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何做好情緒管理,是人一生的課題。人難免總有七情六慾,高興快樂有時,悲傷憤怒有時,成年人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即使內心風起雲湧,也能保持表面的淡定自若,而孩子還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生起氣來,力量超過你的想像。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鬧情緒,他明明已經擁有很多玩具了,而且同款系列也有好幾個,但是帶他逛商場經過玩具區的時候,即使遇到同樣的東西,他還是想要擁有,對此父母是覺得沒有必要買太多的東西,因此就會給予否決。
但是孩子想要就是想要,哪怕父母說再多的道理,他依然只在乎自己的關注點,一旦父母表示拒絕,他就會使出自己的殺手鐧,一哭二鬧三撒潑,即使是在公眾場合,也是說哭就哭,在地上打滾,說生氣就生氣,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一生氣就哭鬧,而且是父母一說就會哭得更加厲害,一碰他就炸,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呢?孩子為什麼會有壞情緒,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排解壞情緒?
1. 來自父母的影響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的性情決定孩子的秉性,一般文質彬彬、懂禮貌的孩子背後都有善解人意、知書達禮的父母,而易燃易爆的孩子,背後則是動不動就發火、擁有暴脾氣的父母。
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上面的色彩與一筆一畫是由父母決定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孩子產生影響,使孩子對其有樣學樣,動不動就生氣,有著壞脾氣的孩子,父母該從自身先找找原因。
2. 父母的溺愛
都說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這個放在任何關係中都適用,愛是一個人面對眾多繁事、行走於人世間的底氣與勇氣,孩子亦是如此,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看父母的態度而做出的反應。
如果是有原則講規矩的,孩子便不敢造次,如果父母是有求必應,縱容溺愛的話,那麼便給孩子放肆的機會,孩子便會動不動就發脾氣,時不時地鬧下小情緒,一切都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3. 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這個世界精彩紛呈、豐富多彩,網絡資訊時代,獲取資訊極其便利,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人在家中,盡知天下事,因此當代人幾乎都有手機依賴症,不分年齡段,即使已經是為人父母。
當父母沉迷於手機的世界無法自拔,而忽略孩子,得不到關注的孩子,就會生氣,鬧一下小脾氣來吸引父母的注意,當他第一次這麼做的時候,發現有用,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與關心,便會屢試不爽,動不動就生氣,鬧情緒。
孩子生氣的背後都是有因可尋,有跡可蹤的,父母只有在了解孩子生氣原因的基礎上,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排解壞情緒做出合理的引導。
1.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一個人沒有無緣無故的脾氣 ,人的言行舉止,有的時候是基於外界的反應而做出的,就是說當外界是溫和有愛的,人的性情也會被感染而變得溫柔,而當處於劍拔弩張、關係緊張的環境下,人也會變得暴躁、易怒,狀態不好。
環境對人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擁有一個好脾氣,為其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是關鍵。
2. 讓孩子釋放情緒
人都有情緒,當成年人有情緒的時候,發洩完之後,會感到一身輕鬆,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不要過多幹預,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盡情排解、釋放自己的情緒。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父母如果幹預、阻止孩子的情緒,會造成孩子情緒、負面能量積壓於心,從而導致情感障礙。
3. 溝通交流
讓孩子抒發情緒是第一步,當孩子釋放完自己的情緒時,父母就要與孩子溝通交流,一起分析情緒的來源,分析問題,讓孩子正確地認識情緒,下一次有同樣的情況發生,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管理情緒是一門學問,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管理好人生,不要讓情緒影響生活,當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一說就哭,一碰就炸,父母要做好引導,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鴻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