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吼孩子」:想有足夠耐心,你需要先被「看見」

2020-09-03 Mitchell

很多父母儘管完全接受「傾聽、理解、接納孩子」的育兒觀點,也掌握了很多具體的應對方法,但是當他們想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時,問題就出現了。

明知道吼叫孩子不好,威脅不好,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總在最緊要的關頭用強硬的方式迫使孩子服從大人的權威。

在自己冷靜下來之後,又帶著懊悔反思:為什麼學了那麼多育兒方法,最後卻用不出來呢?是自己沒學會?還是專家們在紙上談兵?

家長們在冷靜過後,也會明白,孩子的行為雖有不妥,但大人的管教方式首先就錯了。事實上,導致各種育兒方法用不出來的原因,是家長們沒有關注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在應用任何育兒方法之前,我們應該首先關注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讓自己被「看見」。

這也是本文想討論的重點——讓自己被「看見」,這是一切育兒理論及方法得以實現的基礎。只有當自己被「看見」,我們才會有好的狀態,只有當我們處在好的狀態之中,才會有足夠的耐心照顧孩子。

一、為什麼要讓自己被「看見」:情緒影響行為表現

育兒方法就像手機上的一個個APP,APP需要在主機運行良好的狀態下才能使用。如果手機沒電了,或者乾脆壞掉了,那麼再多的APP也無法正常使用。在教養孩子方面,養育者本人的生命狀態就是「主機」。

「主機」就是我們的情緒狀態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孩子處在負面情緒中時,正確的做法是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待孩子的情緒恢復穩定,不良的行為自然就更好糾正。正如正面管教中最基礎的一條原則:狀態好才能做得好。

其實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大人,但是我們往往急於關注孩子的狀態,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明明已經去「共情」孩子了,可是孩子還在鬧情緒。

其實,往往是我們在使用「共情」的時候,自己這個「主機」失靈了,自己的情緒尚且需要有人來共情,我們又怎麼會有能量照顧孩子呢?這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共情」,變成了一種使孩子聽話的手段,失去了共情原有的親子聯結的意義。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那種處在崩潰邊緣時的感覺,此時的你,可能做什麼決定都是錯的,自己都要崩了,怎麼能有心管好孩子呢?這時恐怕只想破罐破摔了。

在我們能夠真正應用有效的親子原則和方法之前,我們需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被「看見」。

這個看見,不是普通的肉眼所見,而是看見一個人的情緒,看見挫敗、厭煩、憤怒、急躁、焦慮、疲憊,當然也能看見喜悅、平靜。

武志紅說,生命的本質,是渴望被看見。

這種看見,很可能跟人類的生存本能有關。人是群居動物,原始時代的人,如果離群而居,則必死無疑,所以被「看見」,意味著我不是孤單的存在,不必承受「死」一般的痛苦。

電影《荒島餘生》是我認為對「看見」詮釋得特別好的代表,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男主角,即便擁有強大的生存渴望,還是需要把一個長了「頭髮」的排球當做朋友,他與之對話。所以後來當這個排球朋友掉入海中,湯姆漢克斯還是捨命相救。

沒有傾訴的對象,他簡直生不如死。

《荒島餘生》中的「朋友」

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將自己生活中的苦水往外倒一倒,然後再回到孩子那裡,那時你會感覺好過一點。把我們內心的感受宣洩出來以後,我們才能夠好好的面對孩子。

二、怎樣讓自己被「看見」:說出來或者寫出來,總之,別憋著

① 讓自己被「看見」的最簡單的方式:找個傾聽者

可以是配偶、朋友、心理諮詢師,或者是找一個聆聽小組。總而言之,找一個能夠尊重你,對你的話感興趣,但又不會教導你該如何如何做的人。

每個人都會有不良行為,我們要找的不是挑錯師,也不是人生指導師,而就是傾聽者,傾聽者可以接納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個正常的、普通的人。

人的一切行為,即便是不良的行為,其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我們傾訴,就是對這個正面動機的自我認可。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好的接納自己。

所以,這個「看見」是雙重的,一方面是,我們被別人「看見」;另一方面是,我們也被我們自己「看見」了。

② 讓自己被「看見」,意味著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無助感

在訴說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流淚。這時候的眼淚,其實是一個好東西,它就是我們憋在心裡的負面情緒,將負面情緒發洩出來,不恰是一件好事嗎?

