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千裡路,來湖南遊學點亮智慧人生

2020-12-15 小港渡者在旅途

01什麼是遊學:寓教於樂 + 體驗式

寓教於樂:

遊學既非單純的旅遊,也不是純粹的學習。它的內容貫穿了語言學習和參觀遊覽,介於遊與學之間,同時又融合了學與遊的內容,是典型的寓教於樂。

體驗式:

古代遊學主要有四類:遊俠和儒生;從事遊說的人;離開本鄉到外地求學的人;宴遊與學習的人。對古時各大學派的教育家來說,週遊講學是他們傳播其教育思想的方式之一。孔子周遊列國,被視為遊學精神的鼻祖。「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為後世留下傳承至今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孔子在遊歷中體悟人生,並將種種體悟傳遞給追隨他的弟子,興之所至,便在杏樹下開壇講學,杏花紛飛處,漸漸有了《論語》,有了「杏壇」。

現代遊學是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學生在遊學期間主要到國外,學習語言課程、參觀當地名校、入住當地學校或寄宿家庭、參觀遊覽國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點,到人類不同文明的文化環境中去探訪、並沉浸其中,通過親自體驗而學習和理解非本地的文化歷史傳統,真正做到了學和遊的結合。

02嶽麓書院遊學 嶽陽樓遊學 鳳凰古城遊學 曾國藩故居遊學

嶽麓書院遊學:千年學府,弦歌不絕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嶽麓山風景區嶽麓山東面山下。嶽麓書院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所古代書院,是遊學體驗湖湘文化傳統的好去處。

歷史上曾有王府之、左宗棠、曾國藩、陳天華等名人在此遊學。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無數新的學者,新的思想,新的派別,都在這千年學府裡撞擊著成長。靈秀山水間孕育出這底蘊深厚的嶽麓書院,教會了人們尊重與自重。嶽麓書院這張彌散著悠久歷史沉香的文化名片猶如一個巨大的磁場,讓人沉醉於她的一磚一瓦,一廊一柱,一花一木,一水一石。

鳳凰古城遊學:體驗最純粹最自然的邊城文化

鳳凰古城,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 鳳凰,是沈從文筆下那座如詩如畫的邊城,是紐西蘭作家艾黎遊學口中「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鳳凰古城是體驗最純粹最自然的邊城文化的遊學聖地。這裡有聽不盡的沱江滔滔流水聲,有看不盡的浣衣婦,還有走不盡的青石板路。還有那一座一座吊腳樓懸在河上,樓裡的燈光或明或暗,隔著遠遠地瞧,就仿佛一幅水墨畫。 許多人說,在鳳凰的時光猶如一場夢,不願醒來。 這樣一座淡泊寧靜的古城,經過了歲月的洗刷沉澱,默默的以它不動聲色的力量,吸引著天南海北的遊客。只願在某個清晨或者黃昏,捧一盞茶,像《邊城》裡的翠翠一樣,等一個偶然路過的心上人。

嶽陽樓遊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作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亦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嶽陽樓,千百年來一直是文人墨客流連之地。尤其是北宋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更使得嶽陽樓聞名於世。

嶽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是原址原貌的唯一。建築中庸對稱,純木、飛簷、盔頂,自上而下,祥雲繚繞、龍鳳呈祥、四梁貫頂,體現了天、地、人合而為一。嶽陽樓倚長江、畔洞庭,樓亭互襯,雙星捧月,獨具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美。

在此遊學,你會真正認識一位為天下先憂後樂的文人,一座為國為民憂樂的古樓。牢記初心,不忘使命,才不會忘了來時的路,才會堅定將來要走的路。

曾國藩故居遊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國藩的侯府,坐落在位於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荷葉鎮富託村。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曾國藩完全按照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執兩用中」,「持盈保泰」,「剛柔相濟」,「勤、儉、謹、信」的自我修養,其家訓的「八本」、「八字」、「四條」、「四敗」等等,均反映了曾國藩是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成。

