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不輟勞作,子女與政府都要反省

2021-01-09 觀點中國

四成以上的老人認為身體較好,超過50%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如種田等),子女資助在影響老人養老快樂指標中佔首位,新農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農村老人主要收入來源。近日,上海財經大學提供了《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調研還發現, 47.3%的農村老人不願意進養老院,原因包括自己覺得不光彩,經濟不能承受,服務質量存在問題,怕子女被人指責,在養老院不自由等。(6月8日《第一財經日報》)

農村老人堅持在田間勞作,也不願進養老院,不願進城,固然與老人們勤勞簡樸,習慣農村生活,怕丟臉面等因素有關。但是,農村之所以呈現這樣的養老圖景,更重要的原因應該在於,除了70元的基本養老金與「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以外,農村老人基本上沒有什麼養老保障,他們沒有財力進養老院,也沒有底氣隨同子女進城享福。他們留守農村,繼續辛勤勞作,撫養年幼的孫輩,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武漢大學社會學博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項目主持人劉燕舞曾走進湖北、山東、江蘇、山西、河南、貴州等11個省份的數十個村莊調研、走訪。他發現,農村老人的自殺現象觸目驚心。據統計,農村老人自殺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難,其次是擺脫疾病的痛苦。在農村老人中流傳一種說法: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都比親兒子可靠。(2014年7月30日《中國青年報》)

雖說兩個調研報告的側重點不同,但是兩者都勾畫出了農村老人老無所依,養老困難的真實生活圖景。我的家鄉在湖北農村。我出生的村莊,幾乎每年都有老人服毒或者上吊自殺。農村老人年輕時辛勤勞動,供子女讀書,給子女(主要是兒子)蓋房、娶媳婦、帶孫子。當他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以後,如果子女不孝,經濟困難,或者身患重病,他們的晚景十分悽涼。部分身患重病,經濟困難的農村老人,生活條件惡劣,生活質量低下。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選擇自殺這條不歸路,也是一種解脫。但是,做子女的應為此自責、反思。

更為重要的是,農村老人不輟勞作、養老困難,甚至自殺尋求解脫,道出了他們老無所養的社會保障制度軟肋。我在想,如果農村老人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每月像城裡老人一樣擁有退休金或者每月幾百元低保金,或者說他們的精神生活、文化娛樂生活比較充實,他們根本不會選擇自殺這條不歸之路。

儘管一些農村地區早在九十年代就辦理了老農保,但是從媒體反饋的信息來看,老年農民現在領到的養老金只有區區兩三元錢,買棒棒糖還差不多,根本不可能養老。就是後來推行的新農保政策,老年農民能夠領到的養老金也只有70元,在當前物價水平下,這點錢依然養不了老。農民養老基本還靠養兒防老。如果自己身體健康,子女日子過得紅火,懂得感恩老人,養老倒還好辦。如果子女生活困難或者不孝順,自己身體又不好,農村老人即便不自殺,生活也很困頓。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成家立業,父母需要花費多少心血與汗水,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子女用一輩子來報答。一首「常回家看看」曾讓多少人為之動容,我們是否會想到自己垂垂老矣之時,誰來關心我們?給父母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經常噓寒問暖,讓老人安度晚年,是為人子女的基本道德,也是法律的剛性要求。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老無所養,子女卻無動於衷甚至惡語相加,已經喪失了起碼道德廉恥,理應受到道德輿論譴責。面對老人老無所養的現實困境,子女哪怕自己生活再困難,也要盡到自己的孝道與責任,不能忍心看著年邁的老人繼續在田間勞作,更不能聽憑老人絕望地自殺。另一方面,政府應有所反思,有所行動。關注農村老人的現實生活狀況,健全養老體系與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文化娛樂設施,走進老人的內心世界,安撫他們孤獨的心靈,幫助老無所養,遭遇疾病折騰的農村老人驅散心理陰霾,走出生活困境,讓農村老人真正做到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相關焦點

