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親的60年代

2020-12-20 大河網

  □四川 張浩宗

  

  我1965年出生時,父親正值青年。父親用愛好文學的方式記錄和歌頌了火熱的20世紀60年代。

  在那個年代,受譽滿巴蜀的青年詩人梁上泉的影響,父親愛上了文學,並在我們當地的報紙《通川報》副刊上發表了作品。他發表得最多的當然是詩歌。 

  父親有一首詩寫得很有韻致和想像力,至今我都能背誦:

  兩岸山歌震山岡、沿河號子連串響、驚動船家老頭子、搖船來載豐收糧、笑得橈槳拿掉頭、笑得鬍子翹上梁。

  這首詩雖然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但相對於那個年代多如牛毛、言之無物的四言八句口號詩,它沒有空洞的說教,在寫作手法上有了大的突破,至少能把人帶進一種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和豐收圖景裡。我一直固執地認為,這首詩是那個特殊年代難得一見的好作品。

  還是在讀中學的時候,我就常常偷著翻看父親的筆記本,紅紅綠綠的有好幾大本,那上面寫滿了一頁頁長長短短的分行文字,後來我才知道,父親寫的是詩歌。如有發表的,父親就會在文末批註一筆,此詩發表於某年某月某報刊某版面。如找到了樣報樣刊,父親就把自己的作品粘貼在一個本子上。

  那時候,在我心裡一直把父親看成是一個很神秘的人。父親平常謹言慎行,想不到他的心底卻藏著火焰般燃燒著的激情!我想,要是我也能寫出詩歌在報刊上發表就好了。但是,那時候,父親是絕對不允許我偏科的,更不要說偷偷寫作投到報刊上去發表了。父親要我考大學!

  我參加工作後,不知始於何時,也許是緣於父親年輕時的愛好,也偷偷琢磨起寫作來。直到從報紙上看到了我第一次變成鉛字的名字,父親才欣喜地對我說; 「當年哪,都怪我太固執了,不然,你發表作品的時間一定比我還早。」父親第一次發表作品時19歲,但父親不知道的是,我17歲時就在《通川日報》和《巴山文藝》上發表作品了。

  從那以後,一旦寫出了文章,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讓父親當我的第一個讀者,並讓他給我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然後才投向報刊編輯部。想不到,經父親提出修改意見後投出的稿件大大增加了命中率。每每我們父子有文章變成鉛字時,我和父親都會互通信息,相互祝賀。

  受父親的影響,我一直堅持業餘寫作,迄今,我已在《延河》、《百花園》、《北方作家》、《小小說大世界》、《小小說月刊》等全國幾十家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了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還出版了一本小說隨筆集。

  如今,父親已經70多歲了,還保持著良好的寫作習慣,並時有文章見諸報刊。父親不會上網,他的文章都是我給他打好後通過電子郵件發出去的。

  我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父親用他的青春和激情抒寫了60年代。因為共同的愛好,我和父親常常交流寫作心得,我們既是父子,又是朋友,還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相關焦點

