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夫項槖生七歳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歳於茲矣!君其試焉,奚以遽言叱也?」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這麼長的歲月中不出現幾個神童很顯然是不正常的。在中國的歷史上,神童的數量有不少,他們最後的結局也都不太相同。有的人在長大以後,依然像自己年少時一樣,展現出過人的才華,並擁有一個很好的結局。但也有些神童,他們在年少時過於驕傲,等到了年長時逐漸泯然眾人,最終變得默默無聞。
張炘煬的爭議言論
關於神童的定義,孔子在《論語》當中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定義:「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那些年紀不大,沒有得到系統的教育,便能夠領悟一些知識的人,這才得以稱得上是神童。這些年少時便異於常人的孩子,往往都會受到街坊鄰居和父母的重視,至少在長大之前,他們都是非常風光的。然而在我國,卻有這樣一個神童,年紀還不是很大便深受眾人詬病,在網絡上評價不是很好,他是做了什麼事情嗎?
這個神童的名字叫做張炘煬,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常人十餘年才能系統學習完畢的課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不少人都非常羨慕他,認為他的頭腦非常聰明,以後會有著大好前程,然而一件事情的發生,卻讓他的風評逆轉而下,淪落至人人喊打的局面,那就是這個16歲神童逼父母在北京買房,不僅老家的房子被低價出售,還讓父母背上了巨額的貸款。
張炘煬的求學生涯
1995年,張炘煬出生於遼寧省盤山縣的一戶普通工薪家庭當中。剛剛出生的時候,張炘煬還沒有表現的有什麼異常,和其他的孩子都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張炘煬的父親意識到了這個小孩子有些不對勁。他在兩歲的時候,便能夠認識一千多個漢字,很顯然,這並不符合這個年齡段兒童的認知能力。
於是,張炘煬的父親便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系統訓練,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能夠達到什麼水平。測試的水平更加驚人,很多小學年級才能夠理解的課程,張炘煬便能夠迅速融會貫通,還能夠自己主動想出另一套解決方法。張炘煬到了入學的年紀後,六年的小學課程他僅僅用了兩年便全部完成。
考上了初中以後,張炘煬老老實實的上完了兩年初中課程,直到他初三的時候,張炘煬這才開始有些不老實,認為自己浪費的時間太多。他主動和自己的父親反應,希望能夠回到家中自學高中課程,並參加第二年的高考。
對於兒子的這個決定,張炘煬的父親還有些不太放心。但看著孩子堅定的眼神,父親便只好同意了孩子的請求。經過了一年的學習以後,10歲的張炘煬走上了高考的考場,這個時候的他,連一張屬於自己的身份證都沒有,拿著戶籍證明的他坐在了考場的座位上,接受著眾人詫異的目光,完成了兩天的全部考試,並胸有成足的走出了考場。
強迫買房背負罵名
全部考完之後,張炘煬便認為自己肯定沒問題。後來的事實證明了他說的話,張炘煬以505分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這個分數在眼下來看或許不是很高,但在2005年被一個十歲的小孩子考出來,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考上大學的他成為了學校裡面年紀最小的學生,與他同齡的孩子不過還在上著小學四年級,但他卻已經是一名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大學期間,他接連通過了北工大的研究生複試,又在讀研期間考上了北航的博士,僅僅花了16年就完成了常人26年才能夠完成的學業。風光無限的張炘煬,卻突然向父母提出了一個要求,那便是在北京買房。
要知道,張炘煬的父母不過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根本無力在北京購買一處住所。然而張炘煬卻以研究生答辯相要挾,向父母表示如果不買房自己就不碩士畢業。在孩子的壓迫下,父母只好在北京貸款買了個房子,張炘煬也因此被網友痛批,如今一家人過得怎樣?
現如今,張炘煬已經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和父母一同居住在北京的房子裡面,生活雖說不算大富大貴,但也說得過去。只不過張炘煬已經逐漸失去了自己年少時的名聲,逐漸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人。對於他這樣年少成名的神童而言,這不失為一個好的結局。
參考資料:《論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