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預測提示疾病的寡基因架構

2020-12-27 騰訊網

阿爾茨海默病(AD)是最常見的痴呆類型。絕大部分的AD都是散發性的,並且發病年齡大於65歲,稱為晚發性AD(LOAD)。研究發現LOAD遺傳力為58%,其中,常見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佔13%-33%。載脂蛋白E(APOE)等位基因,尤其是APOE 4,約佔總遺傳力的四分之一,被認為是代表性的單基因變異。

除了APOE等位基因外,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發現了40多個LOAD相關的風險位點。既往研究認為LOAD是多基因相關的疾病,為了能達到最高的預測效力,研究者們往往會納入大量的SNP(PGWAS≤0.5);然而也有研究認為使用太寬鬆的P值閾值並不能有效增加預測效力,需要設置更嚴格的P值閾值(如P≤10-5)。為了解決這一分歧,Peter M. Visscher教授團隊構建並驗證了一種新的遺傳風險評分模式,該文章於2020年9月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題目為「Risk prediction of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implies an oligogenic architecture」。

註:寡基因遺傳,oligogenic inheritance,是指性狀受少數基因影響的現象。

團隊介紹

Visscher教授於2011年於昆士蘭大學任定量遺傳學教授,2010年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為皇家學會(倫敦)院士和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Visscher教授致力於研究人群複雜性狀(包括數量性狀和疾病)的遺傳變異,目的是了解和量化人類性狀變異的原因和結果。

1,LOAD遺傳風險評分

該團隊使用了4個GWAS資料庫的結果數據,分別是Lambert等的1期數據(Lambert stage 1)、英國生物樣本庫數據(UKB),Lambert stage 1與UKB數據的meta數據(UKB meta)以及Jansen等的meta數據(Jansen meta)。該團隊從這4個資料庫中選取了1,056,156個SNP,採用不同的P值閾值,篩選獨立的SNPs並用於遺傳風險評分的計算。以上得到的遺傳風險評分的效力由3個獨立的資料庫進行評估,分別是澳大利亞影像、生物標誌物和生活方式研究項目(AIBL)、雪梨記憶與衰老研究(Sydney MAS)和UKB。

結果表明,預測效力隨著P值閾值的降低而升高。考慮到某些SNP(如APOE 4和 2)可能會影響到預測模式,該團隊在去掉19號染色體SNP後,對遺傳風險評分進行重新評估,結果再次表明,儘管預測效力有所下降,但越低的P值閾值,預測效力會越高。(圖1)

圖1. 不同資料庫遺傳風險評分的預測效力

2,基因架構和遺傳風險評分的最佳閾值

LOAD的遺傳風險評分的預測模式似乎與某些多基因性狀不同,比如BMI、身高和精神分裂症等;這可能提示LOAD可能不像這些複雜性狀一樣,其遺傳模式可能不是多基因的。為了明確這一點,該團隊選擇了不同數量的個體(10,000到90,000不等)作為訓練組,進行GWAS研究;並選取了10,000個體作為測試組,測試GWAS研究後的遺傳風險評分的預測模式。結果發現,隨著SNP數量的增加,最佳的P值閾值也在增加;LOAD遺傳風險評分的模式與SNP數量為256時的模擬相一致。

此外,應用貝葉斯回歸法對GWAS結果數據中的SNP對疾病的效應進行評估,對LOAD存在效應的SNP為99個,只佔本次研究納入的SNP總數的萬分之一;去掉19號染色體的SNP後,真正對LOAD存在效應的SNP僅56個。這一結果提示,LOAD可能為寡基因遺傳疾病,即其性狀是由少數幾個基因決定的。

3,遺傳風險評分和APOE的預測效力對比

在冠心病中,個體的遺傳風險評分在預測疾病風險上的作用相當於單個基因的變異。那在LOAD中,這種情況是否同樣存在呢?該團隊比較了加入或者不加入19號染色體SNP的遺傳風險評分與攜帶1個或2個APOE 4等位基因對疾病風險的預測情況,結果表明,不加入19號染色體SNP的遺傳風險評分可能還不足以代替單個APOE 4等位基因對疾病進行預測;加入19號染色體SNP的遺傳風險評分的預測能力高於單個APOE 4等位基因,但低於2個APOE 4等位基因。(圖2)

圖2. 遺傳風險評分和APOE的預測效力對比

4,總結

該團隊構建了針對LOAD的遺傳風險評分模式,使用不同的資料庫對該模式的效能進行驗證和評估後,研究者認為LOAD更像是一個寡基因模式的常見變異遺傳架構。然而這一結論與既往研究有很大的不同,既往研究認為LOAD是多基因模式的,如Escott-Price等認為遺傳風險評分的最佳P值的閾值為0.5。

