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五代十國,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國」?

2020-12-19 煮酒君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導致朝廷喪失了威望,也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有效控制。於是有不少不臣之心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忽視臣責,發展自己的勢力。

天祐四年(907),梁王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建立了後梁政權。後梁的建立,標誌著唐朝的滅亡,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五代十國」的開始。

那麼,所謂的「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和哪「十國」呢?

「五代」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北宋史學家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五代」顧名思義,指的便是五個朝代。從《梁唐晉漢周書》可以得知,五代指的是「梁」、「唐」、「晉」、「漢」、「周」,而為了和歷史上的同名朝代區分,後世又將它們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

上文已經說到,朱溫滅亡唐朝,建立了後梁。據《五代史》記載,朱溫出生於宋州碭山縣午溝裡(今安徽碭山縣一帶)。父親的早逝讓朱溫從小就缺少管束,他「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於是鄉裡的人都十分厭惡他。

年長一些後的朱溫參與黃巢起義,並在義軍中嶄露頭角。不久,朱溫投奔唐朝,和李克用一同剿滅黃巢。因為平叛有功,朱溫在朝中的權勢越來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膨脹,他以武力取代了唐朝,殺死昭宗逼迫哀帝,建立了後梁政權。

後梁建立後,朱溫曾經的戰友李克用割據北方,實力強大。李克用去世後,其子李存勖繼位。天祐二十年(923),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了後唐。

同年,李存勖南下攻滅了後梁,佔領了洛陽並將它定為首都,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遼闊的王朝。

後唐傳至末帝李從珂時,大將石敬瑭成為了朝廷最大的威脅。二者矛盾爆發後,石敬瑭先是處於下風,但他認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了契丹的支持,最終攻滅後唐,建立了後晉。開運四年(947),後晉被契丹所滅,契丹人將中原劫掠一空後撤軍。

這時,曾經的後晉大將劉知遠抓住時機,建立了後漢政權,並遷都汴州,但他僅僅稱帝一年便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後想要對朝中的重臣下手,但大將郭威因為身在鄴都而倖免於難。聽說劉承祐想要誅殺自己後,郭威直接起兵殺進都城,建立了後周。最終,後周被宋所代替。

五代說完,我們再看看十國。所謂「十國」,其實並不是只有十個,它是那一時期在中原以外地區建立的十餘個國家的合稱。在歐陽修所編寫的《新五代史》中,最早出現了十國的說法,書中的十國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和「北漢」。

前蜀的開國君主王建本是世代做餅出身,但唐朝末年為了生計而去販賣私鹽。被捕後,王建逃出監獄,當了強盜,又機緣巧合入了忠武軍,因戰功被封蜀王。

唐朝滅亡後,王建趁勢自立,建立了前蜀,但前蜀被後唐建立者李存勖所滅。前蜀被滅後,李存勖很快死於兵變,西川節度使副使孟知祥趁機佔據蜀地,不久便建立了後蜀。

唐末,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割據一方,朝廷封他為吳王。唐朝滅亡後,他便建立吳國,但並沒有稱帝。順義七年(927),楊溥正式稱帝。十年後,南吳被南唐烈祖李昪所滅。李昪本是南吳大將徐溫的養子,因戰功掌握了南吳朝政,並最終建立南唐。

十國中,吳越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其君主先後尊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為正統,並向他們表示臣服。也正因如此,吳越國是當時最為安定和平的國家。

閩國的建立者是後梁冊封的閩王王審知。他去世後,次子王延鈞弒兄奪位,正式稱帝,最終被南唐趁著內亂消滅。

楚國的建立者馬殷原本是木匠,後來從軍,逐漸成為了割據湖南的大將。隨後,他又攻下嶺南數地,並被後梁封為楚王,被後唐封為南楚國王,最終存世五十五年,被南唐攻滅。

南漢的建立者劉隱被後梁封為南海王,後來稱帝,因地處偏遠,存世五十餘年。

南平由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建立,他被後唐封為南平王。南平佔據今天的湖北一帶,最終被宋太祖趙匡胤所滅。

後漢建立者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也在後周滅後漢後佔據河東,在契丹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北漢,最終被北宋所滅。

