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翻書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童話都不敢這麼寫

2020-12-20 澎湃新聞

最近,「童話大王」鄭淵潔出了本育兒書《鄭淵潔家庭教育課》,這是他在皮皮魯講堂中所做的四十堂「家庭教育課」的文字結集,書挺厚的,但很好讀,當然這並不令人意外,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講什麼都會挺有意思的。有意思之餘,很多內容也講得很有道理。本來呢,教育觀這種事是可以自陳而不必自證的,但寫育兒書另當別論,你必須首先能夠自證——沒有培養出一個甚至幾個念藤校、念清北的,就有點尬了。這是育兒書特別現實的一面。

《鄭淵潔家庭教育課》,鄭淵潔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

外界普遍比較熟悉的是,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是退了學在家他自己教大的,其實呢,他自己也是退了學,由父親教的,但是,他女兒鄭亞飛卻是這個被媒體稱為「三代小學生」的家庭中誕生的典型性學霸,2017年高三畢業時,成績全年級第一,被美國六所名牌大學同時錄取。之所以稱她為「典型性學霸」,是因為鄭淵潔說「從我爸爸起,到我,再到我兒子,都是學霸,而且是自學級別的超級學霸」,這話也是對的,也是可以自證的,但是女兒的成績無疑是一種加持,令他的教育架構更完整,更容易獲得世俗意義上的認同——鬥爭經驗如此豐富,成果又如此斐然的老爸來談教育,當然會有很多真知灼見。

但是呢,話說到這裡,一定是有「但是」的了,很好看,很有道理——但是,我們恐怕做不到。

且不說把孩子領回家自己編教材自己教這件事兒,就說他不當著孫女面拿手機用;為女兒記教育日記從小學一年級記到高三畢業;特地放棄位於北京城中心的管片名校,付了擇校費把女兒送去遠郊區條件很差的小學;為了抵制老師故意漏題以期提高班級平均分,讓兒子期末考試故意答錯題,考六十分……這種他自己稱之為「驚天地泣鬼神的父愛」,我想大多數人一件也做不到吧,此類「奇葩」事種種,套用書裡的一句話來說,真是「童話都不敢這麼寫」!

一直在想,從蔡美兒的《虎媽戰歌》到陳美齡的《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再到目下這本,這些大熱的育兒書,對於讀者來說,在實操層面的幫助和意義究竟是什麼?這些有資格出來現身說法的成功父母在教育上的所作所為,有太多普通人「做不到」的地方,這首先還真不在於他們比一般人有名、有錢、有資源,而在於他們本身的性格與特質,要知道,「虎媽」蔡美兒不只是對兩個女兒這麼「虎」,她連訓練家裡的小狗都是這麼嚴,以至於最後直接就把自己逼哭了,性格使然,「成功的」父母不一定能成為成功的「父母」,但成功的父母在教育上的成功卻多半是個人成功的一種延伸。

所以,對於讀者來說,能夠在觀念上得到一些啟發和洗禮,並因此做出力所能及的調整,可能才是此類育兒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鄭淵潔此書而言,個人認為最具有普適性價值的是以下兩方面。

一是,父母的自省與自我提升。鄭淵潔認為,「教育孩子,和孩子本身沒什麼關係,和爸爸媽媽關係最大」,因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重要」,而「家庭教育不是管理,家庭教育是示範和引導」。這當然首先是指身教,就好比他舉的最簡單的例子,你希望孩子愛上閱讀,可「如果你是天天守著電視看,天天拿著手機,你又不讓孩子玩手機、看電視,那你不是欺負人嗎」?孝順、正直、時間管理等等,也是同理。

鄭淵潔當年被學校開除後,父親對他說:「孩子,沒關係,爸爸在家教你。」

而更進一步,這種自省和自我提升會直接關涉到父母如何看待、對待孩子,和教孩子如何看待、對待自己以及外在世界的種種。比如是否能夠充分地信任孩子,站在他一邊,對他有多高的忍耐度和容錯率,能不能警醒和明白「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就像用蘋果的標準要求土豆」, 而「好孩子的標準也不是聽話」。

至於學校教育的部分,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父母如何規劃和決策、如何引導孩子投入學校的學習生活、如何與老師溝通、用什麼樣的「尺度」和「角度」來衡量孩子的學習成效等等。

