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健身的朋友都有過健身後第二天渾身酸痛的感覺,這種疼痛甚至會持續2~3天之久才能徹底消失,我們將這種酸痛叫做延遲性酸痛。很多人認為這種酸痛是由於乳酸堆積所帶來的!實際上這種酸痛還真跟乳酸沒什麼關係,今天我就先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什麼是延遲性酸痛,過兩天再與大家分享乳酸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幫大家正確認識運動後的酸痛。
什麼是延遲性酸痛
延遲性肌肉酸痛的英文名字叫做DOMS,主要指人體在突然進行身體不適應的大強度運動之後,身體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的肌肉酸痛現象。這是一種運動性的肌肉疲勞,是肌肉產生超量恢復的基礎。延遲性肌肉酸痛一般都會出現在運動後12小時左右,在24小時到48小時左右達到高峰,大約3~5天左右就可以緩解並消失,當然了,存在個體差異,有的人也會時間更長或者更短。
延遲性酸痛的痛與肌肉拉傷等疼痛是有本質區別的,損傷類的疼痛不論你肌肉動或者不動,肌肉都會有疼痛感。而延遲性酸痛在肌肉安靜的情況下是沒有疼痛感的,只有肌肉出現收縮或者伸展的動作時,肌肉才會有疼痛感,但是可以忍受。但是對於很多健身新手來說,這種延遲性酸痛就如攔路虎一樣攔在了健身這條路上,很多人都因為忍受不了這種延遲性酸痛而放棄健身。下面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延遲性酸痛的出現原理,幫大家找到預防和解決延遲性酸痛的方式方法,讓大家在健身這條路上走得越遠、越穩。
為什麼會延遲性酸痛
關於延遲性酸痛的研究快有100年了,但是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科學家可以拿出有力的證據作出最終結論,只有幾種假說而已。下邊就帶大家看一下到底有哪幾種假說。
假說一:運動損傷假說
很多人覺得大強度的運動會導致肌肉纖維被破壞,肌纖維受損自然就會疼痛,從而導致DOMS的出現。
關於這種假說是有很直觀的證據。把肌肉活組織採樣,用電鏡一看,就一目了然。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損傷不是運動後馬上出現,而是一種延遲性損傷。通過觀察會發現,剛結束運動時肌肉細胞還是正常的。但是過了24小時左右,肌肉細胞開始出現破壞,48小時破壞更嚴重,一般在運動後72小時左右,肌肉細胞開始恢復。這種假說是現階段最有理有據的假說,也是時下大家都接受的假說。
假說二:肌肉痙攣假說
有一部分人覺得DOMS的產生是由於肌肉局部痙攣,從而引起缺血,產生P物質,這種東西可以引發疼痛。
假說三:肌肉炎症假說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DOMS是由於運動導致肌肉產生一系列的炎症反應,從而使肌肉產生酸痛。有意思的是,有的研究人員想,既然是炎症導致疼痛,那就用點抗炎藥試試。結果發現用了也沒用。所以,這種炎症假說也無法明確。
其它假說
包括鈣離子損傷假說、收縮成分張力假說、肌節增生假說、代謝失調假說等等。這些假說更玄之又玄的,這裡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了。
如何預防和解決延遲性酸痛
關於延遲性酸痛的預防,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說多做好熱身,儘量充分一些。假如你今天做腿部的訓練,那就先做兩組全身的熱身動作,然後再做幾組針對腿部的熱身動作,最後再用泡沫軸簡單滾動滾動訓練的部位。做完上邊這一套熱身動作再去訓練,就可以很好的預防延遲性酸痛的發生了。
關於延遲性酸痛的解決方法,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進行訓練後的拉伸放鬆。這個選擇沒錯,但是個人感覺營養的補充要比拉伸更重要。不論延遲性酸痛是由哪種假說成立的,肌肉訓練之後都是需要進行營養補充的,營養補充不夠充分,肌肉出現不舒服的表現,這不是很正常嗎?所以,想要解決延遲性酸痛,訓練後需要進行充足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補充才可以。
總結
延遲性酸痛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但是大家千萬不要把它和乳酸堆積搞混了,不要覺得延遲性酸痛就是由於乳酸堆積所導致的。關於乳酸堆積的相關知識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歡迎點讚、留言、轉發加關注,謝謝。#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