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

發表時間:2018-11-12   來源:中國文明網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8年9月「中國好書」

  《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

  朱祖希 著,北京市西城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正陽書局 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看點】北京城,是元明清三代王朝的首都,其規劃設計,代表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最高成就。位於北京城中心的紫禁城,是中國古代都城建築最完美的結晶和最典型的樣本。文津獎獲得者朱祖希先生,經多年苦心鑽研,完成了這本還原史上北京城面貌的著作,為北京城的文物保護和未來城市發展提供了鏡鑑。

  【推薦理由】本書是《正陽文庫》叢書之一。全書分為北京城的起源與演進軌跡、明清北京城、北京城的文化之源、北京城的傳承與保護四章。運用豐富的文物和文獻資料,記述了北京城的發展演變,總結了六十年來北京城市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作者感嘆,前人留給我們的,是一座比較完整的歷史文化古城,我們將留給後人什麼?讀者讀完本書,自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責任編輯:楊 學靜

相關焦點

  • 中國歷代都城-夏朝商朝(三)
    根據《史記》記載,夏朝曾十次遷都,斟鄩是其中第二個和第十個也是最後一個都城。我們在那一帶的村莊裡轉了轉,正是秋收時節,路上到處曬著穀物,看樣子芝麻是這一帶的特產。這就是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中國甲骨文字。甲骨文仍然是活著的文字,它的文字結構和基本語法與今天仍在使用的中國漢字一脈相承。而甲骨文的內容,涉及到一個王朝的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天文曆法、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人們研究這些文字,還有在安陽發掘出的宮殿、王陵、宗廟和作坊遺址,以及成千上萬的青銅器、玉器、陶器,將文字學、考古學和歷史學相結合,確認這裡是商代都城殷的遺址,稱之為「殷墟」。
  • 中國歷代都城-堯舜禹時期的都城(二)
    第二天,我們前往臨汾市區內的堯廟,沿途看到「堯都區」、「平陽路」這樣的路牌,這裡曾經就是堯帝的都城了。堯廟始建於西晉時期,唐朝時遷到現在所在的地方,成為歷代國家級的祭祀場所,經歷過多次修葺和擴建。近年來,在原址上修復了一組明清宮殿式建築群。據說堯帝曾經就住在這一帶,他住在土階上的茅草屋裡。在堯廟巍峨的主殿前,有一口古柏圍繞的水井,傳說這是堯帝親手所掘的水井。
  • 中國歷代王朝都城今何在?
    一個王朝建立後,國號和都城是首要的問題,通常,都城的選取一要處於繁華富庶之地,二要風水好,三就是看統治者的個人情感和喜好了,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和割據政權差不多上百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什麼?現今又是什麼地方呢?
  • 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
    比如,中國有十二個城市是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其實很多朝代剛開始的都城並不在洛陽,是後來遷到了此處。所以遊客來洛陽遊玩,一定要去這些歷史景點看下,了解下中國的歷史,做一個稍微懂點歷史的遊客。
  • 簡析中國古代都城的建築風格
    導讀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國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開始,到1912年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細看中國都城地域的選址,是一個由西到東的趨勢,由關中和中原向沿海地區發展。而這種發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經濟重心的東移。
  • 中國歷代都城分布一覽
    中國歷代都城夏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後遷陽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頭,今河南洛陽偃師),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南),又東遷商丘(今河南商丘),又遷都綸城(今河南商丘東)。民國都南京,後遷北京,最後又回到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北京(今北京)。
  • 中國歷代都城-隋唐五代十國(九)
    隋唐五代十國隋朝,從長安到洛陽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541-604)取得政權,建立隋朝,隨後南下滅陳,統一了中國,史稱隋文帝。楊堅選擇定都長安,不過他認為漢長安城歷時已久,城市規模有限,供排水不暢,決定在東南不遠處興建一座新城,取名大興城。
  • 我國古代都城遺址的「中和」理念
