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為了進一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促進音樂教師交流學習,近日,樂山市實驗小學音樂組展開了精彩的賽課活動。
彭老師結合了疫情宅家期間網課學習中大量的聲勢拍擊遊戲,引導孩子們總結理解課題《打花巴掌》是一種邊拍邊念、節奏感很強的遊戲。根據「花巴掌可以怎麼拍?兒歌怎麼編?邊說邊唱的北京兒歌是一種什麼體驗?如何唱準音高和節奏?」等過程進行教學。啟發學生「主動發現歌曲表演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出現該問題的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再次進行練習完善。」其中,形象的「採花」情景模擬體驗,幫助學生輕鬆唱準了音高、體會到附點節奏的活潑俏皮感。充分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為日後的知識與技能學習埋下伏筆。
王珠華老師執教的《美麗的黃昏》是人音版教材小學3年級的演唱作品。這是低段的第二首雙聲部輪唱曲,第一首輪唱《兩隻老虎》主旋律太熟悉,所以孩子們學起來特別容易,而這首的主旋律是新的歌曲,所以是合唱入門很關鍵的一首歌曲。首先把主旋律的音改編過後作為發聲練習,既讓孩子們熟悉了主旋律,又達到練聲的效果。緊接著通過旅遊的形式看到黃昏,聽到鐘聲幫助孩子們再次熟悉旋律記住歌詞。還巧妙的運用一輪一輪遊客依次觀景來完成第一樂句的輪唱練習。在學習雙聲部的時候加入旋律線的幫助讓孩子們更好的掌握音高,最後的小樂器的加入把整堂課推向高潮,營造出一副寧靜的黃昏美景圖。
吳瑤老師的歌曲是電影《燭光裡的微笑》主題曲,通過對影片的介紹引入話題:我們是怎樣長大?孩子們積極發言進行討論,從而引出歌曲《我怎樣長大》。孩子們通過對歌詞的理解、朗誦充分感受少年兒童不畏風雨、健康成長的精神面貌。第二聲部的學習是本課難點,通過鑑賞合唱團的表演,感受本首歌曲合唱的魅力,把學生分角色扮演小樹、藍天,2個聲部分開練習,在練習中體驗歌曲的情感,再鼓勵孩子們像小樹一樣,堅韌而勇敢的成長!
胡力夫老師的《小青蛙》一課,創設了豐富立體的教學情景,讓同學們在情景裡切身體會音樂的魅力。課堂內容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沉浸在音樂中自主探究,在情景中切身感受音樂的變化,在活動中熟練的掌握八分音符與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同時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故事裡了解到了二胡這件民族樂器,在活動中學會熟練的使用響板與碰鈴並進行了合作演奏,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魏雅平老師執教的《愉快的夢》是一首抒情、優美的日本童聲二聲部合唱作品。歌曲描述了兒童在夢中神奇般的想像。這一堂課緊緊圍繞實現教學目標和解決教學重、難點來進行。教學中,首先啟發學生想像夢境是怎樣的?然後通過聆聽想像,體會歌曲的情緒及介紹86拍的律動。接著通過演唱示範,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行方向,並通過演唱方式和情緒的對比進行了樂段的劃分。學生視唱學習高聲部和低聲部的旋律,熟悉後再把兩個聲部合在一起演唱,這樣降低了學習二聲部歌曲難度。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肖蘊瑜老師讓四年級十三班學生學習了歌曲《哦十分鐘》,這首歌曲是一首四二拍兩段體結構的兒童歌曲,曲調歡快活潑,語言形象生動,歌曲通過對孩子平時課間十分鐘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後,自由歡樂的心情。在學習的過程中,採用分段學習,第一段節奏緊湊,曲調反覆出現,這一音型鮮明的活潑的,表現了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在課間輕鬆快樂的形象和愉悅的神情,第二段音調轉為舒展,第一樂句第二樂句運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在學習完歌曲《哦,十分鐘》後,還加入了鋼琴獨奏曲《桌球變奏曲》的欣賞,使學生認識了變奏,初步認識感受理解變奏曲式的結構。變奏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一旦講得不通,學生聽辨起音樂主題與變奏會難以理解,所以本課運用了多種手段,讓學生理解變奏曲式中音樂主題的變化。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興趣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建立了一種活潑生動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表演,演唱時讓學生自己去做,並適時的加以指導,力求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代鱺駿老師執教的《母雞叫咯咯》這一課,以旅行為導入,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讓學生通過聽,唱,演,奏四個方面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並體驗音樂律動和音樂活動帶來的情感體驗。在設計教學中,先以旅行為導入切入課題,初步聆聽後出示課題,通過律動讓學生體會母雞生蛋後的心情,感受音樂情緒。通過「找茬遊戲」讓學生區分節奏的不同以及旋律走向的變化,通過找出相同樂句讓學生更熟悉曲譜,熟悉歌曲。通過師生對唱,區分力度記號Mf與Mp的區別。在課堂的結尾,恰當的使用了響板和鈴鼓兩種樂器對歌曲進行編創,讓每個孩子熟練使用樂曲並進行舞臺展示。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和各種音樂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情趣,讓學生能夠喜愛音樂課堂,在寓教於樂中學習成長。
萬林老師的《童心是小鳥》一課,以孩子們的四季趣事為切入點,利用體驗情緒美、韻律美、歌詞美和旋律美的方式讓學生多遍、完整地感受歌曲並始終保持著愉悅的心情,積極地參與音樂實踐當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歌曲充分熟悉後,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學唱歌曲並參與評價,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在表現環節中,學生的展示別具創新精神。在這短短的40分鐘裡,學生非常投入於各種音樂審美活動,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美的享受。
李藝洋老師本節課的教學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玩、跳、唱、想像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知識的拓展中,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了解了與音樂相關的姊妹藝術,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但是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可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對聲音的技巧上的要求與指導還不是特別到位。通過這節課,也又一次的讓李老師認識到,在常規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訓練還需加強,對學生的整體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需不斷的滲透與培養,發揮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提高打好基礎。
此次賽課活動為音樂組的青年教師提供了學習觀摩和展示的平臺,賽課結束後,音樂組全體成員進行了及時評課,老師之間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在優秀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指導下,音樂組老師更加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學為主旨、疑為主軸、動為主線貫穿整個音樂課堂,推進了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
今後青年教師們將不斷的進取和學習,讓音樂成為一把鑰匙來啟迪同學們的智慧和心靈。(樂山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