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騎樓:串起瓊粵百年商貿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嶺南文化,自近代以降,採中原之精粹,納海外之新風,依地域而分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各在異同。而尋找嶺南舊印象,最為直觀,最有畫面感而又能將三地聯繫在一起者,是為騎樓。

  騎樓好似海外舶來,卻又深植於當地的文化氣候;騎樓好似安安靜靜一片老宅,卻又是熱熱鬧鬧一個時代的掠影。

  舊時,海南島隸屬於廣東省,但兩地語言、風俗、建築皆有頗多不同,加上兩地相隔大海,人員貨物往來多依仗舟楫輪渡,形成了不同的貨物市場。

  騎樓,是瓊粵兩地千絲萬縷聯繫中的一根線,一頭繫著「吾鄉非遠」的親近感,一頭扯不斷百年歷史剪影中的商貿往事。騎樓既為商業提供便利,商業也孕育了騎樓的發展。

湛江赤坎老街。李幸璜 攝

  瓊粵兩地騎樓異同

  2018年春天,筆者渡海北上,在徐聞縣的前山村、在雷州市的南亭街、在湛江市赤坎老街,都見到了成片的騎樓,它們或是人去屋古,或是仍然充滿著煙火氣,或是經過修繕成為旅遊打卡地,但總有一股熟悉的味道瀰漫其中,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海口中山路、博愛路、得勝沙路,還有文昌鋪前、瓊海樂城、三亞崖城……

  中國南方沿海的騎樓,大致可分為閩派和粵派,閩派騎樓受當地傳統木雕的影響,騎樓立面上布滿浮雕,粵派騎樓多以嶺南風格為主調,兼有歐式風格。

  騎樓文化由南洋地區向中國傳播,大致可分為三條路徑,一為廣州,一為海口,一為臺北,然後以這3個城市為中心向周圍擴散。

  廣州作為騎樓重要的傳播源是在民國時期,當時的市政府甚至制定了建設騎樓的章程。章程規定了騎樓的建設要求,規定了可建和不可建的路段。因為有了騎樓建設的統一規制,所以騎樓迅速在廣州發展並向珠江三角洲及其全省傳播。

  海口的騎樓與周圍的文昌、北海、湛江等地的騎樓具有不少相似性,只是從規模和尺度上有所不同。這可能與海口是雷州半島、北部灣地區開埠較早的通商口岸有關,而後,海口騎樓的風格隨著瓊州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而傳播。

  廣州、海口兩地的騎樓,共同之處不少,如多是2至3層,少數為4至5層,都以灰白色為主,立面材料也多以青磚、灰泥、水泥為主。

  不同之處在於,廣州的騎樓許多是由傳教士、西方殖民者、留學歸國人員傳入,而海口的騎樓多為華僑回鄉建設,廣州騎樓屋面形式多樣,而海口騎樓多採有風洞式女兒牆,仿巴洛克風格濃鬱,帶有更為明顯的異域風情。

廣州西關騎樓。(資料圖片)

  古來帆影競渡海波

  騎樓建築的推廣與騎樓文化的傳播,不是一個自主、單一的行為,民國時期在海口修建騎樓的華僑們也不是特意去學習騎樓風格,他們漂泊海外,總是與謀生、商業、貿易等經濟活動分不開。

  瓊粵兩地之間也是如此,兩地之間騎樓風格的相互影響,是兩地長期商貿往來的結果,而探尋兩地間經貿的往來,繞不開兩地自古以來的社會經濟交往活動。

  《宋史·食貨志》中記載:「(海南)賈物自泉、福、兩浙、湖、廣至者,皆金銀物帛,直(值)或至萬餘緡;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器、牛畜之類,直(值)才百一,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這是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的一段記載,可知當時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地方已和海南有貿易往來。

  而在當時,海南最為緊缺的則是米糧,宋朝初年開始就「歲調雷化高藤容白諸州兵輸運,以給足本州公私之用」,由於地理相近,海南米糧補給多仰賴粵西,一旦運輸商船不來,便有糧食匱乏之憂。

