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元「買」一個實習機會!中介機構盯上付費內推實習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據中新經緯,又是一年求職季。高薪的金融業一直吸引著不少應屆畢業生的目光,在大機構的實習經歷無疑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不過,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總是僧多粥少,一些中介瞄準機會,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

去國際投行實習一個月需要花17000元,去國內頭部券商實習需要2萬元……明碼標價的實習資源背後,中介往往需要打通內部關係,和內部員工進行分成,「裡應外合」將實習生安排在其心儀且花費了重金的崗位上。法律人士指出,在用人單位不知情的情況下,員工的這一行為已經違法,情節嚴重者甚至構成犯罪。

01 花2萬能去頭部券商實習?

早在2018年,一些金融機構便發聲明抵制付費內推行為。但如今,金融行業付費內推仍然屢見不鮮。

微博「實習」超話中充斥著「內推」的字樣,發帖「求實習」則會招來大批中介主動問詢;同樣,以「金融實習內推」為關鍵詞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亦會出現大量連結。儘管各家機構收費不一,但大都少則幾千,動輒上萬,內推流程也都大體相似。

在看到記者的求職帖後,宋翔通過微博主動聯繫上了記者,據他介紹他目前仍為學生,與學長創業做實習內推,因此給出的價格都是一手價格,不存在「中間商賺差價」。他稱,如果想去國內頭部券商實地實習中介費需要2.2萬元。

「如果是實地的實習,可以在實習生系統查到,而且會有工牌工號。不少中介都說走人事,但實際上你去問他,都會遮遮掩掩的。」宋翔如是說。「走人事」,意味著實習生可以和公司籤訂實習協議,並能獲得實習證明和相應的實習薪資。

宋翔稱,一般而言,只要過了院校關,年級最好是大三大四,成績最好是前20%,四六級都過,就沒什麼問題。

付費內推進名企在金融專業學生中似乎早已是人盡皆知的秘密。「今年確實不太好找工作,我之前找實習也花了很長時間,結果最後還是選擇了付費內推。」金明是某工商大學大三在讀的會計專業學生,今年六月份通過付費內推,入職了國內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某會計師事務所,正式開始了他的實習生活。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金明便計劃,無論如何都要找到一份暑期實習,然而疫情使這一計劃遲遲未能落實。諮詢過幾家實習中介後,金明得知有學長辦了一個實習內推機構,而此時恰逢該事務所有一個項目需要人手。出於對學長的信任,以及對自己求職前景的擔憂,金明交了4000塊錢的報名費。

「現在想想也是自己幸運,當時籤的是線上電子合同,付完錢的時候心裡特別忐忑,擔心他會直接拉黑我然後玩失蹤,還好一切順利,不然真的要有心理陰影了。」金明坦言。

02 付費內推實習利益鏈

通常而言,中介會向學生承諾實習保過,不過則退還全款,且提供實習證明、推薦信、支持背景調查。在具體流程上,中介普遍會要求學生支付一定數量的定金,然後籤訂合同。隨後,中介會聯繫各公司內部人員,開始內推。學生只需等候導師聯繫,待收到offer後,需向中介補齊尾款。

中介提供的合同模板

某券商債券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在正式入職後,曾有留學機構負責人找到他,希望和他一起做實習付費內推,推薦成功便可給他分成,不過被他嚴詞拒絕。

多名金融人士稱有類似經歷,也都選擇了回絕,一方面是覺得賺學生的錢不光彩,另一方面也是擔心如果公司發現,自己就會面臨開除等處分。

據了解,一般成功推薦一名實習生,內部人士少則獲得數千元、多則上萬元的「辛苦費」。

前述中介宋翔稱,「經理們肯定不高興一個月帶學生只拿四五千塊錢,一個月工資都三萬多,又不缺這四五千。」

03 內推中介魚龍混雜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通過付費內推,有人如願以償進入頭部公司,亦有人上當受騙浪費了時間金錢。

明年即將本科畢業的王燦在付給中介8000元後,便再也聯繫不上對方了。「當時和我說不走人事,可以跟著內部員工遠程實習,也可以給我開實習證明。」由於自己所在學校並非自己心儀機構的「target school」(目標學校),王燦便想通過付費實習內推來增加自己的簡歷「含金量」,沒想到卻被中介花言巧語騙走了自己好幾個月的生活費。

夏琳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開展付費內推實習業務。在支付了9.9元的諮詢費與簡歷修改費後,記者獲得了夏琳的微信號。她一再強調自己與多家金融機構有合作關係,但卻對自己所在的公司名稱閉口不提。

據其介紹,這一服務不僅包括實習內推,還可以推工作。「如果是券商投行部的正式崗位,大概需要20萬,但是簡歷要求較高,八大需要7萬左右,北上廣都可以選擇,總部也可以。」夏琳補充道。有業內人士表示,夏琳極有可能是騙子,花20萬元買到工作的可能性極小。