  • 父親這60年
    父親這60年  李海榮 郜菲菲  我的父親出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年,與共和國同齡。60年來,風風雨雨,不辭辛苦,他為支撐整個家庭勞苦了大半生;兩鬢斑白,額紋已深,為了生計付出無數的心血和汗水,同時,從他臉龐的皺紋也折射出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歷了不平凡的蹉跎歲月,見證了新中國從成立、到發展、漸壯大的整個坎坷歷史過程。
  • 重生空間文:年代+空間+甜寵+1V1+雙潔,女主攜空間重生在60年代
    標題「年代+空間+甜寵+1V1+雙潔,女主攜空間重生在60年代」提到的小說,說的就是第一本小說,該小說是年代+空間+甜寵+1V1+雙潔,女主攜空間重生在60年代!1.《六零甜妻有空間》作者:鬱從文精彩內容摘要:年代+空間+甜寵+1V1+雙潔,女主攜空間重生在60年代!
  • 60年代往事
    20世紀60年代,我們的父輩祖輩們為什麼過得如此艱苦?因為我們在維護國家主權,維護百年鬥爭取得的成果時,遭到兩個超級大國的圍剿。一方面,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外交一邊倒向蘇聯,不容於歐美,蔣介石伺機反攻,實施他的「光國計劃」,印度、日本、韓國等也持敵對態度。
  • 在我和父親的這一場鬥爭中,我輸了
    世上只有爸爸好》,我問媳婦 「我家可是三代單傳,老思想,假如我父母非要你生個兒子,你生不生?」 媳婦白了我一眼「只要你能養的起我們娘幾個,生多少都行。」 其實這是我和媳婦的玩笑話,因為在我心中,我和媳婦生一個娃就挺好。
  • 同學聚會歌曲204首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統統在這裡了
    適合同學聚會時聽的歌曲一共204首,收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經典好歌,再也不用發愁同學聚會用哪首歌做背景音樂,更不用發愁去KTV唱哪首歌了。多年不見,無數懷念。60年代同學聚會歌曲精選32首:1、北京的金山上2、十送紅軍3、瀏陽河4、烏蘇里船歌5、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 穿回七十年代,奶奶是孫女控,父親疼女兒,她被寵成寶,年代文
    哈嘍大家下午好啊,今天小編為大家送上的小說推薦是5本年代文,穿回七十年代,奶奶是孫女控,父親疼女兒,她被寵成寶!女主蓁蓁重生到華夏,父母雙亡,要接收一個拖油瓶弟弟和兩個鄰居家的小毛頭。男主秦磊表示:「兩個小的你管得很好,以後我也歸你管。我不當兵了,做生意,掙了錢都歸你管。」多年後,首富秦總裁在媒體上一臉幸福地說,「我是最窮的人,我家房子車子票子,都歸我太太管,當然我也歸我太太管。」
  • 什麼是父親節最好的禮物?海寧60歲女兒和87歲父親說
    今年這個父親節,劉晴不用再來回奔波自己家和父親家,只要回到親和琳軒養生源就能見到自己87歲的父親劉大坤。對父親來說 陪伴是最好的禮物「走一個」「又被吃掉了」……一陣笑聲傳來,6月12日,記者在親和琳軒養生源見到了劉晴,中式建築的大廳裡,靜謐、散發出一股書香氣,今年60歲劉晴正在和自己的父親劉大坤下棋。除了劉晴,劉大坤還有一個兒子。
  • 好看的年代文:姐姐和媽重生,父親變成魔法師,一家子雞飛狗跳
    短評:這本小說講述的是女主凌甜因為患胃癌晚期死後重生了,來到了艱難困苦的七十年代,成了一個六歲的小娃娃。爸爸古古怪怪,總是能變出一堆新鮮的蔬菜瓜果,媽媽力大無窮,總是念叨著女兒當自強,男兒要嬌養,還有一個親姐姐,似乎知道的特別多,總是把她當做小孩子寵著,唯獨一個小弟弟,看上去和常人差不多。
  • 魔獸世界:我的成長經歷,紀念那個回不去的60年代
    作為一名60年代的玩家,我剛進入遊戲時,對這個新奇的《魔獸世界》幾乎一無所知,當時沒有插件,攻略也不多,面對龐大的世界地圖我一臉懵逼。玩過60年代的都知道,很多精英任務不組隊的話,根本過不去的,而精靈這邊似乎都沒有什麼活人。有一次我任務又做不動了,又懶得殺怪練級,就坐上開往米奈希爾港的船隻,打算旅遊一番散散心,看完風景再回來繼續。也許是我的級別夠低,人夠笨的緣故,一心看風景的我很無辜的在港口外被野怪給殺了。
  • 我的父親,寫在2020年這個父親節
    說實話我真的的既興奮又開心,一下子找到了歸屬感,後來有個文學社讓我交六十多說重點培養我,給我發採訪證和記者證。現在想來這無非是收費的一種噱頭,60多塊錢在2002年還是筆不小的費用,但父親背著我交了。當學校門衛通知我取信時,當全班同學羨慕我有記者證和採訪證時,我突然覺得還是學習比混好太多了,引人注目的方式原來不止混社會這一種。
  • 獨家探秘Orla Kiely時裝工坊 回歸60年代
