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10:43 來源:文藝報 作者:
字號內容摘要:本報訊 11月1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四川省作家協會、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承辦的「邊地書、博物志與史詩——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打開阿來的作品,我只感到藏區撲面而來。」鐵凝在開幕致辭中說,閱讀阿來的作品,我們會想到蒼茫的群山以及隱藏在群山之中的村莊。
關鍵詞:鐵凝;寫作;阿來;作品;漢學家
作者簡介:
本報訊 11月1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四川省作家協會、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承辦的「邊地書、博物志與史詩——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主持開幕式。中國作協副主席、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莫言,四川省作協黨組書記侯志明,以及陳安娜、李莎等來自瑞典、美國、德國、英國的14位漢學專家和20餘位國內學者參加活動。
「打開阿來的作品,我只感到藏區撲面而來。」鐵凝在開幕致辭中說,閱讀阿來的作品,我們會想到蒼茫的群山以及隱藏在群山之中的村莊。因為《塵埃落定》《格薩爾王》《瞻對》《機村史詩》以及一系列精巧別致的短篇小說,嘉絨藏區不斷在文字與時間中顯影,活潑生動地展現出它的過去與現在,以及與我們共享的同一個未來。阿來所書寫的藏區對於我們來說或許是邊地,但是對於阿來來說那就是世界的中心。嘉絨藏區是阿來大部分故事的發生地,也是人與世界關係的總和;是人生觀,也是方法論;是情之所系,也是心之所在。他的思考沉澱在他的小說、散文和詩歌裡,而這思考本身又會推動著他向更廣闊、更浩大的地方走去。
鐵凝談到,民族、自然、文化等等這些都是讀者進入阿來文學世界的路標,但阿來的意義絕不僅限於此。阿來作品的真正落腳點仍是中國,以及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普普通通的人。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中國作家穿越紛繁複雜的信息與各式各樣的觀點的洪流,以文學的方式建立與國家的血肉聯繫、創造史詩的努力。舉辦這次研討會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借阿來的作品重新認識那個生機勃勃的中國,也可以由此討論種種重要而有趣的話題,譬如地域、民族給一個作家的寫作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史詩在今天的文學書寫中有著怎樣的新的可能性,一個中國作家可以給世界文學提供怎樣的經驗等。
「阿來是一位在精神層面上和文本形式上都具有創造性的開拓者,是一位給我們提供了精神建構的作家,一位跨文化的卓越寫作者。」吉狄馬加說,阿來作品研討會沒有在他的故鄉阿壩舉辦,而是選擇在北京召開,這清晰地告訴我們,在地理意義上似乎有中心和邊緣的區分。但是,對於文學和精神創造而言,中心和邊緣都是相對的,某一個人的文字將改變我們對邊緣所下的定義。那片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民族文化為阿來的創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背景,而阿來用自己手中的筆為這片土地營造了一個詩意而廣闊的文學世界。
「邊地書、博物志與史詩,這三個詞比較完整地概括了阿來的創作歷程和創作特點。」莫言談到,中國很多作家都經歷了跟阿來同樣的創作實踐,就是從寫自己家鄉的一方土地開始,由此慢慢地深入、擴大,最終讓這個地方通向世界。阿來小說具有「博物」特質,展示出作家對大自然的熱愛,使作品顯得更加豐富多彩,也更加具有自然的氣息。如果世界文學是一個百花園的話,那阿來的創作應該是這個百花園當中具有特色的、引人注目的一朵。阿來作品的思想價值、藝術價值、人文價值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發彰顯出來,會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他的寶貴。
陳安娜代表與會外國專家學者致辭時說,阿來的短篇小說普遍有一種寂靜的美感。他在短篇小說中營造出一種夢幻的不同於平凡世界的場域,將奇異的事情表現於自然空間中。
阿來的《成都物候記》《一滴水經過麗江》《大地的階梯》《人是出發點,也是目的地》和《讓巖石告訴我們》5部散文集,近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在開幕式現場舉行了五卷本《阿來散文集》揭幕儀式,鐵凝、莫言、麥家以及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社長劉東風共同為阿來新書揭幕。
開幕式後,與會作家、評論家、漢學家、翻譯家圍繞阿來的作品進行了主題研討。大家談到,阿來的寫作聚焦藏區,但他又一直從非常大的文明視角來看待故鄉生活。這種文本上的大文明視角,不只是一種主題性的理念,重要的是一種時間和空間在敘事中形成的氛圍。他的文學世界非常豐富、遼闊,也在不斷打破著各種疆域和界限。有漢學家談到,阿來的作品為外國讀者帶來了充滿生命多樣性又具有世界普遍意義的藏地世界。越來越多的漢學家關注《塵埃落定》等小說,並注重從審美性的角度對阿來作品進行分析。
在研討會最後,阿來作了答謝發言。他說,寫這些作品,首先是要回答自己內心的問題。「因為現成的知識系統沒有提供可以解決我的那些問題的辦法,我自己通過寫作解決更簡單,用文學的方式進入到社會生活當中。」
(宋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