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五代十國,唐宋間還有哪些割據政權?

2021-01-07 俇攘

唐末亂世,自黃巢起義到宋朝一統,延續了八九十年。自公元907年朱溫篡唐開始,到960年北宋建國。前期的主旋律是梁晉爭霸,楊行密悶聲發大財;中期主旋律是契丹南下,左右中原政局;後期是中原政權佔據優勢,南徵北戰,力圖一統。前期的主角是朱溫、李存勖,中期的主角是耶律德光、石敬瑭;後期的主角是郭威和柴榮。

五代十國,無疑,五代象徵著中原的正統,疆域人口等方方面面的實力都遠超十國。而十國中也是差距很大,既有楊吳和南唐強盛,還有前後蜀富庶;但是也不乏困頓不能自保的北漢,只能依附契丹;還有左右逢源靠打劫致富的南平小國。

五代十國

當然,上述國家還算好的,他們至少被列入歷史,以他們的名義命名了那個特殊的時代,而當時華夏,除了五代十國這十五個政權之外,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間裡,還有其它的一些割據政權。他們或因為實力弱小,或因為沒有存在感,或因為國祚時間不長,或因為地緣偏僻,沒有被定義在五代十國之列。

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唐宋之間,除了五代十國之外的其它割據政權。

桀燕

1、桀燕

最應該被列入十國之一的應該是桀燕,其實力遠強於北漢或者南平這樣的彈丸小國,兵強馬壯,豪橫一時。

桀燕,由劉守光創立的國家,但是其割據,要從劉仁恭開始,劉仁恭當年乃是盧龍節度使下的將領,率兵造反未果,投奔李克用,用計誘李克用進攻盧龍,然後成功後巧妙地擔任留守,再之後,逐步脫離李克用,當上了盧龍節度使。

之後游離於朱溫和李克用之間,在朱溫強勢的時候,李克用和劉仁恭不敵,只得抱團取暖。再之後,劉仁恭開始進入享樂時期。其子劉守光起兵造反,幽禁劉仁恭,掌握盧龍大權,於公元911年登基稱帝。

劉守光的稱帝,引發了處於正高速崛起階段的李存勖的不滿,李存勖大兵壓境,用時一年,平定了盧龍節度使,活捉劉守光和劉仁恭,公元913年,桀燕滅亡,被李存勖吞併。

劉守光

2、殷國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出現在遙遠的福建地區,定都在福建西北的建甌,且僅存在了兩年。

提及歷史殺同宗最狠的政權,有人會說是劉宋帝國末期,可是五代的閩國,對比劉松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自開閩王王審知去世之後,閩國進入了宗室互殺,骨肉相殘的悲慘局面。

建甌

先是王延鈞殺王延翰篡位,然後王延稟兵變失敗被王延鈞所殺,然後王延鈞被長子王繼鵬謀殺,並誅殺王延武。之後王延羲與侄王繼業殺王繼鵬,王延羲繼位,對宗室族人大肆誅殺。王延政不滿,便外逃自立,於943年在福建建州,也就是現在的建甌,以五縣之地,另立山頭,也就是所謂的殷國。

恰巧這時的閩國內亂,朱文進叛亂,誅殺王延羲,將福州的王姓幾乎殺絕。殷國的王延政自然要復仇,率大軍進攻朱文進,聯合其它王姓宗室,並一舉拿下了福州,然後自任皇帝,945年改國號殷為閩。自此,殷國就不復存在,前後僅僅存在三年。

五代割據

3、岐

岐王李茂貞,唐末亂世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其對歷史的走向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力。李茂貞鎮州博野軍的一個小軍官,因為在黃巢起義中立有大功,所以平步青雲,先是在神策軍歷練,後來又受封西岐。在李茂貞的苦心經營下,西岐四面擴張,最後四面擴張,獨霸隴西。

也正是因為李茂貞的威脅和無禮,迫使唐昭宗出逃,最後被朱溫擄至洛陽,加快了朱溫篡唐自立的歷史進程。岐王李茂貞在朱溫後梁時期,並沒有投降朱溫,而是和李克用等人一起,作為對抗朱溫的一股重要勢力。李存勖建立後唐之後,李茂貞才向李存勖上表稱臣。岐國割據政權前前後後存在了近三十年之久。