    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學和漢唐考古學,已發表論文三百多篇,出版專著二十多部,其中專著《漢長安城未央宮》《漢杜陵陵園遺址》《中國考古學·秦漢卷》《蜀道》等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夏鼐考古學研究獎、郭沫若歷史學獎、中國政府出版獎。
  • 歷史知識必備:完整版中國曆朝歷代及都城一覽,了解一下
    歷史知識必備:完整版中國曆朝歷代及都城一覽,了解一下。 現如今,我國流傳著多版本的《歷史朝代歌》,如簡單版、人教版、蘇教版、網絡版等等,無不以春秋筆法,介紹我國歷代王朝。
  • 忽必烈為什麼要在中軸線上修建都城
    你知道忽必烈為什麼要在中軸線上修建都城嗎?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文獻指出「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也就是說:帝王所處的位置應該是天下正中,如果說方方正正的北京城是一個「口」字,加上中軸線這一豎,恰好就是中國的「中」字。
  • 抗日戰火中的北京城中軸線建築測繪圖集——一份鐫刻在圖紙上的家...
    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國,這些無法遷移的古代木質建築面臨著被戰火毀滅的巨大危險。在國難當頭、國家危機時刻,一群老一輩建築界學人挺身而出,完成了一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將北京城中軸線建築從南到北逐一系統地測繪下來,為戰火中的北京城留下了一份空前絕後的珍貴記錄。
  • 雙城之謎:燕國與薊國之都城
    北京城究竟肇始於燕國都城還是薊國都城,至今仍是一個大謎。現在,位於北京西城區西南二環廣安門樹立一座「薊城紀念柱」,上刻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擬定的銘文「北京城區,肇始斯地,其時惟周,其名曰薊」。但是考古發現,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有西周初期的燕國都城遺址,相當一部分學者確認此地為北京城發源地。
  • 北京適合作為都城嗎,為什麼很多朝代的皇帝都喜歡定北京為都城?
    自從春秋戰國時代燕國選定北京為都城之後,我國眾多的朝代都把北京看成了一個好地方,認為這裡龍脈興旺,適合定都。但是北京就真的那麼適合作為都城嗎?其實也未必,北京也有它的不好的地理劣勢,但是為什麼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依然定在了北京了,或許了解完北京的歷史,你就會知道答案了。
  • 北京城的布局和風水有什麼關係
    北京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蹟。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
  • 高考專題複習| 中國古代的都城變遷史
    一、中國歷史上主要王朝的都城變遷 二、古代中國的都城遷移過程 古代都城一般都設在經濟發達、交通方便的地區,以便取得所需要的糧食和物資。
  • 中國古代的「首都」觀:都城應位於「天下之中」
    在我國古代又有都城、都下、京師、京華、帝京、輦下等多種稱呼,1927年以來則習慣稱為首都。雖然在我國「首都」這一名稱出現較晚,但對國家都城的建設和經營卻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具體而言,中國古代核心的首都觀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都城應位於「天下之中」,是中國古代首都觀的基本內容  都城應位於「天下之中」,這是中國古代首都觀的基本內容。
  • 220幅陝西古代城市圖被整理 歷代都城都有軸線
    陝西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有特殊地位  「西周的鎬京孕育了中國城市規劃制度,這一制度在秦漢時期得到繼承發展,至隋唐時期發展成熟並走向世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王樹聲說,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陝西建都,營建城市,推動城市建設的發展,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歷代古都之楚國都城
    被稱為先秦時代絕豔「婪尾春」的楚文化影響下的楚國都城文化值得一提。它是巫,道交融的產物,繼承了華夏北方文化的精髓,又吸納了地方之苗彝文化的營養,具有獨立自尊意識,奮發向上精神,浪漫情懷和鬼神崇拜四大特點,別樹一幟。
  • 【專題精講】中國古代的都城變遷史
    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5)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6)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標誌著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四、中國古代都城主要分布在哪個區域?
  • 北京建城3000餘年,歷代的北京叫什麼名字?看完可算長見識了
    北京建城3000餘年,經歷的朝代數不勝數,但小夥伴們知道歷代的北京叫什麼名字嗎?畢竟省份的名字不可能一成不變,在不同的朝代,北京也有著不同的稱呼,大致算下來一共有十來個,看完可算是長見識了。戰國時期的北京名叫「薊」,是燕國的都城,以往「薊」是西周分封之時,在北方諸侯的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