    獨家探秘Orla Kiely時裝工坊 回歸60年代(1/20)[文章頁瀏覽模式][圖片瀏覽模式]   Orla Kiely的秀場,不在塞莫斯特宮,而是選在了Elms Lester畫廊,設計師希望將達人的目光帶回上個世紀60年代。
  • 60~100:給我們的父親打分
    他不像傳統父親那般威嚴而不善言辭,我也不像傳統女兒那樣,覺得他像一座難以親近的大山。他當然不是完美父親。儘管他已經努力花時間陪伴我,但還是常常有應酬,他回到家時我已睡著。平時很忙,假期裡常常只有我和媽媽去旅遊。也許是因為女兒和父親天生的距離感,我在最渴望傾訴的時候還是會去找媽媽,而他只能在一旁聽著,時不時唉聲嘆氣。
  • 愛之夏:60年代的一場盛夏
    我在加州北部長大,距離舊金山大概一個小時,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我父親的黑膠唱機裡總是輪轉著這些人的聲音:大衛·格羅斯比、大門樂隊和誰人樂隊都一直是我成長種的陪伴,我很早就被他們迷住了。我陷入了那個時代中無法自拔,但是卻晚了20年。
  • 永不改初心的共產黨員——懷念我的父親陳儒林
    □陳煥然我尊敬、慈祥的老父親陳儒林於2019年4月12日去世,享年91歲。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些天來我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和藹可親的面容時時浮現在我眼前。他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和優良作風激勵著我。緬懷父親,撰寫此文,以寄託無盡的哀思。父親1928年11月出生於樂陵市丁塢鎮楊盤南街一個農民家庭。
  • 60年代的幼兒園生活
    我的幼兒園時代是在60年代初,我父母在當時的鞍鋼大石橋鎂礦工作,礦裡的機關職工幼兒園是一個檔次很高的幼兒園,因為二歲的時候父親被調到包頭支援包鋼建設,母親一個人帶著我們兄弟兩個,還要上班。所以我得以進了這座幼兒園。上大班的時候已經有了記憶,那時候中國又已經從三年自然災害的艱苦中恢復過來。生活和物質條件是前三十年最好的時期,幼兒園的生活是非常幸福和快樂的。
  • 60年代銀幕上12位帥哥,如今多半被遺忘,趙丹兒子也在其中
    原創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今天,讓我們將目光再次投注到60年代的大銀幕,去重溫一下當年我們看過的老電影,以及那些被我們遺忘的電影明星。今天,出現在我們眼前的12位演員,都曾在60年代的大銀幕上熠熠閃光,可是如今卻多半已被遺忘。其中,還包括了大明星趙丹的兒子趙矛。
  • 尹東福(東哥) 散文《我和父親》心香文藝
    《我和父親 》長大了,終於明白父親在我心中的重量!一根思念的長線,穿在我和父親之間,那些久遠的記憶已滲入骨髓。走得開的是身影,走不開的是情懷。有一種愛它是無言的,而又是嚴肅的。它在你過後的許多日子裡,越來越深深的體會出一種親情之味。
  • 「60年代開心農場」最火(圖)
    昨天是報名開心農場的第一天,其中相中「60年代開心農場」的讀者最多。不少報名者有一致的想法: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生活,能有機會體驗田園生活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還有一部分報名者曾有過下鄉的經歷,雖然在城市中生活多年,但對農田還有一份情結在其中。
  • 60年代老物件——軍用水壺
    60年代老物件——軍用水壺 軍用水壺  很久以前人類就發明了在野外攜帶飲水的方法和容器,軍用水壺則是在民間攜水器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雛形為獸皮製作的皮囊,後演變為瓦器、陶器、青銅器,到了後來,軍隊有了專用水壺,而且隨著後勤裝備的發展和對人的重視
  • 老照片:60年代的昆明,最美的春城已經一去不返了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60年代的昆明,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看看半個多世紀之前的昆明吧。圖為60年代的滇池,那時的湖邊還有放牧的牛群。60年代碧波萬頃的滇池。滇池,也叫昆明湖、昆明池、滇海。位於昆明西南,是雲南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滇池風光秀麗,風景如畫。60年代的昆明,滇池北岸的大觀樓,大觀樓建成於清康熙29年(公元16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