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搞不懂?讓我來給你說一說,五代十國的那些牛人牛事

2021-03-03 熱聊古今事

說起五代十國,我們得先從唐朝末年,一個叫黃巢的私鹽販子說起。黃巢雖然出身鹽商家庭,但是黃巢同學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富二代。因為他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同時,他渴望自己能在政治舞臺上一展拳腳。但成年後,他連續多次去考進士,都不中。

於是,黃巢同學說:「好,老子不考了,老子造反。」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不得不說,黃巢在造反方面很有天賦,他的隊伍越做越大。(880年)十一月十七日,黃巢打到了長安,趕跑了唐僖宗。黃巢於是開開心心的登了基,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黃巢同學還是逃不開,農民起義註定失敗的怪圈。黃巢同學,最終跟李自成一樣失敗。兩人曾經都一度接近勝利,但還是差那麼一步。

昭宗天復初年,黃巢被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 ,至此唐末農民起義結束。黃巢起義,打擊唐王朝的實力,使唐王朝名存實亡。

其實,我們今天主要不是為了討論黃巢。之所以說到他,個人覺得,他是五代十國起點的重要人物。那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另外一個牛人,他叫朱溫。

在黃巢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中,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朱溫。朱溫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母親就帶著他們在蕭縣劉崇家做長工。朱溫長大成人後,他不從事生產,儼然變成一個流氓地痞,鄉裡人多數對他很反感。所以不願從事生產的朱溫,跑出來投身於偉大的造反事業。朱溫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

880年,黃巢打到了長安,趕跑了唐僖宗。黃巢到了長安才知道,這人間的享樂遠遠超出自己的想像。於是黃巢開始過上了紙醉金迷的日子,他每天專心淫樂,軍務全都交給一個叫孟楷的親信處理,這個孟楷恰好和朱溫有仇。恰好,就在朱溫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對抗中,吃了很大的虧,已經彈盡糧絕了。朱溫連連向長安求援,然而求援信總是一去不復返。因為,被這個孟楷扔到廢紙堆了。

中和二年(882年),絕望中的朱溫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歸附唐軍。後來,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義軍。因鎮壓義軍有功,唐僖宗給朱溫賜了名字,叫全忠。後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第二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然而當時朱溫同學並不是很爽,因為,他不想做割據的諸侯,他想做皇帝。而且,此時唐昭宗其實就是個傀儡,每天都是逗猴子度日。後來,朱溫把唐昭宗殺死了。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昭宗的兒子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

一:我們先說說,五代十國的五代。

朱溫廢掉唐哀宗(唐朝最後一個皇帝)建立後梁,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

然後依次是後唐:李存勖(晉王李克用之子),滅亡後梁。後來李嗣源(晉王李克用養子)鎮壓鄴都兵變,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但是,此時仍是後唐。後唐末代皇帝是李從珂(李嗣源養子)。

後晉(石敬瑭,他可是漢民族的千古罪人):後唐末帝李從珂(李嗣源養子)即位後,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對了,石敬瑭的嶽父是李嗣源。

後漢(劉知遠):後唐滅亡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948年,劉知遠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

後周(郭威):是五代的最後一個朝代。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周太祖郭威滅後漢開國。最後,由於漢隱帝殺了郭威全家。郭威無子嗣。後來,把帝位傳給了柴榮(要是他多活幾年,應該能統一中國,沒宋朝那麼窩囊)。

二:我們再來說說,五代十國的十國。

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出現過九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加上北方的北漢,是為十國。十國的特徵是:除了北漢,九國盡在南方。

註:太晚了,小編要睡覺了,十國我就簡單說下,下次有機會再討論。

宋朝:(五代十國的終結者)柴榮死後,他的只有5,6歲兒子即位,。後來遼國來襲,趙匡胤奉命出徵,走到陳橋時部下擁護他當皇帝,所謂「陳橋兵變」,班師回朝,建立北宋....十國是並存的,他們只是地方政權,柴榮把十國滅的只剩下後漢了,最後被趙匡胤滅了。

