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吼孩子,可實在忍不住,育兒專家:三個步驟解決親子衝突

2020-12-22 嘟嘟寶貝

「不能玩了,我們還要去給姐姐配眼鏡,姐姐明天要返校」。

「不,我不走「。

」你看,都五點了,晚了眼鏡店就要關門了」。

「吃一個冰激淋我就走」。

「好吧,我們去買一個冰激淋」。

小美帶兩個女兒去商場購物,買好東西經過兒童遊樂區,五歲的小女兒非要進去,可是玩起來就不肯走。見女兒說要冰激淋,小美趕緊去買了兩個,大女兒和小女兒各一個,想帶女兒離開,可是小女兒還是說「媽媽我不想走,我想再玩會兒」。小美終於忍不住了,衝著小女兒吼出來「每次來都這樣,玩起來沒夠,走「。說完,她強硬的拖著女兒就走,女兒一邊往反方面拽一邊大哭,從三樓一直拖到樓上,塞到電動車上,女兒還在大哭。

小美說自己結婚生子後脾氣越來越壞,說話聲音越來越大,老公說她結婚前是個溫柔耐心的好姑娘,沒想到生了孩子現出原形,成了一個天天對孩子吼叫的「娘」

小美說,自己也不想吼,可是面對孩子的各種「|作」,實在是忍不住,有時候控制不住還會打孩子。自己也知道不好,但就是忍不住啊。

媽媽不是完人,但要提高自己的認知。

有的媽媽說,我也知道吼孩子不好,可是我實在忍不住。

育兒專家、心理學博士陳忻老師說過,對孩子發脾氣,是父母認知不足,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他們和大人有本質的區別,所以不能按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孩子不僅是在身高和體重上與大人有差距,他們的理解能力、控制能力、解決問題的也都有限,所以,講道理並不一定起作用,強制更是加劇了衝突。但是孩子又是一個獨立的人,從2歲左右他們就有了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的需求,有探索的欲望,不會事事遵從大人的心意和安排,所以會和大人發生衝突,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嚴重,吼叫和強制更會加重孩子的逆反,使衝突更加激烈。

媽媽不是完美的人,也會有情緒,但是,當我們真正提高了認知,理解了孩子的發育特點,就不會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就會時刻提醒自己,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學會和孩子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減少衝突。

吼是沒有用的,「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們」,通過平等溝通的方式,採用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才能建立減少衝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當父母有了方法,知道怎麼去做,自然用不著大光其火的去吼叫。

美國育兒專家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合著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正是一本教給我們方法的書,通過講解和案例、習題,指導父母如何提高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如何解決問題。此書自出版以來已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被奉為親子溝通的「寶典」,豆瓣評分高達9.3。

書中提供的方法和步驟非常詳細,還有豐富的案例,對於如何處理樣子親子衝突和孩子以及父母情緒,主要是採用了三個步驟。

1、傾聽和回應。

大人經常沒有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和心聲,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只需要父母耐心的聽孩子把話講完,尤其當他們覺得非常委屈的時候,父母就更應該認真聽他們講出自己的煩惱,同時給予必要的回應。

同事講過一個例子,女兒不喜歡自己的同桌,找到老師要求調座位,可是老師不同意,女兒回家發脾氣,說「媽媽,我同桌太煩人了,我不喜歡她」。同事說「嗯」。女兒又說,「老師不同意給我調桌,說我是作」,同事又說「哦」。女兒說,「明天我不去學校了」。

可能我們也會覺得這個女兒有點「作」,不喜歡就要調座位,可是同事認真的聽完女兒的講話,並簡單的回應了女兒,讓女兒感覺到媽媽在關注她的問題。

注意,這裡的溝通技巧是,要全神貫注的傾聽,不要敷衍,同時,用簡單的詞語回應,不用急著共情,讓孩子把情緒宣洩出來。

「用最簡單的話回應他們,往往能起到安撫的效果,也能神奇的改變他們的情緒」。

2、表達感受,孩子的和自己的。

陳忻老師有一次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後,小寶鬧著要吃壽司,可是她已經做好飯了,也不想出去買,就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想吃壽司,可是媽媽已經很累了,而且飯也做了,我們以後每周四吃壽司好不好?孩子就不吵要壽司了。

