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村七旬老人,寒冬天辛苦勞作的雙手 天下偉大父親的寫照

2021-01-09 張旦人文攝影

滿是老繭的雙手

又到一年小寒節氣,天寒地凍,天氣真冷。筆者在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河西的一片小樹林旁,遇到一位正在勞作的農村老大爺,他一雙滿是老繭的手,吸引了筆者的注意,於是停下車,跟老大爺攀談起來,了解一下老大爺這麼冷的天不在家裡待著在幹啥。

勞作的老人

這位老大爺今年71歲,姓王,是附近澗上村的,他騎三輪車,拉著68歲的老伴,在樹林裡修剪楊樹上樹枝,只見他拿著一根三米多高的鐵鏟子,把楊樹上長的扭七八歪的樹枝鏟掉,然後抱到三輪車邊,往三輪車上放的同時,再用鏟刀修剪一下,這些樹枝就成了一根根直直的。

樂觀的老人

老大爺給筆者說「他閒不住,一輩子幹活忙慣了,雖然天氣很冷,但是也要找點活幹,鏟下這麼一大堆的樹枝子是有用的,他家有幾畝地,到了春天種上蔬菜,蔬菜長高了,要把這堆樹枝子綁到西紅柿和豆角苗上,蔬菜才能長高,蔬菜才能豐收」。

勞作

一邊聊著一邊幹著,每根樹枝上多餘的枝子,都用砍刀砍的乾乾淨淨。王大爺有兩個孩子,孩子們都在城裡陪孫子上學讀書,平時只有他們老兩口還住在村裡,每天不知疲倦的勞作,要給自己掙生活費,除了幹點體力活外,平時遇到逢集,還會接點蔬菜在集市上賣菜。

砍在的樹枝

他跟老伴身體都不好,都有毛病,每天都要服藥,雖然兩人每個月都有一百多元的農村補助,但是遠遠不夠他們開支,必須要勞動,所以不能像城裡的老人有退休金那麼享福,跳廣場舞,打撲克,過安逸的晚年生活,

幸福的老兩口

他們還有五個孫子,都在上學,上學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兒子們在城市裡打工,賺錢也是不容易,還租住著房子......說到這,王大爺說「不幹能行嗎,年齡再大,也得找活幹,要活呢」。

晚歸

一下午幾個小時過去了,王大爺跟老伴鏟下滿滿一三輪的樹枝子,裝好車,捆綁好,朝著家的方向開去。望著老人家蒼老的身軀,看著老人滿是老繭的雙手,筆者感慨,我們不努力能行嗎。

勞作的地方

傍晚時分,天氣越來越冷,天氣預報說,今天是今年最冷的一天。筆者採訪完王大爺,驅車往回走,心中尋思著,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很偉大,為了不給子孫後代添麻煩,再冷的天都要找活幹,而我們城市裡的人,工作在溫暖的辦公室裡,住在有暖氣的樓房裡,還對生活有抱怨,看看農村的老人,我們應該知足了吧。