4、武平節度使周行逢

馬楚末年,國家內亂,馬光惠、馬希崇與馬希萼一分為三,南唐趁勢派兵一舉滅掉了馬楚政權。武平軍留後劉言不願降唐,派大軍佔領潭州,南唐大軍面對一地雞毛的湖南,也沒有做過多停留,紛紛撤出湖南,劉言主政湖南。

嶽陽農家人,周行逢等人本是劉言部將,但是因為站隊問題,選擇支持王逵,後來又取王逵自立,主政湖南,任武平節度使。為政還算清明,到962年周行逢去世,割據湖南近十年。

周行逢

5、趙王鎔

王鎔,唐末成德軍節度使,當了近四十年的割據政權老大,曾被朱溫尊為趙王。王鎔的成德,因為地處河北中部的定州和鎮州,成為梁晉爭霸的緩衝地帶,因為地緣特殊,所以左右逢源,朱溫強則歸附朱溫,李存勖強則加盟李存勖。直到後來經歷張文禮之亂後,到921年附近,王鎔死後,趙國才慢慢被李存勖吞併。

6、義武軍王處直

王處直,其堂兄王處存因為平定黃巢戰功,被封為義武軍節度使,開始割據河北易州、祁州等地,後來朱溫強大,王處直臣服於後梁,受封北平王。由於義武軍和成德軍唇齒相依,所以往往在政治決策上具有協同性。之後面對朱溫的進攻,與王鎔一起依附了李存勖,後來被李存勖攻破。

五代

7、林柯

位於今貴州地區,在五代時期,存在著一個部落聯盟,史稱林柯國。在鄰國後蜀享樂不思進取,馬楚被後唐滅掉後不成氣候。林柯一般依附於西南的南詔、大長和以及之後的大理政權,行程時間和滅亡時間不詳。

8、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

在南詔和大理政權之間,存在著歷史上鮮有人知的三朝,人稱大長和國、大天興、大義寧。

大長和,由南詔漢人權臣鄭買嗣指使人弒殺南詔國王,自立為帝,自稱大長和國,歷經三代三十年。公元928年,楊幹貞殺大長和皇帝鄭隆亶,立趙善政為傀儡皇帝,改國號大天興。一年後,也就是929年,楊幹貞廢趙善自立,改國號大義寧。937年段思平又起兵滅了大義寧,從此雲南進入大理段家時代。

大長和

9、靜海

唐末安南的割據政權,疆域在今紅河三角洲和廣西南部地區。由靜海軍節度使於880年最有割據。直到930年,被南漢所滅,之後臣服於南漢。939年,脫離南漢自立,漸漸獨立出去。

10、渤海國

在唐宋之間,在中國東北,存在著一個渤海國,在盛唐時期便存在,一直是大唐的藩屬國。唐末漸漸獨立,直到926年被耶律阿保機所滅,阿保機長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之後又趕上耶律德光和耶律倍爭權,渤海反覆幾次,燦爛的文明被契丹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11、中天八國張遇賢

張遇賢,本是南漢政權的一位縣吏,因為當地民變,張遇賢有威望,被尊為首領,然後發動了農民起義,脫離了南漢政權的控制。公元942年,自稱中天八國王,但是之後隨著南漢政權大軍的反撲,農民起義軍屢戰屢敗,於公元943年,被南漢大軍所滅。

大長和

12、朔方軍節度使

自盛唐開始,朔方軍便一直存在,乃是西北對抗吐蕃的一支勁旅,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哥舒翰等名將都曾任職朔方軍節度使。唐朝末年,朔方進入韓家世襲階段,唐滅亡後,節度使韓遜,割據靈州,封潁川郡王。

