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網貸平臺,美女輔導員撥開「校園貸」醜惡面紗

2020-12-17 軼工坊

近日,湖北某高校一名女性輔導員,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找到一些「校園貸」、「催款」、「網貸代理」群。然後隱藏身份,潛在這些群裡默默的觀察了很長時間,了解了不少網貸套路。比如,有的網貸平臺貸款給學生的時候,讓學生籤訂「自己不是學生」的承諾書,有的會指導學生以「購買商品分期付款」的形式變相借款。

她還發現,部分校園貸的實際貸款利率與其宣傳的貸款利率相差甚遠。比如有的網貸平臺宣傳其每月利率不到1%,但實際利率遠高於此,如果再算上手續費、中介費,年利率可能超過100%

她把這些「網貸套路」製作成教學視頻,作為大學生了解不良校園貸,抵制不良校園貸鮮活生動的教材。我們為這位美女輔導員的「兼職」行為點讚。

自從「校園貸」橫空出世之後,高校學生被「網貸」套住的不在少數,一些大學生因為不良校園貸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甚至還被逼上「絕路」。雖然相關部門出臺了禁令,但不良校園貸依然存在,為什麼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因為有需求。一般情況下,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是固定的,當需要購買貴重商品,而身上的錢又不夠時,有的就通過「校園貸」臨時借款。記得媒體曾報導過某大學生在看到自己喜愛的品牌手機出新品的時候,就通過一個網貸平臺借錢買了一部這款手機,結果利滾利,很短的時間,幾千元的借款就變成了幾萬元。

在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大學生們的生活變得芳紛多彩,同時也出現了攀比現象,有些物品的價格已經完全超出大學生的購買力,但在「別人有我為什麼不能有?」的心理驅動力下,一時衝動就借貸購買。據某網購平臺統計,近一年,大學生「網購指數」節節攀升,以北京為例,在校大學生消費增速是整個北京市場的五倍,從訂單上看,在校大學生訂單接近兩成。

一位曾經深陷「校園貸」的大學生呼籲「千萬別碰『校園貸』,它會讓你的生活變成噩夢」。

她說第一次接觸「校園貸」是因為購買自己喜歡的包。因為借款非常簡單,而且放款快,平臺又給出很多的「優惠政策」,她借了好幾次。借款從幾百元到一兩千元不等。看上去數量不多的借款,經過網貸平臺的一測算,利息卻高的驚人,以至於後來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還利息都不夠。在沒有能力還款之後,這時候各種形式的「催收貸款」接踵而至,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打亂。

原本是想「借點錢改善一下生活」,哪知道成為了一場噩夢。她認為,不良校園貸會誘導大學生,鼓勵大學生多花錢、多借錢;部分大學生感覺「錢來的太容易」,就肆意揮霍,慢慢地就深陷其中。其實在理財這方面,有的大學生是「一片空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開支消費,也讓「校園貸」有機可乘。

她還說:「網貸讓自己變得懶惰、變得虛榮、變得愛享受」。而這些絕對會讓自己的大學生活變得糟糕透頂。

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一些網貸平臺抓住這點,一邊打出極具吸引力的宣傳標語,一邊用惡劣的手段催收。有的大學生為了「名譽」,只得默默的還貸,甚至再借錢還貸。正因為如此,使部分網貸平臺行為更加肆無忌憚。

為了讓在校大學生能真實感受到「校園貸騙局」,這位美女輔導員當了「臥底」,把自己了解到的第一手資料製作成視頻,行為值得讚賞,膽識令人欽佩。

除了揭發校園貸騙局,還應該有一些方案能解決在校大學生的「燃眉之急」。眾所周知,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消費需求,有時候,需要小額短期貸款來支撐。而正規銀行在校園推廣的貸款業務流程複雜、無法及時放款,不能很快地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話說回來,「勤勞致富靠雙手」,若真的缺錢花,完全可以通過兼職獲得一些收入,自己掙的錢,用起來心安坦然。不過,大學生如果真的專注學業,「錢多點或少點」應該是不算什麼重要的事吧。