五代十國,一大堆義子,養子,兒子,大臣篡位。不過,最重要的是,除了朱溫的後梁跟郭威柴榮的後周。後唐,後漢,後晉,都是沙陀人建立的。各種亂啊,各位湊合著看。

之所以,叫五代十國。那是因為,唐亡後,中原先後出現了五個政權,梁、唐、晉、漢、周。這五個政權是先後承襲的,所以叫「五代」。

在五代的同時,南方有9個割據政權加上北方的北漢,與中原的五個政權並立,因為這10個國家基本上是同時存在的,為了區別了五代傳承,稱之為「十國」。

但是其實上還是有所區別的,不過,總體上中國人以中原王朝為正統,所以才有此區別。

相關焦點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
    五代十國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只能算是很微小的一部分,而這段時期對中國整體歷史的影響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段時間很亂,亂到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出現5個朝代,換了13位皇帝並且在華夏大地上還地方割據著10多個政權。北方遊牧民族也在這一時期不斷幹擾中原。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
  • 訪談︱李曉傑:五代十國的政區地理有什麼特點
    於是,他便按照構想指導研究生作了五代一些區域的政區地理,為後來書稿有關五代政區的撰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十國部分原計劃交由他指導的碩士生、後來跟周先生讀博的周慶彰來做,但因其博士論文對節度使轄區的問題並未涉及(而這又是考訂十國政區地理最為關鍵的問題),加之寫法也跟五代的體例完全不同,所以十國政區地理也由他親自來做,從謀篇布局到具體考證全部重新來過。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十國,在這幾個大亂世之中,春秋戰國時代是精彩的,歷史上將其稱之為「百家爭鳴」,各種先進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綻放,同時他也是中國從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的重要節點。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相對而言則熟悉的人比較少,魏晉南北朝至少還有個三國時期至少也帶動了一波熱度,而五代十國真的是很少有人問津,那麼這五代十國究竟有多亂能讓人選擇性的忽視?
  • 五代十國到底有多亂?
    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若是說藩鎮割據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麼黃巢起義便是這一局面形成的最終導火索。公元878年,繼王仙芝領導的起義失敗後,黃巢組織農民發動了唐末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
  • 書院式教育的繼承與發展:五代十國對後世教育的意義
    這個時代,就是五代十國時期。書院式教育的繼承與發展書院式教育起源於唐朝, 而後進入了五代十國這個動蕩的時期。雖然社會格局完全不同,但五代十國時期的教育體系大體上與唐朝相似,承襲了唐朝的書院式教育。有別於唐朝的以官學為重,五代十國時期的書院大多為民辦,在這個時期,民辦書院蓬勃發展。並且,整個社會的書院呈現出南移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私人書院在南方建立,這一點與唐朝的特點大致相同。雖然五代十國是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時代,但是在這個時期,書院式教育的發展卻不容忽視。
  • 五代十國之後梁的那些事兒
    先再來簡單了解一下五代十國的基本史實。五代十國(907年-960年)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一個個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短短的70年間更換了五個朝代。說到「五代」,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有點亂」。
  • 五代十國的歷史記載很多,為何就不如三國故事出名,被人熟知呢?
    t同樣是亂世,同樣是連年徵戰,兩個時代卻在現代人的眼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世界,三國讓人看到忠義、智慧、爾虞我詐的計謀,但五代十國卻讓人無限黑暗毫無希望的感覺。三國的英雄人物到現在仍是人們的英雄,而五代十國的皇帝卻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 五代十國——一段被歷史所淹沒卻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期
    而朝代更迭之間混亂的過渡時代,如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卻很少出現在螢屏之中,尤其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故事。久而久之,這些過度時代,也就鮮為人知了。 唐宋元明清,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唐宋之間,卻有著一段非常混亂卻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代,歷經72年。在這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卻歷經五個朝代,14個皇帝。
  • 五代十國錢幣之保大元寶
    前段時間開始,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根據時間在文章裡適當對稀有錢幣一一作系統介紹,以便愛好錢幣收藏的你更了解古代錢幣價值。今天介紹古代稀有錢幣之保大元寶; 保大元寶 五代十國是一個混亂時期,雖短短幾十年,各國所鑄錢幣品種很多,計有數十種名稱,且銅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五代十國的時間線(一)