13、定難軍節度使

唐末,拓跋思恭因對黃巢起義的戰功,被賜姓李,任定難軍節度使。自此,定難軍落入党項族李家的掌握下,成為日後西夏建國的基礎。

相關焦點

  • 興衰存亡管窺:晚唐五代李茂貞的秦岐割據政權
    在這些藩鎮中,朱溫、李克用與李茂貞這三個藩鎮,對晚唐直到五代前期的政治局勢影響最為巨大。朱溫利用朝中的勢力打壓李克用,並且趁李克用與李茂貞等人抗衡之際收服河北各藩鎮,為他建立後梁奠定了基礎。李克用憑藉剿滅黃巢的大功和挫敗李茂貞等人挾持唐昭宗的陰謀,率軍勤王,救出昭宗,因功被封為晉王。此後李克用長期割據河東,與朱溫對峙,並在朱溫稱帝後,其子李存勖也建立了後唐政權,李克用也被追奉為後唐太祖皇帝。
  • 五代十國到底有多亂?
    而五代十國時期則是烽火連天,一派混亂無序的景象—政權更迭頻繁,大國勾心鬥角,小國朝不保夕。若是說藩鎮割據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麼黃巢起義便是這一局面形成的最終導火索。公元878年,繼王仙芝領導的起義失敗後,黃巢組織農民發動了唐末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
  • 所謂的五代十國,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國」?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導致朝廷喪失了威望,也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有效控制。於是有不少不臣之心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忽視臣責,發展自己的勢力。天祐四年(907),梁王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建立了後梁政權。後梁的建立,標誌著唐朝的滅亡,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五代十國」的開始。
  • 訪談︱李曉傑:五代十國的政區地理有什麼特點
    先秦雖然是分裂時期,但實際上與後代統一之後的分裂割據還是不一樣的,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五代夾在唐宋之間,史料有限,加之我們對於五代很多制度性的東西也不是很清楚,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有關五代十國部分也很簡單。所以,以什麼樣的形式將五代十國政區地理反映出來,在撰寫書稿之初心裡並沒有譜。
  • 五代十國——一段被歷史所淹沒卻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期
    而朝代更迭之間混亂的過渡時代,如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卻很少出現在螢屏之中,尤其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故事。久而久之,這些過度時代,也就鮮為人知了。 唐宋元明清,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唐宋之間,卻有著一段非常混亂卻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時代,歷經72年。在這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卻歷經五個朝代,14個皇帝。
  • 五代十國君主世系圖,53年時間,五代共換了八姓十四君
    五代是指唐宋之間連續佔據北方黃河流域的五個政權,共存在53年,更換八姓十四君。建立者大多是唐末藩鎮軍閥和藉助鎮壓唐末起義而崛起的新軍閥,他們自擅兵賦,迭相吞噬。907年,河南宣武軍節度使朱溫代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
  • 五代十國搞不懂?讓我來給你說一說,五代十國的那些牛人牛事
    朱溫廢掉唐哀宗(唐朝最後一個皇帝)建立後梁,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二:我們再來說說,五代十國的十國。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出現過九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加上北方的北漢,是為十國。十國的特徵是:除了北漢,九國盡在南方。註:太晚了,小編要睡覺了,十國我就簡單說下,下次有機會再討論。宋朝:(五代十國的終結者)柴榮死後,他的只有5,6歲兒子即位,。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很多人既然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那自然也對五代十國沒有太多的了解。鑑於此,我們就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五代十國。等到大家搞清楚這一內容後,可能心裡就會多少明白些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了。五代十國其實是對我國907年至960年這段時間的歷史時期的一個稱呼,它主要分為五代和十國兩部分。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五代十國的時間線(一)
    這段大分裂時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這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政權被成為十國!按朝代來分,從朱溫滅唐,到趙匡胤建宋,這是五代的始末,如果按十國的建立到最後的統一,那要從前蜀說起了,正是這五個朝代和這十餘個政權,造成了五代十國的歷史線極其複雜!我們就來簡單的捋一下這條複雜的歷史線!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下降,知道黃巢起義,使得整個唐朝的經濟崩潰!南北兩地接連遭到重創,唐帝國離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
  • 四川歷史上有哪些割據政權?