  • ...乞討,老人,耿生茂,子女,養老,不輟,勞作,養兒防老,奔走呼號,回...
    但是百歲老人的子女年歲也比較大。他們的身體與經濟狀況都不好:大兒子因腦溢血偏癱,辦有低保;三兒子是一名殘疾人,妻子是一名精神病。條件稍好的二兒子正在服刑。儘管老人每月有政府給予的360元補貼,但是靠360元養活自己顯然不寬裕。而且三個兒子的情況一個比一個糟糕,他們基本上靠低保金生活,他們不僅沒有精力與財力贍養老人,還需要老人來接濟,這是怎樣的一種悲情?
  • 百歲老人的長壽方程式:不輟勞作精神愉悅
    姜國芬老人一家其樂融融  大眾網煙臺4月2日訊(通訊員 來軒 李鑫 記者 牟璽陸)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說的便是萊山街道朱塂堡村97歲的姜國芬老人。如今四世同堂的她,成為子孫眼中的「寶」。老人每天6點鐘就起床,掃院子,幫助兒女看孩子和燒飯,閒暇時還喜歡坐在炕頭編玉米墊。姜國芬老人說:「看著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美滿,我就打心裡高興,這就是我的長壽秘訣。我還要好好保重身體,爭取五世同堂。」
  • 為什麼農村在田間勞作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人幹嘛去了?
    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可以說勞作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一些老人,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根本不願意上山幹農活。在年輕人的意識裡,種地是沒有出息的表現,而且種地是最不划算的付出。有到田間勞作的功夫,還不如出去打工掙錢快,所以年輕人寧願讓地荒蕪著,也不去與田間勞作。
  • 農村有些老人70多歲依舊下田勞作,是因兒女不孝,還是自己閒不住
    ,只要是年齡超過60歲就能夠領取一些補貼,而且年齡越大補貼就會越高,但是和現在家庭的開支想必,無異於杯水車薪,而且農村老人大多都會患有一些老年疾病,像風溼病、腰間盤突出、頸椎病、高血壓等等,藥物更是不離身,這都需要金錢的維持!
  • 子女付贍養費政府助力 山西榆社讓農村老人手有餘錢
    中新網晉中4月9日電 題:子女付贍養費政府「加碼」 山西榆社讓農村老人手有餘錢作者 李庭耀「子女給老人生活費,每100元獎10分愛心積分,每名老人每月最高20分,能用來在愛心超市購物。」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社會扶貧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白建勳說,當地在所有村開展「孝善養老」工作,以愛心積分引導子女行孝盡孝,讓農村老人手有餘錢。榆社縣位於太行山西麓,是典型的農業縣,總人口14.2萬,其中農業人口11.7萬,全縣農村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18961人,佔農業人口數的16.2%。隨著越來越多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老人的養老成為一大難題。
  • 農村空巢老人是如何生活的
    但她捨不得花,說去世時要花很多錢。「活這麼長真是不好呀,人老討人嫌。」她邊念叨著邊打開衣櫃展示走時要穿的衣服,等待死亡似乎成了她活著的意義。天氣好時,她會溜達到熱鬧的村頭坐會兒,更多時候是獨自一人靜坐在老屋。在這個有著100多戶的江西東南部小村裡,約有8位70歲以上的老人,多數無需勞作,都有子女同村居住,但只有兩位與子女同住,6位都是獨自生活。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一、什麼是農村空巢老人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選擇到了城裡發展,所以農村的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大部分人口年齡都在50歲以上,而且子女又不在身邊,所以導致近些年來,農村獨居的空巢老人數量急劇增多。
  • 山西農村七旬老人,寒冬天辛苦勞作的雙手 天下偉大父親的寫照
    筆者在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河西的一片小樹林旁,遇到一位正在勞作的農村老大爺,他一雙滿是老繭的手,吸引了筆者的注意,於是停下車,跟老大爺攀談起來,了解一下老大爺這麼冷的天不在家裡待著在幹啥。樂觀的老人老大爺給筆者說「他閒不住,一輩子幹活忙慣了,雖然天氣很冷,但是也要找點活幹,鏟下這麼一大堆的樹枝子是有用的,他家有幾畝地,到了春天種上蔬菜,蔬菜長高了,要把這堆樹枝子綁到西紅柿和豆角苗上,蔬菜才能長高,蔬菜才能豐收」。勞作一邊聊著一邊幹著,每根樹枝上多餘的枝子,都用砍刀砍的乾乾淨淨。
  • 農村空巢老人寂寞誰人知
    據一份來自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我國農村現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獨居的和沒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想想本應承歡膝下的子女如今遠在他鄉,晚年的天倫之樂根本無法安享,面臨的是與日俱增的孤獨感,空巢老人生理和心理上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配偶尚在的老人還可以互相安慰,而孤寡老人情況更糟,孑然一人,形影相弔。
  • 農村空巢老人將會獲得政府救助,新政策快來了
    這是我國率先對留守老人進行登記救助的省級行政單位。楚有微詞認為不久的將來,各省市都將出臺扶助農村空巢老人的相關政,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數。隨著上世紀6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一代人迅速進入60歲以上的老齡期,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一年比一年嚴重,估計到2020年後,老齡人口將超過30%。
  • 【828頭條】母親節,致那些辛苦勞作的農村母親!