    這段大分裂時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這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政權被成為十國!按朝代來分,從朱溫滅唐,到趙匡胤建宋,這是五代的始末,如果按十國的建立到最後的統一,那要從前蜀說起了,正是這五個朝代和這十餘個政權,造成了五代十國的歷史線極其複雜!我們就來簡單的捋一下這條複雜的歷史線!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下降,知道黃巢起義,使得整個唐朝的經濟崩潰!南北兩地接連遭到重創,唐帝國離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
  • 與五代並存的十國,你稱王來我稱帝,綱常俱失77年
    前段時間,筆者整理了一下五代十四帝的53年,對唐宋中間的這段時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到上文看一看,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五代十四帝,百姓愁何多? 史學家經常說叫「五代十國」,五代與十國其實是並存的,五代指的是佔據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屬於前後存續的狀態,而十國指的是在中原地區以外的十個割據政權,相比較梁唐晉漢周這五個政權的地域面積,實力以及正統都有一定的差異性。
  • 所謂的五代十國,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國」?
    後梁的建立,標誌著唐朝的滅亡,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五代十國」的開始。那麼,所謂的「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和哪「十國」呢?「五代」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北宋史學家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五代」顧名思義,指的便是五個朝代。
  • 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五代十國?主要是因為太過於複雜,難以縷清
    就是因為五代十國的歷史過於複雜,所以很少有人願意提及這個時期的歷史,畢竟短短七十多年,卻發生太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放眼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這樣的時期實在少之又少。至於五代十國究竟怎麼複雜呢?不妨讓我用簡單的故事帶你了解一番。
  • 中國史——五代十國
    最近更新速度比較快,每次11點半更新,每次更新1~2篇左右有需要考研資料的同學可以加我微信,朋友圈中也會不定時分享考研資料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隋朝滅亡的原因、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起義、五代十國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2、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⑴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簡明扼要地概括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發展強大、衰落的歷史。
  • 5本五代十國小說推薦: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5本五代十國小說推薦: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大家好,我是小阮阮,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5本五代十國小說推薦: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2、《欺世盜國》作者:司史文案:五十年前黃巢晚死,五十年後歷史變樣,這裡是架空的五代十國。景瑞三年四月,外有敵,內不安,上不可依,下不可信,只能靠自己搏出一條生路。精彩片段:將木盒放在桌子上,丫夏再次走出去。這時,之前那中年男子捧著一疊甲胃走到陳佑旁邊。
  • 五代十國:朱溫開道,郭威墊後,開啟史上最糟糕時代,多虧趙匡胤
    朱溫本是節度使,正是他在背後的那一悶棍,成為推到大唐帝國的最後力量。朱溫一悶棍下去,大唐完蛋了,人家可是過足了皇帝癮,成為五代的開啟者-後梁。這就應了那句話:我們鬧歸鬧,那是中國人自己的事,絕不容外夷插手,更不容分裂國土。提到南唐,人們總想到那個寫情詩的高手李虞,俗稱李後主。不過那是後來的事,一開始的南唐挺猛的,吊打後晉,石敬瑭或許是做了虧心事,心情一直不大好,得了抑鬱症後沒幾年開掛了。
  • 4本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小說,穿越五代,一統天下,君臨萬邦
    在這波雲詭譎的亂世,他將要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選賢任能,治理一方;如何統帥千軍,北伐中原,結束亂世……一切盡在南國江山唐末戰圖你是那道光束,277.4萬字,完結廣明元年,當少年薛洋從大別山餘脈中走出,唐末那段充滿了血與淚的末世悲歌開始一點一點被改變……唐消成繼,不變的是華夏千年盛世的根基
  • 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
    導語: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墓室壁畫是古人為埋葬死者而修造的墓葬的一部分,幾乎一切題材都要圍繞墓葬設計者的主觀意願來選擇和組織。」五代十國政局的大分裂帶來先前完備的大統一禮制體系的分裂,原來掩蓋和包容在統一體系下的地域性藝術特色開始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成長的空間。因此,五代十國時期壁畫圖像主題在繼承唐代的基礎上,出現很大的自由性和地域性特色,各個政治、經濟割據區域內,在繼承和發揚原來積澱下來的共性藝術養分基礎上,個性化、自由化、地域化的藝術樣式也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