  海南與廣州通商船也由來已久,宋代海南港口林立,海口神應港(白沙津)與廣州、泉州等貿易中心港都有密切聯繫,澄邁石躩港也是往來海船停留的良好港灣。眾多商船從海南出發,經崖山、新會至廣州。據《太平寰宇記》第一百六十九卷記載:前往廣州的船「如無西南風,無由渡海,卻回船本州石躩水口駐泊,候次年中夏西南風至方可行船。」

  那古代海南向廣州等地販去什麼商品?據記載,檳榔和棉紡織品是海南輸往廣州的重要商品,宋人王象之指出:「瓊人以檳榔為命……歲過閩廣者,不知其幾千萬也」。「非檳榔之利,不能為一州也」。海南的棉紡織品也在廣東、福建等地享有盛譽,宋真宗時提高麻布的收購價格,刺激了海南麻的種植,瓊州四州軍「歲四番收採,閩廣專用之,常得倍利。」

  晚清民國貿易發展

  騎樓好像天然為商業而生,清朝末年的騎樓一般是將第一進建築改為商業店面,後面仍為傳統的院落式民居。到了民國,隨著商貿的發展,「下店上宅」的基本形態已經成熟,而且多會在1至2層之間設置夾層,用於儲物或店裡小工居住,方便做生意。

  瓊粵兩地騎樓的興起與發展,也見證了兩地商貿的變化。清初以來,廣東梅菉鎮一度成為海南檳榔、椰子批發的集散地;廣州西關「十行」銷售的「瓊貨」也在當地很是出名。乾隆年間,在雷州港內專營海南檳榔批發的商家成行成街;江門港內,從海南來的貿易商船絡繹不絕。

  1881年,上海輪船招商局的「洞庭」「康濟」兩艘輪船行駛於海口至海防之間,而後廣州—海口—北海—海防(越南)航線逐漸形成。1910年,又有僑豐公司購置海輪一艘,名「僑輪第一」,航行廣州至海南港口,既運銷食鹽,又搭載客貨,瓊粵兩地商貿往來更為便捷。

  兩地商貿的往來頻繁,吸引了不少廣州、潮汕一帶的商人在海口置房興業。清末民初,同鄉的外地商人們相繼在海口設立會館,清末民初在海口聞名一時有 「福建行」「潮行」「廣行」「南行」「高州行」等五行。

  「潮行」即「潮州行」,是由潮州、汕頭等地商人開設的商號組成。「潮行」的會館經費來自本行各商號,按進出口貨物計算,每件交納光銀貳角,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因此,潮行先後在中山路、新華路、解放西路和振東街,共購置鋪宇十六間,並接辦了潮海小學。

  「廣行」商號中最為著名是正合號、正益號、正興號、正昌號、正安號、正利號和正祥號七所商鋪。這些店鋪大都集中於博愛路,且商號的主持人皆來自廣東佛山,都姓譚。「廣行」的商鋪,鋪宇宏大,實力雄厚,也被人們譽為:海口七正。

  當然,無論是廣州還是海口,在20世紀後貿易和經濟都得到很快的發展,商業也發展迅猛。為方便做生意,商家也會在行人道上搭建柱廊簷蓋或棚架,讓人們在烈日當空或者暴雨驟至之時仍能繼續選購商品,這樣天然的需求也讓兩地幾乎同時代贏來了騎樓的大建設時期。


