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不合群(深度好文)

2021-01-07 國學經典書院

莊子說:「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大意為:虛懷若谷、淡泊恬適、清靜無為是萬物生存的根本。

古來聖賢皆寂寞。

在莊子看來,孤獨是萬物的根本,人也只有在孤獨之中,才能更好的感受生命,認識自己。

原本道家所尊奉的人生哲理,套用在現代人的身上,便是獨處。

其實,人這一生,不需要呼朋喚友,不需要推杯換盞,不需要太多朋友,獨處的的能力,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1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張愛玲的一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人為了混入上流社會的圈子,和太太們一起打麻將,看到他們手上閃亮的鑽戒,談論著家裡的珠寶,看到自己手上寒酸的銅戒指,在一旁尷尬的說不上話。

刻意迎合,始終是會露出馬腳的,每個圈子裡的插科打諢,往往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蝙蝠的故事:他遇見鳥裝作是鳥,遇見獸裝作是獸,結果被兩邊排擠,並趕走了蝙蝠。

而,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飛著。

錢鍾書也戲說這個故事,蝙蝠應當遇見鳥裝作是獸,表示腳踏實地;遇見獸裝作是鳥,表示高超出世。

和自己價值觀完全不一致的人混在一起並沒有多大的必要,做真實的自己,或許他們反而欣賞你的不同。

而真正的圈子,是以生命的本色相交。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真正的圈子,是以彼此的氣場相融,即使未來際遇不同,也依然保留當初的一份情與義。

曾經不被主流音樂圈認可的周杰倫,後來用才華引領華語音樂潮流,那些曾經不認可他曲風的歌手,都漸漸走起了中國風。

曾經不被電影圈看好的周星馳式「無釐頭」風格,後來在香港電影界頹廢之時力挽狂瀾,一次性拿了四座金像獎盃。

所以,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因為,存在感,從來不是別人給的。

2

不必從眾,活出自我

在勒龐的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有這樣一句話:「從眾心理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前幾年「愛國主義者」的抵制日貨。

近幾年,被「套路貸」毀掉的年輕人。

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不經思考的盲目從眾者,這是一場「群體的盲目狂歡。」

心理學中有個松毛蟲實驗,講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如果你讓若干松毛蟲,在花盆邊緣首尾連成一圈,你就會發現,它們一隻跟著一隻往前爬,哪怕七天七夜都不停歇,直到精疲力竭盡數死去。

其實,花盆中間就有足以讓它們飽腹的松葉,但一味合群的松毛蟲們,卻沒有任何一隻試圖改變路線。

這也是所有盲目合群之人的可悲之處。

人生苦短,歲月無常。何必強求自己合群?

合群,是一個人融入到一群人之中,而往往融進去了,就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那是生命褻瀆的模糊,猶如,一葉障目不識世界。

合群的人,放棄思考,也辜負了自己的人生。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當你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不合群的真正意義。

著名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的木屋內,與世隔絕兩年,寫出了《瓦爾登湖》,以澄淨的文筆名垂文學史;

賈伯斯,卻憑藉著自己獨處時的思考,創立出了蘋果公司,每年銷量達數十億;

文學大師錢鍾書,年少時恃才傲物,年老時醉心寫作,創造出了無數明珠般的作品;

平庸的人往往喜好與人交往。對於他們而言,忍受別人要比挑戰自己來得容易。

但聰明的人卻不願給自己找麻煩。他們寧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比酒桌上的觥籌交錯要有意思的多。

所以,不要害怕自己的不合群,會讓自己顯得格格不入。

擦掉身上被強貼的標籤,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綻放生命原本的光芒。

3

人生的根本,是懂得與自己的相處

我們學習了太多如何與人相處,卻忘記了最根本的一點,如何與自己相處。

只有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諧。

人是群居動物,人的一生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存在,而孤獨又是我們的常態。

莊子說:「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意思是,獨來獨往的人很少見,但正是因為他們少見,所以才最珍貴。

楊絳先生就是這樣,獨處了大半輩子。

她翻譯的《堂吉訶德》發行百萬冊;

且102歲還出版了250萬字的《楊絳文集》。

她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因為,獨處,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它讓人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讓人的精神重新迸發生機,也讓人在陷入低谷之時,教會人如何走出困境,做出更多的選擇。

人生曼妙的風景,更多的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願你在獨處中積蓄力量,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輝。