在此遊學,你會知道一個人應當如何學習,如何和鄰裡和睦相處,如何提高自我修養,如何樹立人生理想,並為之而奮鬥不息。

相關焦點

  • 「行千裡路,讀萬卷書」真的能開啟智慧嗎?看完漲知識了
    中國有句古話說:「行千裡路,讀萬卷書」,說的是一個人能夠成材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行千裡路」,即閱歷的積累,二是「讀萬卷書」,即知識的儲備。換句話說,智慧大的人往往比較聰明,但是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也就是說,就算是大腦發達的人,也不一定具有靈性的智慧,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的知識或學歷等世俗之人所追求的東西並不是智慧,至少不是佛說的智慧。
  • 行千裡路讀萬卷書 「知行合一」助力全民閱讀
    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用這樣的話來形容讀書的重要性,而這樣的話對於生活在當下的人也同樣適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關注億萬年輕人生活方式的封面新聞特意聯合曹操專車和京東圖書推出「知行合一」主題活動,讓用戶在乘車之餘讀到自己喜歡的好書。據記者了解,此次活動,封面新聞將在100輛曹操專車上放置由京東圖書提供的2018年京東文學獎的精選圖書以及曹操專車提供的神秘獎品,真正做到「知識+出行合一」。
  • 暑期到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家長看來,行萬裡路尤勝讀萬卷書。如何規劃超長暑假,不少家長和學生提早數月便有了準備,信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他們選擇遊學性質的夏令營,期待著能在兩點一線的常規學習生活之外,得到不一樣的啟示與收穫。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不惜「血本」,花費數萬元,在暑期或寒假送孩子遠赴海外遊學,增長見識開拓視野。
  • 實踐給人經驗,讀書給人知識,行萬裡路,讀萬卷書的人生最智慧
    古人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人生就是如此,不是行路就是讀書,其實,行路就是人生實踐,社會實踐,如果說實踐給予了人生經驗的話,那麼,讀書給人生智慧,讀書是一個人實現理想的助推器。讀書和實踐能給人生以知識和智慧,人生是美好的,更是快樂的。
  • 都說讀萬卷書,行千裡路,讓人見多識廣,但更重要是你會閱人嗎?
    所謂讀萬卷書,行千裡路,就是說人見多識廣了,在同樣的情況下,處理某些事物方面會比其它人想得更全面、更到位,處理得更恰到好處。那麼讀萬卷書,行千裡路,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閱人,當你閱人無數,見多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你的身心會得到巨大的升華,思想境界會得到大的提升,所有的事情在你面前都不叫事兒了。打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大酒店的門童,每天迎來送往, 「先生您好,歡迎光臨」,「小姐,歡迎下次光臨,請慢走」, 給形形色色的客人們開門問候。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關於教育的另一種理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十個字,是兩個意思,是從一到二的過程。沒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會變成盲走和忙走,甚至是茫走。如果你生活在鶴壁,那麼,那個叫做鬼谷子的人,你自己知道多少,你作為成年人,在經歷了無數人生故事之後,你準備怎樣和孩子討論這樣一個奇蹟一樣的人?
  • 三萬方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萬個人」
    三萬方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萬個人」讀萬卷書。學校學習雖然主要就是念書,但一個學期下來念的就是那幾本書,知識面非常狹窄。讀萬卷書能拓寬視野,對素質培養大有脾益。今天,雖然有電視,有網路,書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主要的智慧載體。
  •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裡,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行萬裡路 更讀萬卷書
    近日的中美旅遊合作論壇上,傳出一個說法:「旅遊是高品位的人生活動。西方哲人說過,世界就像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其中第一頁。中國古人有一句名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在喜愛旅遊的中國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 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世界那麼大,只有心裝得下
    這位詩人走過的路,不比今天的你我少。比李白更早的東晉詩人謝靈運,則是文人遊走的開創者。就是這個謝靈運帶了個頭,後來的文人都把旅遊當成了一種「必修課」。然後才有「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然後才有「詩與遠方」然後才有現在的全民旅遊大高潮由人的天性好動而產生的「旅遊」,早已融入我們的文化之中,是今天全民大旅遊的基礎。
  • 「行千裡路 讀萬卷書」 靖州一中紅色「研學旅行」收穫多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靖州站通訊員 吳霞)「行千裡路,讀萬卷書」。12月7日,湖南省懷化市靖州縣第一中學「傳承紅色基因、探究湖湘文化」 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歸來,師生直呼受益良多。
  • 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沒有腳力也白搭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什麼意思呢?不是說讀書不重要,而是說實踐比死讀書更重要。讀書是讓我們懂得基礎知識,並用它去為我們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但世間萬物千變萬化,生搬硬套的事情最後只會弄巧成拙,更可怕的是可能會丟了自家性命。
  • 你讀「萬卷書」,中科宏浩帶你行「萬裡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種人生追求。這樣的文字排序仿佛先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但是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有人說讀萬卷書勝過行萬裡路,也有人說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無論是哪一者更勝一籌,就現實而言「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更容易的多,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行路」是在實踐中學習。
  • 讀萬卷書不如精讀幾本具有真知灼見的書,行萬裡路不如深深的感悟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話到底是誰說的,在網上查了一下,有很多說法:一種說是杜甫,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這樣的句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二說是明末畫家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卷二○畫訣中:「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決定了人生格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你經歷過的所有的事都會影響你的人生格局。 視野決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 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 已行千裡路,未讀萬卷書
    為詩、書、畫三美合一的版畫圖譜,是徽派版畫代表作之一。此本包含八種畫譜:五言唐詩畫譜、六言唐詩畫譜、七言唐詩畫譜、梅竹蘭菊四譜、木本花鳥譜、草本花詩譜、唐解元仿古今畫譜、張白雲選名公扇譜。而對於《八種畫譜》的學習,從池大雅二十二歲的作品《渭城柳色》中就可以看到畫譜的影子,用筆簡練且線條纖細,明顯是受木板畫譜的影響。《八種畫譜》的很多圖樣都是如此。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我認為在當下的社會裡,最應該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近幾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以說是網上討論的一個熱點,著名作家王蒙也多次以此為主題演講。在諸多觀點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似乎更受追捧,有人甚至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特別是2014年3月美國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京大學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主題演講,由於她的特殊身份讓這一觀點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