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後天行為可能改變基因遺傳給後代

2020-12-19 搜狐網

    「賭徒的後代很有可能會子承父業繼續賭,父輩的壞習慣可以通過基因遺傳給後代。」這顯然是一種有違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告訴我們,環境對物種的作用力通常不會很快顯現,進化是一個漫長的自然選擇過程。

  然而,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最近宣布,後天的生活習慣、環境等多方麵條件都可以對人類的基因產生迅速而直接的遺傳影響。

  這個發現在科學界一石激起千層浪。長期以來,生物學和遺傳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的恰恰是問題的反面,即基因對於人類後天行為的影響。至於後天環境、行為對基因有多大影響,則幾乎是一片未有涉足的「科學荒漠」。

  瑞典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極端的環境條件(比如瀕臨餓死)會在人類卵子和精子的遺傳物質上留下深深的「印痕」,這種基因標記會在短時間內將新特性傳遞給下一代。

  當代科學家公然挑戰進化論鼻祖達爾文,孰是孰非?這篇報導將帶領讀者再次走進人類基因的神奇世界。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有可能改變嗎?
    關於基因與環境的討論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我們性格的形成和我們的行為更多取決於我們的基因還是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呢?行為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更傾向於性格是後天養成的,他們認為在適當的環境和適當的促進因素下,你能成為任何一種你想成為的人。
  • 遺傳也不都是基因說了算
    通俗地說,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在沒有細胞核DNA序列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的可逆的、可遺傳的改變,從而影響生物行為及生理變化的學科。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甲基分子(-CH3),它就像一個帽子:帶上它,基因關閉;摘掉它,基因表達——被分別稱為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 顛覆生物學經典概念:遺傳不僅僅靠基因
    一類非基因效應(如母體效應)非常明顯,幾十年來已經在科學上得到了承認。根據定義,母體效應表現為母體的表型會影響後代的表型,而這一效應無法用母體等位基因的傳遞來解釋。這類效應可以通過母體對其後代的多種影響途徑來實現,包括隔代表觀遺傳、卵細胞結構的變化、子宮環境、母親對產卵或產子的地點選擇、後代將經歷的環境改變,以及產後生理和行為的相互作用等。
  • 華人科學家證實,父親也可以將線粒體DNA遺傳給後代
    近日,由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黃濤生教授和羅仕玉博士領銜,廣西婦幼保健院、貝勒醫學院、臺大醫院和梅奧診所等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文[1]。 他們在三個獨立家庭中證實:之前認為只能通過母親遺傳給後代的線粒體DNA,也可以通過父親傳遞給後代。
  • 袋鼠的強壯肌肉能遺傳給後代,那人練成肌肉男後,能不能遺傳呢?
    其實像基因遺傳這種東西真的挺神奇的,基因可以決定小鳥天生就有飛翔的翅膀,可以決定魚天生就能夠在水裡呼吸,也可以讓一些動物,天生就有強壯的肌肉,例如說猩猩和袋鼠,而這種基因的遺傳是天生的,就拿豬來說吧,很多人想到豬,就會想到胖,但是事實上豬的體脂率比大多數人要低很多。
  • 精神疾病可能與後天基因改變有關
    結果顯示,有精神病史的人有後天的基因改變,尤其是控制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及發炎反應的基因。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院表示,這項研究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生物學變化與精神疾病的關係。精神疾病的產生可能與氧化應激反應及發炎有關,因為這兩種反應會打破被基因、環境及神經發育所導致的脆弱的平衡。此外,該研究也使人們通過抽血就能提前檢測精神疾病,並在情況惡化之前就可以進行治療。
  • 最新發現:遺傳因素佔自閉症患病風險的80%!專家聚焦基因療法
    該研究分析了丹麥、芬蘭、瑞典、以色列和西澳大利亞五個地區,近200萬人的數據後,發現,在自閉症的患病風險中,遺傳因素佔據了80%,另外20%存在於隨機基因突變與環境因素。(註:遺傳風險佔80%指,患上自閉症80%是因為遺傳,但不等於他有80%的概率會遺傳給後代)近期,大米和小米RICE學術委員會主席,發育障礙領域著名專家鄒小兵教授也提出,自閉症是個體自閉症遺傳易感性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易感性是一個孩子是否患自閉症的前提,提供了患自閉症的可能性。
  • 科研證實:記憶可以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Wise生命科學學院和Sagol神經科學學院的Oded Rechavi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線蟲的神經系統可以通過神經元與生殖細胞進行信息交流,生殖細胞中包含傳遞給後代的信息(遺傳和表觀遺傳)。這項研究確定了神經元向這些後代傳遞信息的模式。
  • 父本線粒體DNA也能遺傳給後代
