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都城-隋唐五代十國(九)

2020-12-18 國家旅遊地理網

隋唐五代十國

隋朝,從長安到洛陽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541-604)取得政權,建立隋朝,隨後南下滅陳,統一了中國,史稱隋文帝。楊堅選擇定都長安,不過他認為漢長安城歷時已久,城市規模有限,供排水不暢,決定在東南不遠處興建一座新城,取名大興城。

楊堅的大興城,周長36.7公裡,面積大約是漢長安城的兩倍。宮城太極宮,位於城北正中。宮城外築有皇城,是宗廟和官署所在,將宮城與民居分開,這是隋長安城的首創。大興城採用了棋盤式格局,強化中軸線,嚴格對稱,以街道作經緯,劃分出整齊的108坊,設有東西兩個市場各佔兩坊之地。這種都城布局,既突出宮城的核心地位,又將宮城和市井分開,而且坊、市都有圍牆封閉,在圍牆上設門,利於城市的治安管理。因為長安城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為了使宮城的風水,又在城市的東南角挖了一個深池,作為皇家禁苑,取名為「芙蓉園」。

然而不久,大興城被楊堅的兒子放棄。隋煬帝楊廣(568-618),開創了科舉考試制度,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提供了讀書做官的道路,對後世影響深遠。他下令開鑿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全長2700公裡,成為中國南北水運大動脈,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楊廣還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遷都洛陽。

楊廣的洛陽都城,建在漢魏故城的西南,周長27.5公裡,依然採用宮城、皇城和外城的格局,宮城和皇城隨自然地形位於地勢較高的西北角,洛水穿城而過,將皇城與裡坊區分隔,具有更強的安全防範功能。隋煬帝從全國各地遷來大量富商大戶,一時間洛陽成為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在洛陽城的正南門外,設有四方館,專門接待外國來使,處理商貿事務。

隋朝兩次建都城,開運河,對外用兵,國力耗損嚴重,立國僅僅38年,即告滅亡。中國迎來了一個輝煌的盛世,大唐王朝。楊堅的大興城,楊廣的洛陽城,很快就罩上了唐朝都城的外衣。現在,不論是在西安,還是在洛陽,人們找到了唐朝都城,就找到隋朝都城的所在地,但是很難找到隋時的遺蹟。

隋洛陽城的建國門,唐時改名定鼎門,現在原址上建了一個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在那裡,可以看到一點始建於隋朝的城門門道和基礎石遺蹟。

唐朝,初都長安

隋末天下大亂,重臣李淵(566-635)以尊隋起兵,後逼隋帝禪讓。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稱唐高祖。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598-649),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的經濟文化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628-683),繼續貞觀遺風,百姓安阜,國家的疆域達到最廣。

唐朝的長安,大約是現在西安城區面積的八倍。唐長安城沿用了隋大興城的基本格局,宮城皇城外城,棋盤式的大街和108坊。在宮城東北隅的龍首原高地,新建了大唐帝國最宏偉的建築大明宮,自李治以後的200多年裡,唐朝的皇帝們在這裡辦公。大明宮裡,正殿含元殿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全城,宴會廳麟德殿,是中國建築史上最大的一座宮殿,面積是故宮太和殿的五倍。

在西安,我參觀了大明宮遺址公園。與漢長安遺址公園相比,這裡已建設得很成熟了,清晰的道路、標識和各種模型,還有博物館和考古中心。遊客可以坐園區巴士環遊,也可以租車騎行。公園內開放了幾十處遺址,有宮殿、城門、署衙、太液池等,包括著名的含元殿遺址、麟德殿遺址和丹鳳門遺址博物館。

大雁塔,是現存最早也是最大的唐代磚塔。唐代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來,在慈恩寺譯經,寺裡有一座磚塔,存放經文、佛像和舍利。明朝時,在唐代的塔體上完整地砌上了一層包層,予以保護,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雁塔的外形。現在,我們可以在塔基上看到精美的唐代石刻畫。

小雁塔,也是一座唐代磚塔,保存另一位唐代高僧從印度取回的佛經和佛像。小雁塔曾在地震中震毀了兩層,但仍有13層塔身屹立不倒,是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又一處重要地標。

唐朝,遷都洛陽

李治的妻子武則天(624-705),曾經輔佐丈夫和兒子執政,大權在握。她一度廢除了兒子的帝位,自稱為帝,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總以為,她搬到洛陽,是想遠離她在長安宮鬥時的陰暗記憶。

