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章:後現代是人拒絕神並把神的創造據為己有的過程

2021-03-05 生命季刊3

(續上文)然而,由「完美」個體組成的人類社會並不完美,存在很多問題。因為個體的人不可能出錯,所以問題一定存在於個人之外,即存在於社會的制度之中。如無產階級因為資本主義而遭受異化,人類的其他問題也都可以歸結為制度的錯誤。後現代主義者勤奮地工作,致力於尋找解決人類問題的方法。

首先他們解構歷史和其他人文科學,進一步解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教育、政治和宗教等。他們的結論是,人類的問題是由既有的制度造成的,在此制度之下,一群人有權力去邊緣化和壓迫另一群人。馬克思最早提出了人類群體之間的二元衝突,即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現在,後現代主義者總結了越來越多的類似的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二元對立:

 

以種族為基礎,是白人與有色人種;

 

以性別為基礎,是男性與女性或生理性別與自認性別;

 

以性取向為基礎,是異性戀與其他取向;

 

以宗教為基礎,是基督教與其他宗教;

 

以意識形態為基礎,是保守派與進步派.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幫助下,人們可以被無限地分組。處於壓迫階級的人,因為身份上的特權,對被壓迫的人有無法救贖的原罪。

 

很明顯,這個理論存在邏輯缺陷。如果人是善的,他有自由決定自己的選擇和意義,那他怎麼可能同時成為邪惡的壓迫者呢?答案是當一個人成為壓迫者的時候,他就成為了系統的一部分。因此,他被非人化了,人性的完美就無法應用在他身上。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制度是由有限有罪的人發展起來的,所以其中一定有根本的缺陷、錯誤和弊端。現代和後現代的思想家們在找出這些弊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對人的扭曲。當然,人類社會也有壓迫,比如民權運動前美國對黑人的隔離。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大多數制度或多或少是為造福和保護制度下的人而建立,其中一定有一些內在的真和善。所以否定這些制度,也是否定人類在建立制度時所有的努力以及制度包含的真和善。無論如何,後現代主義的終極目標是要拆除所有的人類制度,比如改寫歷史、取消文化、取消警察經費,讓人徹底「自由」。

 

對上帝的拒絕並沒有停止,因為人類要抹去任何來自上帝的痕跡。後現代主義者試圖把破壞人類自由的外部強加的東西,與人類自己擁有的東西區分開來。在否定了超越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之後,下一步就是創造人的自我。後現代人追求的是對人身體的完全控制。在獲得性取向的自由和墮胎的自由之後,下一步就是擁有選擇性別的自由。在後現代思想中,性別不再是天然的生理體徵,而是由社會所建構的一種狀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由選擇任何他/她/他們想要的性別或身份。人們不僅在爭取去自認性別的衛生間的權力,甚至也在爭取權力,讓父母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進行激素治療,轉變為想要的性別。這種做法明顯是人對上帝創造的叛逆。

 

根據聖經,上帝起初造男造女,在最初的設計中只有兩種性別。而且,根據耶穌復活後,雖然開始人們沒有認出祂,但所有人都知道祂是男人的事實,我們也可以合理猜測在復活後,每個人仍然會保留自己的性別。總之,後現代的人要否定上帝所創造的性別這個生理特徵。但有趣的是,人們似乎還不能接受種族的自我認同,雖然每個種族都有相同的祖先亞當和夏娃,表明種族並不是上帝原始創造的一部分。後現代主義試圖通過改變人的定義來抗衡上帝的創造。

 

我們不知道人會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就像中國神話中的哪吒,他為了和父親斷絕關係,肢解自己的肉身,把骨肉還給了父母。從根本上說,人的身體和與之俱來的所有能力都是上帝所創造。為了擁有"自由",要擺脫上帝的控制,人只會一無所有。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是人類拒絕上帝和一切與上帝有關的事物,同時把一些上帝的創造據為己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從上帝那裡獲得更多的自由和權力,人拒絕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那麼,人是否獲得更大的自由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為現代人確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的個人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人也有了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更長的壽命。但正如布拉格在《人的王國》中所指出的,人類所有現代化的努力都有自我毀滅的傾向,都必然失敗。[9]現代主義及其對理性的超強自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崩潰,尼採的哲學做了法西斯主義的幫兇,而共產國家的傾覆和共產國家中的人道災難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失敗。

 

有趣的是,當馬克思主義在共產主義國家失敗時,馬克思主義的改良版卻在西方世界蓬勃發展起來。集體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後現代主義從個人主義開始,也發展到集體主義。

 

在後現代敘事中,每個人都不再是獨特的個人,而是由許多標籤定義的交叉性存在。整個社會按群體劃分之後,權力也發生了逆轉。一個白男異性戀基督徒屬於每個二元衝突的壓迫者,因此,他應該是新的社會階層中最底層的人。另一方面,人也會因為有更多被壓迫的標籤而提升階層。這種等級階層是可以變化的,取決於當前時代的主要矛盾。