相關焦點

  • 女教師臥底揭秘不良校園貸:3000元3個月變成3萬元
    校園貸是2016年轟動校園及各大社會輿論話題之一,起因事件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這是讓人痛心疾首的案例。美女老師臥底揭秘不良校園貸3000元的貸款3個月後是如何變成3萬元?不良校園貸危害的新聞屢見不鮮,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群,為何不良校園貸仍有生存土壤?
  • 校園貸銀行正規軍增至5家 網貸平臺提供大學生分期套現
    事實上,今年開始,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的整治力度不斷增強。6月份,中國銀監會聯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9月份,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提到「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 學生借校園貸五千需還2萬多 輔導員談判砍成7500
    手機一邊不斷接到網絡電話「呼死你」,一邊還被各種網絡平臺騷擾簡訊持續轟炸……從事輔導員工作9個年頭了,哈爾濱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範雪陽仍清楚地記得8年前被校園貸催債方威脅的經歷。近年來,不良校園貸入侵高校校園,不僅學生深受其害,也給教師帶來全新挑戰和管理壓力。
  • 遠離非法校園貸 大學生要做好三項事情
    「一些不良網貸平臺改頭換面,將在校大學生作為重要目標,利用智慧型手機和社交軟體進行詐騙,這不但使學生在財務上遭受損失,精神上也受到嚴重打擊。」針對安徽省教育廳在防範校園不良網貸方面的工作,李和平介紹說,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自2016年始,與有關部門加強部門合作,開展校園不良網貸專項整治工作;2017年,聯合安徽銀監局、團省委開展了「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2018年,組織全省高校開展了校園不良網貸警示教育活動;2019年,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公安廳組織開展了防範校園貸、套路貸專題活動,並在安徽工程大學舉辦了專場活動
  • 優秀小額現金貸網貸平臺代表:閃電借款、手機貸、現金巴士
    北京2015年10月21日電 /美通社/ -- 知名網際網路金融評級機構網貸之家日前發布9月地區P2P網貸綜合發展競爭力指數報告。此項指數基於各地的網貸生態環境、網貸規模、網貸人氣、網貸安全度、資本認可度等二十多個維度指標進行綜合賦權,展示全國各地區網貸發展綜合競爭力,北京安全得分飆升。
  • 全國政協常委李和平:遠離非法校園貸 大學生要做好三項事情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王龍龍)「一些不良網貸平臺改頭換面,將在校大學生作為重要目標,利用智慧型手機和社交軟體進行詐騙,這不但使學生在財務上遭受損失,精神上也受到嚴重打擊。」針對安徽省教育廳在防範校園不良網貸方面的工作,李和平介紹說,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自2016年始,與有關部門加強部門合作,開展校園不良網貸專項整治工作;2017年,聯合安徽銀監局、團省委開展了「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2018年,組織全省高校開展了校園不良網貸警示教育活動;2019年,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公安廳組織開展了防範校園貸、套路貸專題活動,並在安徽工程大學舉辦了專場活動
  • 分期樂出聲澄清:我們不是校園貸 而是電商平臺
    【PConline資訊】9月20日消息,本月19日,有媒體發布《監管叫停校園貸學生仍可在部分借貸軟體獲得貸款》一文,文中提到,「儘管監管叫停(網貸開展)校園貸,但大學生仍能從多個平臺上借款。學生在分期樂、愛又米申請時均填寫了學生身份,仍然拿到了貸款額度。」
  • 愛財集團愛又米再被指違規校園貸,導流現金貸平臺涉校園貸砍頭息
    雖然每日經濟新聞測評的7家平臺中並未有愛又米,但藍鯨財經發現,校園貸起家的愛又米並未暫停該業務。在21聚投訴網站,近半年來,愛又米有十餘條信息提及校園貸,有稱在2018年大二期間獲得愛又米1萬元借款額度,並在其後用於消費;並有校園貸投訴附上2018年7月創建的借款帳單,該投訴者未附上學生身份證明。
  • 校園貸到底是什麼?
    說道校園貸,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某某因為借了校園貸家破人亡之類的新聞,那麼校園貸到底是什麼呢?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校園貸嚴格來說可以分為五類:(1)電商背景的電商平臺 —— 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如螞蟻花唄借唄、京東校園白條等;(2)消費金融公司 —— 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3)P2P貸款平臺(網貸平臺),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
  • 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禁令之下校園貸「披馬甲」依然橫行!