此外,當時還出現過割據陝西的岐國、佔據越南北部的曲家、定難軍、歸義軍等勢力。

相關焦點

  • 五代十國到底有多亂?
    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玄宗時期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稱為天寶十節度。著名歷史學教授張國剛曾說:五代的歷史,仍然明顯地受到唐代藩鎮割據的影響。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而五代十國禍亂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鎮割據。
  • 五代十國之後梁的那些事兒
    關於五代十國,坐觀君(ID:china_2049)已經分享過一篇文章了:《最簡明五代十國史》,點擊可複習。今天我們繼續來講五代中的後梁。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
  • 訪談︱李曉傑:五代十國的政區地理有什麼特點
    於是,他便按照構想指導研究生作了五代一些區域的政區地理,為後來書稿有關五代政區的撰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十國部分原計劃交由他指導的碩士生、後來跟周先生讀博的周慶彰來做,但因其博士論文對節度使轄區的問題並未涉及(而這又是考訂十國政區地理最為關鍵的問題),加之寫法也跟五代的體例完全不同,所以十國政區地理也由他親自來做,從謀篇布局到具體考證全部重新來過。
  • 4本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小說,穿越五代,一統天下,君臨萬邦
    這個時代,只有鐵和血,刀和劍,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最終真龍者,唯一人也!我,誓斷五代!五代十國一儒生遠徵士兵,29.6萬字,完結在現代是個軍人的秦風,回到五代十國後卻成為一個書生。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兒皇帝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這使擅長守城的漢人無險可守,於是人類歷史上有可能最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宋就長期受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甚至最終被蒙古所滅。秦風回到這個時代,就是要內統十國外拒強敵,
  • 五代十國搞不懂?讓我來給你說一說,五代十國的那些牛人牛事
    朱溫廢掉唐哀宗(唐朝最後一個皇帝)建立後梁,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二:我們再來說說,五代十國的十國。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出現過九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加上北方的北漢,是為十國。十國的特徵是:除了北漢,九國盡在南方。註:太晚了,小編要睡覺了,十國我就簡單說下,下次有機會再討論。宋朝:(五代十國的終結者)柴榮死後,他的只有5,6歲兒子即位,。
  • 除了五代十國,唐宋間還有哪些割據政權?
    前期的主角是朱溫、李存勖,中期的主角是耶律德光、石敬瑭;後期的主角是郭威和柴榮。五代十國,無疑,五代象徵著中原的正統,疆域人口等方方面面的實力都遠超十國。而十國中也是差距很大,既有楊吳和南唐強盛,還有前後蜀富庶;但是也不乏困頓不能自保的北漢,只能依附契丹;還有左右逢源靠打劫致富的南平小國。
  • 五代十國——一段被歷史所淹沒卻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期
    而五代更迭存在的同時,還存在了十幾個割據政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十國」。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五代十國可以說是最為混亂的時期了。 這也成為「五代十國」出現的導火索。
  • 推薦3本歷史小說,穿越五代十國,於混亂時代崛起,看十國千嬌
    其中,五代十國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混亂不堪,但由於知名度較小,史料資料散失嚴重,又沒有重量級的古典通俗小說,造成了五代十國小說的稀少。不過,作品雖少,卻不意味著水平低,但凡敢於寫這種冷門時代的作者,一般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下面,小編就為書友們推薦3本五代十國時代的歷史小說,歡迎大家關注收藏。
  • 五代十國的歷史記載很多,為何就不如三國故事出名,被人熟知呢?
    t同樣是亂世,同樣是連年徵戰,兩個時代卻在現代人的眼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世界,三國讓人看到忠義、智慧、爾虞我詐的計謀,但五代十國卻讓人無限黑暗毫無希望的感覺。三國的英雄人物到現在仍是人們的英雄,而五代十國的皇帝卻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五代十國的時間線(一)
    這段大分裂時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這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政權被成為十國!按朝代來分,從朱溫滅唐,到趙匡胤建宋,這是五代的始末,如果按十國的建立到最後的統一,那要從前蜀說起了,正是這五個朝代和這十餘個政權,造成了五代十國的歷史線極其複雜!我們就來簡單的捋一下這條複雜的歷史線!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下降,知道黃巢起義,使得整個唐朝的經濟崩潰!南北兩地接連遭到重創,唐帝國離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
