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中國科大第六屆美食文化節發起「家鄉的味道」主題徵文活動,蝸殼學子們踴躍投稿,以或清新雋雅、或俏皮可愛、或情真意切的文字,生動描繪了藏在記憶深處那一道道最溫暖的「家鄉味道」,這些文章不僅展示了祖國各地的特色美食和地域飲食文化,更蘊含了一份份對故鄉、對親人的深情厚意。本報即日起,將陸續刊載,以饗讀者。
「重工業喊麥,輕工業燒烤」,在這個東北人備受調侃的時代,人們對於東北美食的印象,燒烤之外,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鍋包肉都是歷經多年考驗,成為了今日東北菜的代表。但我這裡想介紹的,是僅存在於我的家鄉----瀋陽的一道特色小吃,它就是老四季雞架,一道離開這座城市就見不到的美食。
一隻雞從製作到送上餐桌,可以開玩笑的講:雞翅雞腿雞胸肉被肯德基拿去炸雞了,雞脖雞頭雞爪子被阿雷拿去做了滷味,剩下的架就被送到了老四季。雞架也就是雞的主體骨架,肉少骨多,一般不會做成正菜,因此價格便宜。聰明的瀋陽人,充分發掘了這一堆骨頭的價值,將它做成了一道僅需幾元錢就能享受得到的肉類美食。
老四季雞架的製作方式也比較簡單:洗淨的雞架放入加有香料的清水鍋裡沸煮;煮熟撈出便可食用。如果你正好趕在出鍋時進店,那便能第一時間享受到這道熱騰騰的美味。雞架上桌顏色金黃,裹在骨上雞肉纖維感突出,骨架整體富有彈性。簡單的做法,雞湯的鮮亮美味灌注到了雞肉和脆骨的咬勁兒之中,即使是不加配菜也是滋味十足。老四季的雞架配菜底盤是榨菜末加香菜末,這種搭配仍以突出雞架的鹹鮮為主;桌上則配有醬油,醋,以及我最愛的炸辣椒。這兒的辣椒炸的香氣撲鼻,入口焦香而不辣,能讓你為了今天無與倫比的口感,忘記明天的「傷痛」。當然,煮雞的湯也不能浪費,特色抻面放入雞湯,上桌即成本餐的主食-----「冬暖夏涼蘭香面,春華秋實神州湯」。
瀋陽「老雪」啤酒 雞架和老四季抻面
用力剝掉附贈的雞屁股,掰下柔軟的尾椎骨;將雞鎖骨從中間「劈」成兩半拆下,從雞頸開始清理雞的氣管和連接著的肺;將護胸的軟骨拆下,先左後右地將雞肋骨一排排撕開;去除雞腿根部附近仍連著的雞皮,撕開前腹的兩片厚厚的肉;將雞的「髖關節」與親密結合脊椎骨分離開來,一隻雞架的拆解過程就大工告成了。食客在拆解雞架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雞的身體結構構造的理解,甚至可以類推到人體的結構——從一道菜衍生出的是生命科學的知識。吃雞架和吃其他連骨的美食一樣,拆和咬的過程本身也是欣賞和享用美食的過程。
雞架本尊
現代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拉近了人們空間上的距離,卻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果你有興趣在老四季裡坐上一會,你就會發現這裡如當年的市井氣息,仿佛老城縮影一般的「小瀋陽」。這裡有隻點上一碗麵條,三五口吃完離去的匆忙上班族;也有附近工作,前來大快朵頤的老鐵;既有開著豪車,前來回憶美好滋味的大老闆;也有能一口氣吹上一瓶老雪,腳踩幾十空瓶的小老弟。既有一家三口的其樂融融,又有朋友同事之間的交情交心。可能有一百分貝,也可能煙霧繚繞,但這就是尋常百姓的生活,都在這一口雞架,一口麵條,或是一瓶啤酒之中。
在我很小的時候,雞架是我補習功課,周末出遊的獎勵大餐;上了初中高中,雞架是和父母匯報學業,偶爾放鬆的休閒美食。在科大的9年,我遠在合肥,雞架則是我心心念念的家鄉美食。每逢寒暑假回家,我都會和父母一同去吃雞架,美味自不必多說,更更重要的,它是我和父母情感交流的紐帶,是陪我成長、有滋有味的伴兒。2019年春節回家吃過老四季雞架後,我還特地發朋友圈紀念,獲得眾多親朋好友點讚。
雞架子沒有山珍海味的奢華,但它所凝結的,是瀋陽千萬個像我們家一樣普通家庭的生活歷程和樂趣,以及對這座城市連綿不斷的一種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