說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被認同,情緒就不會進一步發展,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立場,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處境和態度。如果孩子的行為應該被禁止,就明確的表達,「你不應該這樣做、不能這樣做」,樹立一定的行為規範。

兩歲的月月有時候會打人,有一次突然打奶奶,媽媽看到說「不許打奶奶,打奶奶以後不給你買好吃的了」。其實說應該告訴孩子,不能打奶奶,奶奶會疼的。

3、提供選擇和解決方案。

溝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在親子衝突中,問題解決之後,衝突自然就消失了。

媽媽帶男孩比利在超市購物,小傢伙好奇的亂跑,媽媽說,「比利,別跑,給你兩個選擇,要麼好好走,要麼坐在購物車裡」。比利象沒聽見一樣,依然往前跑,媽媽過去把他抱住放進了購物車。而不是怒吼著打了他的屁股。

在前文提到了同事的女兒的事情,同事和女兒討論,繼續和老師溝通,告訴老師同桌上課講話影響了她的學習,不要和老師賭氣,後來女兒再次找到老師,老師給調了座位。

以上這三個步驟,先傾聽,並回應孩子的表述,再說出自己的意見,最後提供選擇鼓勵孩子合作,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其實,這三個步驟也可以是各自獨自的三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有時候,父母僅僅是耐心的聽孩子把話說完,或者再進一步表達理解,孩子的的情緒平復,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不管是什麼樣的方法,都需要父母在實際生活中不斷的有意運用、練習,「父母必須通過練習把理論變成行動,並且記錄下結果,才能使學到的技巧真正內化「。