相關焦點

  • 海南騎樓開放商業文明之獨特風景
    直到1924年,海南騎樓才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商貿活動隨之開始。瓊海嘉積騎樓老街(1973年在18級颱風中被毀)與文昌鋪前騎樓老街隨後崛起,與散落於三亞崖城、樂東樂羅、儋州中和等鄉鎮的騎樓,形成海南騎樓的第二梯隊,構成了海南騎樓建築的整體框架,海南的商業形態也基本由此布局。凡有騎樓之地,皆是海南商業興起、經濟與文化較為活躍的地區,也可見海南商業和文化與世界各地的聯繫。
  • 新海南·雲木杯瓊粵閩九人制排球賽19日晚繼續激戰
    新海南·雲木杯瓊粵閩九人制排球賽19日晚繼續激戰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0日訊
  • 新海南·雲木杯瓊粵閩三大排球之鄉九人制排球邀請賽開賽 海口文昌雙雙獲勝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9日消息(記者 陳望)12月18日晚上,新海南·雲木杯瓊粵閩三大排球之鄉九人制排球邀請賽在定安正式開賽。賽事組委會供圖新海南·雲木杯2020瓊粵閩三大排球之鄉九人制排球邀請賽開啟了瓊粵閩三省民間體育交流的一個新的起點,雲木杯是海南省著名的九人制排球賽事品牌,多次落地定安縣舉辦比賽,獲得定安縣地區廣大球迷的一致好評,為定安縣體育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走在海口騎樓老街感受百年歷史文化
    來到海南海口騎樓老街,發現這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騎樓大多是上世紀初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這是泰昌隆旅店的簡介牌我很喜歡南方這樣的騎樓,在路上走著突然來一場雨,如果在騎樓老街,那就完全不是事了,在騎樓下既可以避雨又可以逛商鋪。中山路的街牌介紹了中山路的來歷沿著騎樓老街漫步,會感受到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猶如走進一座建築博物館。
  • 瓊粵專家攜手提升海南甲狀腺規範化診療水平
    中新網海南新聞3月30日電(王瑩)3月30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甲狀腺診療專家和海南省腫瘤防治協會,在海南省腫瘤醫院共同開展了義診、學術討論和手術觀摩等系列活動,旨在通過兩地腫瘤專科醫院強強聯手,提升海南省甲狀腺規範化診療水平,造福患者。  甲狀腺疾病是中國高發病症之一,甲亢、甲減、甲狀腺腫瘤仍然是危害百姓健康的重要內分泌疾病。
  •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2014-07-05 16:30: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海口7月5日電 題: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
  • 儋州復興街:近百年騎樓老街的浮沉往事
    &nbsp&nbsp&nbsp&nbsp海南地名故事系列報導3&nbsp&nbsp&nbsp&nbsp儋州復興街:近百年騎樓老街的浮沉往事&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nbsp&nbsp
  • 百年海口騎樓老街,歲月中沉澱雅致,最古老一處有600年歷史
    一次說走就走的海南之行,其實最初和同學商量是去三亞玩幾天,直到網上看了飛三亞的機票沒有到海口的便宜,於是2個人又商量不如把機票買到落地海口的。而真正對海口的嚮往,有點模糊看什麼,印象中有個海口騎樓老街和馮小剛影視基地,總之去看看這2個地方就可以了。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
    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海南的冬天,溫暖溼潤,常細雨綿綿,但即使天空中飄著的細雨,行人們依然步履安詳,在騎樓老街中自在穿梭。
  • 百年騎樓:歷經滄桑,愈加繁華
    海口騎樓建築    早上九時徜徉在騎樓老街,陽光尚未鋪滿街道,各商戶門前客人已經不絕如縷,身著古裝的女孩子們衣袂飄飄,遊客來來往往,「百年前的盛景」仿佛在今日得以重現。走在街邊,整個騎樓建築不同於中國傳統的角樓,柱廊,敞廊,尖頂,雕花門窗,百葉窗,端莊典雅又充滿風情。沒有青黛碧瓦,但樓頂以花鳥,祥雲,瑞獸裝飾,一派清新淡雅。泊來的巴洛克建築與中式裝飾珠聯璧合,統一和諧。既具有防風的實用性,又具有觀賞性。    一家賣耳飾的店鋪名為「達琳」家,別具一格的店名吸引來了許多年輕的顧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澳門14家媒體來瓊採訪交流
    「本次澳門主流媒體到訪海南,其陣容堪稱『豪華』,其規模已創澳門記者團訪瓊歷史之最,」省外事僑務辦(省港澳辦)主任王勝向記者透露,澳門主流媒體採訪團成功大規模訪瓊,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及中聯辦的大力支持。王勝說,上個月,在海南省代表團訪問澳門期間,省長劉賜貴向中聯辦提出,邀請澳門主流媒體實地採寫我省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以及省內各項特色產業。
  • 騎樓老街煥發生機 將打造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
