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哲學?從「哲」的漢字本義入手的解釋

2020-12-13 漢字的魅力667899

「哲學(英文: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的學科,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百度百科》

哲學研究的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問題,這個最基本、最普遍指向了宇宙萬物的統一,因為哲學的目標是建立普適宇宙萬物(包括人)的世界觀。

「哲」,金文由折+心構成。

「折,造字本義:動詞,用斧子將樹木砍成兩段。」——《象形字典》

從「哲」漢字構成上看,「哲」是被「一分為二」的事物和「人心」的組合圖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這一圖景。

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為以「事物的可分離,人對事物的分辨」為基礎,以 「人對事物的分辨」為開端

1、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為以「事物的可分離,人對事物的分辨」為基礎,以 「人對事物的分辨」為開端。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人不能分辨宇宙萬物的異同,不能分辨時間、空間的差異,人的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萬物混同,沒有差別,沒有物我之分,人建立不起任何的覺悟、認知(包括概念),人的作為和不作為也就失去了意義。

比如:「人研究哲學」,這五個字及其指代的事物之間,若是混同為一,人的認知裡就建立不起任何有用的信息,人就無法進行研究哲學的作為。

宇宙萬物的相互聯繫、可統一性,是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為的前提。

2、宇宙萬物的相互聯繫、可統一性,是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為的前提。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人所感知的花花世界的萬事萬物間沒有任何聯繫,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不存在任何規律,人的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人還是建立不起任何的覺悟、認知(包括概念),人的作為和不作為也就失去了意義。

還是比如:「人研究哲學」,這五個字沒有固定的內涵,它們所指代的事物沒有任何聯繫和規律,人的作為沒有任何的規律,人研究哲學就是一個一團亂麻的、毫無意義的作為。

哲學的產生和解題過程脫離不開人的參與

3、哲學,是一個人對自身和這個世界提出的一個問題,它的產生和解題過程脫離不開人的參與。

我們可以試想:不管這個世界是一個混同的事物,還是是一個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如果脫離了人的參與,這個所謂的世界,和人又有什麼關係,它於人又有什麼意義?人對和人無關的、對人毫無意義的事物,提出不提出問題、解決不解決問題,又有何意義?

哲學的普適性

4、哲學的普適性

「哲」的圖景的以上三條釋義是具有普適性的,人的一切問題及其解題過程、一切目標及其實現過程,都脫離不開以上三條釋義,所以,「哲學」在人的世界裡,是具有普適性的。

所以,哲學建立在分離、分辨的基礎上,以被分離、被分辨的事物的相互聯繫、可統一性為前提,哲學是一個人對自身和這個世界提出的一個具有普適性的問題,它的產生和解題過程脫離不開人的參與。