 

這種等級階層與中國共產黨文革時期的社會等級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每個人都有出身,由他出生的家庭決定的。越貧窮越革命。如果一個人出生在地主家庭,他就會被剝奪上學工作的機會。今天,類似的事情也在美國發生。一個亞裔男孩進入藤校的機會要低於其他有色人種的孩子,即使他的考試成績更好,課外活動成績更多。

 

下一個問題是,這種後現代思想為何在社會上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它起源於大學的人文社科系,進而在主流媒體、公立學校、政黨、政府甚至基督教會都成為主流思想。難道是因為追隨者的聲音特別大,方法也簡單易行嗎?確實,把不認同你的人貼上種族主義分子、性別主義者、仇視伊斯蘭教分子、恐同者和法西斯主義者等標籤,肯定比認真辯論更容易。後現代思想的流行原因很複雜,但肯定不是因為它的理論更合理、令人信服。相反,後現代思想中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比如一個人可以自我認定性別,但不能自我認定種族。比如人們誇耀自己對科學的信仰,但同時也譴責科學是種族主義。比如為了促進變性女性的權利,不惜踐踏生理女性的權利。當一個極端穆斯林在同性戀酒吧大屠殺時,主流媒體都保持沉默,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然而,這些不一致並不會影響到後現代主義者的信念。因為作為尼採哲學的繼承人,後現代主義者認為,理性是惡的,所以沒有必要追求邏輯自洽。然而,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一樣,同樣具有自毀的傾向。這種思想最直接的破壞是,人們不再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而是把自己的問題歸咎於社會、文化和他人。現代性別理論和批判種族理論已經對社會尤其是年輕人造成了混亂和困惑。而目前,法律和秩序正在受到嚴重攻擊,可以預料未來會有更多的災難和悲劇發生。

 

除了身體、本能和情感之外,人認為屬於自己的就是內心的渴望。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和決定,是出於自己的需求或渴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提出,人有生理需要,如食物、水、溫暖和休息、也有安全需要、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都是人類行為的動機。[10]這裡大部分需求是來自於人自身,也有一部分是與他人相關。顯然,現代心理學忽視了人的很重要的一種需求或渴望,那就是對超越和永恆的渴望。當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否定上帝,拒絕超越價值時,他們把真理、善良、道德、聖潔和永恆誤認為是基督教或意識形態強加給人的理想和概念。其實,所有這些價值和對這些價值的追求,都是人自身內在的渴望。正如保羅在羅馬書2:14-15中指出:

 

「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

 

人心中有良知,良知可以幫助人判斷是非。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11](孟子,公孫丑上)就像人有身體,人內心中也有對真善的基本認知與追求。否定這些超越性價值和對價值追求,使得人變得十分膚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後現代世界,人們不再像尼採那樣極端,仇視和拋棄所有的價值理念。比如德拉達要解構法律,但他說正義是無限的,不可估量的,不可解構的。事實上,在後現代世界裡,有些理念是被大力提倡的,比如愛、社會公義、善良,雖然每個人對這些價值理念的定義不同。後現代主義的吸引力也在於它強調個人的自由、平等和尊嚴,與人類對自由、尊重和認可的渴望是相通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人為什麼要追求這些理想?原因是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傳道書3:11)。對永恆的渴望,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其實就是對上帝本身的渴望。上帝不僅擁有真理、良善、愛和公義等屬性,並且上帝是所有這些屬性和理想的本體。後現代主義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理想是自由,即人對自己生活的控制,為此人與上帝決裂。

 

上帝其實比人看重人的自由,因為祂不僅賜給人的自由意志,而且神子耶穌還死在十字架上,把人從罪和死亡的束縛中解救出來。正如聖經所說:「真理必叫你們自由」(約翰福音8:32)。只有認識真理,認識耶穌基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人只有順服上帝,讓自己的欲望與上帝的旨意一致,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是基督教中似非而是的真理。選擇性別,流產胎兒,吸毒卻不用坐牢,都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滿足於上帝賦予他/她的真實身份,不在衝動下做出錯誤的決定,不犯罪。人對愛、尊嚴和認可的渴望,也只有創造者上帝才能真正滿足。沒有比上帝的愛更大的愛了,因為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為了救贖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人所渴求的完全接納,也只有上帝可以給我們。所以,人所有的渴望,只有上帝自己才能滿足。後現代社會中,認同人的真實渴望,是基督徒與人分享福音的起點。

 

