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
肺部體檢的方式
肺癌仍然是中國第一「癌殺手」,隨著科普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要重視肺部的體檢。可是肺部體檢到底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呢?
傳統的胸片檢查和CT檢查的區別是什麼?
如果腫瘤長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胸片很難發現異常,等發現時,往往已經發展成為了中晚期。
而CT是對人體肺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厚度已經可以達到1.5毫米甚至是更薄的1毫米,能發現更小的病灶。
所以,關於肺部體檢,我們建議,選擇低劑量螺旋CT,它可是肺癌早期篩查的「金標準」!
CT檢查的三大疑惑
1、常規CT和低劑量螺旋CT的區別?
用途不同:
常規CT是用於疾病診治
低劑量螺旋CT可用於篩查
2、CT輻射量傷害到底有多大?
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輻射無處不在!常規CT的胸部輻射量約為5.29毫西弗。而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量約為常規CT的1/3-1/5,約等於乘坐2~3次越洋飛機所承受的輻射量。
兩害相交取其輕,切不可因為擔心輻射而拒絕檢查,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
3、CT肺癌篩查「分類而篩」
高危人群:年齡在55-77歲、抽菸至少30包年(30包年可以是每天1包、吸菸30年,或每天2包、吸菸15年),以及過去15年一直有吸菸或者戒菸不到15年的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低危人群:建議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篩查後沒有問題,則不需要每年做,可以考慮5年後再做一次,減少不必要的輻射傷害。
如果CT檢查報告上看到了「異常」,結節、腫塊、鈣化、非鈣化。哪種情況我們需要注意?它們的區別是什麼?醫學技術進步,肺癌微創3.0手術是什麼?
專家
陳海泉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
胸部腫瘤多學科診治組首席專家
復旦大學胸部腫瘤研究所所長
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今日話題
肺部體檢的正確方式
「認清」結節不再糾結
結節是不是等於一刀切
醫學技術進步造福患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