張旦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不輟勞作,子女與政府都要反省
    四成以上的老人認為身體較好,超過50%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如種田等),子女資助在影響老人養老快樂指標中佔首位,新農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農村老人主要收入來源。近日,上海財經大學提供了《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
  • 農村有些老人70多歲依舊下田勞作,是因兒女不孝,還是自己閒不住
    ,只要是年齡超過60歲就能夠領取一些補貼,而且年齡越大補貼就會越高,但是和現在家庭的開支想必,無異於杯水車薪,而且農村老人大多都會患有一些老年疾病,像風溼病、腰間盤突出、頸椎病、高血壓等等,藥物更是不離身,這都需要金錢的維持!
  • 【828頭條】母親節,致那些辛苦勞作的農村母親!
    而在農村,那些辛辛苦苦日夜勞作的母親,他們可曾知道這個節日,他們也不期盼著用禮物對她們的報答,不管何時,她們都在操持著這個家,就算身體不佳,還要下地勞作,在她們的一生之中,沒有母親節這個節日,只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付出。
  • ...乞討,老人,耿生茂,子女,養老,不輟,勞作,養兒防老,奔走呼號,回...
    目前老人身體狀況良好,被安排在一賓館內暫居,下午將被送往民權縣老家。據介紹,老人有5個子女,均健在,老人跟隨殘疾的三兒子生活。老人兒子說,因為自家情況太差,老人外出乞討補貼家用,心裡很慚愧。回家後一定把父親照顧好。(6月10日《河南日報》))  103歲的期頤老人本該兒孫繞膝、安享晚年。然而百歲老人還要靠乞討補貼家用,接濟殘疾兒子,讀罷新聞,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儘管老人膝下有三子兩女。
  • 「抖音」裡秀父親勞作辛苦 誰料警察找上門
    民警打開「抖音」,發現該視頻裡一位年邁的老人在荒地裡很自然地抽著煙,而「抖音」定位顯示「駐龍山風景區」。這條11秒的小視頻發到網上後吸引了不少網友觀看,在為這個父親辛勤勞作感動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對其在山林抽菸造成的安全隱患表示擔憂。
  • 致敬辛苦勞作的農民們!
    現在要說的就是那些在田地裡辛辛苦苦勞作一輩子的農民。也許現在社會上好多人都瞧不起這些最基層的農民,但是如果不是有他們的話,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有蔬菜、大米等的農作物來治我們的「五臟廟」,也許你會說這有什麼大不了呀!但是你有那麼好的耐性嗎?可以受得了那麼辛苦的工作嗎?
  • 山西七旬老人養牛脫貧 用堅強意志撐起一個家
    中新網太原6月6日電(任麗娜)居住在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午城鎮水堤村一個已過古稀之年的七旬瘦小老人,用他傴僂的身軀靠養牛脫了貧,還把孫女供上大學,憑一己之力、用堅強意志為全家人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離婚後,病情就更嚴重了,以至於不能下地幹活,偶爾在家裡打打雜,孫女2017年考上了山西農業大學。照顧大兒子和供養孫女上大學的重擔壓在了老人身上。  6日,李明文指著他的6間平房對記者說,「我這個房子是自己動手修的,這房子當時在村裡是頭一家蓋的。那時候條件好,兒子找媳婦,許多女孩都願意嫁過來……」但是後來,大兒子患病、離婚,以及老伴患病等等一些變故,使得家裡的光景日趨沒落了。
  • 山西農村老人養羊為生,一百多隻羊,每年都有幾萬塊錢的收入
    農村有很多有趣的人,雖然他們過的辛苦,卻自得其樂,把日子過的有滋有味。這些在苦中作樂的農村人,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不抱怨生活,其實這就是幸福。今天在山西某農村遇到一個放羊老漢,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年的生活開支靠的是自己餵的羊,靠的是自己種的莊稼,比我所見過的大多數城裡人都要過的開心快樂。這個老人姓張,今年已經六十三歲,依舊每天幹活每天放羊,我問老伯羨不羨慕城市退休老人的休閒生活,老人說年輕的時候很羨慕,現在老了,對這些已經不是很在意,農村人靠苦力掙錢也沒什麼不好,各有各的道理。
  • 為什麼農村在田間勞作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人幹嘛去了?
    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可以說勞作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一些老人,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根本不願意上山幹農活。在年輕人的意識裡,種地是沒有出息的表現,而且種地是最不划算的付出。有到田間勞作的功夫,還不如出去打工掙錢快,所以年輕人寧願讓地荒蕪著,也不去與田間勞作。
  • 父親節寫給爸爸的話,祝天下父親節日快樂!
    祝天下父親節日快樂!二、您用雙手搭建心靈的小屋,您用臂膀撐起家庭的天空,您用慈愛築起大愛的堤壩,您用辛勞創造幸福的傳奇。父親節,願親愛的爸爸身體健康,永遠年輕!三、我是您最好的作品,延續著您的青春,感受著您的關愛,承載著您的期盼,快樂著您的心情。父親節,我要自豪地說:老爸出品,必屬精品。祝老爸節日快樂!