除了重視人們內心的渴望,後現代主義也強調人們的情感、感受和體驗,而不是理論的一致性。現代主義曾經把理性當作偶像,今天人們對感情的執著,也到了偶像化的程度。傷害人的感情,成為最大的、不可饒恕的罪過。其實,人的感情和理智一樣,也被罪汙染了。所以,基督徒不需要迎合每一個人的感受來分享福音,但我們可以用更多的親身經歷和更多的情感來呈現福音。畢竟,基督教的信仰是從上帝道成肉身開始的,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真理有恩典。聖經中的福音書也沒有寫成系統的教義,而是記述了耶穌基督在世上的生平、教導和行為。並不是說神學將變成基督徒的見證集。但神學應該有更多的活力和激情,反映聖靈充滿的豐盛喜樂的生命。

 

浪子無論做出什麼樣的人生決定,結局都是筋疲力盡、飽受屈辱和走投無路。只有回到父親身邊,享受父親為他預備的一切美好豐盛,才是救贖自己的唯一的方法。其實,上帝這個父親,不止於此。祂擁有超過我們有限的理解和想像的一切奧秘和榮耀,祂邀請人加入祂愛的關係和祂榮耀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基督徒也是浪子,因為我們沒有活出與所蒙恩召相稱的生活。我們仍在這個未贖的身體裡與所有的受造物一起勞苦嘆息。只有在耶穌基督再來時,有了復活的身體,我們才能與神完全合一,永遠享受神的同在。

[9] Rémi Brague, TheKingdom of Man: Genesis and Failure of the Modern Project. (NotreDame,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18), 212.[10] 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Row, 1981).