情緒就像水一樣,需要流動。如果情緒被堵在心裡,則就成了一潭死水,時間一久,我們的身體也會出問題。一些父母似乎總是很疲憊的原因,就是他們身上擔負了太多的憂慮和困擾,覺得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他們也不向任何人傾訴,因而感到無助和痛苦。

當我們能夠承認自己的無助,我們才能夠去面對和接納自己,這樣才可以回歸生活,做出更好的選擇。

③ 如果你實在找不到什麼人,那也可以選擇寫下來

記錄也有療愈的作用。我從有了女兒之後,已經斷斷續續的寫了5年。雖然把自己寫哭的次數很少,但是每當我完成一篇作品,我都會有一種很暢快的感覺。

寫作的過程,也是情感表達的過程。

同時我認為寫作還有一點好處是,你的作品可以保存下來,也許將來的你,或者你的孩子,會願意看看你曾經寫過的文字。

孩子並不需要一個完美的父母,但是孩子需要知道他的爸爸媽媽正在努力;同時,我們也不需要時時刻刻保持好狀態,但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給自己充電,如何讓自己的情緒被「看見」。

這樣即便我們偶爾不在狀態,我們也能理解並接納自己。

聲音療愈師沙拉·沃維克有一首歌曲唱的非常動人,她道出了每個人對「看見」的渴求,歌詞也非常簡單。我曾有一次機會現場與老師一起合唱這首歌,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被深深的打動了:

謝謝你看見我,謝謝你看見我,謝謝你看見我,謝謝你看見我;

謝謝你聽到我,謝謝你聽到我,謝謝你聽到我,謝謝你聽到我;