    在我國封建時代,地方軍閥憑藉著強大的實力,逐漸形成對抗中央政權的割據政權,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四川地區,在很多朝代都形成了割據勢力,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 歷史上有十幾個割據政權在四川「建國」,為何大多都不堪一擊
    四川位於西南,面積廣大,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在中國歷史上,先後有十幾個割據政權在四川建國,但是除了漢高祖劉邦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割據政權成功的以四川為根基統一全國。恰恰相反的是,大部分割據四川的政權,往往面對橫掃全國的強敵不堪一擊,這究竟是為何呢?
  • 中國歷史概述(六十六)——五代十國(上)
    史家從割據政權中選出十個影響較大的政權,和五個「王朝」並稱為五代十國。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分裂局面在唐朝正式滅亡前已經大致形成,而在北宋剛建立時仍然存在。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參見我們往期的文章:中國歷史概述(卅七)——南朝(二)十國分別是:吳、南唐、吳越、閩、前蜀、後蜀、楚、荊南(南平)、南漢和北漢。除了與後漢有關的北漢位於今山西中部一帶外,其餘九國都在南方。其中,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北漢中帶方位的字都是為區別而加的。
  • 與五代並存的十國,你稱王來我稱帝,綱常俱失77年
    前段時間,筆者整理了一下五代十四帝的53年,對唐宋中間的這段時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到上文看一看,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五代十四帝,百姓愁何多? 史學家經常說叫「五代十國」,五代與十國其實是並存的,五代指的是佔據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屬於前後存續的狀態,而十國指的是在中原地區以外的十個割據政權,相比較梁唐晉漢周這五個政權的地域面積,實力以及正統都有一定的差異性。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
    五代十國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只能算是很微小的一部分,而這段時期對中國整體歷史的影響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段時間很亂,亂到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出現5個朝代,換了13位皇帝並且在華夏大地上還地方割據著10多個政權。北方遊牧民族也在這一時期不斷幹擾中原。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中國朝代歷史之唐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
  • 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
    導語:五代十國壁畫演變中的人物圖式是怎樣的?有何歷史意義?「墓室壁畫是古人為埋葬死者而修造的墓葬的一部分,幾乎一切題材都要圍繞墓葬設計者的主觀意願來選擇和組織。」五代十國政局的大分裂帶來先前完備的大統一禮制體系的分裂,原來掩蓋和包容在統一體系下的地域性藝術特色開始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成長的空間。因此,五代十國時期壁畫圖像主題在繼承唐代的基礎上,出現很大的自由性和地域性特色,各個政治、經濟割據區域內,在繼承和發揚原來積澱下來的共性藝術養分基礎上,個性化、自由化、地域化的藝術樣式也層出不窮。
  • 五代十國之後梁的那些事兒
    先再來簡單了解一下五代十國的基本史實。五代十國(907年-960年)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一個個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短短的70年間更換了五個朝代。說到「五代」,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有點亂」。
  • 唐宋只相距短短53年,為何很多人卻覺得隔了幾百年,甚至恍如隔世
    宋朝建立標誌著的是五代結束,然而十國還在繼續。直到979年滅了北漢以後才算五代十國結束。在當時人眼裡宋朝只是"六代十國"的一個朝代。換句話說,其實有26年的時間,宋朝跟五代十國是疊加的,但是人們往往感覺就是五代十國在979年結束,然後才是宋朝,雖然宋朝960建立。所以咱們再來盤算一下,黃巢起義開始875年,基本上大家印象就是唐被判死了,到979年五代十國完全結束,宋朝穩固,其實是過了104年,這個其實是一整個世紀了。就算從907年開始算,也有72年,將近一個人一生了!
  • 「重文抑武」,促成北宋「政權結構」形成,統一大業的鋼鐵洪流
    前言五代十國時期作為中國封建歷史時期,一個充滿烽火戰亂的時代,雖然分裂割據所維持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其對於當時中國北方社會經濟,特別是黃河流域農業生產的破壞卻是難以估量。如果唐朝滅亡之後進入五代十國,再到北宋王朝於公元978年消滅北漢,徹底完成全國範圍的統一的話,這個時間段大概是71年的時間。
  • 4本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小說,穿越五代,一統天下,君臨萬邦
    我,誓斷五代!五代十國一儒生遠徵士兵,29.6萬字,完結在現代是個軍人的秦風,回到五代十國後卻成為一個書生。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兒皇帝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這使擅長守城的漢人無險可守,於是人類歷史上有可能最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宋就長期受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甚至最終被蒙古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