相關焦點

  • 在創造論中都說人類是神創造的,那麼神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存在著神創造論,都認為神創造了人類,如果是這樣,那麼神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呢?其實呀,這個命題出現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 但是就算如此,神的支持者們還是認為是神創造論,在邏輯學中,就形成了循壞論證了(又稱為乞詞魔術),用來論證其本身真實性是要依靠論題的本身來證明的一種邏輯錯誤。
  • 如果是神創造了人,那麼又是誰創造了神呢?人的由來以下幾種說法
    你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神創造了人類,那麼誰創造了神?今天的這個話題開始前,我想先從另外一個問題開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雞生蛋,蛋生雞看似是個簡單的問題,卻把所有人都難住了,就說先有雞,那麼蛋從哪來,要說先有蛋,那麼雞又是從哪來?
  • 如果神創造了人,那神又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的解釋是這樣的!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 起初,神創造天地
    所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創世記第一章只有短短903字,卻不斷重複地引用五個「詞句」來表達上帝的創造:一、神說第一是「神說」,全章出現十次,都是用來形容神創造世界的起頭。如果你用word文檔將創世記重新排列組合,一定會發現很有趣的事情。
  • 2.神是蒜香臘腸三明治——《與神對話1》
    從小我聽人們說善和惡確實存在,是與非彼此對立,有些事情在神看來是不行的,不恰當的,不可接受的。在神看來,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神怎麼可能不接受現實呢?拒絕一樣東西,等於否定它的存在。說它不行等於說它不是部分之我——而那是不可能的。
  • 人為什麼看不到神?現代科學為什麼不能證實神的存在!
    3、「人神共治」不同於歷史上狹義宗教凌駕於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據信仰、修煉與秩序管理的統一進行設定——立足自然整體觀,既是原則,又是方法,還是目標,在精神純美與世俗需求之間建立平衡,實現人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就是說,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決人性弊端,實現信仰、修煉、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會目標的完善管理。
  • 分享「創1章」神究竟是怎樣創造的天地萬物
    創造是神的權能,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宇宙萬物都是籍著神的話創造出來的,並將創造萬物的過程都清楚明白地寫在聖經上,向人類顯明出神創造奇妙的大能,使人知道萬有的來源,以及人下面我們就分享神創造天地萬物的過程:「神創造天地萬物的過程」【創1:1】起初 神創造天地。
  • 默想靈修-19.創造生命的神—創造生命所需的光
    神創造生命前,神為生命的維持,預備了很多層面,讓生命能活在祂裡面,永遠長存。因此神再造天地的時候,有件很特別的事,就是在地上,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而在天上,神說:「要有光」,光就出現,將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生命裡被神定為光或暗非常重要,光出現才能將暗分開,光不出現,不能將暗分開。萬物要有光,生命才能存在,若長期在黑暗中,生命不能生長、改變、永存。
  • 人的盡頭,神的起頭——乃曼的歸主過程
    (就如很多中國人因為自己的文化悠久,而拒絕信主一樣。民族的驕傲,人都喜歡看大。)(我們許多人,信主以後還在靠金錢和地位活著,以為那些仍舊是自己驕傲的資本,是自己高人一頭的資本。在疾病和死亡的面前,我們都是死人,還有什麼可以向人驕傲自己的能力和財富權力呢?這就是愚昧的驕傲,沒有根據的驕傲。)
  • 深度文章:聽到神的呼召我當如何預備自己?(含音頻)
    與此相反,他鼓勵和告誡年輕人好好預備自己,操練信心,並且認真禱告,了解自我的敗壞,清楚神的呼召之後,再出來全職事奉主。主耶穌也是拒絕盲目的跟隨者,告誡跟隨祂的人要清楚跟隨祂的代價。「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 比利時信條---012論神的創造(下)——關於天使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並認識了神對宇宙萬物的創造,包括祂創造的傑作——人類。這一堂課我們要來學習和認識神對天使以及諸天的創造,並且我們要從對天使的認識上得著屬靈的益處。所以,我們恨惡並棄絕撒督該人的錯謬——他們否認諸靈與天使的存在;我們也棄絕摩尼教派的錯謬——他們說魔鬼不是被造的,而是自有的,並認為邪惡是魔鬼的本性,而非出於敗壞。一、神創造天使和諸天創1:1說「起初,神創造天地。」
  • 神汽在線:神汽機器人加持神汽鏈,看AI引領汽後市場
    神汽在線:神汽機器人加持神汽鏈,看AI引領汽後市場 「汽車後市場」是指汽車售出後的維修、保養、服務以及所需的汽車零部件、汽車用品和汽車材料的市場。也就是說,汽車從出售到報廢的過程中,圍繞汽車售後使用環節中各種後繼需要和服務而產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動的總稱。
  • 坤鵬論:色諾芬尼大笑 那些神不是神,是笑話!
    因為他們都是赤裸裸地記錄他們的論證過程的。有些人在沒真正接觸哲學時,很想看哲學書,可是等真看的時候卻又很快昏昏欲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想要結果,而真正的哲學書卻是論證過程。但是,只有論證過程,才是智慧的試金石。
  • 神是獨一無二的,為何說耶和華是神,耶穌也是神?
    這不是因為神要使它成為奧秘,不讓我們知道和認識,只是要以我們有限的知識和智慧去認識神,就顯得十分困難了。獨一的神有不同的三個位格:耶和華-聖父,耶穌-聖子,聖靈。雖然每個位格都各自不同,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父,但是他們卻有著相同的屬性:同榮、同尊、同永恆,只是有不同的崗位與職責。
  • 系統神學_04 神的存在(神的可知性和神的不可知性)
    因此他存在——神存在。「無中生有」對吧?啊,是不是啊?這個是現代科學發展之前想出來的。人既然有這個「無限」這個概念,因此這個概念就存在咯。 第二.CosmologicalArgument(宇宙論或因果論)。第二就是說:有其果effect,必有其因cause——萬事都有因、有果。
  • 搞笑神回復:如何讓追星女孩,無法拒絕你?
    服務員沒好氣的直翻白眼神回覆:你都快抽完了,還問啥!NO.2中國當代青年的日常,有什麼共同點?NO.3當年在阿里巴巴工作,在電梯裡遇見了馬雲,我永遠忘不了馬雲當時跟我說的話____神回覆:我不認識你!神回覆:然後讓他們幫你砍拼夕夕,簡單實惠,學到了嗎?NO.5喜歡你的人會對你說我洗澡去了,之後還會說我洗完了。神回覆:不喜歡你的人在說完我去洗澡後,就像死在浴室一樣。
  • 人有三寶「精、氣、神」,「神」究竟是什麼,如何養神?
    人有三寶「精、氣、神」,「神」究竟是什麼,如何養神?中醫素有「精、氣、神」的說法。其中, 「精」還好理解,大概就是「精華物質」的意思。「氣」,大致就是能量的意思。而精氣之間的關係,是「精化氣」的一種轉換關係。那麼,什麼是「神」呢?
  • 基督教刊|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神又是誰造的?
    「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詩九十2),「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耶十12)。這些啟示告訴我們,神是無始無終永活的神,他不是被造或受造之物,也不是被生的,乃是一位大有能力的造物之主,是獨一無二的真神(申六4,四35,提前二5,可十二29,32)。 2.「神是個靈。」
  • 他被譽為最接近「神」的人,拒絕領取諾貝爾獎,放棄成為世界首富
    愛因斯坦由於愛因斯坦很多理論非常具有預見性和開創性,因此愛因斯坦也被譽為「最接近神的人」,不過在人類歷史上存在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人類做出的貢獻一點都不遜於牛頓、霍金、愛因斯坦,甚至有所超越,但是這位科學家的知名度要遠遠低於上述幾位科學巨匠,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默默無聞」的尼古拉特斯拉。
  • 那神一般的PRB
    神不能是那般出其不意而重奇異的理念,也非那般神秘莫測而道不明的邏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篇文章,既要有所創新,更要闡明其中的道理,最好是定量化的道理。學問之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是低端學問。一位神,應該能居上而彌新、解惑以學問,才能給學者以信心、使讀者生景仰。(2) 拒絕高高在上,親民而惠及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