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借校園貸五千需還2萬多 輔導員談判砍成7500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手機一邊不斷接到網絡電話「呼死你」,一邊還被各種網絡平臺騷擾簡訊持續轟炸……從事輔導員工作9個年頭了,哈爾濱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範雪陽仍清楚地記得8年前被校園貸催債方威脅的經歷。

近年來,不良校園貸入侵高校校園,不僅學生深受其害,也給教師帶來全新挑戰和管理壓力。

近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訪多名近距離接觸校園貸的高校教師。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鬥爭中,他們發現,從線下到線上,不良校園貸形式不斷翻新,瞄準大學生及其背後家庭吸金的本質不變;放貸、催債甚至培養大學生參與其中的灰色完整產業鏈早已形成;大學生從最初借款幾千元,發展至需還款數十萬元的案例都已出現,往往是落入「套貸」圈套。讓老師們痛心的是,一些學生為此付出償還高額本息甚至退學、失去生命等代價。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出臺舉措,對校園貸重拳打擊、整改。然而,「培訓貸」「美容貸」「創業貸」……校園貸不斷變換「馬甲」,持續緊盯高校校園市場這塊「肥肉」。大學生、輔導員如何才能有效應對?

校園貸從線下到線上花樣頻出 有學生參與放貸

範雪陽第一次接觸校園貸,是在2010年12月。

當時,範雪陽在另一所高校任職。一天,數名校外人員來到學校,找2009級學生劉某,稱劉某借錢3000元未還,要求學校「交出」劉某,由其處置或還錢。

那時候還沒有校園貸的提法。範雪陽介入了解到,劉某是從校外一家小額貸款門店借款的,實際借款2000元,但拿到錢的前提是,在借條上寫下借款「3000元」,也就是說,利息高達1000元。

事情的矛盾點聚焦在借款數額上。範雪陽帶著學生向警方求助。但他們拿不出證據證明實質借款為2000元,而放貸的一方亮出借條——「證據確鑿」。

劉某出於各種考慮,不願向父母要錢還債。最終,範雪陽借了3000元給劉某,了結此事。

「這實際上就是校園貸的前身——線下借貸。」範雪陽回憶,這起案例後,學院在全院展開排查,查出共有4名學生參與小額貸款。

讓老師們驚愕的是,4名學生中,有著較好家境的2010級學生馬某,是與小額貸款公司合作、參與放貸的一方。

學院對馬某作出了「留校察看」處理,並幫助另外3名同學解決了貸款問題。

系列事件,對範雪陽觸動很大。他開始在校園周邊摸排走訪了解到,當時,這樣的線下小額貸款已並不少見,放貸方形形色色,有的是手機店主,有的是服裝店主,還有的是古玩店主,「也就是說,只要手裡有閒錢,就可以私下放貸給學生。」而借貸的學生,不少將錢拿來買了手機。

同樣在2010年,注意到校園貸問題的,還有湖北警官學院教師胡永清。

當年,胡永清得知,其在武漢一所高校上學的外甥小亮(化名)欠了別人8000元。小亮每月生活費1000元,在當時算較高的。原來,小亮想買一部手機,自己原有的手機並非不能用,不好意思向家裡開口,便私下找人借了4000元。在分期還款時,小亮一時還不上導致逾期,連本帶息滾至8000元。

2013年,範雪陽發現,校園貸已經從線下竄至線上了。

當年11月底,一夥校外人員來到學校,稱2012級學生朱某欠債3000元。範雪陽建議學院再次排查,結果查出7名學生涉貸。其中,兩名學生是線下實體店貸款,另5名學生既有線下借貸,又通過網絡平臺借貸。

經了解,這些通過網絡借貸的學生,主要為了購物,包括手機、衣服、包等;主要形式一為網上分期購,其次系購買物品後套現,學生再進行二次消費。

「網絡借貸迅速成為校園貸的新方式。」範雪陽注意到,此後,多家網絡借貸平臺通過街邊小廣告、傳單、論壇、貼吧、QQ群等快速傳播,來勢洶洶。

有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7月,第一家網際網路校園借貸平臺誕生,由此,行業野蠻生長之路逐步開啟。2015年,有108家平臺涉足校園貸,達到頂峰。

時至2016年,校園貸已變幻出「培訓貸」等新花樣。在華南農業大學,一天,輔導員朱裡靜個人微信公眾號後臺收到一份學生求助諮詢。這名學生籤署了廣州一家著名培訓機構的分期付款培訓協議。法學碩士學歷的朱裡靜一看,該協議「槽點滿滿、陷阱多多」。