    對於母親節,我們需要感恩,感恩並不是用物質來感謝才叫感恩,在城市,什麼節日都離不開禮物。而在農村,那些辛辛苦苦日夜勞作的母親,他們可曾知道這個節日,他們也不期盼著用禮物對她們的報答,不管何時,她們都在操持著這個家,就算身體不佳,還要下地勞作,在她們的一生之中,沒有母親節這個節日,只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付出。
  • 調查農村空巢老人:政府作為養老「唯一」方案效果有限
    調查:九成受訪老人傾向「居家養老」  不管是在試點村還是在全國範圍內,農村養老都以居家養老為主。在試點村中,老人非居家養老選擇比例僅為29.2%,有明確參加養老院意願的比例小,僅32.8%。從全國範圍來看,大部分農村老人都居住於自己家中或子女家中,居家養老條件充分,而選擇居住在養老院中的老人的比例僅為4.5%。
  • 農村老人離世後,留下的宅基地,沒有農村戶口的子女可以繼承嗎?
    農村老人離世後,留下來的宅基地,沒有農村戶口的子女可以繼承嗎?文/農村曉劉對於農村人來說,最值錢最有價值的通常都是宅基地和土地。一般農村老人對於這兩樣特別看重,他們可能也是從父輩手上繼承過來的,所以其情感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在農村,農村宅基地和土地基本上不會存在什麼問題。
  • 為什麼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是缺錢還是閒不住?
    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是缺錢,還是閒不住?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不奇怪。他們缺錢,也會勞作。不缺錢,也會勞作。閒不住是他們的優良本色,缺錢是主要的。一、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他們缺錢嗎?肯定缺。如今的農村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以前農民種糧要交這費那稅的。現在什麼稅都沒有,反而還有補貼。60歲以上的農民,每月能有一百多的養老金。雖說遠遠不夠農民的生活開銷,但農民的心裡是暖暖的,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大力扶持,農民的生活好了,人居環境改善了。農民的經濟壓力、思想壓力反而在加重。看著農村的年輕人,逃離式的紛紛離開農村。
  • 子女贍養 政府獎補|金鄉實施孝善扶貧讓貧困老人老有所養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玉婷)為有效破解扶貧工作中農村貧困老年人生產生活難題,進一步提升貧困老年人生活質量,金鄉縣馬廟鎮將孝善養老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結合,按照「子女贍養+政府獎補」的模式,在全鎮範圍內實施孝善扶貧活動,共惠及345位貧困老人。
  • 為何農村多子女贍養老人矛盾重重而城市子女贍養老人沒有矛盾?
    這個問題,依據本人想法,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文化素養的不同和經濟條件的差異,造成農村多個子女之間,為了贍養老人,為了一丁點小事情或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因文化素養較差、家庭經濟困難,鬧得面紅耳赤,頸大膊子粗,有的會大打出手的不文明的局面,還有甚者,已經鬧到村委會、派出所、法庭上去,你說光不光彩,有沒有意思
  • 農村大量青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到底應該如何養老呢?
    歡迎來到掌中緣文,今天小編給大家探討的話題就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到底應該如何養老呢?」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城市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而非留在農村發展。在追求個人發展的同時,為此也留下了一些隱患——「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怎麼解決。老少年人口,青壯年所佔比例極少。
  •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之痛:子女都去哪了,60歲以上農民養老咋辦?
    所謂的空巢老人,其實指的就是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者是夫妻雙居的老人。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子女和父母分居,一方面是農村的子女外出打工,到城市裡面定居,另一方面是城市子女結婚之後擁有自己的住房與老人分開居住。
  • 近些年,農村有很多老人都不願意幫子女帶孩子!為何?農民知道嗎
    近年來,在農村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自然人們的生活成本和孩子的養育成本也就不斷的增加。而在收入比較單一的農村地區,要負擔起這些消費的家庭,大部分家庭的選擇都是外出打工賺錢,而外出打工家裡的孩子就只能是留給父母來照顧。所以在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多,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
  • 農村俗語:「閏月鞋,閏月穿,閏月的老人活一千」,有更深的意思
    農村俗語:「閏月鞋,閏月穿,閏月的老人活一千」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很好了解的,是說在閏四月的時候,作為兒女的要給老人買上一雙鞋子,並要求讓老人穿,而這樣的話,老人就會長命百歲,或者能活到一千。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一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