這裡面摺疊了大量的具體問題,很多書中都有具體論及,就不再贅述,但總的來說,前提是父母首先在自己身上花功夫,就是鄭淵潔引用陸遊的話所說的「功夫在詩外」——「教育孩子,功夫在孩子之外」。

很多文章裡都會說養育孩子是給了父母一次新生的機會,鄭淵潔在書中也談到了類似的意思,這是過來人的有感而發,並不是什麼看上去很美的雞湯,事實上,人在成年尤其是逐漸步入中年以後,要能夠主動地、不斷地自省從而獲得自我突破和成長是很難的事情。《論語》裡說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我們大多數人身上可能恰恰是隨著年齡增長愈演愈烈的。有位我很喜歡的學者曾經說過,一個人怎麼做人,就會怎麼讀書,同樣的,我們怎麼為人處世,就會怎麼做父母,不可不察。

而第二方面,是要基於第一方面才有可能真正被父母納入考量的——即那些比分數、比知識更重要的事。對此,鄭淵潔的書中多有專章討論,說起來似乎無甚高論,比如健康和安全,比如自尊和道德品質,相信任何家長都會將之置於學習成績和知識獲得之前,可在實際的學業壓力和競爭焦慮的裹挾之下,無法量化的部分常常是容易被忽略和侵越的。

鄭淵潔寫給孫女的信,陳述了他認為孩子需要從小養成的好習慣。

「自尊和自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而貶低能摧毀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人性的本質是渴望欣賞。孩子尤其渴望欣賞。」沒錯吧,可自問我們似乎日常更多地在扮演著指責者、差評師的角色。這裡面的知易行難,沒有上面說到的自我認知上的提升是很難突破的。

《鄭淵潔和皮皮魯對話錄》中所列的家長想要毀掉自己孩子的若干具體做法

又比如,「我們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做的最多的事情,應該是判斷。我接觸過一些成功人士,我觀察他們,他們都有出色的判斷力。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判斷力正確。」而判斷力的培養,首先在於父母能夠不事事越俎代庖,讓孩子去判斷,去試錯。

再比如,作為一個創造性勞動者,鄭淵潔在書中反覆強調留住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的重要性,「每位孩子的好奇心都充分和旺盛,因為孩子還沒有知識,他們對看到的一切都充滿好奇。隨著獲得知識的增多,孩子的好奇心會漸漸消失」,「很少的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留住了想像力和好奇心,這些人應該是在父母的支持下留住想像力和好奇心的」。這同樣基於父母有鼓勵、至少是容得下想像力和好奇心的評判體系和空間。

2005年6月,鄭淵潔與科學家斯坦利·米勒對談,米勒也強調了留住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孩子上學是用學到的知識建造一艘船,而想像力,是水。