此後,朱裡靜開始密切關注校園貸亂象。她發現,在培訓貸領域,有的機構偏愛僱傭大學生做兼職營銷,「學生向學生推銷,更有說服力,學生之間、熟人之間防範性更低。」

至2016年年末,範雪陽發現,有學生沾染上了「公眾號借貸」,「個人通過公眾號就可以放貸,運營成本遠低於網貸公司,傳播面廣,貸款流程簡單,管控也更難了。」

而校園貸各種形式背後,「培養學生參與營銷,放貸,僱傭第三方催債……」,據範雪陽觀察,這樣一套完整的灰色產業鏈條,早在校園貸存在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

利滾利的校園貸「套貸」 面對催債方具體還多少竟可以談

採訪中,一些輔導員老師注意到,涉貸學生中,許多人最初借款不超過5000元,最終卻要還款近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根據最新司法解釋,民間借貸利息可高於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期同種貸款利率的四倍(不含浮動利率,包含利率本數)。那些呈幾何倍數翻滾的欠款,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些貸款平臺打出廣告,宣稱日利率很低,實際上,年利率高得嚇人。」朱裡靜給學生算過這樣一筆帳:利息=本金×利率×年限,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30;某貸款平臺打出廣告「日利率」為0.05%,實際上,年利率=0.05%×360=18%,而2017年,央行貸款(一年內)基準年利率僅為4.35%。

「還有的,避開『利息』等字眼,換之以服務費、手續費等,巧立名目,實際上仍是高息。」範雪陽說。

不過,在上述3位老師看來,更可怕的,是「套貸」。

範雪陽曾接觸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名同學借款3000元,按分期還款,一段時間後還不上了,貸款平臺就出招:「可以找另外一家平臺借,先把我這邊的窟窿堵上再說」。然而,等這名同學借了第二個平臺,需要借的更多,到了還款時又遭遇了同樣的困境。

「等到了第七個平臺,需還款額幾乎就要七八倍,到兩三萬元了。如此,涉及平臺越多,後面的窟窿越來越大。」範雪陽說,而起初,學生拿到手的,只有2000多元。經歷多個平臺「套貸」,一年多後,這名同學已欠下30多萬元。

類似的案例,在武漢也存在。

胡永清介紹,某高校大二學生小龍(化名),貸款平臺涉及某分期、某學貸、某校貸、某才網等校園分期平臺,金額從2000元到1萬元不等,到了還錢時,這名同學拆東牆補西牆,一年後累計本息高達十幾萬元。

「積壓借貸多,易反覆,拆此修彼,越滾越多。」範雪陽掌握這樣一組數據:2016年,他們處理的27起貸款案例中,反覆貸的有7人,佔比26%;有拆補現象的人佔到了5例,佔比18.5%;還不上找人幫貸的2例,但共涉及9人。這9人中又有5人是不知情,純粹出於幫忙而「被貸款」。

面對學生欠下的高額款項,放貸方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各種催債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胡永清介紹,小龍欠下本息十幾萬元後,催債方追到學校,採取跟蹤、恐嚇,甚至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討債。最終,小龍告訴家裡,無奈之下,家裡變賣了房子還清了巨額債務,小龍選擇了退學。

多年跟不良校園貸團夥打交道,範雪陽不光見證了學生被催債,自己也被騷擾、威脅過。

去年3月底的一天傍晚,範雪陽的手機不斷被網絡電話呼入,同時不斷接到各種網絡平臺的騷擾簡訊轟炸。

而此前一天,一名催債人員到校催債。該校一名學生找一家網貸平臺借款5000元,顯示累計需還2萬多元。為保護學生,範雪陽與催債方交涉,表示只能還7500元。雙方未談妥。對方離開時拋下話:「你在這兒工作,你也會出校門的……」

被「呼死你」後的當晚,範雪陽繼續與該平臺及催債方交涉,「講法理,發脾氣,擺現實……左右夾擊,最終,以7500元的數額談定。」

範雪陽分析,隨著國家對校園貸的監管不斷加碼,網貸平臺、催債方也有一定壓力。但是,學生借貸欠下款項,由於已籤下合同,不還肯定不行,但是,「包含本金,之外具體還多少可以談」。