相關焦點

  • 聰明人,不社交(深度好文)
    知乎上有個提問:「如何辨別身邊的聰明人?」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當你遇到一個人,他能理解你的處境,尊重你的觀點和信仰,和你打成一片讓你覺得很舒服。所謂「聰明人」,在社交方面,大多數是「友善、親切但不乏距離感」。因為他們懂得這個道理:「人脈論」是個偽命題,能讓自己通行無阻的,是「實力」,而不是其他。
  • 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
    「不合群是因為超群。」沈石溪在《狼王夢》裡如是說。記得高中的時候班裡有一個男同學,中途進班的,和幾乎所有人都不熟悉,總是獨來獨往,永遠也不會出現在人群中。當我們在外面嬉戲打鬧的時候,他卻坐在角落裡顧影自憐。後來期末考試這個男同學考了全校第一,再後來高考考上了我們這些人夢寐以求的好學校,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人家根本不是顧影自憐,反倒是樂在其中。
  • 被蠢人、窮人與聰明人放棄的「概率權」(深度好文)
    放棄自己的概率權,選擇舒適的小概率,其實是在用自己本來就微薄的資源,去補貼「成功者」。聰明人放棄的概率權換句話說:聰明人為什麼幹蠢事?聰明人既能精確地算出期望值,又野心勃勃,為什麼也會失去自己的概率權,無法在現實世界中過好這一生?
  • 在上風位,和聰明人奔跑 深度好文
    在這樣的世界上, 做好確定的計劃不是個好主意。現在社會很流行的一句話: 不要放棄你的夢想,這是個糟糕的表達法,因為這暗示著你應當被之前作出的某些計劃所束縛。計算機世界對此有個稱呼:不成熟的優化。而這和災難是同義詞。
  • 老不合群
    關注"磨頭人"   聊聊「家鄉事」  【去皋南數裡,度幾十春秋,居龍遊人家,品千古磨頭】學會「老不合群」  文|皋南書院-賈適(前天,從手機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人到中老年,最好的活法是學會「不合群"》,摘錄了一些內容,結合自己思考,撮合成文,文章倒數二三兩節完全是人家語句,只是進行了一些組合。
  • 真正的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品人要品德,交人要交心。人不交不知誰好誰壞,事不出不知誰遠誰近。人不品不知誰濃誰淡,利不盡不知誰聚誰散,人不窮不知誰冷誰暖。有的人嘴上說的比唱的還好。聰明人願意交什麼樣的朋友呢?大家都喜歡交朋友,聰明人當然也願意,只是聰明人對朋友的要求會更多一些,因為大家的時間都有限,精力也都有限,維護朋友也需要大量的精力,所以朋友交得多不如交得精。1.性格坦誠的人。
  • 永遠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只要你有實力,再怎麼孤獨也會有人欣賞;如果你沒實力,在如何圓滑,也只是別人眼中的滑稽而已,永遠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看著身邊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好似孤獨,實則他們的內心比誰都強大,因為他們習慣了孤獨,適應了獨立,他們有著強烈的主觀意願,有著合理、冷靜、直觀、準確的判斷,如果沒有一點實力,誰又敢做一隻獨狼呢。
  • 那些被你當成玩笑的話,聰明人卻絕口不提
    會說話的人走到哪都受歡迎,其實交朋友也講究情投意合,不用刻意巴結,只要聊得來就能相交,但是在人情更迭的社會想要隨心所欲交際那就有點困難了,老話說得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聰明人從來不在說話做事上咄咄逼人,不過還真有人就不信邪,明知道是錯的,卻還希望有人能無條件包容他,最後把自己的人緣都敗壞的一乾二淨。
  • 一流的聰明人,在別人眼裡都是傻子(深度)
    因為:一流的聰明人,在別人眼裡都是傻子——水木然 推薦閱讀世界上聰明人不多,估計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見,估計百裡無一。你看,連公認的智者蘇格拉底都自認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無知的。在現實生活中,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聰明人和別人過事兒總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們做生意都能把利潤賺足;而智者絕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賠錢也做。聰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
  • 藏心(深度好文)
    文 | Autumn來源:洞見(ID:DJ00123987)藏,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古語有言:「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隆冬時節,看似蕭索,實則暗藏大自然的智慧與生機。如此才能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分寸,避開不可預知的麻煩。藏器《菜根譚》有言:「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才華出眾固然是好事,可若總在人前炫耀賣弄,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 填寫工作日誌是聰明人用的笨辦法|TOP好文
    TOP論壇金牌講師 李燚  聰明人的笨功夫錯題本 & 精華本共計
  • 動物大聯盟小貼士|孩子不合群?原因多在於家長!