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這段話:「說到家庭教育,我將女兒培養成學霸的最大秘訣是,作為父親,在女兒上中小學的十二年間,我從來沒有對女兒說過你要努力,我只對自己說,鄭淵潔,你要努力。」很多時候,那些能夠打動我們的話,都不是因為它們無懈可擊,而只是因為裡面所蘊含的能夠引起共鳴的情感力量。共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鄭淵潔,嚴重被低估的「成人童話」作家
    一個是:90年代,為了存放全國各地小讀者的來信,鄭淵潔在北京買了很多套房,那時房價才1400元。另一個是,他退出作協。為什麼退出? 鄭淵潔有次參加作協的會議,會議開始前和旁邊的作家閒聊,對方問他看沒看過金薔薇(這是一個蘇聯作家寫的創作談,當時很有名)。 鄭淵潔沒看過,就這麼說了。 對方非常激動,站起來大聲說你居然沒看過金薔薇?
  •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教育方法有什麼可複製?如何培養出學霸女兒?
    小時候愛不釋手的童話故事書,隨著一次次輾轉周折移居安家,早已不見了蹤影,80、90一代都算不過來換了多少個居住地兒了,我們從沒承認自己老了,但早已不再做兒時的夢。有這樣一個人:小時候,他總把我們當成大人,囑咐我們要保護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壞人;長大後他卻把我們當成孩子,告訴我們要充滿希望,因為世間有童話。
  • 閱讀視角|鄭淵潔:家長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他獨自一個人寫兒童文學作品《童話大王》月刊33年之久,創造出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同時,他用自己的方法對家裡的兩個孩子進行特殊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教育,讓兩個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最終成長的非常優秀。
  • 童話大王鄭淵潔究竟經歷了什麼:一輩子的寫作,半輩子的維權
    童話大王的誕生 對於鄭淵潔,很多網友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停留「童話大王」的稱號上。這個稱號跟了鄭淵潔也有很多年了,但其實最開始鄭淵潔不是寫童話的。 鄭淵潔出生於1955年,讀書時的鄭淵潔就很有想法,老師要求同學們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為題寫一篇作文,鄭淵潔卻寫了一篇《早起的蟲子被鳥吃》。
  • 鄭淵潔,依然是我記憶中的童話大王
    作為曾經給鄭淵潔寫過信的小讀者,我對他的這些回復毫不奇怪。畢竟,他可是鄭淵潔。全天下的小孩誰不羨慕鄭亞旗,有一個叫鄭淵潔的爸爸?等待大家陸陸續續都交上試卷後,老師喊我和第一個交卷的人到講臺邊看他批改試卷。滿分100分,第一個人得了96分。緊接著,他拿著我的試卷從頭改到尾,第一次沒發現什麼明顯的錯誤,又仔細檢查了下,發現「解」字後面少寫一個冒號,立刻扣了我一分——99分。「得滿分了嗎?為什麼提前交卷?」他將兩張卷子甩在我們面前,並反手一人給了一巴掌。
  • 只有小學四年級文憑的童話大王鄭淵潔:兒子比我多上兩年,夠用了
    到了鄭淵潔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小朋友們寫一篇命題作文是《長大後要當xx》,別的孩子都寫要當科學家、醫生、老師的時候,鄭淵潔卻洋洋灑灑寫下了一篇《我長大了當淘糞工》。結果,鄭淵潔的作文不僅受到了表揚,還被老師推薦上校報。
  • 童話大王鄭淵潔幫兒子寫作文被給0分,自己教育兒子,結果如何?
    當時,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鄭淵潔見兒子鄭亞旗因為作業太多而發愁,就幫他把作文寫了。在童話大王鄭淵潔看來這作文可謂手到擒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卻給了0分,這令鄭淵潔很鬱悶。在小學六年級畢業,鄭亞旗實在無法適應現行的應試教育體系,鄭淵潔決定把兒子領回家,自己來教育。
  • 看看鄭淵潔怎麼做
    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一書中,鄭淵潔不止一次提到「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滋養」。如何滋養孩子的自尊呢?一是:好好跟孩子說話。因此,鄭淵潔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話,沒有發過一次脾氣。二是:不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
  • 「童話大王」鄭淵潔不讓兒子上學,堅持自己教,孩子現狀如何?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而讓孩子上學是大多數都會選擇的一條路。而我們熟知的童話大王鄭淵潔卻並不是這麼想,除了在童話方面的成就之外,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有自己別致的看法。」鄭淵潔不讓兒子上學,堅持自己教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在義務教育完成之後,就離開了校園生活,由父親鄭淵潔給他講授了初高中的課程。
  • 暗黑、驚悚、大尺度……鄭淵潔童話的「負能量」, 孩子可以看嗎?
    毫不誇張地說,鄭淵潔是80、90後的獨家記憶。很多人都是追著《童話大王》連載,看著《舒克與貝塔》長大的。鄭淵潔早就意識到了這點,所以他的童話「適合9到99歲的人讀」,因為其中既有綺麗的幻想,又有殘酷的現實,每個年齡,都能從中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些故事與其說是童話,不如說是給所有終將面對生活的孩子,打了一劑預防針。