相關焦點

  • 我又忍不住衝娃吼了一通!現在後悔了,怎麼補救?
    常爸有位朋友,他女兒4歲,孩子媽媽脾氣不大好,經常吼孩子,最近他發現,女兒也開始「回吼」媽媽,原來女兒不知不覺中也「習得」了媽媽應對問題的方法,單向吼娃演變成了親子衝突。我們如果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其實每一次吼娃,都可以被看作是一次人際之間的衝突:兩個人之間產生了矛盾(比如你希望他收拾玩具,他不想收;也有可能是你想讓他早點睡,但他還不困),只不過是你的權威性和力量感更強,所以衝突中你可以用「吼」這種威嚇的方式,粗暴地解決這場衝突。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這「4C法則」幫助你遠離「吼叫式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專家李玫瑾說「你對孩子的說話語氣,決定了他對你的態度。」平時總喜歡用吼叫的方式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後,也會用吼叫的方式還回來,這樣的育兒方式不僅親子關係很糟糕,孩子的心裡也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 為什麼每個育兒視頻都很有道理,可我還是忍不住吼孩子?原因在這
    看著身邊熟睡的寶寶,忍不住親了又親,回想起剛吼完她,哭著入睡的她,即便夢中也是抽泣的,我是對自己又氣又恨。一種深深的自責感湧上心頭,她那麼小,她知道什麼,為什麼自己就不能多點耐心呢?為什麼自己就不能控制下脾氣呢?這個場景相信做母親的十有八九都會經歷,捫心自問我們愛孩子嗎?
  • 孩子很逆反常常頂撞父母就真的沒辦法了?教你三招,輕鬆解決衝突
    今天我們要繼續跟各位爸爸媽媽們分享一下,如何管理情緒修復破損的親子關係。我們先提出三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平時面對這類型的問題,我們如何做的。第一個是父母親可以怎麼做培養具有安全感的孩子?第二為什麼父母親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常常會情緒失控,失控的時候爸媽又該怎麼辦?
  •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吼孩子?
    因為延遲開學,這也是我們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假期。但孩子們遲遲不開學,這真是很多父母處理親子關係的一次嚴峻的挑戰。這不,最近我的好閨蜜安安跟我傾訴她自己在家帶娃的各種翻車。最重要的是,最近她又吼了孩子,還特別憤怒地打了孩子,她感到非常內疚,希望我給她抱抱,並給她一份戒吼指南。安安是一個特別重視育兒媽媽,兩有個可愛的寶貝。
  • 專治「不想吼孩子,脾氣上來忍不住」這種病!
    為什麼教育孩子我們道理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還是忍不住吼呢?因為我們不曾被溫柔對待過,從小到大都是被吼大的。人一旦情緒失控,就最容易切換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我們說的應激反應。我們不喜歡曾經這樣被對待,但不自覺地,面對孩子,我們也成了那個自己討厭的父母。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我曾經也被深深影響。
  • 共贏——親子衝突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孩子想讓你陪玩,而你很累,想要休息;孩子想吃糖,而你擔心吃糖對牙齒不好;時間到了,你想回家,孩子卻非要再玩一會兒。你是否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從有孩子開始,親子衝突就不可避免,孩子日益長大,也意味著孩子與父母的衝突會越來越多。怎樣有效解決親子衝突,就變得越來越必要了。
  • 原來"吼孩子"會上癮?"4C法則":4個C步驟讓你戒掉"吼癮"
    再者,家長們也都慢慢嘗試著理性教育,但是人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有的時候孩子就像&34;一樣,導致最後家長也情緒受不住控制,扯著嗓子對孩子吼。3.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家長採取吼叫的方法來達到自身的教育目的,雖然自己身心舒坦了,但是孩子卻受到了傷害,一般情況下,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會產生兩種性格轉變。
  • 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但吼完就後悔?走好這三步,情緒上來也不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作為媽媽是否有過這種經歷?在面對孩子犯錯誤時總是忍不住對他發火,但是每次「吼」完就後悔。每天心情就像是坐山車,一直在發火、後悔中無限循環。網上有個媽媽就實在拿她的孩子沒辦法了。小孩子已經三歲多了,但是做事情不僅磨嘰還特別叛逆,媽媽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經常氣得媽媽腦仁疼。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了,媽媽為了讓他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就讓他試著自己穿衣服。可是他完全沒反應,就坐在那裡乾耗著,導致天天去幼兒園都遲到,氣的媽媽天天對著他吼、跟他發脾氣。
  • 不了解性格衝突,解決不了親子矛盾
