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牛肉罐頭看出日軍氣數已盡?軍糧「大和煮」的那點事兒

2020-12-20 騰訊網

有小夥伴發私信給我說,在順溜第四集裡頭看到偵察排長吃了日本的牛肉罐頭之後一臉懵逼,然後邊上的翰林解釋說這個說是牛肉罐頭,但實際上是雜糧+牛血。想了解一下當時日軍中的牛肉罐頭,也叫大和煮是個什麼來歷,所以狗子在這和大家盤一盤。

本身日本自打公元六世紀飛鳥時代之後開始跟著天皇以素食為主,直到19世紀被美國人的黑船轟開了國門之後才尋思為啥洋鬼子都長得這般高大。到1870年,印在日本萬元鈔票上那個福澤諭吉發表了『肉食之説』,鼓勵日本國民多攝入動物蛋白,從此日本才進入了吃動物的時代。

1881年,日本的罐頭業始祖前田道方在東京小石川開了第一家罐頭廠。早先這廠裡還是用雞鴨肉做罐頭的(日本人一開始比較反對吃耕牛),而且普遍用西方那種醃製手法以延長保存時間。但這種口感很明顯不受日本人喜歡,因此前田道方在罐頭裡加了醬油、味醂等本土化的調味料,之後一炮而紅。時任《朝野新聞》的主編澤田直溫給這種罐頭起了個很本土化的名字——大和煮。

1884年,日本海軍的醫療主任高木兼宏察覺到日軍普遍容易患上腳氣病與營養攝入不均衡有關。他提倡軍隊在主食中加入小麥製品(小麥蛋白含量比稻米高),並且發明了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肉類的海軍咖喱。至此,海軍逐步接受肉食,在甲午戰爭時期,海軍採購了大量牛肉大和煮罐頭。

而陸軍此時雖然也有部分採購,並且在《戰時陸軍給與規則》中標明了每人每天必須攝入150克動物肉蛋白,但陸軍馬鹿的高層存在不少傳統的素食派,認為日本人以前就一直吃稻米和蔬菜,現在就吃不得了?外加部隊只吃精米,而精米中的維生素B1遠不如粗糧,所以陸軍到日俄戰爭時期還飽受腳氣病困擾。等到1910年,陸軍才在《軍隊料理法》法中強制增加了粗糧、小麥以及多種肉類,大和煮也算正兒八經成為了日本陸軍的隨行口糧之一。

侵華戰爭時期,大和煮的品類已經很豐富,雖然還是以牛肉為主,但豬肉、鯨魚肉、馬肉、驢肉以及各類魚肉的也有。尤其是日軍佔東北時期,大量的牛肉原料甚至是罐頭都從美國等地進口。

但等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尤其是偷襲珍珠港以後,日本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本身島國貧瘠的資源讓他們根本無法在被貿易封鎖的情況下維持一場全面戰爭,尤其是肉罐頭這種需要大規模畜牧才能供得上,而日本不存在大規模畜牧業的條件。因此在1941年之後,日本所謂的牛肉大和煮基本都已經是在消耗30年代那批存貨,而金槍魚罐頭、鯨魚大和煮、之類的魚類罐頭比例開始增加。