武則天在隋朝洛陽城的基礎上,建造了她的洛陽「神都」。定鼎門是唐朝洛陽城正門所在,從這裡開始的城市中軸線上,建有著名的七天建築。定鼎門旁的闕樓,叫天闕,定鼎門內的街道,叫天街。經過洛河上的天津橋,就到了天樞廣場。天樞是一根高達30米的銅柱,上面鑄著歌頌武則天功績的文章。再往北是皇城上的應天門,門內明堂和天堂高高聳立。明堂兼具朝會和祭祀的功能,也叫天宮,天堂則是禮佛的地方。

明堂和天堂的遺址,在洛陽隋唐故城遺址公園的宮城核心區內。現在,原址上建造了兩座唐式風格建築,底層是遺址實物展廳,其他各層的展廳內分別介紹唐朝歷史、洛陽皇城以及現代考古的情況,還有3D影院模擬當年明堂天堂實景,是遊人領略盛唐繁華的地方。

在洛陽,尋找武則天的蹤跡,當然要去龍門石窟。那裡的盧舍那大佛,據說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記得我住的酒店,與盧舍那大佛隔河相望。晚上,在精心設計的燈光照耀下,大佛在暗夜裡熠熠生輝,「盧舍那」正是「光明普照」的意思。白天,我們來到佛像下,看到大佛直接在石壁上鑿成,端坐在蓮花臺上,體型豐滿,面部圓潤,細長的眼睛微微俯視,嘴唇微微含笑,典雅睿智而又威嚴。這就是那位給自己立了一座無字碑的女皇帝?

武則天做了15年皇帝,最後將皇位還給了兒子。

【作者簡介】張一幟(HARRY ZHANG),男,2004年出生,自幼在加拿大長大,2013年回到中國,現為清華附中國際部11年級學生。愛好旅遊、攝影、人文地理、歷史文化、影視製作、寫作等,用腳步丈量過有代表性的中國歷代都城,查閱了有關背景知識和歷史故事等材料,拍攝了大量的圖片,並用中英文撰寫了遊記。