    今年6月10日是中國的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海網再次聚焦騎樓老街,希望藉此增加人們對海南文化遺產的認知,提升全民文化遺產保護觀念。  海口騎樓老街內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如今騎樓老街附近的水域減少了,所以,如果要打造外灘,可以考慮縮減現有車道,退一部分給海甸溪。」丁英俊說。  針對這個問題,騎樓辦認為,目前,海口騎樓老街建有旅遊集散廣場,將配套商鋪打造成海南美食文化博覽城引進皇馬假日、瓊菜坊等海南本土餐飲企業,傳播海南瓊派美食和生活方式,向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娛樂場地。
  • 「尋味南洋」走進海口騎樓老街 遊客品味騎樓文化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李萬內 特約記者劉偉 攝影報導)琳琅滿目的南洋特色小吃、歡快熱情的歌舞表演……11月1日,由龍華區旅文局主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火熱開場,現場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帶領市民遊客品味騎樓文化。「尋味南洋」主題活動現場氛圍熱烈。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海南的冬天,溫暖溼潤,常細雨綿綿,但即使天空中飄著的細雨,行人們依然步履安詳,在騎樓老街中自在穿梭。近日,《講好中國故事 旅遊海南說》海南大型旅遊推介活動走近海口騎樓老街,此次活動主題為「夢回南洋重溫騎樓老街復古風情」,在活動中包含推薦:鬧中取靜別有洞天,輕奢酒店深度推薦;椰城的味道我知道,尋味老字號店鋪
  • 瓊粵跨境電商產業合作迎新機遇
    本次大會吸引了10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到場參加,包括香港康虹藥業、洋老闆、卓志集團、洋蔥時尚集團、喜途供應鏈、通拓科技、胡蘿蔔村、海南陸海港、易聯支付、高捷物流、澳聯易選、粵跨(海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天貓國際、京東國際、拼多多、唯品會等。
  • 樂東警方偵破省級毒品目標案 斬斷橫跨粵瓊販毒通道
    海南日報海口12月6日訊 (記者良子 通訊員蔣升)12月6日,海南日報記者從省公安廳獲悉,樂東警方近日偵破了一宗省級毒品目標案件,一舉摧毀了以潘某強為首的跨省販毒團夥,斬斷了一條由廣東茂名市至海南樂東等地的重要販毒通道。樂東公安局日前在工作中發現一條重要販毒線索,經初查發現,樂東籍男子潘某強等人有在樂東等地販賣毒品的重大嫌疑。
  • 海口網紅打卡點的騎樓老街,南洋華僑所建曾收為集體現已歸還個人
    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裡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歲月的滄桑留在了斑駁的白牆上,一幢幢百年老店的招牌彰顯了它們過去的輝煌。這些曾經都是下南洋回來的華僑們開的店鋪。我們是淡季去的看老街有點蕭條,當地人說旺季的時候人山人海,特別是到了晚上就更熱鬧了。很多遊客特意穿著古裝漢服旗袍來拍照,還有專門到這裡拍婚紗照的。確實,這樣有歷史感的老街搭配古風裝一定很有韻味。
  • 海口騎樓老街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方
    海口看騎樓老街就要了解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和了解一下《天津條約》。既看了騎樓老街得風景,也了解了留在騎樓老街上的得歷史故事。了解了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了解了天津條約以後就會對海口的騎樓老街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也會讓你在海口逛騎樓老街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海口的騎樓老街最早的興建是早年漂泊南洋的老一代海口人在海外闖蕩掙了錢以後回家鄉出資興建的。
  • 逛海口網紅「騎樓老街」,感受海南「文昌雞」的味覺衝擊
    導語: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素影響,海南四季如春,氣候宜人。不僅如此,海南的歷史古蹟也有不少留存,美食呢更是數不勝數。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
  • 瓊樂高速公路9月28日開通 串起海南中部無限風光
    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2017年7月,瓊樂高速B5標段,施工人員在鋪設路面。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公路美景 瓊樂高速樂東千家鎮段,隔離帶種上了三角梅。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海南日報營根9月27日電 (記者 邵長春 通訊員 張璐)「看不夠瓊州景,走不盡天涯路。」2018年9月28日註定將載入海南交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