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朱溫開道,郭威墊後,開啟史上最糟糕時代,多虧趙匡胤

2020-12-23 草民嘚吧嘚

公元907年,位於長安的大唐帝國總部渾然倒塌,隨即引發了全國大動蕩,膽小的哭爹喊娘,四散奔逃,膽大的幸災樂禍,偷著樂,有人躲在草叢裡暗中觀察,以待時機;有人主動出擊,趁火打劫;還有人跟在別人屁股後湊熱鬧,當起了鐵桿粉絲。

這群人中最活躍的當屬節度使,他們原本封疆大吏,也是大唐帝國的大爺,各個手握重兵,騷氣十足,先前造反的安祿山就是這類。對比下安祿山就明白怎麼回事,唐帝國健在的時候都敢造反鬧事,現在大唐完蛋了,這幫大爺能不騷動嗎?

古都長安

朱溫-後梁

有一位大爺率先登臺亮相,他就是朱溫,這名字!幸虧是國產的,要是非洲的,養殖業又是滅頂之災了。朱溫本是節度使,正是他在背後的那一悶棍,成為推到大唐帝國的最後力量。

朱溫一悶棍下去,大唐完蛋了,人家可是過足了皇帝癮,成為五代的開啟者-後梁。

造反,對朱溫來說屬於重操舊業,他當年跟隨黃巢起義,一路打到唐王朝的老巢,還成立了臨時政府,跟大唐對著幹,後來雙方妥協,朱溫投唐,混了個節度使。朱溫的才能不比黃巢差,可惜他不會寫詩,沒有留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名句,不過倒是沒關係,朱溫很快就以獨特的形象讓後人記住了他:荒淫!

朱溫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初做皇帝的時候還是有作為的,思想上崩得比較緊,生活條件好了人容易放鬆,朱溫思想一滑坡,褲襠裡那玩意兒直接大爆發,連幾個兒媳都無一倖免,後來因為接班人的問題,最終被兒子殺死在床上,據說死前赤身裸體,這結局和安祿山完全一樣。

朱溫

李存勖-後唐

朱溫雖死,可後梁並未亡,只是幾個兒子不成器,老子的真本領沒有學會,只學得床上功夫,當家人不行,後梁立馬不行了,被一個叫李存勖的人推翻了,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唐。

老子英雄兒好漢,李克勇打架專業戶,兒子李存勖也不含糊,加上李家父子又是少數民族,幾天不打架手就癢,李存勖當了皇帝後把周邊的小混混一頓猛揍,被打得服服帖帖,風光蓋過了朱溫。

男人總是犯相同的錯,李存勖和朱溫一樣,栽在女人手裡,夫妻二人一頓霍霍,家業又被別人佔了,這人叫李嗣源。

李嗣源是個有趣的人,推翻了李存勖的後唐,坐到人家的龍位上美滋滋地享受著皇帝的味道。但他大約是個怕麻煩的人,當了皇帝後連國家的名字都懶得改,再說自己也姓李,所以仍然叫後唐。

李存勖

石敬瑭-後晉

朱溫和李存勖毀在女人手裡,李嗣源敗在女婿手中,這人叫石敬瑭,有個不雅的外號叫「兒皇帝」,還被人說成是大漢奸。

石敬瑭本是個老實人,卻幹了一樁逆天大事,先是認賊為父,後是欺師滅祖,最終自己也過了一把皇帝癮,建立了後晉。

李嗣源的兒子總是容不下他這個姐夫,李家兒子當了皇帝後哥哥弟弟全部殺掉,理由很簡單,怕篡權,這事在五代時期太正常了,殺了自己兄弟還不放心,矛頭對準了姐夫石敬瑭,因為他手中有兵權。石敬瑭膽子小,受不了這般驚嚇,思來想去,打算一走了之。

恰好北邊有個叫耶律阿保機的大力士,剛剛打趴下其他部落,建立了一個國家叫契丹。野心勃勃的耶律阿保機對中原的美酒、美女早就垂涎三尺,無奈一直找不到機會,再說實力上也不敢保證,而這個時候石敬瑭找上門了,二人達成一個驚天交易,而這樁交易影響中國歷史幾百年。

石敬瑭開出的價碼是:契丹幫助他幹掉小舅子,翻身做皇帝,他就喊耶律阿保機爸爸,這就是歷史上的兒皇帝的由來。

耶律阿保機不缺兒子,可石敬瑭與眾不同,他不光嘴上喊爸爸,而且他入住中原後能年年上貢,這可是一塊大肥肉,另外石敬瑭還要送耶律阿保機一份大禮:把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石敬瑭送去的地盤,使得大宋無法完成統一,始終處於分裂狀態,直到元朝時候才收回。

石敬瑭

石敬瑭和他的後晉不招人待見,很大程度上與他認賊作父,割讓祖國土地有關。在中原各位大爺看來,咱們鬧歸鬧,可咱畢竟是漢人一家,怎麼著也不能把國土割讓外夷啊,所以在他們看來石敬瑭就是個賣國賊,很多人開始找石敬瑭的麻煩,咋咋呼呼還動真格,他們一看中原亡國了,這可不行,為了保證中華民族的延續,處在外圍十八線城市的吳國直接改名換姓,換成南唐,以示正統不滅。