出現這一不同結論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重複納入了同一樣本或者對照組年齡相對年輕(小於60歲),導致其未來是否會發展為LOAD的不確定性。該團隊認為,未來可能需要更大的樣本量評估該遺傳風險評分模式的預測效力,並同時納入罕見變異和考慮到環境因素對基因的影響。

參考文獻:

Zhang Q, Sidorenko J, Couvy-Duchesne B, Marioni RE, Wright MJ, Goate AM, Marcora E, Huang KL, Porter T, Laws SM; Australian Imaging Biomarkers and Lifestyle (AIBL) Study, Sachdev PS, Mather KA, Armstrong NJ, Thalamuthu A, Brodaty H, Yengo L, Yang J, Wray NR, McRae AF, Visscher PM. Risk prediction of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implies an oligogenic architecture. Nat Commun. 2020 Sep 23;11(1):4799. doi: 10.1038/s41467-020-18534-1. PMID: 32968074.

編譯作者:小言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胖兔子可可、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本文為brainnews團隊原創編譯,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新預測模型發現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調節因子
    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病理主要為腦中β澱粉樣蛋白(Aβ)聚積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NFT)。由於針對Aβ和tau病理治療手段的相繼失敗,目前迫切需要尋求AD的其他潛在機制,其中通過小膠質細胞發揮作用的免疫系統機制已在AD發生發展中被證明有關鍵作用。
  • 如何預測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APP或許能幫上忙
    如何預測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一個新的應用程式將基本數據與在個人血液中發現的特定生物標誌物的信息相結合,可以評估在兩到四年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 Nat Genetics:大數據揭示影響阿爾茲海默症發生的5個遺傳位點
    2019年3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超過94,000名個體的遺傳數據分析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有五個新的風險基因,並確認了其他已知的20個基因。這些新發現支持開發證據,證明與特定生物過程相關的基因組,如細胞運輸,脂質轉運,炎症和免疫反應,是「遺傳中心」,是疾病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 Nat Commun:APOE基因不同基因型與阿爾茨海默病患病風險的關係
    載脂蛋白E基因(APOE)是晚發性AD最主要的易感基因,其有三種常見的等位基因(APOE2,APOE3和APOE4),由此產生了6種基因型(APOE2/2,2/3,3/3,2/4,3/4和4/4)。和最常見的APOE3/3基因型相比,每增加一個APOE4等位基因罹患AD的風險就會增加,並且發病年齡也會提前,因此,APOE4/4基因型的發病風險最高。相反地,攜帶1個或2個APOE2等位基因就意味著患病的低風險和較晚的發病年齡。然而,APOE2/2純合基因型是否比APOE2/3基因型患病風險更低呢?
  • 罕見基因突變或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為幹預提供首個候選基因
    《自然·醫學》 圖科技日報北京11月5日電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5日發表的一項案例研究發現,一名女性體內的一個APOE3基因的罕見突變或幫她預防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症狀。這項個例是在一項對1200名哥倫比亞人的研究中發現的,這些人極易因遺傳易感性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得了這個病的患者家屬說,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你認識他(她),他(她)不認識你。比這更遠的距離是,夫妻倆都得了阿爾茲海默病,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兩個人,現在卻總互問:你是誰?這是一種永無回頭的疾病,不會變的,只會更壞更無藥可救。國外曾做過相關調研,阿爾茨海默病從確診到去世平均病程只有7年。
  • Nat Commun:鑑別出110個基因和乳腺癌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2018年3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和乳腺癌風險增加的110個關鍵基因;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先進的遺傳學技術對和乳腺癌遺傳風險相關DNA區域進行了圖譜繪製,並從中尋找能夠增加女性乳腺癌風險的可能基因
  • 細胞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導讀55期
    頂刊導讀目錄 1,睡眠過程中海馬和皮層連接受損,來自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證據 2,性別依賴的常染色體對阿爾茨海默病臨床進展的影響 3,細胞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4,血細胞產生的β澱粉樣蛋白可誘發腦部阿爾茨海默病和行為缺陷5,MicroRNA-195挽救了ApoE4引起的認知缺陷和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理中的溶酶體缺陷1,睡眠過程中海馬和皮層連接受損,來自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證據
  • 科學家們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可能的保護性基因變異,RAB10 RS142787485
    下面一起分享學習一下該篇文獻報導: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在國際範圍內密切的合作下,阿爾茨海默病的遺傳學研究運用前沿的研究設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很大程度上AD的遺傳學問題仍然是懸而未決的:1)大多數的基因變異不能用已知的AD生物學標記物解釋; 2)已知的AD生物學標記物對疾病預測或診斷幫助不大; 3)餘下大多數基因變異屬於罕見變異; 4)已知的AD
  • Nat Commun:體外合成的Aβ蛋白在結構上不同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