    但實際上,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喜歡獨來獨往,並不合群。其實,這是孩子孤僻的一種表現。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孤僻性格的形成除了與遺傳有一定關聯之外,很大程度上同後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法有關。有的時候,孩子本來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父母擔心他受欺負或者覺得其他小朋友「不衛生」,於是限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來往,孩子聽了父母的話就會受到影響,變得不合群起來。以上就是孩子不合群的原因,看看你家孩子中了幾條呢。
  • 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原標題: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一旦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父母都會變得有些緊張。不合群問題的背後隱藏著父母的隱憂:「他這麼不合群,是不是存在心理缺陷?以後上小學、中學怎麼辦?會不會一個人默默地坐在那裡,沒有任何朋友?會不會因為不合群受欺負?」甚至在查找相關書籍之後,回想一下「孩子的眼神交流有點少,語言發展比同齡孩子弱一點」,反而陷入更嚴重的恐慌。
  • 大學新生:進入大學後,和室友不合群怎麼辦?學生:一個人很孤獨
    一.和室友不合群的原因很多大學新生和室友不合群的原因是自己進入大學之後會因為和室友之間的愛好,作息以及看待事情的標準不一致而產生分歧。於是室友們就開始排斥自己,久而久之,自己就會產生一種想法:是不是我的選擇是錯的所以才造成和室友不合群的現象發生?
  • 動物大聯盟小貼士|孩子不合群?原因多在於家長
    但實際上,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喜歡獨來獨往,並不合群。其實,這是孩子孤僻的一種表現。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了不合群的表現,也不要太過於擔心,動物大聯盟小貼士給你整理了一些有用的應對方法。餐桌是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就餐時,父母可以講些隨意的話題,你如:「周末我們去哪裡玩呀?」如果孩子沒有建議,父母可以試著提出建議。另外,睡前也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好時機。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讀一則故事,和孩子比賽看誰讀得好。
  • 人情世故,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深度好文)
    你會發現,真正的聰明人做人做事恰到好處、滴水不漏,不僅收穫了實利,也落下了美名;而有的人則刀子嘴豆腐心,不少幫別人的忙,卻沒有一個說他好,培養了不少敵人在身邊。這大都是不懂人情世故的緣故。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殘酷的競爭!
  • 厚(深度好文)
    很多聰明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懶。為了戒掉自己的懶惰,曾國藩給自己定了五勤的規矩。分別為: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凡事親力親為,多觀察、多行動、多規勸,多思考。湖南練兵,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他就仔細觀摩別人,學習別人。
  • 深愛一個人,如果做不成夫妻,聰明人一般會這樣做(深度好文)
    瑪吉阿米死後,倉央嘉措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情詩,可是,可是再好的情詩也換不回瑪吉阿米的生命。愛情啊,得到了就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如放手。面對得不到的愛情,聰明人一般會這樣做。是呀,手放開是一種灑脫,更是一種解脫,這是對彼此都好的結束。可是有些人卻苦苦糾纏,最後難過了自己,也傷害了那個你曾經愛的人。2、如果無法放手就保持距離。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時間會衝淡一切。無論怎麼的生離死別,時間都會衝淡,只要你願意放手。保持足夠遠的距離,傷口會慢慢癒合的。
  • 不合群的女人,有時候獨善其身,也會過得很好
    文:文文有一部電影叫《匆匆那年》,裡面的女主角方茴,是一個內向安靜的女孩,劇中喜歡她的男生喬燃形容她是一個默默在角落開放的丁香花。方茴的氣質不僅吸引了男二喬燃,也吸引了男一號陳尋。與其說它告訴了大部分不合群女生一個現實,不如說它給了大部分天生愛獨處女生又一個心理壓力。其實,獨處和不合群也可以過得很好得。小月就是一個在大家眼中不合群的女生。從讀書時開始,她就習慣一個人默默做自己的事,很少參加同學之間的閒聊。到了社會上,她更是不站隊,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做這些遊戲讓寶寶成「社交達人」
    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許多家長會收到老師的善意提醒——「你們家孩子是不是太內向啦?他總是一個人坐在地上玩積木或者看書。老師給指令的時候,他心不在焉,坐在一邊看著。做遊戲時,總願意自己一個人玩,幾乎不和老師、其他小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