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新預測模型發現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調節因子

2020-12-19 腦科學君

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病理主要為腦中β澱粉樣蛋白(Aβ)聚積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NFT)。由於針對Aβ和tau病理治療手段的相繼失敗,目前迫切需要尋求AD的其他潛在機制,其中通過小膠質細胞發揮作用的免疫系統機制已在AD發生發展中被證明有關鍵作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發現的20多個AD風險位點主要分布在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對於多數AD風險位點,靶基因和它們的通路是很難發現和驗證的,它們所形成的廣泛網絡依然未明。

綜合大規模高維度數據(如DNA變異、基因和蛋白表達數據)的生物學方法可以通過採用先進的計算模型技術將多層次數據整合到疾病的概率因果模型中從而對GWAS技術進行補充。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Salton教授和Schadt教授團隊通過綜合晚髮型AD和對照人群的DNA、RNA、蛋白和臨床數據得到了AD的概率因果模型,建造了AD的預測性「多尺度」網絡模型,提供了AD人腦複雜結構的綜合特徵信息。該文章於2020年8月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題目為Multiscale causalnetworks identify VGF as a key regulator of Alzheimer's disease

團隊介紹

圖自labs.neuroscience.mssm.edu/project/salton-lab/

Salton教授實驗室主要致力於研究神經營養生長因子如神經生長因子(NGF)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對神經系統發育和功能的調控。

圖自icahn.mssm.edu/profiles/eric-schadt

Schadt教授是西奈山精準醫學系主任,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遺傳學和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以及伊坎數據科學教授。同時,他還是西奈山風險投資公司Sema4的創始人兼執行長。

1,建造多尺度因果網絡,發現關鍵驅動因子

通過綜合來自西奈山智庫(MSBB)的部分DNA變異、RNA表達和蛋白表達數據以及臨床數據,該團隊建造了多尺度因果網絡。不同節點之間的因果聯繫可以用於發現對AD有驅動作用的基因或蛋白的表達特徵。這一網絡有助於客觀發現疾病相關的關鍵驅動因子。

本研究中,該團隊發現了AD的關鍵驅動因子VGF基因(圖1)。VGF基因是一個NGF和BDNF誘導型基因,可以編碼蛋白和神經肽前體,其作用是部分依賴BDNF/TrkB通路的,上述模型中發現在AD中VGF是表達下調的

圖1. VGF為關鍵驅動分子

2,在AD中對VGF作為關鍵驅動因子的重複和驗證

該團隊使用同樣的模型建造流程在MSBB的其他腦區和ROSMAP資料庫中對VGF的作用進行驗證。結果表明,VGF在西奈山智庫(MSBB)資料庫的其他多數腦區和ROSMAP資料庫中都被發現是關鍵驅動因子。

3,VGF和AD相關性的遺傳支持

VGF基因及周圍的DNA變異被發現與AD並不相關,並且像VGF這樣的關鍵基因,如果出現改變功能的遺傳變異,細胞或機體是無法耐受的。該團隊通過評估VGF的表達和AD全基因組風險的關係發現,AD多基因風險評分與VGF的表達是顯著相關的,低VGF表達與高AD風險評分相關。

圖2. 敲入VGF的5xFAD小鼠的AD病理改善

4,體內對VGF作為AD關鍵驅動因子的分子和生理機制驗證

為了進一步驗證VGF在AD病理進展中的關鍵作用,該團隊使用5xFAD小鼠模型與VGF敲入小鼠模型進行雜交。發現VGF敲入改善5xFAD小鼠模型的病理,即10月齡的VGF敲入的5xFAD小鼠皮層和海馬中Aβ沉積與5xFAD小鼠相比顯著減少,而APP蛋白水平無明顯差異(圖2)。同時,5xFAD+VGF敲入小鼠模型中小膠質細胞激活較5xFAD小鼠也顯著降低,海馬神經元數量和神經發生也出現顯著改善,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下降,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也得到了部分恢復。

為了檢驗VGF過表達對成年5xFAD小鼠的作用,該團隊對2-3月齡5xFAD小鼠背側海馬注射腺相關病毒(AAV)-VGF,7月齡時對小鼠進行組化分析,也出現了類似上述的結果,即Aβ斑塊和海馬萎縮減少,10月齡的小鼠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得到改善(圖3)。

圖3. AAV-VGF注射小鼠病理改善

5,結論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AD預測模型並驗證模型中發現的關鍵因子,該團隊發現了VGF這一關鍵因子,並進一步驗證了VGF在其他資料庫、AD風險中的作用,同時體內實驗也發現了過表達VGF可以顯著改善AD病理。通過構建和驗證AD模型,可以形成集成的和綜合的資料庫,為大家提供一個更加有效和可獲取的方式——利用大量數據對已知疾病靶基因(蛋白或因素)之間的聯繫進行驗證,得到新的靶基因(蛋白或因素),從而深入理解AD的發病機制。

參考文獻:

BeckmannND, Lin WJ, Wang M, et al. Multiscale causal networks identify VGF as a keyregulator of Alzheimer's disease. Nat Commun. 2020;11(1):3942. Published2020 Aug 7. doi:10.1038/s41467-020-17405-z.