在看過記者的簡歷後,夏琳推薦了財信證券的投行部,中介費需要兩萬元。「如果是自己應聘,至少得是211/985的碩士。」夏琳說。她表示還可以考慮去中信,不過價錢更高,需要2.5萬元。當記者詢問中信證券的具體實習地點時,夏琳稱要取決於具體項目,無需去公司,進項目便意味著入職。

「比如說我給你推到上海分部的實習,如果他們有項目在天津,那你就直接去天津;如果項目結束了你可以選擇跟著回所裡,也可以選擇結束。」當記者追問自己被推到哪一分部、實習證明的公章屬於哪裡,夏琳稱由於暑假實習名額緊張,中信的項目已經滿員。

隨後,夏琳再次向記者推薦財信證券北京投行部。這一次,她提出只要1.7萬元,便可以前往實習。

記者通過郵件向財信證券北京投行部人力資源部求證,財信證券稱「公司未與任何中介機構開展合作,請注意風險」。而據中信證券招聘官網首頁顯示,公司於7月7日發布公告稱「未與任何單位、團體、個人有推薦校園招聘和實習簡歷的合作關係。」

中信證券還稱,將對候選人過往經歷進行背景調查,如有發現任何申請者與此類機構、個人達成類似「保過推薦」協議或所謂「考試資料」等文件的交易,公司保留取消其應聘資格、關閉其應聘流程甚至收回其錄用通知的權利。

04 律師:內部員工參與分成違法

在一些人看來,付費實習內推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當前實習崗位緊缺的情況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如今大學生就業困難,很多人希望在校期間獲得實習機會,積累工作經驗,為畢業求職早做打算,然而當下實習崗位仍然供不應求。且實習生本身經驗較少,需要中介作為專業機構進行指導,由此便產生了需求。換言之,付費內推是根據市場需求產生的結果,屬於合法行為。在這一過程中,中介提供職位推薦、包裝履歷、培訓、指導、諮詢等服務,針對這些服務收取費用同樣屬於合法存在。

趙佔領認為,如果中介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合作協議,中介收取費用後與用人單位分成,發生事實關係,那麼用人單位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但若費用僅為中介所收,則為合法現象。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吳旭華律師也認同這一觀點。吳旭華表示,儘管付費內推可能存在一些違法現象,例如詐騙、欺詐等,但這並不影響付費實習內推作為正常的市場行為這一定性,「法無禁止即可為」。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中介與用人單位員工個人進行分成,而用人單位不知情,那麼員工行為是違法的,屬於帳外款項不合法,嚴重甚至構成犯罪,即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此外,若付費後出現內推失敗而中介拒絕退款,實習生又該如何維權?吳旭華認為,實習生與中介之間存在合同關係,這使實習生主張中介違約時,可以依據雙方合同上的約定,但由於合同本身是由中介提供的,所以極有可能對實習生不利,以至於約定的違約責任在主張的時候存在障礙。其次,法律也存在對損失賠償的規定,實習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損失要求中介賠償,但這種情況下的損失難以證明。