具體來說,比如某學生借款3000元,實際拿到手2300元左右,分期還不上時,本息累積到5000元。這時,放貸方僱傭第三方催債,如催款成功,第三方可提成1000元甚至更多,而放貸方實際也是有錢賺的。此外,多年跟貸款平臺、催債方打交道,範雪陽還摸索出,「貸款方、催債方雖是合作關係,因存在利益糾葛,雙方之間實際也是互有防範的。」

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價值觀可有效降低不良校園貸發生率

面對花樣百出的校園貸,範雪陽、胡永清、朱裡靜均曾多次專門撰文,並給學生開展講座,普及不良校園貸危害、防範要點。

在朱裡靜看來,面對當下相對多發的「培訓貸」「美容貸」等,最關鍵的,是要釐清培訓或美容機構、學生、金融平臺三方之間的法律關係。

以培訓貸為例,一些學生反映,參加了幾次培訓課後發現質量一般,是否可退費?欠款是否也可不交了?

朱裡靜分析,培訓貸本質上是學員和貸款機構之間的借貸關係。學員向貸款機構申請貸款,貸款機構審核批准後放款,學員用該筆款項支付培訓機構的學費,「所以學生並不是欠培訓機構的錢,而是欠貸款機構的錢,這一點一定要區分清楚。」

至於培訓貸的利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若干意見及司法解釋》規定:民間借貸利息可高於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期同種貸款利率的四倍(不含浮動利率,包含利率本數),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學員在培訓機構處已全額繳納完學費,若培訓機構發生問題或學員想退班,需學員與培訓機構協商退費,如協議上有約定,從其約定;如無退費約定或協商不成,可去工商局投訴或法院起訴、申請仲裁。

但朱裡靜也分析,因為培訓貸涉及學員、培訓機構和貸款機構三方,有的協議上甚至約定了培訓機構給學員向貸款機構提供擔保,如學員要退班還要支付「違約金」給培訓機構。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學員想提早退班但遭培訓機構和貸款機構之間「踢皮球」,或本來就是騙局的培訓機構跑路,學員只能一邊報警一邊繼續還款的情況。

在胡永清看來,由於不良校園貸貸款操作流程、審查手續簡單,大學生自我防範意識不強,而有一些分期購物網站背後不良校園貸的形式愈加隱蔽,大學生更應擦亮眼睛,遠離不良貸款。

他建議,一旦遭遇其中,應第一時間向老師求助、並報警,同時準備走民事訴訟程序,不可獨自扛著,最後「窟窿」越滾越大,維權難度也隨之變大。

在範雪陽看來,一些不良校園貸案例的發生,也與當下倡導超前消費的社會風氣下,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有關。

他舉了個例子,「看到一些網文所寫諸如『年輕人必去的幾個地方』『女生要對自己好一點,這幾樣東西不能少』的說法,就輕易被『種草』、牽著鼻子走。一不小心就陷入不良貸款。」

不過,範雪陽認為,學生出現不良貸款問題時,輔導員或班主任不能「簡單粗暴」地將學生推向社會或家庭,要以疏導、解決為主,真正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同時,要把不良貸款的危害加入到法治教育、思政教育過程中去。

「不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消費觀、價值觀的教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過去老一套生硬地說教、灌輸現今已行不通了,相反還可能起反效果。」

平時,範雪陽與同事會在一起探索這方面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容易迷戀名牌手機、服飾的現象,該校輔導員會在班會時,將手機掛在脖子上,或故意拿在手中比劃,吸引學生注意力。當要切入主題時,他們會問學生,「你們注意到老師拿的是什麼牌子的手機了嗎」,學生一般會說「沒注意」。

「這時,效果反而達到了。我們會跟學生講,『你們沒注意到老師用的什麼手機,同樣,在大街上,別人也不會去關注你用的什麼手機,如果有,這個群體可能是小偷。但相反,如果你成績排第一,體育競賽得第一,或者發明專利特別多,同學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通常,這樣一幕下來,學生們在哄堂大笑中,一些觀念或許會悄然改變。」範雪陽說。

一組最新的數據是,範雪陽所在的學校,不良校園貸案例最多時,一個學期校方接觸到數十起,上學期,下降到兩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朱娟娟