相關焦點

  • 所謂的五代十國,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國」?
    後梁的建立,標誌著唐朝的滅亡,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五代十國」的開始。那麼,所謂的「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和哪「十國」呢?「五代」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北宋史學家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五代」顧名思義,指的便是五個朝代。
  • 歷史知識必備:完整版中國曆朝歷代及都城一覽,了解一下
    歷史知識必備:完整版中國曆朝歷代及都城一覽,了解一下。 現如今,我國流傳著多版本的《歷史朝代歌》,如簡單版、人教版、蘇教版、網絡版等等,無不以春秋筆法,介紹我國歷代王朝。
  • 五代十國到底有多亂?
    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而五代十國時期則是烽火連天,一派混亂無序的景象—政權更迭頻繁,大國勾心鬥角,小國朝不保夕。玄宗時期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稱為天寶十節度。著名歷史學教授張國剛曾說:五代的歷史,仍然明顯地受到唐代藩鎮割據的影響。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而五代十國禍亂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鎮割據。
  • 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
    導語: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墓室壁畫是古人為埋葬死者而修造的墓葬的一部分,幾乎一切題材都要圍繞墓葬設計者的主觀意願來選擇和組織。」五代十國政局的大分裂帶來先前完備的大統一禮制體系的分裂,原來掩蓋和包容在統一體系下的地域性藝術特色開始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成長的空間。因此,五代十國時期壁畫圖像主題在繼承唐代的基礎上,出現很大的自由性和地域性特色,各個政治、經濟割據區域內,在繼承和發揚原來積澱下來的共性藝術養分基礎上,個性化、自由化、地域化的藝術樣式也層出不窮。
  • 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
    比如,中國有十二個城市是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其實很多朝代剛開始的都城並不在洛陽,是後來遷到了此處。所以遊客來洛陽遊玩,一定要去這些歷史景點看下,了解下中國的歷史,做一個稍微懂點歷史的遊客。
  • 中國歷代都城分布一覽
    中國歷代都城夏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後遷陽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頭,今河南洛陽偃師),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南),又東遷商丘(今河南商丘),又遷都綸城(今河南商丘東)。隋唐隋都大興(今陝西西安),後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唐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李治、李哲、李旦、李隆基、李柷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武周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五代後梁都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西京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唐都洛陽。後晉都洛陽,後遷開封(今河南開封)。
  •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都把各自的都城建在了什麼地方?
    作者:史遇春 說到中國歷代帝王的建都之事,古人多會從三皇五帝開始算起。但是,三皇五帝的時代,過於遙遠,文字不詳,故而,他們的建都之處,相關地名也多錯訛難明。
  • 4本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小說,穿越五代,一統天下,君臨萬邦
    我,誓斷五代!五代十國一儒生遠徵士兵,29.6萬字,完結在現代是個軍人的秦風,回到五代十國後卻成為一個書生。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兒皇帝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這使擅長守城的漢人無險可守,於是人類歷史上有可能最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宋就長期受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甚至最終被蒙古所滅。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思路】1、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⑴國家的統一是社會繁榮的基礎。通過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了解隋唐統一的線索和概況。⑵社會的繁榮,有政治上的穩定、經濟上的發展、文化上的繁榮等諸多方面。由於不能妥善解決封建制度下的種種問題,隋唐終究避免不了走向衰亡的命運。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隋朝滅亡的原因、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起義、五代十國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2、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⑴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簡明扼要地概括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發展強大、衰落的歷史。
  • 中國歷代王朝都城今何在?
    一個王朝建立後,國號和都城是首要的問題,通常,都城的選取一要處於繁華富庶之地,二要風水好,三就是看統治者的個人情感和喜好了,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和割據政權差不多上百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什麼?現今又是什麼地方呢?
  • 隋唐五代時期胡姓人相對沉寂
    胡質   縱觀胡姓發展史,相較於此前的時期,隋唐五代時的胡姓人進入了相對的沉寂階段。尤其是曾經輝煌一時的安定胡氏,日漸式微。到宋朝時,據《太平寰宇記》記載,當時的涇州(原安定郡)四大姓為梁、席、安、皇甫,胡姓不在著姓之列,說明安定胡氏已經衰落。即使有一些見諸史冊的人物,名氣都不怎麼大。  不僅安定胡氏如此,全國其他地方的胡姓人,在隋唐時期也都相對比較沉寂。
  • 114 五代十國,後梁與後唐的先後閃現
    東亞歷史第114篇:中國亂世循環之五代十國的後梁與後唐。 朱溫逼唐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稱帝,結果是各地的潘鎮一一宣布獨立,先後產生了十國,各地潘鎮心中估計都想的是:你這個農民暴發戶都能稱帝,我為什麼不能?李克用與朱溫仇深似海,自然也不承認後梁,堅持繼續使用唐朝的年號。
  • 推薦3本歷史小說,穿越五代十國,於混亂時代崛起,看十國千嬌
    其中,五代十國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混亂不堪,但由於知名度較小,史料資料散失嚴重,又沒有重量級的古典通俗小說,造成了五代十國小說的稀少。不過,作品雖少,卻不意味著水平低,但凡敢於寫這種冷門時代的作者,一般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下面,小編就為書友們推薦3本五代十國時代的歷史小說,歡迎大家關注收藏。
  • 中國歷代都城-堯舜禹時期的都城(二)
    第二天,我們前往臨汾市區內的堯廟,沿途看到「堯都區」、「平陽路」這樣的路牌,這裡曾經就是堯帝的都城了。堯廟始建於西晉時期,唐朝時遷到現在所在的地方,成為歷代國家級的祭祀場所,經歷過多次修葺和擴建。近年來,在原址上修復了一組明清宮殿式建築群。據說堯帝曾經就住在這一帶,他住在土階上的茅草屋裡。在堯廟巍峨的主殿前,有一口古柏圍繞的水井,傳說這是堯帝親手所掘的水井。
  • 說「京」釋「都」——古代都城變遷小考
    2016年10月25日,中國古都學高峰論壇正式公布《中國古都學會成都共識》,正式將成都列入中國「大古都」之列,加上之前認定的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等九個,現在有了「十大古都」。
  • 《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
    《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 發表時間:2018-11-12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8年9月「中國好書」  《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  朱祖希 著,北京市西城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正陽書局
  • 中國歷代都城-夏朝商朝(三)
    一些專家認為,這裡是夏朝都城斟鄩的遺址,而另外一些專家質疑,二里頭遺址所代表的文化是否能稱之為夏文明。十年級的國慶假期,我到河南洛陽旅遊,特意去參觀二里頭遺址。我事先做了功課,了解到經過幾十年的工作,那裡已發掘出了大型宮殿遺址、祭祀坑、道路網、車轍和大量的陶器、青銅器、陶器、玉器等等。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五代十國的時間線(一)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這短短的不到六十年,在中原地區依次更替了五個朝代!這段大分裂時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這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政權被成為十國!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中國朝代歷史之唐 五代十國」
    (3)公元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   五代十國:   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
  • 說「京」釋「都」:古代中國是如何確定國都的?
    2016年10月25日,中國古都學高峰論壇正式公布《中國古都學會成都共識》,正式將成都列入中國「大古都」之列,加上之前認定的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等九個,現在有了「十大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