    新華社上海5月6日電題: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禁令之下校園貸「披馬甲」依然橫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淑娟、顏之宏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
  • 大三學生利用校園貸詐騙:210人被騙,涉案金額超400萬
    ,頻頻利用「校園貸」平臺實施詐騙,致使全國20多所高校210人受害,涉案金額超過400萬元。日前,國家相關部門已暫停P2P平臺開展校園網貸業務,專家指出,「校園貸」的規範整治工作任重道遠,網貸平臺管理漏洞、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幫忙「刷單」招致負債纍纍西南交通大學大一學生王夢婷(化名)沒有想到,一次在網貸平臺上的友情「刷單」,卻給自己帶來了3萬多元的債務。
  • 「校園貸」詐騙又出新花樣 警方提醒: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
    央廣網揚州10月31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期,全國多個地方出現了一種新的詐騙方式——「註銷校園貸」,不少在校生以及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紛紛「中招」。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警方也接連發布警示,提醒廣大青年學生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註銷校園貸」到底是怎樣的套路?和「校園貸」相比有何不同?青年學生又該如何防騙呢?
  • 拆東牆補西牆還貸 大學校園緣何成了網貸「收割場」
    「秒註冊額度高,用身份證秒放款」是很多網貸平臺的主要宣傳口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給你的感覺是想借錢根本不需要求人,只需要你隨便下個App就能有錢花。」劉暢說。  超前消費日益流行  網貸平臺亟待規範  所謂「校園貸」,簡單說就是面向在校大學生發放的小額貸款。
  • 拆東牆補西牆還貸 大學校園緣何成了網貸「收割場」 ?
    2 網貸是當前最常見的金融消費方式,要進一步加強對網貸利弊的宣傳,把理財消費作為大學生必修課;在打擊非法網貸平臺的同時,儘快出臺細則,規範正規網絡平臺面向大學生的貸款行為。3 消費者應當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費,不要「以卡養卡」「以貸還貸」,更不要「短借長用」,合理髮揮信用卡等消費類貸款工具的消費支持作用。
  • 「校園貸」陷阱有哪些?如何根除?
    大學校園一直是社會培養大學生的知識殿堂,由不良貸款引發的校園貸卻時時籠罩著這裡。近期,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檢察院以詐騙罪、尋釁滋事罪對張某等11人提起公訴,嚴懲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網貸給大學生帶來的危害。近年類似的各地不少網貸平臺向在校大學生發放"校園貸"已成變相高利貸,對校園管理和社會家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 【獨立調查】校園網貸是個多大的「坑」?
    這些貸款來自多個網貸平臺。  分期樂、愛學貸、名校貸……五花八門的網絡貸款和分期購買平臺是「圓夢使者」還是洪水猛獸?它們為何將目標瞄準了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它們背後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陷阱貓膩?  近日,大眾網記者在山東濟南多所高校走訪,並採訪了借貸公司從業者、網絡貸款平臺代理員,以及使用過網絡貸款平臺的學生等,揭開校園網貸「瘋長」背後的亂象和隱患。
  • 校園貸禁而不止:女大學生身背50家平臺欠款 催債簡訊不堪入目
    據何濤介紹,自己在上學的侄女吳寧(化名)在多個網貸平臺借款,累計超過十多萬。自己陸續還了11萬餘元,但仍剩餘多無法償還。「借了十幾萬,7.28號開始,我陸續還上了十一萬多」何濤稱。借款:超50家平臺1996年的吳寧,在上海某職業技術學院讀書。從2016年開始,吳寧先後在50多家網貸平臺不停的借款。
  • 你我貸合法嗎?怎樣鑑別網貸平臺是否合法靠譜?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個人或機構在資金周轉遇到困難時,通常可以藉助網貸平臺緩解暫時困境,相對於傳統金融平臺,網貸的申請流程更簡化,放款速度也更快。在申請貸款時,用戶需要考慮選擇的貸款平臺是否安全可靠,你我貸合法嗎?有哪些方法可以鑑別一個網貸平臺是否合法可靠?可以從幾個標準去考量篩選。
  • 躲過了「校園貸」,卻躲不過「註銷校園貸」……
    註銷校園貸款帳戶 詐騙者通過精準掌握受害人信息,以受害者有網貸記錄會影響個人徵信為藉口,在造成受害者恐慌後,假借註銷校園貸記錄之名,使受害者在眾多網貸平臺進行貸款,最後誘導受害者將錢存入所謂的「安全帳號」後便「銷聲匿跡」。
  • 新華社點名批評:分期樂、速貸錢包等仍違規做「校園貸"
    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但「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先花一億元」、「分期樂」、「易周寶」、「速貸錢包」等網貸機構依然無視規定,披上創業貸、畢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等外衣,繼續向大學生放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