謝謝你愛著我,謝謝你愛著我,謝謝你愛著我,謝謝你愛著我。

~ end ~

作者簡介:Mitchell,熱愛瑜伽和心理學的全職媽媽,一邊帶娃一邊享受個人成長。

相關焦點

  • 我真的不想吼孩子,可我控制不住我寄幾」
    文簡簡周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曾經對孩子大吼大叫,區別只在於,有些人會為自己情緒失控吼了孩子而感到悔恨愧疚,而有些人不會。  在一次微信群的育兒討論中,有位媽媽說,根本不可能做到「零吼叫」,當孩子不受控制地在公共場合亂跑、吃飯寫作業磨磨蹭蹭、假裝沒有聽見你說話時,你分分鐘都想爆發。
  • 我知道要對孩子耐心,卻還是忍不住對孩子大聲吼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家長覺得最難做到的就是情緒控制。我明明知道,就是做不到!為什麼我知道吼孩子不好,但還是忍不住呢?如果父母自己的父母的情緒成熟度一般,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是以批評、指責、打罵等方式對待,父母缺乏足夠的耐心,顯然,當父母自己還是給孩子的時候,沒有被耐心地對待過,也就沒有學會如何有耐心地對待下一代。情緒能力很難從道理 、理論中獲得,頭腦中的東西要結合內在體驗才能變成實際的能力。如果父母自己沒有這方面的體驗,就很難做到對孩子耐心。
  • 孩子被吼時,心裡想什麼?知道真相後你還敢吼孩子嗎?
    收拾完東西,我回過來抱抱女兒:「剛才媽媽不該那麼大聲吼你,嚇著你了吧?」沉默中的女兒有了安全感,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 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
  • 你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嗎?要知道沒有耐心可是毀掉一個孩子的開始
    ,大人們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如果時刻讓孩子覺得跟在父母身邊很緊張、不安,那麼孩子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和知識。長此以往,孩子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會悄悄地關上,他們就蜷縮在自己的世界中。有一個年輕人,他的父親得了痴呆,每次路過村門口的橋的時候,都會問年輕人,「這個橋叫什麼名字?」,年輕人一開始很耐心的告訴父親了。
  •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吼孩子?
    2020年的特殊春節,讓很多人有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因為延遲開學,這也是我們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假期。但孩子們遲遲不開學,這真是很多父母處理親子關係的一次嚴峻的挑戰。這不,最近我的好閨蜜安安跟我傾訴她自己在家帶娃的各種翻車。最重要的是,最近她又吼了孩子,還特別憤怒地打了孩子,她感到非常內疚,希望我給她抱抱,並給她一份戒吼指南。
  • 我也不想吼孩子,卻難以控制!做好這3點,成為情緒穩定的父母
    男孩更是委屈:「我想吃肯德基!」這句話幾乎是火上澆油,寶媽當場情緒失控,一把抽走了孩子手裡的菜單,大聲罵到:「怎麼你就聽不懂人話呢?我說的不是人話嗎?沒有肯德基你聽不明白嗎?」別看四個字很簡單,其實當你心裡承認自己憤怒的那一刻,就已經上了一個「安全鎖」——我生氣了,我可能會情緒失控,我要想辦法不那麼生氣。在這樣的潛意識影響之下,人反而會更加理性,不容易被情緒牽著走。
  • 還是控制不住吼孩子?蔡康永:先關照好自己情緒,再關照孩子
    因此,可以把「一定要有耐心」的心理包袱摘掉,天天念著這個,只會讓我們更控制不住吼孩子。因為一直有耐心是不現實的,這樣想會讓自己壓力過大,只要一吼孩子就馬上感到內疚,而內疚又會更加增加壓力,這樣累積的壓力總會在某種時候爆發。
  • 「媽媽,求你別吼我了!」被吼大的孩子,都有3個致命的性格缺陷
    導讀:「媽媽,求你別吼我了!」被吼大的孩子,都有3個致命的性格缺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求你別吼我了!」被吼大的孩子,都有3個致命的性格缺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
    導讀: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想吼孩子,可實在忍不住,育兒專家:三個步驟解決親子衝突
    見女兒說要冰激淋,小美趕緊去買了兩個,大女兒和小女兒各一個,想帶女兒離開,可是小女兒還是說「媽媽我不想走,我想再玩會兒」。小美終於忍不住了,衝著小女兒吼出來「每次來都這樣,玩起來沒夠,走「。說完,她強硬的拖著女兒就走,女兒一邊往反方面拽一邊大哭,從三樓一直拖到樓上,塞到電動車上,女兒還在大哭。
  • 吼孩子,你真的會嗎?這樣吼孩子才有效,原來以前都吼錯了
    文|柯米(本文為柯米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美爸美媽們轉載分享)有寶媽私信我說,看了你的文章,說吼孩子不好,是不是就是完全不能吼孩子了呢?寶媽來西說:孩子從小基本沒吼過,現在孩子大學畢業了,在輔導機構上班,一直很優秀,可惜我慣的她太懶了,有時候說她,看著挺明白,就是不幹,鬧這疫情在家,呆的,我看著懶的這麼大了,不幹點麼,我實在忍不住,就吼的特別厲害,我也忍過,有時,一看見看小說,我就忍不住又去吼她......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急得只想吼,怎麼治?
    有位媽媽告訴我,她家孩子現在在讀小學,上課老喜歡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她因為這個很著急,有時候她看見孩子還在那兒發呆恍惚,氣就不打一處出,急得直想吼。但是發現越吼越沒有效果。焦灼的媽媽想問,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該怎麼辦?
  • 孩子愛哭,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媽媽不如意就想吼孩子,崩潰
    兩個方向需要解決!一、大人方向遇到不如意,總想吼他!其實每個人的不如意實際上跟孩子沒什麼關係,是我們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而孩子往往就成了我們情緒的垃圾筒,實際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們說什麼事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想解決我們自己的吼叫問題,首先需要明白是什麼因素引發了我們總想吼?實際上引發父母吼叫的原因有多種,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是什麼因素引發了你的想吼。
  • 缺乏情緒控制力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別再吼孩子了
    很多父母經常抱怨「孩子不罵不打,3天上房揭瓦」,總是能夠為自己吼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寫作業要吼,吃飯要吼,睡覺也要吼。原因其實很簡單:寫作業磨磨蹭蹭不專心,或者是說了好幾遍仍舊聽不懂;吃飯的時候沒禮貌,或者是不認真吃飯;睡覺的時候總想著玩,孩子不好好休息導致父母也連帶著不能夠好好休息。
  • 輸出全靠吼?如何不吼不叫,讓孩子做好一件事
    假設你的終極目標是孩子晚上10點準時爬上床,熄燈躺好。那你可以先定個小目標——今天早睡半小時,隔3-5天後,再提前半小時。所以在形成新的生物鐘形成之前,即便你和孩子都很煎熬,還是得忍。只要熬過去了,每晚10點瞌睡蟲就降臨了,到時想讓他陪你多聊會天,他都睡著了。
  • 家長衝孩子大吼大叫,這些時候孩子很無辜,家長需要改正
    看到她一臉的不高興,孩子不情願的答應了。第二圈遊玩,芳芳拉著女兒要走,但這時,女兒卻變了卦,說什麼也不想走,纏著芳芳還想再多遊一會兒。一想到自己的總結需要馬上寫完,急的芳芳衝女兒大吼起來:「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剛才不是說的好好的嗎,怎麼說話不算話,我看你以後是不想再來了吧?」
  • 孩子不聽你講道理,只能對他大吼?弄懂這2點,溝通才會有效果!
    她壓住心中的怒火,平靜地說:「寶貝,不想吃的話,你可以告訴媽媽。你把他推在地上,弄得到處都是,既浪費又不衛生。」「我不管,我就是不喜歡吃米飯。」兒子把朱玲的那一份也推到地上。朱玲再也無法忍受兒子的行為,火氣竄到頭頂,對著兒子開吼:「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淘氣,你不想吃可以告訴我,你直接推到地上算怎麼回事?你這個壞孩子!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上邊的圖片有沒有我們的影子?每天想第一時間回到家放鬆放鬆,但疲憊的身體和身心都在接受來自娃的各種形式的挑戰,無時無刻不在「摧毀」著家長的耐心。
  •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好好說他「聽不見」啊
    我一位朋友還為此特地帶孩子去看了耳鼻喉科,結果只是印證了,孩子就是不想聽媽媽說,你說氣人不?我不是耳朵不好,我只是不願意聽有些人說,哪怕和你爭論的機會都不想給。基本上每個有「耳邊風」孩子的家庭,都會是一方喋喋不休,另一方管教缺位。愛喋喋不休的那個家長,看似很強勢,但是能量卻是很低的。
  • 孩子被吼後為什麼不說話了?
    很多父母都有吼孩子的經歷,後悔的當然也非常多,但是到了情緒的爆發點,想要控制真的太難了。不過,被吼的孩子的反應也都不一樣,有的嬉皮笑臉,跟你打岔;有的討好,一下子抱住媽媽道歉,哄到你沒脾氣為止;還有的孩子要和你據理力爭,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可是有一種孩子,被吼後就是不說話沉默以對,那他在想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