作者:小言(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Victoria、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作用被發現!有望開啟全新治療方式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發現為之前關於 APP 蛋白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視角,並有望開啟全新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方式。尋找了 30 年的答案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全球幾個研究小組首次將與阿爾茨海默病密切相關的澱粉樣蛋白片段追溯到 21 號染色體上的APP基因。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物靶點被證實
    原創 Recerca 阿爾茨海默病近期發表在《神經治療學》(Neurotherapeutic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新的藥理靶點。這些結果證實了這種酶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並指出抑制這種酶的作用是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具有神經炎症特徵的疾病的潛在靶點。
  • 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在症狀出現之前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變化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in Ljubljana)和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的同事一起,發現了新形式的tau蛋白,這種蛋白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變得異常,然後才出現認知問題。
  • 阿爾茨海默病中由表觀遺傳變化引起的記憶缺陷可以被逆轉
    原創 Ellen Goldbaum 阿爾茨海默病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可能成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關鍵靶點的新基因。這一發現可能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新療法鋪平道路。這篇論文於12月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1]。
  • 酗酒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會在更年輕的時候發病且症狀很嚴重
    酗酒可能在一種正常的腦蛋白轉變為一種生物流氓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潛在的角色,這種生物流氓在阿爾茨海默病中非常普遍。該蛋白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單音節名稱tau來識別的。在其正常構象中,tau蛋白被發現在神經元中調節軸突微管的穩定性。但在其異常的構象中,tau蛋白一直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徵之一,並構成了臭名昭著的「斑塊和纏結」病理學中的纏結。斑塊是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
  • 這種「愛交際」的蛋白質,是如何掌控阿爾茨海默病起源線索的
    原創 Montserrat 阿爾茨海默病,ECSIT蛋白如何決定與線粒體能量活動相關的蛋白質的行為,而線粒體的能量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研究於12月15日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最新影響因子:12.959)期刊上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科學研究,但佔95%病例的最常見形式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起源仍不清楚。
  • Nat Commun:阿爾茲海默症病理蛋白與小鼠的細胞死亡有關
    2019年6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AD)有關的新蛋白質已被日本理化研究所腦科學中心(RIKEN CBS)的研究人員發現。CAPON可能促進兩個最著名的AD罪魁禍首--澱粉樣斑塊和tau病理之間的聯繫,二者的相互作用會導致腦細胞死亡和痴呆症狀。
  • 健康的線粒體可以阻止阿爾茨海默病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2017年12月6日消息阿爾茨海默病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痴呆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疾病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大腦中毒性斑塊的積累,這是由一種叫做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聚集形成的。目前還沒有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這種疾病給公共衛生體系帶來沉重的負擔。
  • 老年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通過比較各組受試者的糞便和血液樣本,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與其它兩組受試者有著不同的腸道細菌組成,他們擁有過多導致炎症的大腸桿菌/志賀氏菌,它們會導致身體產生促炎細胞因子。確實,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液樣本中也含有大量這些細胞因子。
  • Nat Commun:為何基因調節作用會被限制?
    分子識別是基因轉錄調節的基礎,而基因調節是細胞控制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基因調節的特殊性源於不同轉錄因子及DNA上短的調節序列(結合位點)間的結合作用,儘管每一種類型的轉錄因子都會優先結合特定的調節性DNA序列,但有證據表明,這種結合的特異性是有限的,而且轉錄因子同時也會結合其它的非同源靶點;如果這些位點碰巧是其它基因的調節元件的話,那麼非同源的結合或許並不會僅僅剔除轉錄因子,而且還會激活對基因調節的幹擾作用
  • 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會擊敗阿爾茨海默病
    原創 Olivia Ireland 阿爾茨海默病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的一項新研究,對於那些已經經歷認知能力衰退的人來說,預防阿爾茨海默病也是可能的。
  • Nature新突破!LED光照竟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AD)的發現至今已過去了一個多世紀,但在十大致命的疾病中,阿爾茨海默病仍然是唯一一個不能預防,治療及治癒的疾病。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數增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越來越多。僅在美國,就有超過500萬的人口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其中,β-樣澱粉蛋白斑塊及tau蛋白異常磷酸化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生化特徵。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統計,這個數字在本世紀中葉將達到增加到1400萬。
  • Nat Commun:體外合成的Aβ蛋白在結構上不同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
    2019年11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徵在於A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也稱為Aβ原纖維)和tau蛋白衍生性的神經原纖維纏結物在神經元中沉積。一些觀察結果表明Aβ肽對於觸發疾病發作至關重要。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以往傳統理論所認定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原因及病理關鍵的認識是錯誤的,它們都只是結果,而非原因。 近期科學家臨床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診斷通常是對患者的症狀收集分析,這些症狀包括嚴重的記憶障礙、認知衰退,由於呈現為持續性的惡化,使家人錯誤的認為不能康復,放棄了康復治療的良好時機,使患者逐步喪失吃、喝、梳洗、更衣等自我管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阿爾茨海默病分別有不同病因、病理及治療和預防方法,故需要「因人制宜」。
  • 阿爾茨海默病終於迎來新藥
    2019年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為期36周的3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九期一可明顯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安慰劑組相比,主要療效指標認知功能改善顯著。該藥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製備獲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研究顯示,GV-971可以通過調節胺基酸代謝來抑制神經炎症。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降低相關代謝產物苯丙氨酸和異亮氨酸的積累,減輕腦內神經炎症,進而改善認知障礙,達到治療的效果。
  •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找到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記者5日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劉飛教授領銜的「tau代謝與老年性痴呆」研究團隊,TDP-43蛋白的病變可能通過影響tau mRNA的代謝加工,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 遺傳差異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非常重要
    原創 Karolinska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於12月11日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最新影響因子:12.384)雜誌上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症,會導致逐漸喪失記憶和過早死亡。
  • 挑戰阿爾茨海默病,西湖大學PI獲BBRF青年科學家基金
    不久前的 9 月 21 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將很多人的視線聚焦到這個神經退行性疾病上——每 3 秒鐘,世界上就會有一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中國有 1000 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在成人大腦中,小膠質細胞執行多種功能,包括監測神經元活動的變化,調節學習和記憶,以及充當大腦局部的吞噬細胞和損傷傳感器。 許多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細胞信號通路介導的,包括嘌呤信號傳導、細胞因子、神經遞質和神經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