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day 2 / 麥克盧漢驚為天人的三大理論

2020-12-12 愛醬師兄

關於媒介技術或手段在社會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過考察。在這個領域,較有影響的是加拿大學者M·麥克盧漢的學說。麥克盧漢生前先後出版了《機器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訊息》(1969)等著作,在他逝世後,他與人合著的《地球村》一書也於1980年出版。在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個著名的觀點:「媒介即訊息」、「媒介即人的延伸」以及「『熱媒介』與『冷媒介』」,這三個觀點構成了麥克盧漢媒介學說的主要內容。

媒介即訊息

這是麥克盧漢對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高度概括,其含義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換個容易理解的說法,即人類有了某種媒介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因此,從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來看,真正有意從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來看,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麥克盧漢說:「正是傳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種多樣的物質條件下一再重現——而不是特定的訊息內容,構成了傳播媒介的歷史行為功效。」

媒介:人的延伸

媒介:人的延伸與「媒介即訊息」的觀點相聯繫,麥克盧漢還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論斷。他認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是人的聽覺能力的延伸,電視則是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麥克盧漢的這個觀點是為了說明傳播媒介對人類感覺中樞的影響,因此,在他的眼裡,媒介和社會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統合」→「分化」→「再統合」的歷史。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觀點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但它並不是嚴密的科學考察的結論,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礎上的一種思辨性的推論。

「熱媒介」與「冷媒介」

「熱媒介」與「冷媒介」是麥克盧漢就媒介分類提出的兩個著名概念。對這兩種概念的分類標準,麥克盧漢本人未進行明確的界定,人們只能根據他的敘述進行推測。一種解釋是:「熱媒介」傳遞的信息比較清晰明確,接受者不需要動員更多的感官和聯想活動就能夠理解,它本身是「熱」的,人們在進行信息處理之際不必進行「熱身運動」;而「冷媒介」則相反,它傳達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時需要動員多種感官的配合和豐富的想像力。但是,麥克盧漢的這種分類並沒有一貫的標準,而且存在著邏輯上的矛盾。「熱媒介」和「冷媒介」的分類本身並沒有多少科學和實用價值,重要的是它給我們的啟示:不同媒介作用於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為反應也各具特色,研究媒介應該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麥克盧漢理論的意義在於,它開拓了從媒介技術出發觀察人類社會發展的視角,並強調了媒介技術的社會歷史作用。從唯物史觀出發看問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媒介工具和技術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具有推動社會前進和變革的巨大力量。這一點,已經為信息社會的發展所證實。此外,麥克盧漢關於「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觀點對我們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機制富有啟迪意義,他的關於「地球村」的論斷,也是符合當代世界的發展趨勢的,特別是近年來數字媒介技術的發展,更是似乎在「印證」著麥克盧漢的預言的實現。但是,麥克盧漢畢竟不是一位辯證唯物論者,而是一位技術自然主義者,因而他的理論帶有極端性和片面性。這主要表現在:(1)麥克盧漢把媒介技術視為社會發展和變革的把媒介技術視為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唯一決定因素,而忽略了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等各種複雜的社會因素的作用;(2)在麥克盧漢的理論中,我們看不到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發明的媒介技術或工具主宰的對象;(3)麥克盧漢理論的全部依據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對中樞感覺系統的影響上,並由此出發解釋人類的全部行為也是片面的。