順溜的劇中說,這日本牛肉罐頭是用牛血和雜糧所制,然而我並沒有找到可以印證的資料。尤其是抗戰末期,日軍人力物力已經到達極限,有限的罐頭產能多是送到太平洋戰場。困在中國內陸的日軍幾乎都是就地補給(燒殺搶掠),即便真是有罐頭的運力,也不會送去這種牛血+雜糧的垃圾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軍糧「大和煮」,內容變化就能看出日軍「氣數已盡」?
    比如有些朋友就從某部影視劇中展示的一個日軍所吃的號稱是「牛肉罐頭」,但實際上雜糧和牛血的混合罐頭的情節,推斷出這是在戰時氣數已盡,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據悉,日軍所吃號稱是牛肉罐頭的食物其實叫做大和煮,這是日本人仿製西方的飲食結構研發出的一款意在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食物類型,因為日本以往都是以素食為主,但國門洞開後他們發現西方人都身強體壯,於是合理推測這是因為西方人喜愛吃肉食,攝入的動物蛋白更多,營養更豐富,於是便效仿西方進入肉食時代。
  • 風靡日本的大和煮,從寶貴的軍需用品,重回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二、從民用到軍糧的轉變提到跟大和煮相關的事物,日本軍隊絕對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從西南戰爭開始,日軍就開始在軍糧中添加牛肉罐頭作為軍人的單兵口糧,後來日軍肉類罐頭也開始默認為牛肉罐頭。19世紀開始,為了緩解陸軍罐頭的用量問題,日軍又從民間採購了大量鯨魚肉罐頭來代替牛肉罐頭,這其中以水產講習所講師伊谷以知二郎與其學生共同製作的"勇魚大和煮"最為出名。據統計,甲午戰爭期間日軍總計花費了251萬日元用於採購罐裝軍用食品,其中罐頭食品裡幾乎全是牛肉大和煮。
  • 揭開二戰日軍軍糧神秘面紗,葷素搭配還很有營養
    此外日軍還研發了營養口糧,用於彌補短時間的體內熱量消耗,一塊的熱量高達600卡,吃10塊就可滿足任何的熱量消耗。光吃主食沒有肉怎麼行?日軍在軍糧中也添加了鮮肉和肉罐頭,以滿足士兵的口舌之欲。戰鬥中的日軍,只要靠近補給線或佔領區,基本上都有穩定的肉類來源。
  • 二戰軍糧比拼:沙漠中不忘意面的義大利軍隊,強大供給能力的美軍
    C類軍糧,這類軍糧主要以熟食罐頭為主。1937年,美國的霍梅爾食品公司首次生產了「斯帕姆午餐肉罐頭」,二戰爆發後,美國軍需部看中了這種廉價的午餐肉,將其作為美軍主力制式罐頭,而一罐普通牛肉罐頭的錢可以造三四罐午餐肉罐頭,因此「斯帕姆午餐肉」的供給十分之充足,美國大兵們的一日三餐裡都有它,一年到頭下來美軍上下也都吃吐了,統帥艾森豪也向霍梅爾食品公司的老總吐槽了這種食物。
  • 日軍在二戰前期頓頓吃牛肉,為什麼到後期牛肉罐頭就沒牛肉了?
    二戰前,我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落後國家, 而日本當時是一個以工業為主的資本主義強國, 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遠遠超過我國, 在武器裝備上, 日軍憑藉著掌握的技術製造出一系列新式武器, 並且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日軍購置了很多新式武器, 因此在二戰初期, 裝備精良的日軍如一群野馬一般,
  • 二戰各國的軍糧對比,戰爭勝負不言而喻
    ,日軍的軍糧內容包括:精米660克(約等於13兩)精麥210克(約等於4兩)鮮肉210克蔬菜600克澤庵60克醬油0.08升味增75克鹽5克砂糖20克茶葉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菸20支。 眾所周知,在作戰時期由於巨大的精神消耗和體力消耗,所以對於士兵來說營養的補充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吃不飽飯哪有力氣打仗,對於日軍來說,這份食譜如果能夠保持也僅僅是勉強夠用而已,所以日本當時還花大價錢購入了美國的牛肉罐頭,牛肉具有極高的熱量和蛋白質,能夠及時補充所需。
  • 細數二戰時期的「軍糧」都有啥?
    可如此殘酷的戰爭之下,各國的軍隊最擔心的卻並非是戰事問題,而是如何可以不吃軍糧、今天的軍糧是用來餵豬的嗎等等貌似「無釐頭」的問題。各國的軍糧真的這麼難吃嗎?今天小編就來帶你一起扒一扒,二戰時期各國軍隊提供的「超級」軍糧,到底都有啥?
  • 二戰時,日軍為何說自己吃的「牛肉罐頭」是豬食,到底咋回事
    戰爭前期,日本做了準備,而且主要是中國部分戰場,對供給的壓力小,這時的牛肉罐頭質量最高,裡面有真的牛肉,日軍官兵能拿到那是相當的開心,實打實的牛肉味道不會差。等到了戰爭中期,日本招惹了美利堅,要維持太平洋戰爭的供給,再加上中國戰場的擴大,資源就有些跟不上了,分到士兵手中的牛肉罐頭也開始偷工減料,牛肉的比例下降,加入一些牛血穀物作為補充,雖然沒以前質量好,但裡面還有點牛肉,能吃就行!等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在廣大的地區作戰,而且一直節節敗退,日本國內都出現了糧食問題,能給軍隊供上飯就不錯了。
