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內推實習,最該罵的不止是中介

2020-12-15 紅網

又是一年求職季。金融業畢業生在大機構的實習經歷無疑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不過,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總是僧多粥少,一些中介瞄準機會,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去國際投行實習一個月需要花17000元,去國內頭部券商實習需要2萬元……明碼標價的實習資源背後,中介往往需要打通內部關係,和內部員工進行分成,「裡應外合」將實習生安排在其心儀且花費了重金的崗位上。(7月27日 中國新聞網)

知名企業需要一些實習崗位,而應屆生也需要「在知名企業實習過」的高光經歷,因此,某些中介瞄準了這個機會,將信息與需求對接,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勾當。對於付費內推的灰色行為,大多數網友表示憤慨,畢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實習公平。

付費內推看似「願打願挨」,其實,它既影響了大學生的實習公平,還涉嫌違法:比如,中介與企業內部人員勾結,走捷徑把付費對象推送給企業,企業內部人員參與利益分成,他們就違犯了法規;比如,中介利用推薦成功的概率,欺騙學生付費(不成功就退費),進而騙取服務費,這當然也是欺騙行為;更有甚者,有的中介則是赤裸裸的欺詐,收費之後,就拉黑服務對象,消失得無影蹤。

中介為大學生做職位推薦、履歷包裝、面試培訓、指導諮詢等服務,幫大學生規劃實習,收費無可厚非。但是,用歪門邪道付費內退,則必定被非議。其實,在筆者看來,對於付費內推的灰色存在,我們最該罵的不是中介,而是那些不負責任的知名企業、金融機構等。

事實上,員工內推的初衷是好的。金融企業讓員工推薦有能力的大學生實習,也有兩個好處:第一,自己的員工對應聘實習崗位的大學生知根知底;第二,企業可以省去篩選成本,提高效率。然而,內推的原則也有明顯弊端——容易滋生任人唯親的「軟腐敗」,或者導致員工與中介勾結,搞付費內推。

付費內推不是企業想要的結果。每一個知名的金融企業,都納賢招士,求才若渴,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實習崗位,他們也想從適合的人才中挑選出佼佼者。而通過內推渠道過來的實習生,他們逃過了初步選拔的公平競爭,質量往往欠佳,付費內推的實習生,更是如此。因此,幾乎每一個知名企業都反感付費內推,極力否認與中介的合作。

付費內推肯定是遊走在違法邊緣的灰色存在,公眾可以譴責從事付費內推的中介。不過,在筆者看來,對於付費內推,更需要檢討的是企業。員工內推雖然可以幫企業節省篩選人才的成本,但也存在任人唯親,和付費內推的可乘之機,給企業招攬人才帶來損失。明知道存在弊端,企業還堅持員工內推,你們不是糊塗蛋嗎?

旁人無權對非國有企業的招聘機制說三道四,但是,當他們的招聘觸及公平原則或存在容易滋生違法行為時,就應顧忌社會公眾的觀感。因此,無論從企業自身利益,還是照顧大學生的實習公平,都應摒棄實習崗位的內推原則,公平招聘,合理競爭,廣攬人才,堵死付費內推的漏洞。