這就應了那句話:我們鬧歸鬧,那是中國人自己的事,絕不容外夷插手,更不容分裂國土。

提到南唐,人們總想到那個寫情詩的高手李虞,俗稱李後主。不過那是後來的事,一開始的南唐挺猛的,吊打後晉,石敬瑭或許是做了虧心事,心情一直不大好,得了抑鬱症後沒幾年開掛了。

劉知遠-後漢

石敬瑭一死,幾個兒子跑去找他爺爺契丹,覺得這些年很窩囊,所以決定不再認你們當祖宗了,言下之意,以後不會給你們上貢了,契丹人歷來都是白眼狼,眼睛一翻。一腳踢開後晉,自己入侵中原當起了霸主,還改了好聽的名字:,企圖矇混過關,但還是遭到了華夏正統的激烈反抗。

反對的人群中有一個跳的最高的大爺叫劉知遠,聽聽著名字,志向果然遠大,這人天生就是契丹人的剋星,專門吊打契丹人,劉知遠趕走了契丹人,名正言順地做了中原的主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漢

劉知遠

郭威-後周

劉知遠有兩把刷子,可兒子不行,兒子接班後心裡老是沒有底,老怕當年跟著劉知遠打天下的前輩們篡位,於是開啟誅殺大臣的行動。在這次行動中有一個人全家被殺,他的名字叫郭威。

這事能完嗎?郭威是什麼人?能繞了誰?他立即造反,直接滅了後漢,建立自己的國家,也是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朝代-後周

後周是五代裡最後一個朝代,郭威的短板是沒兒子,只好將政權移交給養子柴榮

柴榮,即:周世宗,五代十國裡最優秀的皇帝,他對內改革,減輕賦稅,發展經濟等等,對外也不含糊,時不時還跑去狠揍強大的契丹,當年被後晉石敬瑭送給出去的燕雲十六州,有一部分都被他奪了回來。反正史書上形容一個皇帝好的那些舉措,差不多可以套用在柴榮身上。

郭威

趙匡胤-宋

柴榮啥都好,就是死得早!39歲便去見義父郭威去了。

年齡有時候真是個問題,39歲的柴榮死後,留下8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而這一年,趙匡胤34歲,這個跟隨了郭威、柴榮幹了一輩子革命的大爺,此刻差不多掌握了整個後周的兵權,這一點柴榮不是不知道,只是他看錯了人,準確地說看錯了時代。

趙匡胤是五代十國的終結者,這是歷史的安排,也是必然,公元960年的那個大年初四,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的他終結了一個時代,開闢了另一個時代:宋!這就是歷史。

