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耀眼的是青春的精神——讀陳統奎《從故鄉出發 從世界回來》

2020-12-18 封面新聞

文/張家鴻

掩卷之後,我印象最深的是陳統奎說過的一句話。「在我看來,鄉村振興大業的成功經歷,一定是一群奇人奇才無與倫比的冒險記。」為何是冒險記?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有形的無形的壓力與阻力,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衝破層層阻撓。房地產開發商的試圖阻止、鄉村落後窘迫的現狀、村民落伍閉塞的思想觀念、無時無處不在的私心,皆是陳統奎要面對的。在我看來,《從故鄉出發 從世界回來》是一冊以冒險和成長為主題的書。

開創火山村荔枝品牌時,果農的洩氣與擔憂、村民的非議、氣候變暖、暴雨侵襲、颱風猛烈都是人力不能左右的因素。蓋「花梨之家」民宿,資金的難以籌措。面對這些困難,陳統奎有無奈、掙扎,更有深深的反思。不管哪一種情緒,都被陳統奎真誠的訴說牽繫著。談及弟弟的成長時,他說:「說實話,我們民宿的硬體很一般,但是我和阿誇都很真誠,喜歡交朋友,交到一批理解和支持我們返鄉創業的朋友。」當村民質疑韓國藝術家駐村創作,村裡是否可以得利時,他說:「我們這個村莊被外界尊重並大力支持的一個原因,正因為我們是一個懂人情的地方。」

真誠還在於他的虛心向學,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學習。赴日本採訪西村幸夫聽其談異國的經驗、到成都蒲江聽徐耘講述明月村的成長故事,到深圳參觀王海達的雪糕工廠、到中國臺灣宜蘭與賴青松交流,到大阪上鹽見直紀關於綾部生活的課,在東京聽河哲司講茅乃舍的生意經、在臺中走訪薰衣草森林,走進萌木村聽舩木上次,到四國高知縣馬路村取經,都是他學習道路上的一個個點。許多個點串連、組合而成的是一個虛心向學、樂於進取的心胸。敞開心扉是聆聽是汲取,看的是模式,學到的是方法,得到的是啟迪,堅定的是信念。走出去之後,不忘請進來。

最令人感奮的是他冒險、突圍的勇氣。勇氣是硬朗的說法。講得婉轉柔軟一些,是浪漫主義。《南風窗》高級記者,是許多人羨慕的職業,他卻偏偏辭職離開魔都上海回到偏僻的故鄉火山村。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勇敢產生在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我們的青年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就是排除一切障礙。」不動聲色的辭職,不也是勇敢與頑強的體現?這樣的去向與貪於逸樂、平穩、按部就班的人生選擇,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並非有高低上下之別,然而,勇氣的有無卻是明顯的分界線。如果有人要問,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最該擁有勇氣?答案肯定是青春時光。青春有許多種度過的方式,陳統奎選擇了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一種。他思考並行走的不僅是自己人生的出路,還是故鄉的出路。

在這本書裡,陳統奎講述自己的五味雜陳、百感交集。諸多情感線索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感恩。他說:「創業難,但創業路上會遇見許多貴人,我們不氣餒。」張光鬥、鄭松茂、曹啟泰、呂晴、羅樹海、邱富添、盛洋,以及要花去許多方塊字才能寫完的一長串名字。寫完後,還唯恐有所疏漏。於書中,讀者看到的不僅是陳統奎一人,還有陳奇、丁牧兒、河邊哲司、許銘仁、謝貞舜、鹽見直紀、王村煌等人。不被國界、地域、身份、背景所局限的這些人,走出的是一條返回鄉村、再造故鄉的道路。有了他、他、她,返鄉之路並不形單影隻,而是聲勢日漸浩大。「小時候,我們常常在火山溼地裡遊泳抓魚,在溼地邊的叢林裡摘野果吃,那是無與倫比的快樂童年。」曾幾何時,被童年時的種種有趣、美好呵護過的少年,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為故鄉帶來新的生機。放眼未來,這樣的美好並不因再造而消失,而是一直都在的。不僅在心裡,還在天地間獨屬於它的角落裡。