  • "六·一"兒童節 聽"童話大王"鄭淵潔講三個故事
    你不知道是因為寫童話讓他保持年輕,還是那顆鋥亮的腦袋從年輕時就聰明到了極致。   「人生的路不能拿腿走」   對於鄭淵潔來說,人生最重大的決定是1985年創辦雜誌《童話大王》,作者只有他一個人,一寫,32年。他創造了一個人寫一本雜誌30多年的世界紀錄,這個紀錄還在繼續。
  • 鄭淵潔的童話,「少兒不宜」家長宜
    2020年,註定是不一樣的一年。因為疫情影響,全國高考開考時間推遲,創造了歷史記錄。每年高考都是熱門話題之一,而今年更是上演了諸多「大戲」,讓本就不平凡的2020年更有「意思」。說起鄭淵潔,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可能他還是一些80後90後的偶像。那時太多的人喜歡《童話大王》連載,追捧《舒克和貝塔》。但最近幾年,網上出現了「不讓孩子看鄭淵潔的童話」、「鄭淵潔的童話太黑暗,不適合小孩子看」等爭議話題,很多家長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是童話大王,也是傳奇父親:因神回復頻上熱搜的鄭淵潔,教育方法很特別
    話題閱讀量都很高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童話作家之一,鄭淵潔的童話深刻影響了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五代人的童年。出生於1955年的鄭淵潔,小學肄業,1978年開始童話寫作。他的一個創舉是,一個人寫一本期刊,而且一寫就是三十幾年。
  • 童話大王鄭淵潔反對學校教育,以「私塾」教子,最後結果如何?
    01前言童話大王鄭淵潔反對學校教育,自己教育兒子的事情多年以前早有耳聞,他自己這樣做是屬於及個別偶然事件,不值得大家去模仿。現在,這房價漲了100-200多倍都應該有了。另一方面,鄭淵潔開了個動漫設計公司,《皮皮魯總動員》很受小朋友的歡迎。此外,鄭亞旗小時候應該很調皮,很難適應學校教育,於是鄭淵潔帶回來自己教育,再不濟都可以子承父業,這輩子衣食無憂。
  • 童話大王鄭淵潔書單 | 這5本書,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想像之旅
    他是一個人寫一本雜誌34年世界紀錄保持者,雜誌名為《童話大王》。他筆下的文學形象皮皮魯、魯西西、羅克、舒克和貝塔影響了中國三代孩子。今天,小堡從童話大王鄭淵潔創作的童話中,精選出了這5本推薦給大家!它們是鄭淵潔早期的童話作品,比較適合孩子們閱讀。讓童話大王鄭淵潔帶領著孩子們,在天馬行空的世界裡快樂飛翔吧!
  • 鄭淵潔,童話作家教你在網際網路好好說話
    不過正因為人人都在網際網路玩梗,遵循著一套固有的模板在交流,跳脫出模板的鄭淵潔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抱歉,你在背我寫的文章,我卻在玩遊戲。評論內容可以學鄭淵潔的評論讓人感慨不已,微博用戶 @ 弄潮兒大總管 就說:「鄭淵潔的評論區好有趣,沒有吵架和陰陽怪氣,大家都在積極的和老先生互動,書迷們隔著屏幕發出評論的時候仿佛回到了看著童話書無憂無慮的童年
  • 小學肄業的"童話大王"鄭淵潔,因為一篇作文,兒子也成小學學歷
    差異性思想也被教育領域採納,即是我們常說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這樣的方略,回顧我們走來的路線,大多數人都在學校接受同一教育,但不排除一小部分人不走尋常路,但也抵達了自己心目中的遠方,比如今天故事的主角——鄭淵潔和他的兒子。
  • 「童話大王」鄭淵潔:兒子小學輟學,女兒全額獎學金被6所名校錄取
    那麼成為「童話大王」的孩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很多人都認為,有這麼好的家庭條件,子女一定都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吧!包括了法制篇、哲學篇、性知識篇、安全自救篇、史地和藝術篇、金融篇、寫作篇、數理化篇……學校會教的不會教的,都寫進了書裡。特別的是,鄭淵潔用童話人物做主人公串聯起知識點,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兒子授課。比如,在科普法律知識時,最初鄭淵潔買了一本《刑法》,一條條給鄭亞旗講,顯然孩子是根本聽不進去的。
  • 童話大王鄭淵潔:兒子小學輟學,女兒全額獎學金被6所名校錄取
    曾經全天下小孩曾經都羨慕一個叫鄭亞旗的男孩,因為他有一個叫鄭淵潔的爸爸。「童話大王」鄭淵潔自1978年開始創作兒童文學起,至今已有40餘年,舒克貝塔、皮皮魯、魯西西的文學形象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很多人都認為,有這麼好的家庭條件,子女一定都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吧!可實際上,鄭淵潔的一雙兒女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兒子鄭亞旗讀到小學就輟學,女兒考上美國名校。在鄭淵潔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魅力。
  • 鄭淵潔:「我為什麼讓兒子輟學,卻把女兒送名校?」
    原本是個看泵的工人,早上按綠色按鈕,晚上按紅色按鈕,太無聊後隨便寫了點東西,不曾想成了童話大王。每天6點睡,凌晨2點起,一寫就是35年,作品印數逾3億冊。 一切都似塵埃落定,再回頭看那段教學實驗般的25年,不知道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又能收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