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萬元對於我們家來說,就像200萬元一樣重要。等放寒假了,我就帶大閨女去醫院做康復訓練。」家住和平區通遼街的孫媽媽,一周前收到市殘聯撥付的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在康復訓練期間的生活補助,她激動地說,「感謝政府的好政策。」
資料圖片
事/件/回/溯孫媽媽告訴記者,大概在女兒心心一歲學走路那年,家人發現她右側腿腳不利索,最終被確定為四級殘疾。給女兒治療,幾乎花光家裡所有積蓄。幾年前,孩子的爸爸又患上腦血栓,喪失工作能力,整個家庭更加舉步維艱,成了低保家庭。
2016年,孫媽媽首次為心心申請兒康項目,至今已申請5年康復救助。剛開始,心心每年可獲得1.2萬元,從去年《瀋陽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方案》出臺以來,每年增至1.5萬元,年齡由0至7歲增至到10歲。「再加上這2萬元訓練期生活補助,我就可以安心帶大閨女住院,進一步康復治療了。」
提質又提效 全面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
為了幫助更多像心心這樣的殘疾兒童, 2018年,瀋陽出臺了《瀋陽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方案》,對0-10歲,在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和精神(孤獨症)等方面有出生缺陷或發育障礙的兒童,給予手術補助、輔助器具補助、康復訓練補助及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康復訓練生活補助。
同時,全面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制定《瀋陽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服務規範》,重點突出「放管服」改革,將社區、街道、區縣殘聯、市殘聯四級審批制度,精簡為區縣殘聯直接受理、直接審批的「一站式」服務,提高了效率,突破制度實施中的很多瓶頸問題,實現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由「十二五」期間設定項目限制數量,向「十三五」期間建立制度應救盡救的飛躍。
停課不停訓 全省率先開展網上居家康復訓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大量需要持續康復訓練的殘疾人無法到專業機構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一旦停止康復訓練,殘疾兒童好不容易取得的康復成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快速退化。」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幫助殘疾兒童「保衛」康復訓練成果,2月初,瀋陽市印發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殘疾兒童居家康復訓練指導工作的通知》,組織31家康復機構、61個遠程康復訓練技術小組、專業康復指導人員155人,為全市1271名在訓殘疾兒童免費開展居家康復訓練,確保了殘障兒童康復訓練連續性和康復效果。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市殘聯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於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與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複診復訓工作的通知》,組織44家定點康復機構相關人員開展了培訓,重點對殘疾兒童線下康復復訓標準、補課補訓具體的條件、復訓啟動的程序、復訓疫情防控和有關要求等方面予以明確,指導定點機構全面啟動運行,受理申請、提供救助。
新/聞/伴/讀●截至12月10日,今年全市累計投入資金2494.7萬元,同比提升11.23%●審核救助殘障兒童1475名,同比增加16.1%●累計救助人數1580人次,同比增加16.8%,位列全省首位。●通過不斷完善殘疾兒童救助政策和增加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供給及政策宣傳,全市每年救助數量不斷遞增,五年來累計救助5138人次。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封葑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