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好的修行,就是學會放手

2020-12-24 霓六么

最近一個很火的視頻,原本是為了讚揚父愛如山的,在火車臥鋪車廂裡,雙胞胎女兒的上鋪床位,父親用紅繩密密麻麻地保護起來。有很多網友都讚揚父親,但是評論的第一條就點明這樣做的隱患「這不是愛,這是害」

父親的愛毋庸置疑,但是這樣的保護是過度的。

01過度保護,大有弊端

在一檔育兒綜藝節目裡,明星媽媽馬舒雅對2歲的孩子極致保護,讓孩子和家人都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

為了不讓孩子磕著碰著,她索性把客廳的家具全部搬空,連一張椅子都沒有。全家人每天在客廳里舖張毯子,吃飯都是席地而坐。

孩子如果在這樣的保護中成長起來,那就真的是不知危險為何物了。

前史丹福大學新生管理處主任、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朱莉·莉斯考特-海姆斯博士,在《如何養育成人:打破過度養育陷阱,成功養大孩子》一書中,講訴過度養育的弊端。

過度養育損害孩子的能力、韌性、快樂和自我意識,也影響他們往後的就業和婚姻。

海姆斯博士經常接觸剛脫離父母的大學新生。若這些新生成長中存在「養育過度」,其行為會立竿見影地顯露出來。

有些新生,應該說是考上斯坦福的高材生卻連話都不會說,而都是父母在邊上代勞。

顯而易見,這樣的孩子沉默寡言,社交能力肯定比一般人差。

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許說沒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

缺乏自信心,特別容易因為一些小挫折就一蹶不振。

02最好的尺度,放手不撒手

之前看到過一個很感人的視頻,母親讓11歲眼盲的女兒獨自上學,卻每天偷偷尾隨保護她。

她說:「總有一天我和她的爸爸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希望那是她可以獨自面對。」

其實,這個媽媽做得很對,父母可以陪子女走一段路,卻無法陪一輩子。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目送》裡這樣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都說孩子是風箏,父母是放風箏的人。風大了,就往外放一放線,讓風箏飛得更高,風小了,就往回收一收線,讓風箏飛得更穩。

懂得放手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經歷一些困難與挫折。畢竟,父母的想法代替不了孩子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一直認為,為人父母最好的修行,其實是學會放手。