相關焦點

  • 暑期付費實習費用動輒數萬付費內推中介遊走灰色地帶
    許晶說,之前聯繫過她的一個中介機構聲稱3萬元可以獲得某知名企業的內推名額和相關求職課程培訓。如果不放心,還可以選擇5萬元的方案,服務內容與3元的方案一致,但是如果內推不成功,將退回一部分費用補償。「付費實習」這塊蛋糕不止被求職平臺覬覦,一些留學中介也開始涉足。
  • 2萬元「買」一個實習機會!中介機構盯上付費內推實習
    高薪的金融業一直吸引著不少應屆畢業生的目光,在大機構的實習經歷無疑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不過,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總是僧多粥少,一些中介瞄準機會,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01 花2萬能去頭部券商實習?早在2018年,一些金融機構便發聲明抵制付費內推行為。但如今,金融行業付費內推仍然屢見不鮮。
  • 「付費內推」讓暑假實習變了味
    「付費內推」讓暑假實習變了味  【誠信建設萬裡行】  對於大學生來說,能去知名金融機構實習,求之不得。但是,這些知名金融機構門檻高、競爭激烈,特別是在暑假,實習崗位更是一席難求。面對這樣的「稀缺資源」,一些中介機構動起了歪腦筋,他們聲稱,收取上萬元的中介費用,就能給大學生提供優質實習機會。
  • 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
    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因為疫情影響,一些遠程線上實習崗位也受到了學生群體青睞。不過,《工人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於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在網上,一些中介機構或個人竟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甚至有賣家表示不直接實習也可以購買「實習經歷」。花5000元能在頭部券商遠程實習?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 有中介做起付費內推生意
    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 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 律師提醒,網絡平臺上所發的實習機會很難審核其真實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因為疫情影響,一些遠程線上實習崗位也受到了學生群體青睞。
  • 知名金融機構實習要「付費內推」?暑假實習變了味
    早在放暑假前,一些中介機構就會進入大學進行宣講,僅在賀鳴身邊就有十幾個同學參加過不同形式的「付費內推實習」,時間長短不一,少則一周,多則一個月,「大家主要抱著體驗嘗試、豐富簡歷的心態去大公司實習」。在賀鳴看來,「付費內推實習」就是花錢買實習,學不到本質的東西,對個人能力提升沒有太大幫助。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 有中介機構做起付費內推生意
    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律師提醒,網絡平臺上所發的實習機會很難審核其真實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有中介機構做起付費內推生意
    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一些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律師提醒,網絡平臺上所發的實習機會很難審核其真實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正值暑期實習季,一份業內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無疑能為大學生的求職簡歷增色不少
  • 頭部企業實習機會供不應求且偏向名校學生 中介機構竟做起付費內推實習生意
    不過,《工人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於頭部企業的實習機會供不應求,在網上,一些中介機構或個人竟做起了付費內推實習的生意,甚至有賣家表示不直接實習也可以購買「實習經歷」。花5000元能在頭部券商遠程實習?
  • 內推實習竟要付費?售價千元至萬元不等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學習與線上辦公成為高度熱門話題。
  • 付費內推實習泛濫,誰在割大學生的「韭菜」?
    隨意點開一家求職中介的微信公眾號推文,都不難發現這樣的宣傳語。商科實習一直是付費實習的重災區。谷河傳媒詢問了多位金融專業的學生,他們均表示,券商投行對於實習生的教育背景有相當嚴苛的要求,進入門檻比較高,而且,這些金融機構都會把實習視為行業準入條件,基本不會考慮無相關實習經歷的求職者,背景相對不足的學生因此會顯得有些「吃虧」。
  • 揭秘付費內推實習利益鏈:明碼標價,花2萬能去國內頭部券商
    花2萬能去頭部券商實習?早在2018年,一些金融機構便發聲明抵制付費內推行為。但如今,金融行業付費內推仍然屢見不鮮。微博「實習」超話中充斥著「內推」的字樣,發帖「求實習」則會招來大批中介主動問詢;同樣,以「金融實習內推」為關鍵詞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亦會出現大量連結。
  • 花2萬買個頂級金融機構實習機會?揭付費內推利益鏈
    花2萬能去頭部券商實習?  早在2018年,一些金融機構便發聲明抵制付費內推行為。但如今,金融行業付費內推仍然屢見不鮮。  微博「實習」超話中充斥著「內推」的字樣,發帖「求實習」則會招來大批中介主動問詢;同樣,以「金融實習內推」為關鍵詞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亦會出現大量連結。
  • 網際網路大廠內推灰產:一個offer中介要價40萬
    「思雨」們想不到的是,付費內推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龐大的灰色利益鏈,在秘而不宣的運作。仍有越來越多學生為了網際網路大廠的offer,淪為付費內推中介機構和灰色產業鏈的韭菜。留學生梁月花了1. 2 萬元,買到了某大廠的三個月遠程實習機會和一份實習證明,事後參加該公司的正式招聘時,才知道實習證明是偽造的;遠在美國留學的Candy,花了 2 萬元讓某知名中介機構內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實習,結果她靠自己,拿到了比中介機構推薦的更有含金量的實習offer......
  • 暑期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潛規則被曝光 背後暗藏一定風險
    ­  暑假是在校大學生實習高峰期,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往往一席難求。在日漸激烈的競爭之下,即便是名校的大學生也很難通過一己之力獲得高端金融單位的實習機會。­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付費內推實習崗位」這一金融行業內部的潛規則並引發熱議。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 天價付費實習灰鏈調查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 郭元橋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 人民直擊:買來的實習,變味的內推
    李明第一次接觸到付費實習(花錢買實習崗位)是在一個求職交流群裡。一次經驗討論中,有人表示可付費購買頭部「大廠」的實習機會,有人發出了一份「實習資源盤點」表格,還有人推薦了賣家名片。網傳「實習資源盤點」表格截圖「諮詢過,被價格勸退。」李明將該賣家推薦給了記者。
  • 天價付費實習調查:售價過兩萬 實習證明真偽存疑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實習生 郭元橋  2020年初
  • 變味的付費實習服務亟須整治
    這種現象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部分中介機構、公司導師、電商運營平臺打著實習內推的旗號,實施聚斂錢財的非法行為。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鄭寧:付費實習作為在社會就業壓力背景下的新生產品產物,被許多人力資源平臺公司所推出,高額的介紹費和輸送費中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利益蛋糕越來越大也促使從事這種「新興行業」的人力資源公司越來越多。
  • 付費內推調查:平臺公開售賣,全職崗售價超10萬
    不只是實習內推可以買,全職內推也可以買。三言財經就「付費內推」詢問了部分賣家得知,付費內推可以推薦的行業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廣告、奢侈品、網際網路企業、快消、諮詢、券商、金融等。根據不同行業中又分為不同崗位,種類繁多,均在售賣實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