因此,吳旭華個人主張使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實習生的合法權益。這裡的消費行為是指實習生向中介交費由中介提供信息促成交易的過程,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有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我贊同實習生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消費者協會來維權,甚至可以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退一賠三進行維權,但具體能不能這樣使用,目前尚存在爭議。」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相關焦點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 有中介機構做起付費內推生意
    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律師提醒,網絡平臺上所發的實習機會很難審核其真實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有中介機構做起付費內推生意
    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律師提醒,網絡平臺上所發的實習機會很難審核其真實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
  • 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
    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因為疫情影響,一些遠程線上實習崗位也受到了學生群體青睞。不過,《工人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於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在網上,一些中介機構或個人竟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甚至有賣家表示不直接實習也可以購買「實習經歷」。花5000元能在頭部券商遠程實習?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 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
    不過,《工人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於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在網上,一些中介機構或個人竟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甚至有賣家表示不直接實習也可以購買「實習經歷」。花5000元能在頭部券商遠程實習?
  • 知名金融機構實習要「付費內推」?暑假實習變了味
    來源:光明日報對於大學生來說,能去知名金融機構實習,求之不得。但是,這些知名金融機構門檻高、競爭激烈,特別是在暑假,實習崗位更是一席難求。面對這樣的「稀缺資源」,一些中介機構動起了歪腦筋,他們聲稱,收取上萬元的中介費用,就能給大學生提供優質實習機會。
  • 花2萬買個頂級金融機構實習機會?揭付費內推利益鏈
    高薪的金融業一直吸引著不少應屆畢業生的目光,在大機構的實習經歷無疑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不過,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總是僧多粥少,一些中介瞄準機會,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  去國際投行實習一個月需要花17000元,去國內頭部券商實習需要2萬元……明碼標價的實習資源背後,中介往往需要打通內部關係,和內部員工進行分成,「裡應外合」將實習生安排在其心儀且花費了重金的崗位上。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 有中介做起付費內推生意
    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 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 律師提醒,網絡平臺上所發的實習機會很難審核其真實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因為疫情影響,一些遠程線上實習崗位也受到了學生群體青睞。
  • 付費內推實習,最該罵的不止是中介
    金融業畢業生在大機構的實習經歷無疑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不過,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總是僧多粥少,一些中介瞄準機會,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去國際投行實習一個月需要花17000元,去國內頭部券商實習需要2萬元……明碼標價的實習資源背後,中介往往需要打通內部關係,和內部員工進行分成,「裡應外合」將實習生安排在其心儀且花費了重金的崗位上。
  • 暑期付費實習費用動輒數萬付費內推中介遊走灰色地帶
    「內推本應建立在能力認可基礎上,由正式員工或前任實習生推薦符合崗位要求的新實習生,但現在付費內推在金融圈很普遍。」任凱說。據一些尋找實習崗位的學生介紹,付費內推有點像是灰色地帶。「現在很難找到合適的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機會,對於家境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如果只要付一些錢就可以得到一個實習機會,何樂而不為呢?」對於身邊選擇「付費實習」的同學,任凱表示理解。不過,任凱也表達了自己的疑慮,「這些內推確實太貴了,而且性價比不高。
  • 「付費內推」讓暑假實習變了味
    「付費內推」讓暑假實習變了味  【誠信建設萬裡行】  對於大學生來說,能去知名金融機構實習,求之不得。但是,這些知名金融機構門檻高、競爭激烈,特別是在暑假,實習崗位更是一席難求。面對這樣的「稀缺資源」,一些中介機構動起了歪腦筋,他們聲稱,收取上萬元的中介費用,就能給大學生提供優質實習機會。
  • 內推實習竟要付費?售價千元至萬元不等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學習與線上辦公成為高度熱門話題。
  • 揭秘付費內推實習利益鏈:明碼標價,花2萬能去國內頭部券商
    高薪的金融業一直吸引著不少應屆畢業生的目光,在大機構的實習經歷無疑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不過,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總是僧多粥少,一些中介瞄準機會,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去國際投行實習一個月需要花17000元,去國內頭部券商實習需要2萬元……明碼標價的實習資源背後,中介往往需要打通內部關係,和內部員工進行分成,「裡應外合」將實習生安排在其心儀且花費了重金的崗位上。
  • 天價付費實習灰鏈調查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 郭元橋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 人民直擊:買來的實習,變味的內推
    李明第一次接觸到付費實習(花錢買實習崗位)是在一個求職交流群裡。一次經驗討論中,有人表示可付費購買頭部「大廠」的實習機會,有人發出了一份「實習資源盤點」表格,還有人推薦了賣家名片。網傳「實習資源盤點」表格截圖「諮詢過,被價格勸退。」李明將該賣家推薦給了記者。
  • 天價付費實習調查:售價過兩萬 實習證明真偽存疑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實習生 郭元橋  2020年初
  • 天價付費實習灰鏈調查:充斥網絡 售價數千元至萬元不等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學習與線上辦公成為高度熱門話題。
  • 付費內推實習泛濫,誰在割大學生的「韭菜」?
    寒假實習季即將到來,為了搜集實習信息,剛上大三的小張通過微信關注了好幾家求職機構的公眾號,看著這些求職公眾號每天推送的付費內推實習信息,她向谷河傳媒表示,「其實還是會心動的,就是感覺價格太貴了。」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指出,2019年我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相較2014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
  • 誰在編織大學生付費實習暗網?
    去年,呂方通過一家知名留學機構購買了一個實習機會,花了2萬多元。不過,這個實習看起來非同尋常。這是一個知名快消品公司的遠程實習崗位,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她既沒有去過公司,也沒有見過導師;實習結束後,她沒有拿到蓋章的實習證明。中介告訴她,如果有需要,那個從未謀面的導師會給她證明她確實在那邊實習過。
  • 暑期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潛規則被曝光 背後暗藏一定風險
    ­  暑假是在校大學生實習高峰期,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往往一席難求。在日漸激烈的競爭之下,即便是名校的大學生也很難通過一己之力獲得高端金融單位的實習機會。­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付費內推實習崗位」這一金融行業內部的潛規則並引發熱議。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 變味的付費實習服務亟須整治
    這種利益鏈條的形成,很容易想到一個詞「權錢交易」。優質實習資源稀缺、公司內部管理體制漏洞導致權力尋租,讓許多商業機構抓到了「喝湯吃肉」的機會,從中狠賺一筆。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持續增長,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指出,2019年我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相較2014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今年又遭遇了疫情,好的就業崗位更顯稀缺,一些大學畢業生對付費實習、付費內推更是趨之若鶩。記者:付費實習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公司導師、中介機構、電商平臺運營者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