相關焦點

  •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學會放手,別做「控制型」父母
    有些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沒有做好一個合格父母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把孩子視為自己的所有物。自己的話孩子必須聽,讓往東不準往西,否則就是挑戰父母的權威,會受到嚴重的批評與懲罰。
  •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學會放手
    海藍博士說過:「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把愛藏起來,很多時候都是默默旁觀,而不是大包大攬。我們要學會放手,放手不是放任不管
  • 父母學會對孩子適當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看,孩子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也能順利完成自己個人獨立的行走。主要是做父母的要捨得放手,孩子其實沒你想像中的那麼不經事。你的不放心不放手,孩子就得不到鍛鍊。其實,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依戀情結太重。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經說過:「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充滿智慧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又需要及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而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在去年的國際乒聯球星頒獎盛典中,榮獲「年度最佳女運動員」的劉詩雯,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劉詩雯的母親王麗鳳也是一名桌球愛好者。
  • 《論語》: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聽過這樣一句話: 世界上多數的愛都以相聚為目的,但有一種愛卻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充滿智慧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又需要及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
  • 父母學會放手,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學會承擔責任。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指導孩子,鼓勵他自己動手做事,並表揚他的獨立性。比如,讓孩子有屬於他自己的地方,為他準備的嬰兒床是最早專門屬於他的地方,這裡對他有特殊的意義;再者,有意識為孩子布置安全的玩耍環境,當他學會爬或走以後,父母不用亦步亦趨地跟著他,他會越來越勇敢,願意四處走動,這是很有益的活動。
  • 別焦慮~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在孩子年幼時,父母就是孩子眼裡充滿智慧的榜樣。而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但在孩子長大後,真正能夠做到放手的父母,卻少之又少。,孩子就會越晚學會飛翔。,他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 父母修行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很多平臺都在推薦這本書,既然大家推薦,肯定有它優秀的地方。當父母不是簡單的造人就完事了,後期的教育更重要,幫助孩子打好情商的基礎,讓孩子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中好好地成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個你沒有明確說是誰,但我個人認為首先應該是父母,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我們不要試圖做孩子人生的掌控者,用盡我們的軟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方向去走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培養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進步,父母也會進步,也會經歷著一次次的蛻變。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同時也是在修煉父母平和的情緒。教育的終點要落在孩子身上,然而起點卻要從父母這裡開始。沒有哪一個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每個人都要不斷去學習。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放手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只有父母自己強大了,才能接納孩子的錯誤,才能引導孩子走出錯誤做父母的黃金期,只有十年。當一個孩子十四五歲了,他身上的那些問題很難根治,你越教育他越反感,這個時期,你對孩子的影響已經很小了。一定要抓住孩子最依賴你的十年,給予孩子成長實質性的、積極的影響。因為十歲前,孩子覺得自己在世界上只有一個個依靠,這個依靠就是父母。在這十年中,爸爸一定要及早介入,更用心的關注孩子、陪伴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個走進孩子世界的爸爸比母親的影響更大。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小狐狸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後就長大了,因為他們學會了如何脫離父母獨立生存。當普特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他們已經變得更加健康強壯。在狐狸的世界裡,小狐狸是不能和大狐狸生活在一起的 ,他們一定要學會獨立生存。如果他們不知道如何獨立生存,將會被大自然無情的淘汰。
  • 父母學會放手,是最大的智慧,也是最深沉的愛
    大人們都說,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在外地,也過得不錯,學會了很多的東西。其實外甥女上班也有幾年了,只是在本地,家裡一切都是父母在打理,她每天只要準時上下班,其他的什麼也不用管,她不會做飯,不會做家務。十指不沾陽春水,有是還和父母吵吵嘴。因為工作的調動,一下子離家千裡之外,姐姐曾經一度阻撓,覺得出去後,女兒會遭罪,什麼也不會,一度不放心。
  • 《小歡喜》:最舒服的親子關係,就是父母懂得放手
    然而父母懂得適時地放手,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羅振宇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前認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責任把經驗,知識,技能傳授給孩子。但是現在可能得倒過來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死得遲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經驗和技巧都不足以讓他應付未來社會。
  • 一個媽媽最大的成功,就是學會放手,讓孩子成功離開自己
    ,這個時候孩子就必須學會獨立的面對生活。但是在我們人類社會,父母卻遲遲不願意放手,只要他們尚有一點能力,就會不斷的發光發熱。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成功離開自己1、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能力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是會不斷增加的,確實他們在嬰兒時期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依靠父母,就是當他們兩歲之後,三歲之前,便會掌握一些生活中的技能
  • 生活隨筆《對於父母來說,學會對孩子放手是人生的必修課》
    後來徐姐和丈夫說,他們開始反思自己,他們總想著要給女兒最好的照顧,走她認為對的路,卻忘記了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間。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於每一對父母來說,學會放手是人生的必修課。只有父母懂得得體退出,孩子才能愈加獨立擔當。這是個強調獨立的社會,有的人認為,離開了父母,自己就是獨立的。但真正的獨立是保持思想和人格上的獨立。
  • 深愛孩子,請先學會放手
    文/月簾電視劇《小別離》熱播的時候,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過的這句話曾一度引爆話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 孩子,你是我一生最好的修行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們來到父母身邊,就是來幫助父母折射出每天24小時他們是如何利用和消耗的。,孩子一定會如父母所願 張德芬老師的書《愛到極致是放手》裡寫過這麼一個例子,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的過程。這時候,父母付出得越多,孩子越會表現出反感而開始叛逆。如果父母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修行自己,一味向外指責。父母的「愛」就會讓孩子無法舒服的呼吸……沒對的愛,結果是:父母愛的很苦,孩子被愛得很痛。
  • 楊瀾:一個媽媽最大的成功,就是學會放手,讓孩子成功離開自己
    ,這個時候孩子就必須學會獨立的面對生活。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成功離開自己1、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能力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是會不斷增加的,確實他們在嬰兒時期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依靠父母,就是當他們兩歲之後,三歲之前,便會掌握一些生活中的技能。
  •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放手!
    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放手的父母,才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父母缺位,孩子會野蠻生長。而父母不肯放手,更可怕。看看這世上越來越多的媽寶娃、啃老族就知道了。《歡樂頌》裡就有這樣對比鮮明的父母。關雎爾(關關)媽媽,就是個捨不得放手的媽媽。
  • 想要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在這7個關鍵期及時退出
    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要學會放手,學會及時退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自由翱翔於藍天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至於將孩子養廢了,在孩子成長的這幾個階段,一定要學會放手,你知道麼?,那就是寶寶幾歲與父母分房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