又不敢跟家長說,說了還得挨揍,家長會說「他們怎麼不打我」!但是我學習成績好,後來一步一步向上,走遠,來到了北京。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高考理科「狀元」、北大本科、留美碩士王猛(化名)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於父母的「過度關愛」。「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高中畢業前,王猛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裡。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就在離開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
  • 過度保護孩子,將會帶來哪些危害?
    小編發現,現今的家長對孩子實在是過度的關愛,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幫助孩子做好,不想讓孩子受任何的苦,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成嬌滴滴的娃娃,經受不住任何風雨的摧殘,否則就會一蹶不振。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將會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和敏捷的應變能力,任何事情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否則會不知所措,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鄰居們卻忍不住議論紛紛:兩個都是大學老師,還把孩子慣成這樣,小的時候把孩子保護得不像話,才導致今天這樣局面;可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底線的,過分保護真的會毀了孩子。一、家長過度「守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1、過分依賴父母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看似是心疼孩子,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能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需求中得到鍛鍊和發展的,可父母總是打著保護孩子,心疼孩子的口號
  • 過度保護,就是家長對孩子犯下最大的錯
    但是這件事給我留下了理念,孩子必須需要適當的鍛鍊,不能過度保護!,不能過度保護,目前在身體素質這塊,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孩子不配合,藥基本上不吃,硬灌,實在極度不配合,也就任由他去了。除了防疫針,沒打過針,沒打過點滴,沒拍過胸片!這個也需要家長自己識別,每個人的抵抗力不同,嚴重一定去醫院檢查,不要拖成肺炎。上海冬天的地板涼的要命,這傢伙總是自己脫鞋脫襪子。我家住在一樓,地板比較接地氣,一開始總是擔心他著涼,後來才發現多此一舉,到現在還是喜歡光腳。沒有發生我想像中的那種拉肚子,著涼感冒!
  • 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成為「金絲雀」各位家長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
    其實知道,很多家長的孩子都是來之不易的,而且對於一些媽媽來說,生一個更是豁出去了半條命了,所以孩子肯定是他們心裏面的寶貝,別人碰不得摸不到,仿佛別人一碰,或者是太陽光一照,孩子就會碎一樣。但是這樣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真的有利於他們長大嗎?而作為家長的你們,可以保證自己可以保護他們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