相關焦點

  • 傳播學三大學派的整理來啦,快來復盤一下吧!
    三大學派涉及的內容龐雜,細化的知識點很多,在應試中,並不是只考察簡單的學派介紹,還喜歡考察細化的構成學派及代表學者,因此小夥伴們在複習的時候,既要掌握三大學派宏觀的知識點,還要熟悉細化的學派分支。接下來我們主要介紹一下這三個學派。經驗學派又稱傳統學派,是西方傳播學的主流學派,尤其指以美國學者為代表的主流傳播學。該學派主張從經驗事實出發,運用經驗性方法研究傳播現象。
  • 新技術形勢下,麥克盧漢的理論有何意義和啟發18北師大新傳專碩
    18北師大新傳專碩440論述題2新技術形勢下,麥克盧漢的理論有何意義和啟發? 答題思路 本題提供的情景是「新技術形式下」,因此我們要意識到本題所要討論的麥克盧漢的理論,指的就是著名的「媒介即訊息」理論。回答時合理安排內容先後順序,邏輯條理清晰,才能力爭高分。
  • 2012年1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大眾傳播學真題
    ()A.德國B.英國C.美國D.荷蘭2.傳播學三大基礎學科中,由美國工程師香農提出的是()A.控制論B.資訊理論C.系統論D.魔彈論3.傳播學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開創者是()A.麥克盧漢B.施拉姆C.尼爾·波茲曼D.拉扎斯菲爾德4.1936年,世界上第一座電視臺建立在()
  • 麥克盧漢:我為什麼不好好說話
    傳播學領域向來不缺少聲名顯赫的大學者,若要問其中誰最為特別,誰最受爭議,那一定非麥克盧漢莫屬。馬歇爾·麥克盧漢,多倫多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超前的洞察力和隱晦難懂的理論聞名於世。他的著作用典艱深,徵引龐雜,理論表述常用各種類比、暗喻、名言和典故。英語和法語中甚至有一個詞彙「麥克盧漢式」 (McLuhanesque),專門用來形容毫無關聯的事物。
  • 2019年4月自考傳播學概論00642真題
    2019年4月自考傳播學概論00642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1.「傳播學」這-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紀的(A)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2.在報刊的四種理論中,奠定了報刊制度基礎,被認為是人類傳播史.上最古老的傳播制度理論是(A)A.集權主義理論B.自由主義理論C社會責任理論D.蘇聯共產主義理論3.對於傳播的定義
  • 《傳播學理論》考試大綱
    一、傳播學的學科簡介二、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三、傳播學的研究體系四、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一)傳播學的思想源流(二)傳播學的奠基人和創立者五、傳播學的研究學派簡介(一)經驗學派(二)批判學派第二章  傳播第一節  傳播的特性、概念、類型
  • 傳播學理論卷拿下130分,全靠這份必背清單 | 考前復盤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傳播學 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行為主義傳播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2020)大眾傳播(名詞解釋,吉林大學學碩,2019)汙名化(名詞解釋,中山大學838,2019)大眾傳媒對文化的影響(論述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925,2020)大眾傳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簡答題,南昌大學440,2019)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媒介即訊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熱媒介和冷媒介、地球村(包含對麥克盧漢觀點的評析
  • 傳播學理論卷拿下130分,全靠這份必背清單/ 考前復盤
    大眾傳播特點社會信息系統的特點及雙重偶然性何為傳播障礙和傳播隔閡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傳播學 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行為主義傳播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簡答題,浙江大學440,2019)(此處省略大量麥克盧漢的相關理論,毫不誇張地說,麥克盧漢的理論觀點幾乎沒有不被考查的,所以,大家加油背啊!)
  • 來看看這些傳播學考點都會嗎?
    考前基礎點睛·傳播學篇今天,小田心帶來的是「傳播學」的重點基礎知識。不管是報考哪個院校,只要考新傳,「傳播學」就是逃不掉的一門課!近年各大高校高頻考點以下考點排名不分先後01議程設置理論「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於1972年發表的論文《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
  • 有趣的傳播學 | 適合初學者看的六本傳播學經典著作
