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3月23日,英國政府宣布全國範圍「封城」三周,這一措施對本就苦苦支撐的線下零售企業造成了巨大衝擊。
據央視新聞援引英國天空電視臺Skynews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英國著名百貨連鎖公司德本漢姆(Debenhams)已申請行政託管,正面臨破產。該百貨集團有242年歷史,在英國有142家連鎖店,公司破產將影響約22000名員工。
將申請行政託管
據《衛報》報導,據悉,該公司正考慮在下周提交一份正式的意向通知,以任命管理人。
據英國政府官網,一旦企業負債纍纍、資不抵債,就可以申請行政託管,該法律程序可以保護在公司關閉時免受債權人的法律訴訟。且在行政託管期間,無人可以申請關閉企業。行政託管可能意味企業不必全額償還所有債務,但企業仍可能破產。
在行政託管期間,企業必須任命管理人,管理人必須是專業的「破產從業人員」。企業所有人必須將資產控制權交給管理人,且管理人的費用由企業支付。
管理人將盡力避免企業破產清算,若無法阻止破產清算,管理人將從企業資產中拿出儘可能多的部分來償還公司債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次德本漢姆的潛在管理人包括畢馬威(KPMG),後者於去年5月處理了德本漢姆的重組。
據BBC,德本漢姆公司的老闆StefanVansteenkiste說,他們是在「史無前例」的情況下,才做出這一決定(行政託管)的。他說:「公司將在可能的情況下儘快重新開放儘可能多的商場,以確保工作機會不流失。「
德本漢姆的發言人說:「像所有零售商一樣,我們正在制定應急計劃,來應對當前的特殊情況公司股東和債權人仍將給予高度支持,我們將採取任何行動以在當前形勢下保護業務。」
他補充說:「雖然我們的商店按照政府的指示關閉,大多數同事已經休假,但我們的網站仍在繼續交易,依舊接受客戶的訂單,禮品卡和退貨。」
據BBC報導,德本漢姆公司已經讓大部分員工暫時休假, 根據英國政府的疫情下工作保留政策,德本漢姆公司需要支付這些員工80%的工資,最高達2500英鎊每月。
重組公司Begbies Traynor的區域執行合伙人朱莉·帕爾默(Julie Palmer)表示:「德本漢姆斯一直處於財務困境中,因此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她說:「但是,這將使超過20000名人的工作崗位變得岌岌可危,這些人將不得不在未來充滿不確定的就業市場上努力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受電商衝擊嚴重
德本漢姆走到今天這種地步,並不僅僅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德本漢姆成立於1778年,至今已有242年的歷史。從當時倫敦的1家門店,發展到現在的166家遍布世界各地的門店,德本漢姆已經成為英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
除了英國本土的德本漢姆,2009年11月,德本漢姆百貨公司還以1230萬英鎊的高價收購了丹麥百貨集團Magasin Du Nord。把德本漢姆的勢力擴張到丹麥。
與此同時,它還在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中國設有辦事處。
隨著網購的興起,傳統的線下零售受到了巨大衝擊。2018-2019年,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英國的線下實體零售商每況愈下,經營狀況愈發慘澹。全國各地陸陸續續有門店關門歇業,許多人因此失業。
德本漢姆百貨的其他同行,John Lewis、Marks & Spencer日子也不好過,利潤猛跌,門店關閉。
出於快速擴張的需要,德本漢姆近十年來在迅速增加門店數量,但是卻沒有考慮過成本問題。
德本漢姆的門店對選址都有要求。大部分門店必須位於黃金地段。而這也就意味著租金高昂、利率高企、租賃責任繁重,同時還需要大量人手,甚至連租約的靈活性都很低。
另一方面,它的銷量卻難以掩蓋成本。商店客流量和利潤均在在下降,2015財年到2017財年,德本漢姆的稅前淨利潤從1.13億英鎊大幅下滑至5900萬英鎊,2018財年更是巨虧4.915億英鎊(約合42億元人民幣)為公司成立240年來最大虧損。
圖片來源:英為財經