故鄉,是生命的發源地,是生養之處。何為世界?故鄉之外的所有地方,都是世界。從故鄉出發走向世界,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回到故鄉。「讓故鄉從傳統鄉村轉型成結合生態保護、自然農法農業和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生態村。」這是對故鄉的新定義,它是一種鄉愁,卻不是流淌於紙頁上的,而是通過真真切切的情懷、實實在在的行動對故鄉一種改造。它是投身於故鄉懷抱中的,與故鄉是沒有距離的。故鄉不故,故鄉一直都是家鄉。「我們的青年是一種正在不斷成長、不斷上升的力量,他們的使命,是根據歷史的邏輯來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這是高爾基的名言,放在陳統奎以及他眾多的志同道合者身上再合適不過。已然進城且身為同齡人的我,對他們的未來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品讀·原創|故鄉永在,無論你走了多遠,走了多久……
    作者:崔修建來源:《品讀》2020年第9期初秋時節,我回到東北平原上那個偏遠的小山村。在物與人均皆非的故鄉,遇見了這幾年靠培育樹苗生活的陳伯,他指著一批即將被移植到城市裡的樹苗,傷感道:「村裡人越來越少了,像一棵棵樹,陸陸續續地進城紮根了,再也不回來了。」一語驚心。的確,在城市裡忙忙碌碌,偶爾回故鄉看看,有時竟成了一種奢望。
  • 《開門見山》:故鄉、青春與時間的歷史書寫|書評
    撰文 | 景凱旋《開門見山——故鄉雁蕩雜憶》,傅國湧 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20年10月。山中:自然摶塑的青春記憶作者的故鄉位於雁蕩山的東外谷,著名的謝公嶺腳下,「小小的山村被山團團圍著,山外面還是山。」幼時的記憶中,那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石頭世界,父親年輕時當過石匠,一生都和石頭打交道。
  • 黃旭霞:情系故鄉夢飛揚——讀沈俊峰散文集《在城裡放羊》
    無論經歷多麼久遠的時光,也無論穿越多麼寬廣的地域,青春年少時心中的那個文學之夢,是一束幽深的光,引領著他無畏地向前。夢在遠方,夢在腳下,夢在故鄉。讀沈俊峰先生的散文集《在城裡放羊》(安徽文藝出版社2020年3月),我仿佛看見了他一路追逐夢想的身影。夢是高遠的,「青蔥少年,誰不心野呢?滿腦子的詩和遠方。」
  • 金科散文集《他鄉絮語》序:故鄉——人生清晨出發的地方
    寫故鄉也就是寫自己的出發地,地理的出發地和情感的出發地。有些看起來平平常常,娓娓道來,波瀾不驚,但往往都是作者記憶中最為深刻、最為綿軟的部分,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無不觸動著作者最為敏感和脆弱的神經。我能想像出金科坐在電腦前輸入這些文字的時候,心情的激越興奮和起伏輾轉。而且每有所得,他都喜愛投給故鄉的報刊,濃濃的故鄉情結,不言而喻。
  • 新南通人用中英文「品讀南通」
    在南通開放大學任教的青年教師——新南通人張成國,憑藉著紮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和對第二故鄉的熱愛,來通七年時間裡處處做有心人,留意觀察、體驗江海風情,積累素材,編撰了一本全面介紹南通市情的中英文對照讀本《品讀南通》,本月初出版面世後廣獲好評——
  • 讀故事 品古建丨端午節的故鄉 屈子祠閃耀著一個詩人的偉大靈魂
    讀故事 品古建丨端午節的故鄉 屈子祠閃耀著一個詩人的偉大靈魂 2020-06-25 14:40:39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作者:王銘俊] [編輯 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在端午節走進端午節的故鄉,走進汨羅屈子祠。
  • 周雪光:韋伯故鄉讀韋伯「斷想」
    韋伯故鄉讀韋伯「斷想」 (1)《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到德國西部Duisburg暫住數周,除了已準備的研究工作,覺得應該讀點和此時此地相關的東西,才不枉此行,於是想到了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在韋伯故鄉讀韋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名家談寫作|畢飛宇:什麼是故鄉?——讀魯迅先生的《故鄉》
    ——編者什麼是故鄉?——讀魯迅先生的《故鄉》文 | 畢飛宇一、魯迅的基礎體溫《故鄉》來自短篇小說集《吶喊》。關於短篇小說集,我有話說。許多讀者喜歡讀單篇的短篇,卻不喜歡讀短篇小說集,這個習慣就不太好。魯迅的幽默也是一個極好的話題,但我們不要跑題,我們今天也不說,繼續回到溫度,回到《故鄉》——讀《吶喊》本來就很冷了,我們來到了《故鄉》,第一句話就是:「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裡,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冷吧?很冷。不只是精神上冷,身體上都冷。我的問題來了,作為虛構類的小說,——「我」可以不可以在酷暑難當的時候回「故鄉」?可以。