相關焦點

  • 本義造句和解釋_本義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本義(běn yì)。近義詞有:原義。反義詞有:轉義。 [魯迅《漢字和拉丁化》:「每一個方塊漢字,是都有它的意義的,現在用它來照樣的寫土話,有些是仍用本義的,有些卻不過借音。」] 本義參考例句: 1、「莠」的本義是指妨害稻禾生長的植物,後引申為壞人的意思。
  • 腦洞大開看漢字,它們撞臉了誰?本義又是什麼?
    腦洞大開看漢字,它們撞臉了誰?本義又是什麼?最早的古人通過畫畫寫寫的方式記錄最初的信息比如鳥的甲骨文,就像一隻小鳥犬的甲骨文,就是一隻狗狗穿越時光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到下邊這些漢字
  • 學漢字:「勿忘在莒」這個成語具體的來歷,「莒」的本義是什麼?
    前幾天忙著寫篆刻課程,因為那個被朋友們催得更緊,《說文解字》的學習是慢功夫,於是《說文解字》系列的解說緩了幾天,今天再接上第42課,今天解說的仍然是」艸部「漢字,仍然是植物,仍然多是菜的名字,名詞解釋起來相對困難,《說文解字》這一段課叫「認識古時候的菜」,今天要說的是這6個字:
  • 《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看悉字的小篆字形:
  • 7.字源識字--勿、物、易(用拼音識字無法通解漢字的本義)
    勿的本義是指太陽的運動軌跡。可引申為不、不要之意,如勿用、勿做、勿謂言之不預(不要說沒有預先說過)、常用成語如犯而勿校、高枕勿憂、格殺勿論、姑置勿論、歸師勿掩、來者勿拒、寧缺勿濫、牛羊勿踐、窮寇勿追、秋毫勿犯、勿怠勿忘、勿忘在莒、效死勿去、疑人勿用、欲人勿知、早佔勿藥。
  • 高中哲學生活的教案
    > ◇理解(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2)哲學的本義和任務(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分析(1)聯繫身邊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學思想(2)列舉人們具體的世界觀並分析哲學的含義 (3)用史實分析哲學與具體科學的相互關係(4)分析馬克思、恩格斯
  • 「醉美漢字」「示」字的幾種甲骨文字形及本義
    "示"字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用,以"示"為偏旁的漢字也較多,但"示"字的本義又是啥呢?一、"示"字甲骨文字形的簡單梳理第一類:字形較複雜的一類字形。比上類多一點字形如:比上類多二點字形如:比上類多四點字形如:二、"示"字本義"示"字的本義有爭議,
  • 【周易90秒】朱子講的《周易》「本義」,到底是什麼?
    但當時湯一介先生主要感興趣的問題是,他發現《繫辭傳》在解釋《周易》古經時「開出」了兩個解釋系統:一個是宇宙本體論的,一個是宇宙生成論的。而關於何為《周易》的「本義」,何為《周易》的「推說」,以及「本義」和「推說」之間的關係,湯先生並沒有涉及。
  • 「馬」字演化史:本義是家畜 圖畫方法形成漢字
    當作為六畜之首的馬和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名珠的書法相遇,我們會看到什麼?在歷史長河中,這兩種中國元素互相生發,構建了屬於古中國的文化小宇宙,甚至堪稱紛擾世間人與事的縮影。 誠懸(書法家)  在幾乎所有文字學著作中,「馬」字都作為典型的象形字給予重點推介。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
  • 漢字「朕」的本義又是什麼?
    漢字「朕」的本義又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朕」的本義,再說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1、「朕」這個字,本來是「舟」字旁,本義是「舟之縫隙」在《說文解字》歸「舟部」,並說得很清楚,舟之縫隙稱朕,後來引申為凡是縫隙都叫做「朕」。戴震《考工記圖·函人注》中說:「舟之縫理曰朕。」
  • 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今日漢字:糧 造字本義:朝庭衡量官吏的政績功勞,作為薪餉、薪俸發給官員的穀物.
    「武」字是個合體字,按古代造字法的「會意」,「武」從止、從戈,由止、戈二字合起來成為「武」字。31、今日漢字:孕。 造字本義:女子懷胎。32、今日漢字: 人 。33、今日漢字:春。蠢蠢欲動的小蟲子34、今日漢字:虎。35、今日漢字:昏。造字本義,比喻太陽從天空墜向地平線。36、今日漢字:灰。
  • 吳銘: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哪​有什麼哲學?
    四、原文:但中國古代哲學所用之概念,則多數混沌難解,人言人殊,各說各話,沒有統一清晰的邏輯定義和一以貫之的邏輯化思考。多數意象化的哲學範疇,基本無法形成清晰明確的定義,例如關於什麼是「佛」,什麼是「道」,不同流派就可以有至少千種說法——雞有雞的解釋,鴨有鴨的解釋。
  • 漢字是怎麼創造的,有什麼獨特的使用方法?「四體二用」給你答案
    這是兩種語言的特點所決定的,英語是表音文字,漢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用「豆」字舉例,豆的本義是指高足的用以盛放食物的器具。豆字的結構也是根據豆的形狀創造出來的,甲骨文的豆一眼看過去(如下圖),就能知道豆是什麼,後來經過演變,才成了我們現在書寫的豆字。這就是漢字表意的特徵。因此,我們想要弄清漢字的意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字的結構入手。
  • [思考] 朱熹的《周易本義》與《周易》的本義
    其原因是由於《周易》中的符號給了後人的解釋以更大的自由度。然而這些符號起初也並非毫無內容的空套子,它們本有自己的含義,只是這些含義不易弄清罷了。加之後人對這些符號的隨意解釋,如朱熹所說是「頗為諸儒所亂」(朱熹《周易本義》卷首語),就更增加了弄清這些符號本義的難度。然而無論如何,經與現實生活的矛盾,使後人無法僅僅滿足於過去的內容,而必然給它填入新的內容。
  • 學了這麼多年的「白」字,本義是什麼,什麼時候能真相大白?
    一說:漢字演變五百例中載明白:原來是燭火的形狀,中心是燭心或燈芯,最初的意義是明亮、清楚的意思。又一說:我到百度漢字上查了一下,結果為:白(bái),從丿從日。〈形〉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丿,從日。「丿」意為「不」,寫在「日」的左上角,表示「在前的不算(日出前的天色不算)」,轉義為「開始(從日出開始)」。
  • 【知書】《漢字樹》:「復活」漢字本來面目
    從東漢的《說文解字》到現在,漢字訓詁已走過千年。然而,在數以萬計的漢字裡,常用漢字大約也有五千多個,這五千多個方塊字的構成,到底有什麼樣的邏輯可循?如何解讀漢字最容易讓大眾接受?又如何在正確解讀漢字的同時,能夠傳遞悠久的中國文化?
  • 《說文解字》第115課:「八」的本義並不是七加一
    老辦法,先把標題裡的問題答案放上來:(1)跟「少」字字形對稱的漢字「尐」字念jié,字義跟少相同,詳情見本課第二個字;(2)「八」在古漢語裡的本義是分開,並不是七加一的數字八,詳情請見本課第三個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5課,同樣是講三個漢字。其中兩個是《說文》「小」部漢字,一個是「八」部的部首漢字,具體如圖:
  • 漢字教學要自覺運用六書理念
    從這個例子,我們看到學習漢字要重視從字形去了解該字的本義,並展開聯想順著本義向四周可能延展的足跡去探求它的引伸意義。因此了解漢字本義對於理解漢字引伸義是十分有益的,而且理解了漢字的本義和引伸義,就能夠更好地識記和使用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