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我們國家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香港人們對於環保的意識也非常的超前,早在之前就引入了我們國家自主生產的電動汽車作為計程車使用,為了環保起見,首先開創了一個使用電動車作為計程車的先河,但是過去幾年的時間之後,現在電動計程車又有什麼變化呢?在香港的街頭上可以看到最後一輛比亞迪電動計程車已經報廢了,再也不能夠看到電動計程車的身影,失去了補貼的電動計程車只能夠落得一個報廢的下場,電動計程車在香港成本高還不耐用,最終無奈的被淘汰。
失去了補貼的電動計程車,難逃報廢的下場,成本高還不耐用
我們先不說補貼的事情,先談一下電動計程車在香港成本高還不耐用的原因,因為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新能源汽車的概念,但是香港已經引入了電動計程車,所以說在當時香港的電動計程車還是第一批吃新能源汽車螃蟹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第一批的國產新能源電動汽車屬於剛剛開始研發的階段,所以說可能還會有很多的缺陷,像現在新能源汽車所出現的一些問題,當初香港的電動計程車通通都出現過續航能力不足,電池時常損壞,雨雪天氣很容易報廢等等。
我在當時香港電動計程車在保修範圍之內,電池損壞的話還會免費更換,而過了兩年的保質期之後,電池要再進行更新換代的話,就需要自掏腰包了,而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造價比較昂貴,想必大家也清楚,在沒有了補貼之後,換兩次電池就夠買一輛新的新能源電動汽車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成本高還不耐用的新能源汽車,苦苦堅持了幾年,現在終於是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了,反而會被淘汰掉了,最後一輛新能源電動計程車也已經報廢,電動計程車在香港已經落得一個慘不忍睹的下場,主要還是因為補貼不夠成本高還不耐用的原因。
而且除去補貼還有不耐用,成本太高的原因之外,其實當時的這一批新能源汽車還是可以繼續利用的,轉化為私家車也還能夠繼續使用,但是由於從商業用車轉化為私家車需要交納的費用太高,所以說還不如直接報廢,當時需要一次性交納27萬多的費用,才能夠從商業用車變化為私家車,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夠把汽車報廢,而且還沒有任何的辦法,所以說一些政策法規也阻擋了新能源汽車在香港商業運營化的路途,現在大街上很少能夠看到電動計程車了,基本上是沒有。
在小編看來,不僅僅是香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國家這樣的情況也比較常見,香港只是現在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縮影,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如火如荼,正是因為有了國家大量的補貼以及良好的政策,但是一旦這些補貼和政策都消失了,那麼新能源汽車可能會脫去華麗的外衣,重新從天鵝變成醜小鴨,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的評論裡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