    #不了解性格的衝突,解決不了親子矛盾 #昨天發了個圈,誇獎了媛媛的精益求精和堅持品質。大家都說好羨慕,但其實我每天都會被她要求完美的性格弄得很鬱悶。給大家分享一個因為我隨便安慰和誇獎導致的衝突。因為打這個卡耗了很多時間,實在扛不住內心的情緒湧上來,對她說了句:「你怎麼這麼奇怪啊,誇你都有錯嗎?而且我是真心誇你的啊!」她繼續哭著說:「我不想打卡的時候有別的聲音!」這種想法讓我這個紅色性格的媽聽起來是無法理解的,我會覺得太奇葩了。
  • 《P.E.T.父母效能訓練》:親子共贏,解決親子衝突的黃金法則
    本文,將從親子衝突的產生,日常生活中錯誤的解決方法,以及解決親子衝突的黃金法則三個方面來闡述,為焦頭爛額的父母提供一套切實可用的方法。 這就是父女直面衝突,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帶來的效果。事實上,家庭中的衝突,一旦被公開表達,並作為一種自然現象被接受,其影響對孩子來說,比父母想像得更為健康。 可以說,親子衝突中,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契機,是疏通親子關係的關鍵所在。積極去解決,有利於親子雙方的成長。
  • 學會這四個基礎育兒理念,可幫你解決大多數的育兒衝突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與挑戰,孩子又哭又鬧,我們大動肝火。尤其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家裡更是雞飛狗跳。 下面,給大家分享四個基礎的育兒理念,如果我們掌握了這些理念以及使用方法,就能幫我們消除生活中80%的育兒衝突。
  • 我也知道不該吼孩子,可情緒上來就是忍不住,咋辦?
    如果換作我心情好的時候,這件事我會處理得平心靜氣——小孩忍不住多看了一會兒電腦,多大的事啊。那麼,我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把孩子當成情緒出口呢?該怎麼避免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又後悔呢?當我們內心能量不足的時候,我們要從哪裡去汲取能量呢?
  • 親子教育重要的一課,如何解決親子關係中需求衝突
    我們親子關係的處理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之前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需求衝突。如果解決日常的衝突,並不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這也是親子教育重要的一課。例如一家人正準備出門去旅行,要去趕車(父母的需求),但是小寶正在玩遊戲機(小寶的需求),不想出門。需求衝突就產生了,我們應該對孩子究竟是該嚴厲(父母贏)呢,還是該寬容呢(孩子贏)?
  • 4個方法,避免親子衝突失控又後悔
    寶寶司令|BABYSLG科學育兒 每天五分鐘每個家長都有與孩子衝突的經驗專家給父母4個錦囊妙計解決與孩子的衝突。▽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場景是:上床睡覺的時間到了,你唸一個床邊故事給孩子聽,說「晚安」,然後小鬼大叫「我不要睡覺!」一晚復一晚,上演同樣的戲碼,爸爸媽媽終於失去最後一點耐心,對孩子大吼,威脅要打人。
  • 吼孩子,你真的會嗎?這樣吼孩子才有效,原來以前都吼錯了
    如果老人偶爾能幫下,那樣自己可以舒緩一下不好的情緒,就不會對孩子發脾氣了,可是孩子有的時候真的是很不聽話,我也試過心平氣和的說話,儘量不著急,可是沒用!最多過不了2個小時我就爆發了!不吼不行啊!寶媽娟娟表示:我也不想 每次寫作業我就忍不住吼 甚至有時候會動手打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戒吼媽其實要戒斷的是這些事
    我實在無法保持「溫柔」,忍不住吼:你們能不能快一點!怎麼總是說不聽!早幹什麼去了?怎麼總是磨磨蹭蹭!要遲到了知不知道?我的理智告訴我應該溫柔的跟孩子講話,我吼過他們,他們今天可能動作快一點兒,但是我也知道,磨磨蹭蹭的倆小子,明天同樣的戲碼還是會再次上演,難道我就要這樣每天都要吼下去嗎?
  • 教育孩子聽誰的?脫離三個誤區,運用三個方法,長效解決育兒分歧
    育兒分歧,已經成為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家庭和睦路上的絆腳石。遇到育兒分歧,夫妻通常運用的方法是: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或者賭氣說你管我不管,又或者都讓孩子放任自流。這些方法,可能一時起了作用,但是存在誤區,保不準在不久的將來,又會重蹈覆轍。
  • 淺析親子衝突:扭轉面對衝突的態度,是實現「共贏」的基礎
    所以,首先我們要放平心態,正面接納衝突的到來。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找到更好的處理衝突的方法。大家在遇到親子衝突時,一般會有下面三個方法:(1)我說得對,你無權反駁。有的父母相對軟化些,他們會用各種例子、道理來論證自己說的是對的,反覆說服孩子聽從他們的指示。前一種,一定會帶來衝突的升級,不是孩子悶在心裡等到長大後的某一日某一件事集中爆發,就是當時更加憤怒、拒絕交流甚至離家出走。後一種看似和緩一些,但依然沒有考慮孩子的立場和感受,孩子有可能因為實在不想在聽父母的嘮叨,而被迫聽從,或者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地無聲反抗。
  • 青春期親子關係衝突後的重建: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走出育兒困擾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發生過親子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錯了地方,那麼就很難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關係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