    我很喜歡傳播學,可以從什麼方面入手呢?有沒有適合初學者的傳播學書籍推薦?我之前有寫了一篇文章:一個傳播學子對傳播學的思考,裡面解釋了我對傳播學的理解和感悟,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看看。,有人愛它,當然也有人恨它,因為它涉及的面和知識體系實在是太過龐大了,一本《大眾傳播學教程》可以讓你背上幾個星期還不一定能背完,簡直就是考試前的噩夢,但是對於喜歡它的人來說,每次看都能找到一種共鳴,有一種與巨人比肩對話的感覺,那種用傳播學理論來分析社會現象和新聞事件的傳播規律的時候,你會發現其中很有意思的點和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同時也讓你更加冷靜和理智的看待發生的人、事、物。
  • 媒介理論的範式是什麼?這一切還得從麥克盧漢說起……
    那上文提到的四種媒介理論範式有何異同呢?這一切還要從麥克盧漢說起。因為,不管這些媒介理論如何標榜自己,以下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三大基點已經成為上述理論的基調:其一是傳播研究應以媒介技術或媒介形式而非媒介的內容作為其主要研究對象,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媒介的物質性。
  • 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媒介環境學派/一篇搞定傳播學理論最難考點
    芝加哥學派代表著社會科學在美國的第一次重大繁榮,使美國有關社會問題的社會科學研究有了強烈的經驗主義方向,它的學者構成了一個以人類傳播為中心的人格社會化的理論概念體系,這成為傳播學的一個重要理論資源和學術脈絡。
  • 2012年4月自考傳播學概論試題
    ( )A、自我控制B、經濟控制C、政治控制D、受眾控制7、《通訊的數學理論》這篇論文第一次從理論上闡明了資訊理論的基本問題,它的作者是( )A、施拉姆 B、德福勒C、申農 D、伯洛8、人類在文字發明前運用了多種傳播手段,其中佔主導地位的傳播方式是( )A、口頭交流B、結繩記事C、利用圖畫傳遞信息
  • 傳播學這樣背,事半功倍
    傳播學是新傳考研的重中之重,有的學校不考新聞史,有的學校不考實務,但是幾乎沒有學校不考傳播學。但是傳播學不想新聞學那樣知識點散如滿天星,也不如新聞史那樣「人名地名報紙名,名名要我命」。按照分幫派順邏輯的方法,傳播學簡直信手拈來。
  • 新聞傳播考研考點| 傳播學三大學派之一媒介環境學派
    2、媒介環境學認為,「媒介即是環境」,「環境即是媒介」,它有3個互相聯繫的理論命題:(1)傳播媒介不是中性的。媒介的物質屬性結構和符號形式具有規定性的作用,對信息的編碼、傳輸、解碼、儲存產生影響,對支撐這些傳播過程的物質設備也產生影響;(2)傳播媒介有偏向性:思想情感偏向,時空和感知偏向,政治偏向,社會偏向,形而上偏向,內容偏向,認識論偏向等,讀者對伊尼斯的時空偏向論和麥克盧漢的感知偏向論已經比較熟悉;(3)傳播技術對文化產生影響。(注意:三個理論名詞經常會單獨拿出來考!!!)
  • 來,讓我們看一看《數字麥克盧漢》
    美國媒介理論家、科幻小說家、大學教授、教育公司總裁、音樂人,多才多藝,在文學和傳播學兩方面成就斐然,在音樂上也小有成就。曾任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會長,屢獲美國及世界級大獎和提名。他完美的實現了科學文化與文學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結合。被稱作「數字時代的麥克盧漢」,「後麥克盧漢第一人」。他是波茲曼的博士生。 萊文森出版有科幻作品20餘種,其中有《絲綢密碼》、《意識災難》等長篇5部。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傳播學概論真題及答案解析
    「傳播學」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紀的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2.在報刊的四種理論中,奠定了報刊制度基礎,被認為是人類傳播史上最古老的傳播制度理論是A.集權主義理論B.自由主義理論C.社會責任理論D.蘇聯共產主義理論3.對於傳播的定義,
  • 自考傳播學概論試題_全國2007年7月自考試卷
    1.傳播學的誕生地是(      )A.英國 B.美國C.德國 D.日本2.第一個明確提出並使用「大眾傳播學」這一概念的學者是(      )A.施拉姆 B.霍夫蘭C.盧因 D.拉斯韋爾3.申農一韋弗模式把傳播過程中的媒介細分為三種,即發射器、接收器和(      )A.訊息 B.信號C.信道 D.噪音4.伯洛提出了一種傳播過程模式
  • 2011年10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大眾傳播學真題
    1.資訊理論的創始人在1948年第一次提出了「資訊理論」,他是( )A.香農B.韋弗C.維納D.杜威2.以下哪種理論是由勒溫提出的?( )A.「5W」傳播模式B.「守門」理論C.兩級傳播理論D.控制論3.1996年1月15日,_____________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報業集團。
  • 麥克盧漢「媒介即按摩」的時代媒介意義
    《媒介即按摩》一書中的「媒介即按摩」觀點作為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之後的又一傳播學觀點,具有超前的時代目光和媒介意義。麥克盧漢作為傳播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學者,其主要觀點值得我們深入分析和探究。媒介即按摩的時代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傳播學領域有著頗高建樹和超前的媒介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