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觀止丨集英咀華——《師曠論學》

2021-03-01 新課標大語文

賞析

     晉平公老而嘆「暮」,師曠勸他「炳燭」,進而又正色說出一番「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的道理。暮夜燭火雖則黯淡昏黃,畢竟強於摸黑走路的「昧行」,老而好學同樣能夠啟開昏聵壅塞的心智,這一層意義無疑是積極的。不過和「日出之陽」「日中之光」的輝煌絢麗相比,燭火實在不足以觀,「少而好學」「壯而好學」的精力與效果老年人往往難以企及,這似乎把「老而好學」貶為一種收效甚微的努力了。事實不盡其然,而師曠「炳燭」的本意也不盡如此。

      人生步入晚境,肌體的衰朽是必然的,記憶衰退,視聽不濟,這都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但老年人積聚了豐富的人生經驗,磨鍊出深刻的洞察能力。在這裡,年齡本身就成為智慧和優越感的象徵。青年有青年的朝氣,老人有老人的持重,「老而好學」並非不切實際地向生理能力挑戰,而是在經驗和閱歷的基礎上「化」和「用」,使經驗上升到理性高度,融為一種更完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始於學也終於學,但七十歲的孔子為之自豪的不是學識的累積而是人格的完善,可以說這才是「學」的真正意義和歸宿吧。所謂「炳燭之明」的深意也在於此:燭光黯弱,卻可以洞幽察微;老而好學,更顯得明智通達。