據《衛報》報導,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封鎖以來,身負超過6億英鎊債務的德本漢姆已寫信給房東,要求他們提供五個月的免租期。據報導,該公司已經向供應商提出延遲31天付款,以尋求節省現金流。一位內部人士告訴天空電視臺,德本漢姆斯的服裝供應商將針對該公司的延遲付款要求採取法律行動。
此前,德本漢姆公司曾有一線生機。
英國富豪邁克·阿什利(Mike Ashley)曾通過旗下零售用品商Sports Direct(現名為Frasers Group)持有德本漢姆30%的股份。
2019年4月,德本漢姆申請破產保護,集團實際控制權落入包括巴克萊銀行、愛爾蘭銀行、美國對衝基金Silver Point和Golden Tree等多個貸款方手中。
而涵蓋大股東阿什利在內的所有普通股東在破產方案中通常被排除在外,這意味著他們在德本漢姆破產後什麼也拿不到。阿什利曾一次出價1.5億英鎊,一次出價2億英鎊,要收購德本漢姆,並希望以此換取德本漢姆的CEO職位,但最終都被德本漢姆拒絕。
《衛報》報導稱,德本漢姆此次行政託管計劃不論出任何差錯,都會給阿什利的收購計劃鋪平道路。
疫情加重英國零售業壓力
據《衛報》2019年12月30日報導稱,英國的商業街2019年削減了超過14萬個就業崗位,商店關門和企業破產使2019年成為英國零售業最困難的年份之一。
根據英國零售業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tail Research)公布的詳細分析數據,2019年,每周有超過2750個就業崗位流失。零售業研究中心主任班菲爾德教授說,由於成本高、利潤低以及電商的突飛猛進,英國零售業已經陷入危機。
班菲爾德說:「無論是商業街上的小店鋪,還是大型購物中心,大多數商戶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自2015年以來,民眾在線下的消費開支增長緩慢,這意味著線上銷售的發展是以犧牲傳統商業街為代價的。」
據英國零售業研究中心計算,2019年英國零售業共有14.31萬個就業崗位消失,比2018年的11.74萬個增加了超過20%。2019年英國各地關閉了16073家店鋪,平均每個工作日關閉約61家。2018年關閉的數字是14583家。
在體驗過2018年和2019年的秋風蕭瑟後,英國零售業在2020年又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零售研究中心(CRR)表示,2020年,英國實體零售行業預計會有多達20620家商店永久關閉,失去235714個工作崗位。
據新華社,隨著確診病例增加,英國百姓對疫情擔憂度上升。儘管政府呼籲無需囤貨,但英國各大超市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銷售異常火爆,廁紙、意面、洗手液等經常被一掃而空,一些超市對部分甚至全部商品實行限購政策。為保障老年人和弱勢群體購物便利,有的超市專設老年人購物時段。
4月3日,在英國倫敦,電子屏幕顯示勸導人們不要出門的宣傳口號。(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英國第四大連鎖超市威廉莫裡森在一份聲明中說,新冠肺炎疫情不知何時結束,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公司一直在努力提高庫存,以滿足顧客持續增長的採購需求。
藥妝連鎖店博姿執行長塞巴斯蒂安·詹姆斯表示,問題不在供給,而在於需求。「沒有一條供應鏈能在需求突增10倍的情況下存活下來。最重要的是,讓儘可能多的人獲得他們真正所需。」
今年2月,當疫情對英國的影響還較小時,英國消費者對清潔類產品已開始變得敏感。根據調查機構凱度的報告,當月洗手液的銷量增長255%,其他種類的液體香皂和家用清潔劑銷量分別增長7%和10%。
疫情期間,英國人驟升的網購熱情讓在線商家感到壓力激增。18日,在線零售商奧凱多公司網站頁面已無法訪問,只留一則聲明表示公司「儘管已經滿負荷運轉,但仍無力滿足巨大的配送需求」,網站不得不暫停服務幾天進行調整,但是「未來四天17萬家庭的訂單仍將正常派送」。
實體店零售商則面臨更大成本壓力,生意慘澹的實體店面臨員工工資和營業稅壓力,還需支付員工病假期間的工資等。為此,英國政府宣布,對零售、餐飲、娛樂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將免除企業12個月營業稅,並為每家企業提供2.5萬英鎊(1英鎊約合1.15美元)現金支持,為部分小企業病假支出「買單」。
編輯|孫志成 杜恆峰 王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