結束語:五代十國是一個混亂不堪的時代,更是一個糟糕的時代,它不同於先前的春秋戰國,雖然分裂,但那是一個思想大爆發的時代,誕生理論與智慧的時代,被歷史學家成為中軸時代;也不同於後來的宋齊梁陳、魏晉南北朝,雖然也是分裂,但那是一個民族大遷移,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而五代十國,除了殺掠、破壞外,啥都沒有,只能是一個糟糕、黑暗的時代,幸虧時間不太長,只有50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五代十國?主要是因為太過於複雜,難以縷清
    正所謂處於亂世之中,很多事情總是不按套路出牌,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特殊時期,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比如魏晉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這些時代都是十分特殊的,別說是普通人對這些時代難以理清脈絡,就算是喜歡歷史的人們,也很難縷清。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
    五代十國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只能算是很微小的一部分,而這段時期對中國整體歷史的影響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段時間很亂,亂到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出現5個朝代,換了13位皇帝並且在華夏大地上還地方割據著10多個政權。北方遊牧民族也在這一時期不斷幹擾中原。
  • 五代十國搞不懂?讓我來給你說一說,五代十國的那些牛人牛事
    在黃巢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中,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朱溫。朱溫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朱溫長大成人後,他不從事生產,儼然變成一個流氓地痞,鄉裡人多數對他很反感。所以不願從事生產的朱溫,跑出來投身於偉大的造反事業。朱溫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十國,在這幾個大亂世之中,春秋戰國時代是精彩的,歷史上將其稱之為「百家爭鳴」,各種先進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綻放,同時他也是中國從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的重要節點。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相對而言則熟悉的人比較少,魏晉南北朝至少還有個三國時期至少也帶動了一波熱度,而五代十國真的是很少有人問津,那麼這五代十國究竟有多亂能讓人選擇性的忽視?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五代十國的時間線(一)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這短短的不到六十年,在中原地區依次更替了五個朝代!這段大分裂時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這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政權被成為十國!
  • 五代十國——一段被歷史所淹沒卻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期
    而朝代更迭之間混亂的過渡時代,如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卻很少出現在螢屏之中,尤其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故事。久而久之,這些過度時代,也就鮮為人知了。 唐宋元明清,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唐宋之間,卻有著一段非常混亂卻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代,歷經72年。在這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卻歷經五個朝代,14個皇帝。
  • 朱溫「三屠」:終結大唐的精心布局,開啟五代亂世的血腥之路
    今天故事的主角——後梁太祖朱溫,就是這樣一位亂世崛起的風流人物,正是他,一手終結了立國近300年的大唐王朝,建立了五代亂世的中原第一代政權——後梁,正式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序幕。
  • 開啟五代十國的後梁朱溫,一代殘暴君王,兩個字可以形容他的一生
    在歷史上,唐朝之後就出現了五代。其中,最先創立的就是朱溫的後梁。朱溫是唐朝宋州碭山人,他的父親是當地鄉村的老師。朱溫在家是老三,上面還有兩個哥哥。朱溫的父親早死,當時還小的朱溫就跟著母親去地主家當傭人,一直都受到地主家的欺負。
  • 書院式教育的繼承與發展:五代十國對後世教育的意義
    而學校式教育成為了當今時代最基本,最根本的教育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們逐漸將注意力放在了學校之外的教育。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是,學校,仍為根本。學校的發展經歷了無數的年代,從商周時期便有庠序之教,再到後來的孔子的私塾,戰國時期的稷下學宮,漢魏時期的太學,隋朝的國子監,唐朝之後的各種書院,學校式教育,一步步發展成熟起來。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中國朝代歷史之唐 五代十國」
    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共歷經21位皇帝(若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 他是陳橋兵變裡唯一被殺的後周將領,趙匡胤深感痛惜
    全文字數1541,圖片5張, 閱讀時長約5分鐘 用魯迅先生詩句「城頭變幻大王旗」來形容五代十國的亂象,再合適不過了。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了長達70年的混亂、分裂時期。
  • 史上最混亂的時期
    後梁(907年—923年) 大唐帝國滅亡後,中國四分五裂。後梁是五代中的第一個朝代。 公元907年,梁王朱溫(後梁太祖)篡唐稱帝,改國號為大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河南開封),西都洛陽(河南洛陽)」。
  • 王茂章在青州把朱溫打服,投靠朱溫後卻連戰連敗,朱溫感到很虧心
    唐朝滅亡後,華夏大地陷入五代十國的百年亂世,藩鎮割據混戰不休。這是老百姓最苦難的時期,卻是軍人的黃金時代。在那個軍人主導政治的時期,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幾乎每個割據勢力和節度使,麾下都有出類拔萃的將領。而藩鎮割據的節度使們,本身就是唐末亂世的名將之一。然而這些名將在這個時代也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受到天下大勢的影響,沉沉浮浮,成為當時的主旋律。
  • 所謂的五代十國,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國」?
    天祐四年(907),梁王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建立了後梁政權。後梁的建立,標誌著唐朝的滅亡,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五代十國」的開始。那麼,所謂的「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和哪「十國」呢?「五代」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北宋史學家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
  • 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原來趙匡胤的作業都是抄的
    說起趙匡胤,很多人對他印象特別好,為什麼呢?是他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是他結束了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是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不過就普羅大眾而言,人們對他印象極深的事件莫過於「陳橋兵變」與兩次「杯酒釋兵權」。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可惜因為種種原因的存在,它最終被一個叫朱溫的人給滅掉了。不僅如此,後來朱溫還在當時大唐的基礎上重新建立起來一個梁朝。正常情況下,既然梁朝的皇帝滅掉了唐朝,那我國的歷史本該進入梁朝時期才對。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
  • 趙匡胤子孫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太祖在世時,兩子地位也不高的原因首先我們先理清楚,趙匡胤之後的順位繼承人是誰?是其僅存的兩個兒子中的大兒子趙德昭嗎?不是,而是他老弟,趙光義。趙德昭、趙德芳不立太子,不封王的做法放在古代來講是詭異,可這種詭異在某種前提下又是正常的。這個前提就是「五代」。
  • 中國史——五代十國
    最近更新速度比較快,每次11點半更新,每次更新1~2篇左右有需要考研資料的同學可以加我微信,朋友圈中也會不定時分享考研資料微信號:HW18154380109五代十國唐滅亡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
  • 趙匡胤欲滅南唐,李煜:我稱臣行不?趙匡胤怒回一句話成千古名言
    是因為五代不是只有五代,他是從安祿山範陽起兵就開始募兵設鎮了。軍鎮的首領們在黃巢之前就早都換了一遍又一遍了。後來的大頭兵們對節度老爺並沒有那種人身依附。後漢大亂說白了就是三十年的事。那老曹家的兵都是老曹本人親自募的,那人身依附關係就不一樣。黃巢之後的節度使我覺得只有老李家的兵能跟漢末那種比,畢竟是沙陀人軍鎮一代目。五代的那些軍鎮從募兵開始。按代際來說相當於後漢大亂到南朝的宋齊梁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