      人老了,往往流於保守,這其實是對經驗的盲目信奉和不負責任的濫用。大凡老而不保守的,總是那些老而好學、樂於反省自身的智者。可以這麼說,老者最忌的就是「不學」二字,尤其對於晉平公這樣一位人君,在國家興亡繫於一人的時代,他的「學」真正關係到了整個邦國的盛衰。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師曠論學》
    師曠論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 文言觀止丨集英咀華——《酒箴》
  • 師曠的音樂思想|好樂無荒 樂與政通
    民本思想在春秋時已開始形成,早於或晚於師曠的有季梁的「民,神之主也」(《左傳·桓公六年》),子產的「天道遠,人道邇」(《左傳·昭公十八年》)等重「人道」的思想,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萌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齊景公問政於師曠事:         齊景公之晉,從平公飲,師曠侍坐,景公問政於師曠曰:「太師將奚以教寡人?」師曠曰:「君必惠民而已矣。」
  • 2019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師曠撞晉平公》
    師曠撞晉平公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①侍坐於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於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⑥。"
  • 文言觀止丨子學遺珍——《老子》的認識論
    它不說「學道」,因為道是「無名」,沒有任何規定性,是不可以用思考、言語那樣的方法去學的。言語所說的都是事物的規定性,對於沒有規定性的東西,那就不可說了,對於不可說的也不能進行思考。因為思考不過是無聲的言語。對於道只能體會,照著它那個樣子生活。對於道要勉強地說,那只能說它不是什麼。它不是這,也不是那。它首先不是一個具體的個體。而人則首先是一個個體。
  • VR+推理+強IP ——PSVR《cyber彈丸論破VR 學級裁判》首發評測
    本篇為諸位帶來的是PlayStation VR的獨佔遊戲、快速推理動作遊戲《彈丸論破》的VR版——《cyber彈丸論破VR 學級裁判(DEMO)》評測。《cyber彈丸論破VR 學級裁判(DEMO)》中再現的則是《彈丸論破》第一部中,大神櫻被殺害時的學級裁判。
  • 凝聚共識丨長治舉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研討會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研討會舉行12月16日,我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研討會舉行。會議指出,要把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作為當前全市宣傳思想工作系統的重要任務,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熱潮,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推動全市宣傳思想工作再上新臺階。
  • 「小故事,大智慧」——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 2018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炳燭而學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炳燭而學》,僅供參考!   炳燭而學一詞為師曠勸諫晉平公不要因為年老而放棄學習所設之比喻。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晉平公問子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1)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 以有涯隨無涯:學而不厭 是一輩子的事
    老而學如秉燭明劉元卿《賢奕編》記載:春秋時,昔者晉君之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而欲好學,得無既老而不可乎?」師曠曰:「胡而不秉燭?」晉君怒,以為其戲之也。師曠進曰:「臣聞少而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學如秉燭之明,秉燭者賢於暗行矣。」於是平公悅,以其所御觴觴師曠。早先晉君問師曠:「我七十歲了,可是想好好學習,是不是年紀太大而不行了?」
  • 陳常燊丨實在論的多副面孔——對《邏輯哲學論》的寂靜主義解讀
    實在論的多副面孔——對《邏輯哲學論》的寂靜主義解讀節選自《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20年第04期【學科前沿】欄目,全文可在「知網」或「超星」下載內容提要丨在主流的「標準解讀」中,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別構成了維根斯坦前後期哲學的分水嶺。
  • 潘德榮:本體詮釋學與本體論詮釋學
    ,「國際本體論詮釋學學會」副秘書長。本體詮釋學與本體論詮釋學 【摘要】本體論詮釋學是學界用以標誌海德格爾與伽達默爾一脈的詮釋學,本體詮釋學是成中英所創,其英文形式,也是成中英為了區別海德格爾與伽達默爾詮釋學而刻意新造的詞彙,用以區別西方的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具體探索 作者:熊丙奇 發布時間:
  • 學《傷寒論》必備的童子功
    後來我問先生,中醫學院本科教材《傷寒論講義》要求150個學時結束,可我卻學了這麼長時間,是不是太笨了?先生笑了,隨口帶出一句:那(指教材)都是白搭。說學經典一定要落實到原著上,要跟張仲景「說上話」。仲景方我們叫經方,藥少而精,療效驚人,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且方義雋永,藥味精當,耐人尋味,不可思議。
  • 坤鵬論:什麼是修辭學?(上)
    如果你活在十九世紀以前的西方,想要在政治、社會上嶄露頭角,修辭學是躲不過的必學課程。本著不放過任何一個認知盲點,坤鵬論來為大家簡要、系統地介紹一下修辭學。一、修辭學到底是個什麼鬼?修辭學是語言學的一門學科。「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來引申為一切言詞。 所以,修辭的本義就是修飾言論。
  • 收藏貼丨西方哲學史 · 最系統目錄
    西方哲學史 · 最系統目錄《哲學100問》第1季第1季:從古希臘到黑格爾◎哲學理論:古希臘哲學丨基督教哲學丨唯理論丨經驗論丨法國啟蒙哲學丨德國古典哲學柏拉圖的性愛論是什麼?(上)27. 柏拉圖的性愛論是什麼? (下)28. 亞里斯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對柏拉圖「理念論」的批判29. 亞里斯多德:形上學的由來30.
  • 蔡顯良:從論書詩看清代初期碑學思想的萌芽
    儘管從流派史的角度來講,碑學書法的產生比較晚,但在清代早期的論書詩中,即可以找到許多碑派書法思想萌芽的例子,證明清代碑派書法的形成確實淵源有自。清 傅山 臨李邕《三數日晴帖》163.5cm×48cm 榮寶齋藏一、 清初論書詩中對帖學的褒貶清代書法突破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碑學,碑學書法家借古開今的精神和表現個性的書法創作
  • 怎樣才能更好的修學《瑜伽師地論》?
    群裡是否有如末學當初一樣的學人,以無常為常顛倒?以常為斷滅顛倒?群裡是否有如末學當初一樣的學人,以真實起增益顛倒?以真實起減損顛倒,以真實起相違顛倒,以真實起戲論顛倒?群裡是否有如末學當初一樣的學人,以不解三世因果,起拔無因果見?或亂解因果違背佛法二諦?群裡是否有如末學當初一樣的學人,因福淺德薄難入佛法正理,於佛法經論難以信受?於善知識難生親近?於佛佗教言難能奉行?於究竟佛果難至皈依?
  • 愛麗絲英語快樂學丨愛麗絲英語快樂學分享學習
    導讀:好課分享丨愛麗絲英語丨推薦學習丨愛麗絲英語快樂學最近購買學習了愛麗絲英語全套課程,幾番閱讀,收貨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