  •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金羊網  作者:許悅、粵農農軒  2019-03-25 即日起,金羊網推出「愛國情 奮鬥者」系列報導,講述各行各業的典型人物為祖國建設發展矢志奮鬥的故事,弘揚他們不畏艱辛的壯志豪情,凝聚愛國奮鬥的偉大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我們相信:奮鬥,是對祖國最赤誠的愛!
  • 七旬老人除夕夜趕火車:兒子的車為何坐不下兩個老人?
    青鋒在杭州火車站,有人發現除夕夜有一對七旬老人乘車回安徽蚌埠。當被問及怎麼這麼晚才回老家過年時,兩位七旬老人的話讓人頗感意外。兩位七旬老人是從安徽老家到杭州照看孫子的。兩位老人之所以除夕夜趕火車,是因為他們兒子的車坐不下。看到這裡,青鋒心裡可謂五味雜陳,一時不知道說什麼為好。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被稱之為中華民族各種美德中最重要的千年古訓,難道在這對七旬老人孩子心裡一點都沒有?
  • 勞作的意義
    我們以前讀書,看到古詩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牧童遙指杏花村」「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覺得這是中國的農村,江南的農村。現在,這樣的情景沒有了。村民們離開祖輩居住的土地,轉向陌生的城市和工廠謀生。土地似乎一夜之間被他們拋棄。
  • 七旬老人靠蜜柚艱難維生,連番大雨,福建紅心柚急盼銷路!
    七旬老人痛失妻兒2畝柚子地,是他最後的依靠」姑娘,買柚子嗎?便宜給你了,都是好柚子,換點生活費,雨一打就落地,急得很啊!短短3年內痛失兩個至親,這幾乎要擊垮這位老人所有的生活念想。家已經支離破碎,兒媳帶著小孫子改嫁他鄉,如今賴爺爺一個人獨居,除了家裡的2畝蜜柚,無以為生,這片柚子林與他相依為命,是他僅剩的「親人」。
  • 又是誰的父親?烈日下勞作,你還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又是誰的父親?烈日下依然勞作,你還有什麼資格不努力!烈日下,依然勞作,不是生活所迫誰又願意如此辛苦!這樣一群人肩上扛著千金擔,或為贍養老人,或為供養兒女。……無論什麼原因,只希望他們勞有所得!還記得大學有位同學,父親是名實實在在的農民工。他說:雖然父親是農民工,但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但是,每次過年家裡團圓之時,看到父親那布滿滄桑的臉,和佝僂的背影,就難免憂傷。但有什麼辦法呢?
  • 農民辛苦種地難,替農民說話更難
    我做為一個農民,一個農民養大的孩子,雖然我沒有經歷過父輩那種艱苦的日子,但我見過他們辛苦勞作,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場景。特別是那些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農民,他們當時是早出晚歸,辛苦種地打糧,肩挑手提,他們的肩膀不知道用壞了多少扁擔,他們粗糙的雙手不知道被磨出過多少的血泡。
  • 王玉嶺:七旬老人牽頭組建「威風大鼓隊」
    文/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彤暉 通訊員 劉婧  在濟陽,有這樣一位老人:他身材魁梧,臉膛黑紅,雖年屆七旬,但說話乾脆有力,做事乾淨利落,典型的山東大漢形象;他雖然看上去有點「粗線條」,但頭腦靈光,心細且柔軟;他攻堅克難組建大鼓隊,帶領團隊傳承濟陽大鼓藝術,為群眾義務演出,全力擂響鼓鈸送歡樂;他被人們熱情地稱讚為「陽光老人」「最美老幹部」。
  • 無人問津的空巢、孤寡老人,不要讓這樣的現象成為你老年的寫照
    再加之空巢老人社會活動減少、子女關懷不夠,極易引發精神疾病。精神層面,孤獨寂寞、對兒女的思念讓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國外的義工制度,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也許值得借鑑。好在世上總不缺這樣的一些人,他(她)們慧眼匠心,總能看見人世間的疾苦,理應得到我們讚揚,使愛能夠繼續前行,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為大眾謀福利者,不可使其孤軍奮戰。
  • 農村老人以收廢品為工作,雖然過程很辛苦,為什麼還樂此不疲呢?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屬於科技時代,但無論現在處於什麼時代,美好生活的建設需要每一個人用心、用雙手去塗畫。在農村,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很多的老大爺無論春夏秋冬,都有收廢品這個職業,其他季節也不說了,到了夏天,每天將近四十度的高溫,他們疲憊的臉上竟還有一絲喜悅,那為什麼這樣一個辛苦的職業在他們做起來還樂此不疲呢?
  • 為什麼有上年紀的農民和清潔工仍在勞作?
    人勞作了大半輩子,一旦上了年紀,過了六十多歲,哪個不想在家頤養天年、兒孫繞膝。而正如題中所提到的,現在有一種現象,在農村田間耕作的老人佔有一定比例,城市清潔工的歲數也多在五六十歲。究其原因可能出於各種因素,沒有對與否的判斷,存在自有其道理,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