  • 與五代並存的十國,你稱王來我稱帝,綱常俱失77年
    前段時間,筆者整理了一下五代十四帝的53年,對唐宋中間的這段時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到上文看一看,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五代十四帝,百姓愁何多? 史學家經常說叫「五代十國」,五代與十國其實是並存的,五代指的是佔據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屬於前後存續的狀態,而十國指的是在中原地區以外的十個割據政權,相比較梁唐晉漢周這五個政權的地域面積,實力以及正統都有一定的差異性。
  • 五代十國君主世系圖,53年時間,五代共換了八姓十四君
    五代是指唐宋之間連續佔據北方黃河流域的五個政權,共存在53年,更換八姓十四君。建立者大多是唐末藩鎮軍閥和藉助鎮壓唐末起義而崛起的新軍閥,他們自擅兵賦,迭相吞噬。907年,河南宣武軍節度使朱溫代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
  • 114 五代十國,後梁與後唐的先後閃現
    東亞歷史第114篇:中國亂世循環之五代十國的後梁與後唐。 朱溫逼唐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稱帝,結果是各地的潘鎮一一宣布獨立,先後產生了十國,各地潘鎮心中估計都想的是:你這個農民暴發戶都能稱帝,我為什麼不能?李克用與朱溫仇深似海,自然也不承認後梁,堅持繼續使用唐朝的年號。
  • 五代十國之後梁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在短短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 各地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都想嘗嘗坐皇帝的滋味,也為我們演繹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可笑的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開五代先河的後梁。
  • 「十一朝元老"馮道與五代十國珍稀錢幣,價格極高!
    遇見你真好,錢幣學堂希望能一直陪伴著您中國歷史中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分裂階段: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而本期主人公馮道就出生在二者中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歷了梁、唐、晉、漢、周等幾個唐朝藩鎮割據政權,而南方十國往往會尊五代為正朔。馮道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卒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
  • 中國歷史概述(六十六)——五代十國(上)
    史家從割據政權中選出十個影響較大的政權,和五個「王朝」並稱為五代十國。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分裂局面在唐朝正式滅亡前已經大致形成,而在北宋剛建立時仍然存在。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參見我們往期的文章:中國歷史概述(卅七)——南朝(二)十國分別是:吳、南唐、吳越、閩、前蜀、後蜀、楚、荊南(南平)、南漢和北漢。除了與後漢有關的北漢位於今山西中部一帶外,其餘九國都在南方。其中,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北漢中帶方位的字都是為區別而加的。
  • 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
    導語: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墓室壁畫是古人為埋葬死者而修造的墓葬的一部分,幾乎一切題材都要圍繞墓葬設計者的主觀意願來選擇和組織。」五代十國政局的大分裂帶來先前完備的大統一禮制體系的分裂,原來掩蓋和包容在統一體系下的地域性藝術特色開始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成長的空間。因此,五代十國時期壁畫圖像主題在繼承唐代的基礎上,出現很大的自由性和地域性特色,各個政治、經濟割據區域內,在繼承和發揚原來積澱下來的共性藝術養分基礎上,個性化、自由化、地域化的藝術樣式也層出不窮。
  • 四本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小說,穿越五代,一統天下,君臨萬邦
    《十國千嬌》——作者:西風緊簡評:古代穿越軍事種田文,搶奪了本該是趙匡胤的一切,取而代之,主角從軍事起步,從軍隊建立強國方針,文筆內容都沒有小白情節,帝王加後宮,現代戰爭的地堡戰,3列橫隊隊形步槍戰術,以火槍火炮碾壓各國冷兵器,結局可想而知,兩軍作戰及對戰描寫也很細緻,情節豐滿,行文緊湊,情節跌宕,文筆細膩,作者尤擅人物刻畫
  • 小國的生存之道,五代十國最弱的南平,是如何堅持「跑完全程」的
    五代自不必說,梁唐晉漢周五個中原正朔王朝,相較於十國,無論從面積還是國力都要強得多。十國中則要屬南唐、吳越、北漢最強,其他則相對較弱,向南漢、閩國這樣的能生存下來,多是靠山高路遠,且與中原之間被南唐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