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KY KnowYourself 來自專輯KY趣味心理速遞
KY作者 / 口口口
編輯 / Celia
你有沒有曾經站在窗邊、橋邊或其他高處時,有過一陣想要往下跳的衝動?這種衝動不知從何而來,又突然消失,令你頭暈目眩。
心理學家將這種衝動稱之為「高地現象」(high place phenomenon, HPP),而法國人給它起了個更有趣的名字——「虛空的召喚」(l'appldu vide),仿佛我們要把自己拋向虛空。
有些人會擔心:我感受到這類「召喚」,是不是因為我有心理問題,或是我想要自殺?但實際上,這種衝動並不罕見,且未必和自殺意念掛鈎。
01.
「高地現象」有多普遍?
高地現象並不只出現在高地,也出現在我們生活裡的其他情形中。比如,有些人拿著刀切蘋果時,會突然擔心是不是想拿刀切自己;貼著公路邊開車時,會突然怕駕著車衝向欄杆,等等。
當這些衝動一閃而逝,我們會感到一陣後怕,並且會暗暗告訴自己:「我肯定不會這麼做啊。」但是,當真的靠近危險物品/場景時,我們卻還是忍不住會這麼想。
有理論認為,高地現象的發生,和我們的「死本能」相關,即所有人都有想要殺死自己的衝動。但心理學家Jennifer L. Hames(2012)反對該理論。她做了相關的研究,發現高地現象與自殺意念(suicidal ideation)並不必然掛鈎;那些從未出現過自殺意念或是自殺意念較少的人們,同樣會感受到類似的衝動。
Hames教授招募了431名本科生,讓他們在網上回答「高地現象量表」(high place phenomenon index),量表中包含三個題目:
(1)當站在高樓的邊緣或走在橋上時,你是否有過跳下去的衝動?
(2)當你經過一座高樓或者橋梁時,你有沒有想過從上面跳下去會是什麼樣子?
(3)當你在高樓裡面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像過從窗戶跳出去?
參與者們依照頻率,按照0分(從未)到6分(非常頻繁),給每個題目打分。最後統計三項總分,如果分數越高,意味著出現高地現象的頻率就越高;而如果三項總分是0分,就意味著從沒有感受過「虛空的召喚」。
此外,Hames教授還詢問了參與者是否曾經有過自殺念頭。依據回答,她將參與者分為兩組:第一組曾經有過或現在正經歷著自殺念頭,稱為「自殺意念者組」(suicidal ideator);第二組從未產生過任何自殺念頭,稱為「非意念者組」(non-ideator)。
結合兩組在高地現象量表上的得分結果,Hames教授指出,有超過四分之三的自殺意念者曾經出現過高地現象;而在無意圖者組中,也有超過一半的人體驗過高地現象。
那些從沒有想過要自殺的人仍然會體驗到「虛空的召喚」。所以說,高地現象和自殺意念不是完全掛鈎的。如果你經歷了高地現象,平時又沒有自殺意念,那麼可以放輕鬆些,無需過於焦慮。
02.
是什麼讓人們以為自己想要縱身一躍?
既然高地現象與自殺意念並不必然掛鈎,那麼,是什麼讓自殺意念不強的人也有想要跳下去的衝動呢?
Hames教授(2012)指出,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負面解讀了大腦的求生信號。當我們靠近危險時,我們大腦中的杏仁核——一個與恐懼、焦慮、求生應激反應相關的部位——會釋放出了「安全信號」(safety signal),像在大喊:「別靠那麼近!退後!」
這種求生反應是本能地、下意識地完成的。這是進化的成果:先本能地避開危險,而後更高級的知覺系統再做出評估、解釋、後續調節。
問題是,我們對本能反應的解釋可能出錯。
比如在這件事上,安全信號帶來的焦慮和驚恐感是為了讓我們迅速退後,但一些人會負面地評估和解釋它,認為這種驚懼是一種要自我傷害的衝動,並為此焦慮和擔憂。
Hames教授認為,這種負面解釋的傾向,與焦慮易感性(anxiety sensitivity)有關。焦慮易感性越高的人,越是會因為自己的焦慮表現(比如心跳加快、驚慌感)而恐懼,也會更加留意自己出現的焦慮反應,這就使得他們更容易出現「對焦慮的焦慮」。
研究也證明了這點。Hames教授發現,對自殺意念水平較高的人而言,焦慮易感程度不影響高地現象出現的頻率;但對那些自殺意念水平較低的人來說,焦慮易感性越高,高地現象出現頻率就越高。
可以從圖上看出,對虛線組(低自殺意念組)而言,焦慮易感性越高(越是靠右),高地現象出現的頻率就越高(越往上)。截圖自Hames, J. L., Ribeiro, J. D., Smith, A. R., & Joiner Jr, T. E. (2012). An urge to jump affirms the urge to liv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high place phenomen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36(3), 1114-1120.
因此,如果你下次再經歷高地現象,可以告訴自己:放輕鬆!這只是大腦想讓我們遠離危險。如同Hames教授論文標題所說的那樣:「向下跳的衝動證明了想要活下去的衝動」(an urge to jump affirms the urge to live)。
(作者提醒:不過,如果你發現自己過於焦慮,或是自殺意念出現非常頻繁、感到失去控制,影響到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的話,建議儘快前往精神衛生中心或三甲醫院精神科就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