    對於mtDNA的「傳承」,科學家們多數認為只有母親才能把這種遺傳物質傳給他們的後代。也有科學家提出了mtDNA父系遺傳的疑議,並在羊、蒼蠅和老鼠身上得到了證實。但在人類中卻一直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相關證據。不過,最近的一項新研究找到了人類mtDNA雙親遺傳的多個實例,也許mtDNA真的可以由父親遺傳給後代!
  • 父母運動惠及後代
    ◆ ◆ ◆關於運動的重要性,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但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其更深遠的影響一種頑固觀念在遺傳學領域廣為流傳——孩子通過DNA遺傳來自父母的特徵,父母后天學習、運動不會造成DNA序列改變,因此不能傳給後代。然而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UMG)André Fischer教授團隊提出證據對此進行了有力駁斥。
  • 最可怕的人類學發現:一個人在短短的一生也可能會改變自己的基因
    最可怕的人類學發現:一個人在短暫的一生內也會使基因發生轉變,一個人在一生中可能不知不覺中多次改變其基因。人最大的幸福與願望是子孫安泰、子孫幸福、子孫孝敬,人們都想生出基因好的寶寶:活波、健康、勇敢、聰明、有智慧、能考上名校、能成為各種「家」乃至於日後能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才。
  • 酗酒會改變機體DNA 有望幫助科學家們治療人類成癮性
    2019年3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酗酒或會引發機體基因改變,使得個體更加渴望飲酒,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飲酒和藥物濫用都會引發基因改變,從而加速機體的成癮性,並會遺傳給後代。
  • 孩子的智商,遺傳爸爸的基因多,還是媽媽的多?科學家給出解釋
    到底這些遺傳基因爸爸和媽媽誰的更強一些?科學家們為此做出了解釋。根據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完全繼承於母親的基因,而父親在這一方面是沒有什麼作用的,之所以會這麼說,科學家們是根據染色體的組成來推理的。大家知道,智商這個基因它是存在於人體的X染色體內,X染色體媽媽有兩個,而爸爸只有一個,因此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則要看媽媽的智商遺傳基因強不強了。
  • 想生聰明寶寶 不要只關注基因_遺傳優生_懷孕_太平洋親子網
    ……想生個聰明的寶寶,想必備孕前你都做好了充分準備,可寶寶的智商更多遺傳誰,你知道嗎?  小編告訴你:母親對孩子智商的影響是父親的3倍,而科學家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約佔50%-60%,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中就佔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這麼說,要想生個聰明寶寶,孕媽的智商就要高了嗎?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發現遺傳剪刀改變DNA技術的兩位六零後女科學家
    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這也被稱作「遺傳剪刀」,通過使用「遺傳剪刀」,研究人員可以非常高精度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狗也有狗脾氣:與遺傳基因有關 主人能後天改造
    南方網訊  最新研究發現,像人類一樣,狗也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徵。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學家戈斯林等人,專門做了一個狗性格類型測試研究,一共78條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狗參加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狗實際上比我們人類所認為的要有個性。
  • 什麼是基因驅動?可以將特定的基因遺傳機率達到100%?
    我們知道,基因是人類遺傳的關鍵,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因此,孩子容易繼承父母的一些特徵,不僅僅是外表,甚至是性格等等,這就是自然選擇的作用,然而我們有沒有辦法改變下一代的遺傳信息呢?事實上,是有的,比如基因驅動。
  • 飲食能改變你的遺傳信息,改善營養狀況有助於逆轉部分糟糕的基因
    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吃飯獲得的營養可以導致表型發生可遺傳的改變,不但影響你自己基因,還能遺傳到你的孩子,甚至是影響到你的孩子的孩子。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沒意識到營養可以改變我們內在的基因功能,所以「民以食為天」,意義應不同凡響。
  • 科學家發現鳥類性別雙色性的遺傳機制
    科學家發現鳥類性別雙色性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14:15:15 葡萄牙波爾圖大學Miguel Carneiro課題組發現鳥類性別雙色性的一種遺傳機制。
  • 寶寶大腦發育是受「先天遺傳」影響,還是與「後天環境」關係巨大
    圖片源自網絡一直以來,寶寶的大腦發育是受「先天遺傳」的影響,還是與「後天環境」關係巨大;這是科學家們不斷爭執和不斷變化結論的議題。還有近些年突飛猛進的「基因」研究的各種突破,分子生物學家每天都在向確認染色體功能邁進,還有官方贊助的「人類基因組工程」就是要將每個人的基因原型破譯,這樣我們可能就會未卜先知,知道自己將會因為基因問題而存在怎樣的病症;根據基因組合,也會非常清楚自己的優缺點,以及未來會遇上怎樣的性格麻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