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校長副校長學校機房挖礦、校園貸2萬輔導員砍成7500、百度回應網站今早宕機:系運營商問題,已加緊修復 | 蛋蛋科技日爆
    2 目前,多家已經籤約並交了版權費的KTV正準備向音集協發起訴訟,要求音集協按照合同提供正版的卡拉OK曲庫。蛋蛋姐評論版權保護固然重要但是一次下架6000多部作品對於ktv行業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試想如果沒有歌曲可以點那難道要去ktv吃果盤嗎
  • 比「裸貸」還暴力 大學生陷「套路貸」借5000還30萬
    受害人母親 張某對記者說,問孩子要貸多少錢,孩子說八千,然後孩子實際到手的錢可能也就六千多,四天之後要求小孩要還兩萬塊錢,然後因為孩子沒辦法還貸了,他說再介紹別人再給孩子放貸,把那些錢借了之後還給他。 放貸人向賴某再次介紹放貸的也是他的同夥。
  • 比「校園貸」更可怕!借5000還30萬,究竟是什麼套路
    近期,山東長清一批大學生深陷「套路貸」引起網友關注,其中一女大學生借5000元被逼還13萬,還寫下30萬欠條。
  • 「臥底」網貸平臺,美女輔導員撥開「校園貸」醜惡面紗
    近日,湖北某高校一名女性輔導員,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找到一些「校園貸」、「催款」、「網貸代理」群。然後隱藏身份,潛在這些群裡默默的觀察了很長時間,了解了不少網貸套路。比如,有的網貸平臺貸款給學生的時候,讓學生籤訂「自己不是學生」的承諾書,有的會指導學生以「購買商品分期付款」的形式變相借款。她還發現,部分校園貸的實際貸款利率與其宣傳的貸款利率相差甚遠。
  • 學生借兩千元套路貸被寫下五千元借條,無力還款人身自由受限
    學生借兩千元套路貸被寫下五千元借條,無力還款人身自由受限 湖南省公安廳微信公號「湖南公安」 2019-03-19 18:10
  • 借3000還15500!校園貸坑慘濟南數十名大學生
         濟南一高校輔導員多次接到莫名催債電話,其背後隱藏著校園貸的瘋狂與亂象。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原本就不規範的校園貸款平臺在遍地開花的同時,還催生了大量的校園貸款代理人,而這些代理人在引導學生貸款的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欺詐問題。其中,章丘一校園貸款平臺代理人的跑路,讓數十名學生背上了高額債務。
  • 借6000還100萬?校園貸究竟如何套路學生
    2008年上大學那會兒,校園環境依然乾淨。雖然修的是金融學,但也很少會接觸到信用卡和貸款。貸款這塊,在書本上倒是有所講述,不過也只是理論性的東西而已。那會兒,用的是諾基亞手機,根本就沒有華為和小米什麼事兒。就連上網買個東西,都要使用電腦。轉眼十年過去了,變化之大令人咋舌。
  • 大學生借2萬校園貸四個月滾成13萬,父母賣家產仍還不起
    南國都市報4月19日報導,「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兒子2016年12月份借了不到2萬元,沒想到才過去幾個月本金加利息就漲到了13萬元,我們賣掉了家裡唯一的200株橡膠,還抵押上了我姐姐的退休工資,才還上其中的7萬元,還有6萬多元沒有還上,每個月的利息還要1萬多元。」
  • 校園裸貸「噩夢」終有時? 今借到停止給部分在校生放貸
    《通知》指出,目前部分地區存在校園貸亂象,特別是一些非網貸機構針對在校學生開展借貸業務,突破校園貸的範疇和底線,「求職貸」、「培訓貸」等不良借貸問題突出,給校園安全和學生合法權益帶來嚴重損害,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必須予以取締。
  • 我是一名大三學生,校園貸貸了3萬,被人拍照片了,我該怎麼辦?
    心思不在學習上,成天比吃比穿戴,生活費父母給你出著,虛榮心促使你貸什麼款,將自己逼上絕路,還讓父母跟你受累。國家也該出臺政策,嚴厲打擊校園貸、套路貸。還老百姓一片淨土!照片要不回,網貸還不清,當你還了3萬,立馬又生出其它弗用,滯納金,違約金,等等等,作為貪民子女,還不清的,只有報警,有一農村學子,借2000元起,一家人還了十幾萬,多年了,還沒還清,現在一家人連春節也回不了家,只有2個80多的老人在家,2019年春節,病毒管治其間還有人上門要錢,網貸多人的能力?幾年過去了,還在害人。
