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人類學發現:一個人在短暫的一生內也會使基因發生轉變,一個人在一生中可能不知不覺中多次改變其基因。
人最大的幸福與願望是子孫安泰、子孫幸福、子孫孝敬,人們都想生出基因好的寶寶:活波、健康、勇敢、聰明、有智慧、能考上名校、能成為各種「家」乃至於日後能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才。
人美好的願望是自己奔波一生、奮鬥一生,能夠讓子孫繼承他的財富、遺產、社會地位。
人還想的是自己的家族能夠一代又一代蒸蒸日上、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就連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是想通過他的「通天大計」,讓子孫世世代代傳承他的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乃至於傳至萬世,因為子孫後代都是流著他們贏家的血,用現代的話來說,都屬於贏家的基因遺傳,是大秦皇族的血脈延續。
是啊!人類社會源遠流傳,說白了是一種血脈遺傳,一種基因的遺傳。
換作古人,他們只是考慮他的血脈能否遺傳下去?至於基因優良、基因改良、基因進化等內容,他們或許從來不會想到,也不可能在那個時代考慮到,辦法也僅僅是優秀種族的通婚吧!
他們會認為,他們所生的孩子跟他們幾乎是一樣的吧——無論性格、體貌、身高、心理等等,所以只要看著他們的孩子像他一樣,他們就會有幸福感、成就感、滿足感。
人類社會進展到了今天,我們有了基因的概念,也有了基因突變的概念,這在我們的教科書中不一而足。
但我們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先說基因突變吧!此種突變與生物學的理論存在的很大的概率性,偶然性——生物的基因突變,有可能是在數萬年、數百萬年的過程中偶發那麼一兩次的,而這數百萬能誕生多少同種生物?簡直是億萬分之一的比例,比彩票中獎的概率還要低得多。所以要說基因突變發生在人類身上,那是很渺茫的,從直立行走到18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再到今天的科技文明,儘管曾經出現過千千萬萬的人,但是全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其基因的突變應該沒有幾次吧?
突變很難有,那麼,基因的進化、進展、改良呢?其實,進化、進展、改良說白了也屬於突變的內涵與外延。只是在人們的觀念中比突變強度低一些而已。
許許多多接受過現代科技文明教育下的現代人都會認為,在短短的一生中基因幾乎沒有進展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所生的後代,無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最多跟你自己是一樣的,如果非要說青出於藍勝於藍,他們也只會比父母親強那麼一點點吧?而這種強僅僅來源於後天的生活環境優良,生存條件良好,或者說應該僅僅在於身高、體貌、膚色等方面吧?至於精神狀態方面,父母親從來也沒有認為孩子比自己有更多的聰明與智慧。
看看他們教訓孩子的那個腔調與方式方法,就能得知他們僅僅是把孩子當成了一個什麼也不懂、不知道、不曉得的小孩兒。他們從來也沒有認為小孩兒在某些方面是強過他們的!
孩子是需要被教育、被鞭笞、被磨練、被教訓、被引導的……他們認為孩子幾乎是空白的幼年時代的自己,而自己,則通過幾十年的「歷練」已經成熟、有閱歷、有知識、有技能、有內在儲備——至少比孩子要強,所以,他們有理由用他們的辦法引導孩子——全社會的父母都是這麼做的,也從來不認為自己這麼做有什麼問題。
可是,試想一下:人類社會源遠流長,如果後代永遠和上一代雷同、等同、差不多的話。那麼人類社會的進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難道人類社會的進展就體現在現代人比古代人的生活環境優良嗎?現代人可以拿著手機看書,而古人僅只是紙質書,再差一點兒的是竹簡,絲綢還有龜殼兒。現代人有這麼多的娛樂項目,可以旅遊,可以看電視,看電腦,坐飛機。而古人卻似乎在無比貧瘠的物質生活與環境中艱難度日。
做一個現代人,強過做一個古代人,這是幾乎所有人的結論。而對於基因方面的認識,我們這些現代人,幾乎是一知半解的。
我不想再多感懷現代人對於基因知識的欠缺,那畢竟是科學結論,還是拿事實說話吧!
我在這裡也不想長篇大論基因如何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有所變化,畢竟篇幅不夠。如果朋友們感興趣,可以去看相關的內容與學術著作,以及曾在科學期刊上刊發的相關學術論文。
現代生物學、人類學的得出的理論是:一個人在短短的一生也可能會改變自己的基因。
先不說此結論的真假,成立與否,反對學說有多少!
我們只說如果此理論成立,那麼,我們的教育理念、大眾意識、社會結構、師長觀念都會有根本的變化。
如果一個人能在短短的一生也可能會改變自己的基因。那麼,會有以下相關的論題:
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基因?人改變自己的基因是無意識的還是有意識的?改變基因的個體行為還是群體行為?哪種行為對基因的進化促進最大?基因改變的方向只是向著進化、進展、改良的方向呢?還是也向著退化、弱化、病態化、醜惡化的方向?對後代最好的饋贈不是財富、地位、名利,而是通過改良自己的基因惠澤後代。基因產生改良、進化的個體,生出來的後代,應該以順從他的天性的方式來教育。基因是人體內很小的單位,其存在的法則是否與暗物質、暗能量以及隱密的質與實相世界有關。基因是否會通過意念來改變?達到喜悅、祥和、淡定、勇氣、開悟、正覺、創想、博愛、靈感、寬容、平和、平靜、覺知、覺醒、覺悟、慈悲、健康、直覺、思辨等的精神狀態是否會促進基因的進化?能促進多少?如果現行的教育方式完全沒有指向人的精神、意念與生命狀態——完全沒有指向基因的進展與進化,那麼是否可以說,現行的教育要進行一次變革?軸心時代的人類文明出現了耶穌、蘇格拉底、諸子百家、印度諸教與佛陀,而幾千年來的人類文明在精神方面原地踏步,是否可以認為,現代人類的基因不如古代?黃帝在《黃帝內經》中無比崇拜「古代的人」,那些所謂古代的人——至人、神人、完人、聖人,基因形態又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人類社會是一直退化,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再到青銅時代與現在的黑鐵時代,人類的基因為什麼一直退化?與宇宙射線、暗物質還是多維空間有關?漫長的原始社會存在了180萬年,是否那個時代是人類基因進展的頂尖時期?母系氏族存在了原始社會的90%以上的時間,是否從性別來說女性的基因優於男性的基因?因為女性一般是直覺性的、非邏輯的、非理性的、詩意的、柏拉圖式的、想像的、羅曼蒂克的、神話的、宗教的、感性的、浪漫主義的右腦思維,而男性一般是理性的、效率的、邏輯的、數學的、亞裡斯多德式的、科學的、計算的的左腦思維?類似的論題還有很多,讀者朋友們可以繼續提出。如果一個人的基因進化可以在此生有所突破與進展,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讀者朋友們也可在評論區細細討論。如果對拙作感興趣,也可以點讚關注了,更多精彩篇章將會呼之欲出啊!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鄙人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