    2019年11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徵在於A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也稱為Aβ原纖維)和tau蛋白衍生性的神經原纖維纏結物在神經元中沉積。一些觀察結果表明Aβ肽對於觸發疾病發作至關重要。
  • 研究發現:一常用藥增加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美媒稱,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治療過敏、感冒、高血壓和尿失禁等疾病的一類藥物,可能會增加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尤其是增加老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目前,抗膽鹼能藥物廣泛應用於治療大大小小數十種疾病。其中一些抗膽鹼能藥物需要醫生處方才能購買,而另一些可以通過藥店櫃檯直接購買。它們通過阻止乙醯膽鹼——對記憶功能至關重要的一種神經遞質或化學信使——與特定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來發揮作用。
  •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tau蛋白才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真正元兇
    相比之下,數十年來一直是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和藥物開發重點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的位置,在預測隨著這種疾病的進展大腦損傷如何展現出來方面幾乎沒有用。tau-PET成像不僅預測我們將觀察到多大的腦萎縮,而且還可以預測這種萎縮將發生的位置。這些預測比我們使用其他成像工具所能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強大得多,而且進一步證實tau是這種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隨著基於澱粉樣蛋白的療法遭遇失敗,人們對Tau的興趣日益濃厚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的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澱粉樣蛋白斑塊和tau蛋白纏結物的相對重要性。
  • 發病到離世平均僅7年,一圖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專訪頂尖研究學者...
    宋偉宏說,晚髮型痴呆患者,發現三個基因突變的並不多見。近年來,醫學科學家們對晚髮型痴呆的群體進行基因組學研究,發現最常見的風險基因是APOE 4,攜帶這個基因的人群,患病的可能性會增加10倍左右。但是並不是說,攜帶這個風險基因將來就一定會發展為阿爾茨海默病。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女人向死而生,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影響女性的一生
    在近期熱播的《忘不了餐廳2》中,80歲的孔繁漪奶奶忘記了自己的丈夫已去世十多年,忘記了自己的孫女已經長大成人,她一個人困在過去的記憶中,常常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對陌生的人和環境充滿恐懼…...而這些只源於她被阿爾茨海默病(AD)「纏上」了。AD,繼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之後,讓人們再次深刻的認識到了該種疾病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
  • 科學家:女性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抵抗力更強 多一條X染色體...
    阿爾茨海默病(AD)是全球最可怕的病症之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女性可能更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因為從整體而言,女性患者比男性多。隨著全球各地的醫學家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持續不斷進行,我們對該病症的了解也逐漸增多。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得沒得阿爾茨海默病 自己可以畫個鐘測一測
    「阿爾茨海默病」又稱老年性痴呆,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損害類疾病。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宣傳日,據《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估算,目前全球有超過5000萬患有該疾病的患者,到2050年預計將增長至1.5億人左右,每3秒就會有一人確診。
  • 遺傳差異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非常重要
    如果兩種用於檢測阿爾茨海默病澱粉樣蛋白病理的方法(腦脊液分析和PET成像)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結果,那麼就存在不正確或延遲護理幹預的風險。瑞典大約有12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而全世界大約有50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據Hjärnfonden說,這一數字將在50年內增加70%,部分原因是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早症狀之一是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形成的不溶性沉積物,也稱為斑塊的病理性積累。這一過程可以持續多年,不會明顯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
  • 中國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具「異質性」
    一項跨越17年、涉及我國404個家族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上。這項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人與其他種族在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的遺傳機制上有所不同;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還有大量的未知基因有待科研人員挖掘。  該研究是由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團隊完成的。
  • .| 阿爾茨海默病,是製藥巨頭們的研發墳場,實驗組效果比對照組更差
    大約70%的風險被認為是遺傳性的,通常涉及許多基因。其他風險因素包括頭部受傷,抑鬱和高血壓病史。除了已確定遺傳差異的1%至5%的病例外,大多數阿爾茨海默病病例的病因仍然大部分未知,主要有以下假說:【1】遺傳假說:根據雙胞胎和家庭研究的綜述,阿爾茨海默病(及其記憶成分)的遺傳遺傳率在49%至79%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