  • "回租貸"借回租手機"套路"學生:借2千元"滾"到1萬
    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得知,目前,這一新型借款方式瞄準在校大學生,甚至讓部分學生陷入「套路貸」的圈套。近日,教育部發文提醒廣大學子,提高對不良「校園貸」業務及其變種形式的甄別和抵制能力,保護好個人信息和隱私。講述借2000元「滾」到1萬元劉羽(化名)是一名大四學生,去年年底陷入了「回租貸」的圈套。
  • 揭校園「套路貸」詐騙案:借6000要還12萬 每超1小時多加5000
    這個潛伏在高校裡面的「套路貸」團夥讓不少學子陷入噩夢,不僅家庭受到重創,甚至葬送大好前程。近日,南山警方破獲一起校園「套路貸」詐騙案,刑事拘留該團夥犯罪嫌疑人13名,其中侵害對象竟然牽扯300多名省內外高校學生,涉案金額1012萬餘元。
  • 大二女生陷校園貸在賓館自殺 僅從一家平臺就借57萬
    記者從如夢的輔導員陳老師處獲悉,在她眼中,如夢懂禮貌、樂觀,跟同學關係不錯。在2月27日,因校園貸一事,陳老師已經約談過如夢,但如夢給出明確答覆,已經償還清楚。對此,陳老師相信了如夢,就沒有進一步跟進。       那麼,如夢為何捲入校園貸?事發至今,家屬也不得而知。
  • 男子身陷「小額貸」,借800要還2萬多,民警:還算不上暴力追債
    男子身陷「小額貸」,借800要還2萬多,民警:還算不上暴力追債!近兩年消費貸款的發展速度快到人們不敢想像,人們慢慢開始的愛上了先消費後還款的這種生活方式,資金困難再也不用找朋友借錢了,也可以提前的擁有自己想要的商品。我們現在一提起網貸,除去高利貸和套路貸,就屬網貸的暴力催收煩人了。
  • 借5000竟要還100萬?這段校園貸暴力催債視頻,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但是,一些學生在學校時欠下了巨額的「校園貸」,很多人從最初只借6000元錢,到「滾雪球」般利滾利,欠債甚至累計超過百萬元。深圳警方近期就偵破了一個詐騙了300多名學生的詐騙團夥,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據嫌疑人交代,他們在行騙時會先對借款人進行測試和選擇,那些超出支付能力、又有不良和奢侈消費習慣的學生,最容易成為詐騙對象。
  • "套路貸"盯上大學生 有女大學生借5000元要還30萬
    近期,山東長清一批大學生深陷「套路貸」引起網友關注,其中一女大學生借5000元被逼還13萬,還寫下30萬欠條。一名大學生魏某,其中一筆借款是5千元,最後以各種續期費、滯納金的形式,讓她實際還到了13萬多。警方表示,放貸團夥的規則一般是借款一萬元,要打兩萬元的借條。這叫借一押一,也有借一押二的。催還款時,通過電話進行聯繫,以語言要挾的方式要求大學生本人進行還款。
  • 高校學生陷「校園貸」借1.3萬欠100餘萬
    法制日報訊 記者唐榮 通訊員張寶峰 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檢察院批捕了一件以在校大學生為作案對象的「校園貸」「套路貸」案件,涉及詐騙、尋釁滋事等多個罪名,現階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
  • 大四學生兩個月貸了33家,禁令下的校園貸穿上了年輕貸馬甲
    就這樣,高峰半年內從38家網貸機構借款,欠帳金額也從最開始的7千多到了現在的5.2萬。從八月份開始,無法補上大窟窿的高峰開始收到許多催收信息,「整天提心弔膽,怕他們聯繫老師和家長。通過這段經歷,我意識到不管有什麼要記得和家人商量,尤其是不能碰網貸,之前還在想那些新聞上的人多傻多可笑,真的發生到自己身上才發現,一步錯,步步錯。
  • 比「校園貸」更可怕!女大學生借款2300元,兩月後被逼還10萬!
    隨著網貸次數增多,張歡根本無力償還,不得不通過更多網貸平臺借更多的錢,填補先前借的本金及高額利息。「很多時候就只能用下一個平臺借的錢,還上一個平臺到期的錢,逐漸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債務越滾越大。」張歡說,她在數十個網貸平臺的APP上借錢,累積了幾萬元債務,目前家人幫她還了一部分。「能借錢的平臺都借了,後來有的平臺審核監管更嚴了,也借不到了。」
  • 大三學生利用校園貸詐騙:210人被騙,涉案金額超400萬
    大三學生利用校園貸詐騙:210人被騙,涉案金額超400萬 據新華網成都消息,租住在月租金6萬元的別墅豪宅中,微信朋友圈中不時曬出豪華遊艇、豪車,每月消費超過10萬元……一名海南某知名大學的大三學生