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農家條件下,養殖商品性的豬群,養什麼品種的豬最好?怎麼樣養豬最合適?這需要仔細選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選擇瘦肉型豬及其雜交後代育肥 所謂瘦肉型豬,從體軀結構特點看,頭比較小肩很輕,身體很長,臀腿都很豐滿,通常身體的長度比胸圍還打;能使用飼料中蛋白質轉化為瘦肉。生長較快,飼料轉變率較高(就是長1kg活重用的飼料少),生後6個月齡重量可達90kg以上,體瘦肉的機率達55%以上。
2.父本豬的選擇父本豬較多,現將常用的兒種作以介紹,供選擇。
長白豬,原名蘭德瑞斯豬。原產在丹麥。豬的整個身體是白色的,頭部和肩部是光的,嘴管是長的直的,耳朵延伸或下垂。腰部長,比普通豬多1-2對肋骨,后角發達,肌肉飽滿,外形呈楔形。長白豬長的快,生後180天能長到90kg以上,飼料轉換效率高,照薄,圍體瘦肉率達63%以上。特別要指出的是,與1960年代引進的「老三系」長白豬相比,近年來引進的長白豬的生產性能有了更大的提高。為了區別於最初引進的長白豬,據說新引進的長白豬為「丹麥長白」。
地方豬對飼料條件有更高的要求,它們的抗寒能力和適應性均高於刷體。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的高產量是雜交雜交的明顯優勢,是雜交豬的理想父本。
大白豬,也叫約克夏。原產於英國。它是由中國南方豬、羅馬豬等與英國當地豬雜交選育而成。它是世界上一個廣泛的、精益型的品種。豬的整個身體是白色的,豬的頭部和頸部是長的,面部是稍微凹陷的,耳朵是中等大小的,薄的,垂直的稍微向前。身體是長的,背部是一匹小馬,肌肉發達。與豬的生產性能相似。實踐表明,大白豬的體質和適應性明顯優於豬。多功能母豬在「洋洋」雜交中的出口生產,是我國商品豬生產中較好的雄性母豬。
普夏豬,來自於美國。此豬嘴筒較為長直,耳直立,弓背,體軀較長,肌肉發達。長的較快,飼料轉換效率和劇體瘦肉率均高。體質比較結實,是較為理想的父本豬。杜洛克豬,原產於美國。該豬以全身紅毛為其突出特徵顏色範圍從金色到棕紅色,具有不同的陰影。頭更秀氣,耳垂向前傾斜。身體長而寬,弓背。腿部和臀部發達,豐滿,耐寒且適應性強。又長又快,它也是一個更好的父本豬。生產中,一般不用它作第一父本,而用它作最後一個雜交父本,效果較好。
這裡指出,還有一些多系配套的「雜優豬」,它們不是獨立的品種,只能按其特定的配套方式生產商品豬,有其特殊的地方:一是必須經常到祖代豬場去引父母代。二是,只能用買來的父系、母系交配,而不能與當地母豬雜交,利用面窄。三是有些雜優豬應激綜合症較重(如迪長白豬、斯格豬),因此,筆者認為,農家育肥豬生產不宜用這類豬。值得提醒的是,有些不道德的人會用父系的母豬和母系的公豬在配對系統中出售種豬。根據規定,父系制公豬中的母豬和母系只能育肥。不允許飼養種豬。因此,提醒大家在購買豬時要特別注意。在購買前,應請相關技術人員確定真偽,以防止被騙。
3.母豬的選擇中國各地都有一些地方豬品種-即中國優良的地方豬。例如東北豬,太湖豬,八美豬,榮昌豬,內輝豬,華中兩頭黑豬,兩隻光華豬,香豬,藏族豬,臺灣桃園豬等,在中國是本地豬種,可以與任何進口豬相比。更好地適應當地的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顯示出良好的耐寒性,耐熱性,抗病性,對較低營養水平的耐受性以及對粗纖維的適應性。
本地種豬的生育力高,性早熟,發情明顯,排卵更多,受孕率更高,產後疾病更少,母性更強、奶好,仔豬成活率高,宰後肉質好-肉色鮮紅、肉質細嫩、肌纖維較細且密度大、肌纖維向脂肪顆粒分布均勻,烹調時肉味香濃。上述特性都是引進品種所不能比擬的。這些特性,必將成為我國豬肉競爭國際市場的優勢條件之一。
誠然,我國地方品種數量大、分布廣,是雜交利用的理想和當然的母本豬。各地可直接利用當地科研院校的雜交組合篩選的成果,自行選定適宜的公、母豬品種及生產育肥豬的優秀雜交組合。
4.利用所選雜交種豬生產育肥豬的研究與實踐證明,不同品種(系)雜交育種的雜交種豬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生長較快,高繁殖力,節省飼料,抗病性強,並且比親代豬的優勢更容易飼養-也就是說,具有雜交種優勢,通常使用兩個雜交種稱為二元雜交種,三個雜交種參與雜交。三元交叉。大量資料證明,三元雜交比純種的產仔數高8%,育成率約高於20%~30%,斷奶窩重約高出25%~50%!可大幅度縮短育肥事件,獲取高收益。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總結的農家養豬的品種介紹。養豬戶一定要掌握起來,才能把豬養的肥肥胖胖又健康,最後,小編祝大家都能有個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