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某高校一名女性輔導員,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找到一些「校園貸」、「催款」、「網貸代理」群。然後隱藏身份,潛在這些群裡默默的觀察了很長時間,了解了不少網貸套路。比如,有的網貸平臺貸款給學生的時候,讓學生籤訂「自己不是學生」的承諾書,有的會指導學生以「購買商品分期付款」的形式變相借款。
她還發現,部分校園貸的實際貸款利率與其宣傳的貸款利率相差甚遠。比如有的網貸平臺宣傳其每月利率不到1%,但實際利率遠高於此,如果再算上手續費、中介費,年利率可能超過100%。
她把這些「網貸套路」製作成教學視頻,作為大學生了解不良校園貸,抵制不良校園貸鮮活生動的教材。我們為這位美女輔導員的「兼職」行為點讚。
自從「校園貸」橫空出世之後,高校學生被「網貸」套住的不在少數,一些大學生因為不良校園貸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甚至還被逼上「絕路」。雖然相關部門出臺了禁令,但不良校園貸依然存在,為什麼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因為有需求。一般情況下,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是固定的,當需要購買貴重商品,而身上的錢又不夠時,有的就通過「校園貸」臨時借款。記得媒體曾報導過某大學生在看到自己喜愛的品牌手機出新品的時候,就通過一個網貸平臺借錢買了一部這款手機,結果利滾利,很短的時間,幾千元的借款就變成了幾萬元。
在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大學生們的生活變得芳紛多彩,同時也出現了攀比現象,有些物品的價格已經完全超出大學生的購買力,但在「別人有我為什麼不能有?」的心理驅動力下,一時衝動就借貸購買。據某網購平臺統計,近一年,大學生「網購指數」節節攀升,以北京為例,在校大學生消費增速是整個北京市場的五倍,從訂單上看,在校大學生訂單接近兩成。
一位曾經深陷「校園貸」的大學生呼籲「千萬別碰『校園貸』,它會讓你的生活變成噩夢」。
她說第一次接觸「校園貸」是因為購買自己喜歡的包。因為借款非常簡單,而且放款快,平臺又給出很多的「優惠政策」,她借了好幾次。借款從幾百元到一兩千元不等。看上去數量不多的借款,經過網貸平臺的一測算,利息卻高的驚人,以至於後來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還利息都不夠。在沒有能力還款之後,這時候各種形式的「催收貸款」接踵而至,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打亂。
原本是想「借點錢改善一下生活」,哪知道成為了一場噩夢。她認為,不良校園貸會誘導大學生,鼓勵大學生多花錢、多借錢;部分大學生感覺「錢來的太容易」,就肆意揮霍,慢慢地就深陷其中。其實在理財這方面,有的大學生是「一片空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開支消費,也讓「校園貸」有機可乘。
她還說:「網貸讓自己變得懶惰、變得虛榮、變得愛享受」。而這些絕對會讓自己的大學生活變得糟糕透頂。
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一些網貸平臺抓住這點,一邊打出極具吸引力的宣傳標語,一邊用惡劣的手段催收。有的大學生為了「名譽」,只得默默的還貸,甚至再借錢還貸。正因為如此,使部分網貸平臺行為更加肆無忌憚。
為了讓在校大學生能真實感受到「校園貸騙局」,這位美女輔導員當了「臥底」,把自己了解到的第一手資料製作成視頻,行為值得讚賞,膽識令人欽佩。
除了揭發校園貸騙局,還應該有一些方案能解決在校大學生的「燃眉之急」。眾所周知,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消費需求,有時候,需要小額短期貸款來支撐。而正規銀行在校園推廣的貸款業務流程複雜、無法及時放款,不能很快地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話說回來,「勤勞致富靠雙手」,若真的缺錢花,完全可以通過兼職獲得一些收入,自己掙的錢,用起來心安坦然。不過,大學生如果真的專注學業,「錢多點或少點」應該是不算什麼重要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