  • 二戰軍用罐頭裡裝了啥?美軍「午餐肉」遭嫌棄,日軍的太難吃
    導語:二戰軍用罐頭裡裝了啥?美軍「午餐肉」遭嫌棄,日軍「牛肉罐頭」太難吃前兩年一部由張一山,周冬雨主演的網劇《春風十裡不如你》可謂是紅遍網絡,其中,周冬雨飾演的小紅在軍訓的時候吃豬肉罐頭的場景可是讓看該劇的人流了口水。一時間,各大網店的軍用豬肉罐頭被賣到漲價,賣到斷貨。我們不由得產生好奇,軍用罐頭真的這麼好吃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二戰時各國軍隊的夥食。
  • 二戰時的日本牛肉罐頭:1942年後質量直線下降,士兵吃到想吐
    不過《亮劍》中張大彪說自己天天被牛肉罐頭伺候著,可以說是一個讓電視劇帶走偏的謠言!其實80、90後,只有這兩代人及以後的,才不知道什麼是飢餓!所以這些小青年們,理解不了那個年代的人是什麼狀況!大彪其實也是有吹噓的意思在裡面,我軍的官兵一致就不會允許指揮員大吃大喝的,特別是在那個艱苦抗戰的年代。
  • 二戰時期的軍用罐頭都裝了什麼?美國日本最大補,中國的令人淚目
    依然記得在上個世紀中國軍隊的軍糧有不少是壓縮餅乾,但是現在中國軍人的軍糧中,普遍就是蔬菜肉類。 不過在二戰時期並不是所有國家的軍隊的軍糧都像中國軍人一樣簡陋辛酸。
  • 揭開二戰日軍食物的神秘面紗,葷素搭配也很有營養
    1938年4月,日軍制定了《士兵戰時規則改正條例》,規定每名日軍的主食定量為660克精米+210克精麥,接近一公斤。為了符合國民的飲食習慣,日軍在副食的選擇上也下足了功夫。作為主食的替代品,餅乾和壓縮乾糧成為日軍軍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為啥以前的軍糧都以金屬罐頭方式儲存,如今卻使用塑料包裝?
    因此在二戰時期,許多國家都製造了儲備時間很久的金屬罐頭食品,保證士兵在戰事激烈無暇做飯時,開啟這種即時即用的罐頭,恢復士兵體能。讓人好奇的是,如今的絕大多數軍用口糧都是以塑料包裝形式,很少看到金屬罐頭,這是什麼原因呢?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用罐頭裡有什麼?美軍很噁心,日軍太難吃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用罐頭裡有什麼?美軍很噁心,日軍太難吃了!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之間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 61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影響。
  • 耗子精的氣數已盡
    還有百天不到,耗子精的氣數就盡了。現在,隔三差五,耗子精還會著人在我這耍威風。沒事,我看得到,懶得回。幾次夢裡,耗子精蹲點守我,一次在車裡,他伸出手趴在車前蓋,前擋風被他砸出了一個口子,他猥瑣又野蠻的抓我,我心一狠,抓起隨身帶的匕首就對他臉上死命戳。
  • 二戰時期日軍罐頭裡究竟裝的什麼?竟然過了半個世紀還能食用!
    罐頭一般的保質期是多久大家知道嗎?我們看過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繳獲的日軍的物資裡面,總會出現大量的罐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為什麼要生產這麼多罐頭?對八路軍來說日軍的夥食標準是非常好了,這些罐頭裡面裝的都是些什麼?我們來一一揭曉。
  • 19國軍隊戰地士兵軍糧大曝光 戰鬥名族的軍糧最好吃!
    一個名為「K-Ration「的展覽正在為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即將舉辦的義大利米蘭世博會提前預熱,該展覽展出了19個國家的士兵軍糧,此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月22日。  泰國軍隊作戰軍糧包:黃魚湯、米飯、牛肉、辣椒粉、魚醬、水果乾以及塑料勺子。
  • 二戰軍用罐頭裡裝了什麼?美軍的遭嫌棄,日軍太難吃!
    導語:二戰軍用罐頭裡裝了什麼?美軍的遭嫌棄,日軍太難吃!我們都知道,戰爭對於財物的損害都是極大的,人是鐵,飯是鋼,這在戰場上更能體現出來,吃不飽飯的士兵戰鬥力會直線下降,甚者影響著軍心,軍心不穩,必敗無疑。
  • 亮劍中,張大彪繳獲的牛肉罐頭真的好吃?日本士兵:快拿走吧
    其中有一次張大彪向李雲龍炫耀自己的戰利品時,提到了當時日軍的口糧牛肉罐頭,看他們吃的那麼津津有味,小編開始懷疑了,難道這牛肉罐頭真的就那麼好吃?1937年,日本經過秘密會議,以士兵走失,要進城尋找為由,企圖不費力氣就入侵我國華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