  • 品讀·原創|來自臺中的甜蜜,附中東巷請查收
    作者:楊瑛 | 原標題:《附中東巷的甜品店》來源:《品讀》2019年第9期那是我中學時兩個臺灣女孩陳瓊瑤和高海瑞,從臺中市來到呼和浩特,這原本是一次旅行,遊歷之後,她們決定留下來,打算開一家臺灣味道的甜品店。
  • 讀首詩再睡覺 沒有心安沒有故鄉
    今夜,有風穿過我的廳堂今夜有風穿過我的廳堂就像那時的一樹花開就像你羞怯淺笑的模樣你唱的每一支歌還在我天空裡飄蕩懵懂青春裡許下的諾言依然有深深深幾許的小巷依然開滿了暗結的丁香而在這夜色中也只是剩下幽怨和彷徨桌上的一杯咖啡逐漸變涼就像坍塌的一個夢沒有心安沒有故鄉
  • 從故鄉出發走向廣博的文學世界
    從故鄉出發走向廣博的文學世界 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年12月26日 10:43 來源:文藝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本報訊 11月17
  • 共讀國學 |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以後,咱們返璞歸真,繼續每天讀點國學。讀書不在三更五鼓,功中最怕一曝十寒。天下事大多不難,貴在堅持,大家互助共勉!敢挑戰自己不,能堅持幾天?636-640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劉邦《大風歌》品讀:劉邦平定天下後,回到故鄉沛縣,邀請舊日好友一起飲酒慶祝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品讀青春 打磨人生
    他們結合自己在西部基層開展的志願服務工作和生活,表達了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心得體會和感悟。他們表示,習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將鼓舞著他們紮根西部,在西部的服務工作中磨礪成長,用堅守和擔當書寫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即日起,中國青年網西部計劃頻道將集中刊發志願者的學習心得和感悟,用一段段最美的青春奮鬥故事,為慶祝偉大祖國母親的第68個生日獻禮。
  • 朗讀者對故鄉引用到的這幾句話,可謂字字珠璣,讀罷便魂牽夢繞
    朗讀者筆者認為人生真正意思上的開始或許就是從離開故土的那一刻開始,尤其生活在山區的孩子來說可能經常聽到親人或老師和我們說「努力學習,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乎當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內心是激動的
  • 世界讀書日 與光之頌億一起品讀經典,感受不一樣的獨角獸精神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 與光之頌億一起品讀經典,感受不一樣的獨角獸精神)
  • 孔學堂書局|品讀新詩《乾淨黔茶》
    它穿透人的身心秘史,芽芽是玄機的出發,滴滴是靈性之施。品飲對於人世,就像禾穗在旱季喜逢一場時雨。以人之腸胃為河床,「品」養水池蓮花,「飲」涉千裡佛法,「香」約青山綠水和鮮活空氣。品飲「乾淨黔茶」詩句,亦是入仙境吻天使香唇。由是玄想,乾淨之黔茶通往芸芸眾生之海的裡程,從一壺氣質、一杯情緣過渡,沁入心脾衝洗七情六慾,潔淨出新的靈肉地理,舉杯舒捲優雅,請高山流水赴約,是何等愜意!
  • 茅臺書友交流分享會:品一杯好酒,讀一本好書探索更美好品讀體驗
    9月16日,由北京奧立金商貿公司主辦的以"品一杯好酒,讀一本好書"為主題的茅臺書友交流分享會在北京銀泰中心·天堂書屋順利舉辦。由北京奧立金商貿公司茅臺文化宣講員分享了《與世界對話》,茅臺如同中華大地上的一部瑰麗史詩,始終典藏和見證著造物的恩德。以道御術,是人做事的最佳價值取向,更是製造業的最高境界。在茅臺人這裡,工匠精神之所以得以秉持和延續,正是因為心中有道。
  • 品讀唐詩《月夜憶舍弟》杜甫
    品讀唐詩《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全詩語句精工,格調沉鬱哀傷,讀來真摯感人。
  • smartsmartfortwo品讀,獨特的設計,符合大眾的審美
    smartsmartfortwo品讀,獨特的設計,符合大眾的審美,這款車外觀很時尚亮眼,有種低調的奢華。我就想和大家不一樣車身造型:整體面部特別美,有曲線,硬朗,個人覺得自己喜歡就好。smartsmartfortwo品讀,獨特的設計,符合大眾的審美,這款車的前臉設計的很耐看,越看越喜歡,整體點綴實在是完美,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被它的外貌驚呆了,尤其是前臉的設計內飾簡單實用,中控大屏增加檔次,不過塑料感還是比較強。內飾用的材料還是不錯的,做工也很好,就是檔次不怎麼樣,高科技的東西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